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八天緬甸旅行,卻給我了再來一次的理由(全寺廟攻略—下)
固都陶佛塔是由 緬甸 敏東王於1857年建成,全名是瑪哈羅伽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這座塔不似 緬甸 其他寺塔單一的金色或是白色色調,而是金色和白色共同組成了壯觀,輝煌,聖潔的佛塔群。明晃晃的金色透漏著一股奢華,純白色則散髮著聖潔的光輝。
佛塔完工時,曾召集了全 緬甸 和 東南亞 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等刻在729方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其規模可以說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得需要450天。
塔院中央一座高大 的佛塔周圍,一排排大小形狀完全一致的純白色小塔相擁,遠觀之,滿眼皆是一片乾凈純潔的白色,而729座小白塔配上729塊 大理 石石碑,壯觀的場面如果是航拍或是站在高處俯瞰,一定是一種絕美的景緻。
緬甸 作為一個宗教意識濃厚的國家,每個寺廟都有許多虔誠的默默祈禱的人們。當你從最初的不習慣赤腳在寺廟裡行走到一步步享受腳底與大地的親密摩擦,心靈也逐漸的得到了升華。
站在 曼德勒 山頂俯視有著150多年曆史的固都陶佛塔,藍天,白雲,綠樹下的金色和白色佛塔顯得格外美麗。讓你忍不住要衝下山去,一睹那本“世界上最偉大的書”。
最後快當我們離開的時候,看到幾個小朋友自己在摸塗抹在臉上的香料,撅著嘴有點倔強的小表情,有點好笑有點可愛。 加烏庫奇佛塔:擁有800噸重佛像佛塔,佛像在 緬甸 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不管是在金碧輝煌的皇家寺廟裡,還是在破敗簡陋的小寺廟裡,亦或是在田間路邊,佛像多到讓人們都習以為常了。不過卻有這麼一座巨型佛像,牢牢地印進了游客和信眾的腦海。它就是加烏庫奇佛 塔里 那尊800噸的綠色 大理 石佛像。
加烏庫奇佛塔建於1853年--1878年,位於 曼德勒 山的南入口處。頗有些精緻 的建築在藍天白雲,綠樹相擁下顯得十分清凈,游客們赤腳走在裡面,沒有一絲聲響,更使這座金色的廟宇莊重肅穆。
寺 塔里 的佛像雖多,但最引人註目的還是那座超大的佛像,由一塊重800噸的綠色 大理 石精心雕琢而成。據說從附近 伊洛 瓦底江畔搬運這塊 大理 石到現在的地方,動用了10000餘人工,費時13天,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從前,這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了。
佛塔內部是閃耀著亮晶晶的玻璃亮片,外部則是泛著亮光的潔凈地板,佛塔外的四個方向都有四條裝飾精美的帶頂走廊。燈光折射在佛像的身上,發出一種虛幻的美,無形中給神聖 的佛像度上了一圈聖潔的光環。
佛塔完工時,曾召集了全 緬甸 和 東南亞 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等刻在729方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其規模可以說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得需要450天。
塔院中央一座高大 的佛塔周圍,一排排大小形狀完全一致的純白色小塔相擁,遠觀之,滿眼皆是一片乾凈純潔的白色,而729座小白塔配上729塊 大理 石石碑,壯觀的場面如果是航拍或是站在高處俯瞰,一定是一種絕美的景緻。
緬甸 作為一個宗教意識濃厚的國家,每個寺廟都有許多虔誠的默默祈禱的人們。當你從最初的不習慣赤腳在寺廟裡行走到一步步享受腳底與大地的親密摩擦,心靈也逐漸的得到了升華。
站在 曼德勒 山頂俯視有著150多年曆史的固都陶佛塔,藍天,白雲,綠樹下的金色和白色佛塔顯得格外美麗。讓你忍不住要衝下山去,一睹那本“世界上最偉大的書”。
最後快當我們離開的時候,看到幾個小朋友自己在摸塗抹在臉上的香料,撅著嘴有點倔強的小表情,有點好笑有點可愛。 加烏庫奇佛塔:擁有800噸重佛像佛塔,佛像在 緬甸 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不管是在金碧輝煌的皇家寺廟裡,還是在破敗簡陋的小寺廟裡,亦或是在田間路邊,佛像多到讓人們都習以為常了。不過卻有這麼一座巨型佛像,牢牢地印進了游客和信眾的腦海。它就是加烏庫奇佛 塔里 那尊800噸的綠色 大理 石佛像。
加烏庫奇佛塔建於1853年--1878年,位於 曼德勒 山的南入口處。頗有些精緻 的建築在藍天白雲,綠樹相擁下顯得十分清凈,游客們赤腳走在裡面,沒有一絲聲響,更使這座金色的廟宇莊重肅穆。
寺 塔里 的佛像雖多,但最引人註目的還是那座超大的佛像,由一塊重800噸的綠色 大理 石精心雕琢而成。據說從附近 伊洛 瓦底江畔搬運這塊 大理 石到現在的地方,動用了10000餘人工,費時13天,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從前,這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了。
佛塔內部是閃耀著亮晶晶的玻璃亮片,外部則是泛著亮光的潔凈地板,佛塔外的四個方向都有四條裝飾精美的帶頂走廊。燈光折射在佛像的身上,發出一種虛幻的美,無形中給神聖 的佛像度上了一圈聖潔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