走進緬甸,那神奇的萬千佛塔中-女神or女神經的續集之旅
↑茵萊湖
茵萊湖 的生活方式應該和幾個世紀前沒什麼不同吧。壞地方變好,好地方變差,難得這個世界還有一些地方既然能不動聲色地維持不變。當地的雪茄廠、編織坊依舊採用手工而傳統的方式作業,其中最獨特的產品無疑是由蓮花絲編織而成的面料。蓮花布/虔誠搓揉纖纖蓮花絲。
很多年前,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為表誠心,利用蓮花梗的絲,為佛像編織了一件袈裟,無意間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面料。誰會想到這柔軟而堅韌的面料就來自湖中嬌弱的蓮花?天地萬物都蘊含著無限的可塑性,需要有心人來激發,而創意往往來自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熱誠和奇想。
製作蓮花布費工費時。每天清晨,當地人就會到湖中採集蓮花,先將蓮花梗折斷,取出細絲,再將幾條細絲搓揉成線,用手工編織,切得在24小時內編織,不然蓮花絲的纖維就會被破壞,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加入任何人工的漂染,十分環保。
↑茵萊湖 而姑娘們專註的神情和臉上純真的微笑,讓我體會到了 緬甸 的生活,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選一種你覺得最舒服的姿態就好。有人能說,這在 茵萊湖 上日日夜夜度過的日子就比我們差呢。內心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啊。 ↑茵萊湖 腳下發出踢踢踏踏的織布機,讓我忍不住的喜歡。對於傳統手工,還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崇拜和尊敬,那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果實,世世代代相傳,在這個現代化的時代里,顯得特別懷舊和踏實。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我們坐著小船在 茵萊湖 上穿梭,看到的人和事都是一段段故事…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上的長頸族,雖然本人一直覺得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快樂與富貴貧賤無關。但我總覺得,快樂一定和健康有關。這樣的套頸方式而自認為尋求美,我仍是內心抗拒。 長頸族是由 泰國北部 與 緬甸 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 巴東 (Padaung)族所組成的。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釐米。洗浴時,長頸人只能把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為了生活,她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向世界展示著殘酷的美。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裝束是男權主義思想遺留下來的,因為男人只需取下一隻銅圈,就可以立刻輕而易舉地殺死他的妻子。不過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如今長頸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長頸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有些人說長頸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長頸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里轉來轉去的饑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按照他們的風俗女孩在5歲的時候就要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帶上1公斤的銅環,這個過程並不複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里,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 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隻。長頸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借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十歲開始便每年在頸上多加一個,一直至到二十五歲為止。長頸族覺得女子頸越長便越美,所以她們由五歲開始,這些環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終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覺的時候只取下後面的豎環,而其它環也不取下來,幾天洗一次澡,幾個人互相幫助,用布在環和脖子間搓洗。
長頸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長頸族人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我們只有到河 水裡 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很多書上寫因為這些環的支撐慢慢的把脖子拉長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脖子的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這些環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壓低,顯得脖子長。所以當她們需要看醫生等不得不臨時摘下的時候她們的脖子也會縮回,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會死掉。 ↑茵萊湖 而我眼前的這個小姑娘用她訝異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茵萊湖 茵萊湖 上來來回回,經過一個個水上浮島。水上浮島可以說是 茵萊湖 的一大旅游吸引力。眾所周知, 茵萊湖 區浮島眾多,大小不一,然而人口卻會不斷的增長,因此,當地人為了謀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島。 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0.4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人們在大浮島上開出一塊塊細長的條田,種植瓜果蔬菜或糧食,有的島中央還蓋起了輕便的房浮島,這些房浮島可以用竹籬固定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湖中漂移。浮島上水足土肥,各種蔬菜和其他作物生長茂盛。浮島周圍魚群聚集,人們種地之餘,還可以捕撈魚蝦。 ↑烏本橋 在湖上穿梭的時間滴滴答答的過去,隨著陽光越來越強烈,正午時分到了。尋一處解決溫飽,一併把風景給看了。
午餐的地點就在育瓦瑪村的水上市場,算是 茵萊湖 一個知名的景點,令我印象深刻。這裡是五日市場的主要舉辦地,也是 緬甸 規模最大的水上集市。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海拔約900米,不是正午的時候氣候涼爽。狹長的湖泊南北長約22公里,你可以在湖上看見單腳捕魚的漁夫。
撣邦 一帶連綿的山脈是 茵萊湖 的天然屏障。願十年以後,這裡還是這樣寧靜美好的樣子。
大部分的茵達人都是漁夫,用腳划船,據說能舒緩手酸。 ↑茵萊湖 ↑茵萊湖 午餐過後濃烈的陽光已經讓我們無法在湖上獃著,回到我們的酒店午休,計劃日落時分看 茵萊湖 的日落,跟船夫說好了出發的時間。
東南亞 旅行的午間真的是適合休息的。 ↑茵萊湖 休息好才有力氣使勁造作哈哈。 ↑茵萊湖 六個女生集體穿上白色婚紗,那真的是一路走,一路惹人回頭。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日落餘暉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不一樣。這樣的傍晚讓我們一同想起了在 洞里薩湖 的時候。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的晚霞,還是很美的。 ↑茵萊湖
茵萊湖 的生活方式應該和幾個世紀前沒什麼不同吧。壞地方變好,好地方變差,難得這個世界還有一些地方既然能不動聲色地維持不變。當地的雪茄廠、編織坊依舊採用手工而傳統的方式作業,其中最獨特的產品無疑是由蓮花絲編織而成的面料。蓮花布/虔誠搓揉纖纖蓮花絲。
很多年前,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為表誠心,利用蓮花梗的絲,為佛像編織了一件袈裟,無意間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面料。誰會想到這柔軟而堅韌的面料就來自湖中嬌弱的蓮花?天地萬物都蘊含著無限的可塑性,需要有心人來激發,而創意往往來自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熱誠和奇想。
製作蓮花布費工費時。每天清晨,當地人就會到湖中採集蓮花,先將蓮花梗折斷,取出細絲,再將幾條細絲搓揉成線,用手工編織,切得在24小時內編織,不然蓮花絲的纖維就會被破壞,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加入任何人工的漂染,十分環保。
↑茵萊湖 而姑娘們專註的神情和臉上純真的微笑,讓我體會到了 緬甸 的生活,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選一種你覺得最舒服的姿態就好。有人能說,這在 茵萊湖 上日日夜夜度過的日子就比我們差呢。內心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啊。 ↑茵萊湖 腳下發出踢踢踏踏的織布機,讓我忍不住的喜歡。對於傳統手工,還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崇拜和尊敬,那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果實,世世代代相傳,在這個現代化的時代里,顯得特別懷舊和踏實。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我們坐著小船在 茵萊湖 上穿梭,看到的人和事都是一段段故事…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上的長頸族,雖然本人一直覺得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快樂與富貴貧賤無關。但我總覺得,快樂一定和健康有關。這樣的套頸方式而自認為尋求美,我仍是內心抗拒。 長頸族是由 泰國北部 與 緬甸 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 巴東 (Padaung)族所組成的。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釐米。洗浴時,長頸人只能把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為了生活,她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向世界展示著殘酷的美。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裝束是男權主義思想遺留下來的,因為男人只需取下一隻銅圈,就可以立刻輕而易舉地殺死他的妻子。不過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如今長頸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長頸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有些人說長頸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長頸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里轉來轉去的饑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按照他們的風俗女孩在5歲的時候就要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帶上1公斤的銅環,這個過程並不複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里,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 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隻。長頸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借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十歲開始便每年在頸上多加一個,一直至到二十五歲為止。長頸族覺得女子頸越長便越美,所以她們由五歲開始,這些環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終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覺的時候只取下後面的豎環,而其它環也不取下來,幾天洗一次澡,幾個人互相幫助,用布在環和脖子間搓洗。
長頸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長頸族人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我們只有到河 水裡 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很多書上寫因為這些環的支撐慢慢的把脖子拉長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脖子的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這些環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壓低,顯得脖子長。所以當她們需要看醫生等不得不臨時摘下的時候她們的脖子也會縮回,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會死掉。 ↑茵萊湖 而我眼前的這個小姑娘用她訝異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茵萊湖 茵萊湖 上來來回回,經過一個個水上浮島。水上浮島可以說是 茵萊湖 的一大旅游吸引力。眾所周知, 茵萊湖 區浮島眾多,大小不一,然而人口卻會不斷的增長,因此,當地人為了謀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島。 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0.4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人們在大浮島上開出一塊塊細長的條田,種植瓜果蔬菜或糧食,有的島中央還蓋起了輕便的房浮島,這些房浮島可以用竹籬固定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湖中漂移。浮島上水足土肥,各種蔬菜和其他作物生長茂盛。浮島周圍魚群聚集,人們種地之餘,還可以捕撈魚蝦。 ↑烏本橋 在湖上穿梭的時間滴滴答答的過去,隨著陽光越來越強烈,正午時分到了。尋一處解決溫飽,一併把風景給看了。
午餐的地點就在育瓦瑪村的水上市場,算是 茵萊湖 一個知名的景點,令我印象深刻。這裡是五日市場的主要舉辦地,也是 緬甸 規模最大的水上集市。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海拔約900米,不是正午的時候氣候涼爽。狹長的湖泊南北長約22公里,你可以在湖上看見單腳捕魚的漁夫。
撣邦 一帶連綿的山脈是 茵萊湖 的天然屏障。願十年以後,這裡還是這樣寧靜美好的樣子。
大部分的茵達人都是漁夫,用腳划船,據說能舒緩手酸。 ↑茵萊湖 ↑茵萊湖 午餐過後濃烈的陽光已經讓我們無法在湖上獃著,回到我們的酒店午休,計劃日落時分看 茵萊湖 的日落,跟船夫說好了出發的時間。
東南亞 旅行的午間真的是適合休息的。 ↑茵萊湖 休息好才有力氣使勁造作哈哈。 ↑茵萊湖 六個女生集體穿上白色婚紗,那真的是一路走,一路惹人回頭。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日落餘暉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不一樣。這樣的傍晚讓我們一同想起了在 洞里薩湖 的時候。 ↑茵萊湖 ↑茵萊湖 茵萊湖 的晚霞,還是很美的。 ↑茵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