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法」,過一種哲學式生活



我沿著來時的路又走回了車站。這兩個小時里,我的思緒在 尼姆 的各個角落無規律穿梭。我想,這一刻的我已經不是剛下車時的我了。而假如你有幸被我邀請來讀這段文字,那麼你也不是之前的你了。
我們都在變,可是那些厚重而堅硬的“物件”們全然不會察覺到。為什麼它們察覺不到呢?
因為我們對它們來說,完全不重要。 // The jardins de la Fontaine 噴泉公園早晨出門,真是陽光明媚心情大好。插著耳機聽著輕鬆的音樂,慢慢踱步走到噴泉公園的路上。隨意找了家麵包店,坐下來吃了一個羊角包,喝了杯espresso。講真,在 上海 ,我是不可能喝espresso的,但是在南法,這已經變成了日常。
坐在搖搖曳曳的樹蔭下,好好享受這一刻的悠閑自在。




這座以法式傳統花園面貌打造的綠地,設計師為法王路易十五的御用園景師讓·菲利普·馬赫夏(Jacques Philippe Mareschal)及 尼姆 本土建築師Pierre Dardailhon,除了擁有對稱小徑及佈局外,噴泉花園內還點綴著各色雕塑、石質花瓶,這其中有一些則來自 蒙彼利埃 附近的慕頌莊園(Chateaux de la Mosson)。
充滿綠意而富有層次的美感是我對這處花園的第一印象,沿著園內步道前行,眼睛和心靈都被層層疊疊的綠植給洗凈了。此外,橡樹、阿爾卑斯鬆林,具有獨特 地中海 氣質的植物也讓這處花園洋溢著浪漫氣息。當然,在聖水池Nymphee,就有公元前25世紀所建,曾矗立在皇家祭祀聖殿內的 石柱 。
















這座噴泉花園讓我對 尼姆 的愛又多了一分。
想來這裡跑步,想坐在樹蔭下看書,也想在夏天帶著啤酒坐在河邊看鴨子,這構成了我想要再次來 尼姆 的三大重要理由。 // The temple de Diane 黛安娜神廟黛安娜神廟就在噴泉花園內,建於公元2世紀。神廟是古 羅馬 皇帝的聖所,但它具體的功能為何則無從鑒別了。因為黛安娜神廟的造型其實沒有那麼像一座典型的神廟,因此,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宗教場所,有人則認為它是一個博物館。甚至有人說它是一個Incubation room(可以理解成祈禱室或是隔離室),教徒們會在這裡休息,或是讓牧師來給他們解夢。
這座神廟在16世紀前十保存非常完好的,但現在已經損毀十分嚴重了,只有它的門面和北邊的側廊比較好得保存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