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去看日光先照的大海
↑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 現在將原有的凌亂的石構件有序排放,並設立了很多展示台,用木棧橋相連接。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去的時候全都是攔起來的,不能走進去參觀。 ↑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 ↑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 ↑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 ↑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 據說開始遺址公園和漕運博物館是隔開的,現在已經打通了從這裡到漕運博物館的 通道 ,游覽起來就更方便了。不過這個 中國 漕運博物館的門票有點坑爹,居然要100元,雖然網上訂只要一半的價格,而且博物館也確實很有參觀的價值,但感覺票價也有點太貴了。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漕運博物館 漕運博物館與漕運總督署遺址相整合,完整地展現漕運古跡和歷史。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漕運博物館 綜觀歷史,南北大運河的漕運暢通與否,對歷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局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隋唐以後,運河的開鑿,漕運暢通,無不是圍繞著鞏固和強化皇朝統治而展開的。每一代皇朝統治者都想借運河漕運暢通,總攬大局,駕馭全國。特別是元朝實現全國統一後,直至明清,再沒出現大的分裂。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漕運博物館 ↑中國漕運博物館 河下古鎮淮安 最值得一游的,除了總督漕運部院,還有這座新發掘出來的河下古鎮。如果說總督漕運部院見證了 淮安 曾經的無比重要的政治地位,那麼這座河下古鎮則見證了 淮安 曾經無比繁華的經濟地位。在運河經濟時代的 中國 , 淮安 與 揚州 、 蘇州 、 杭州 成為都市繁華的典範,並稱“淮揚蘇杭”。 ↑古鎮河下 作為南船北馬的交通中樞, 淮安 曾經鼎盛一時,由於清江督造船廠設於清江浦, 河下鎮曾經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 ↑古鎮河下 因運河而興,因運河而衰,河下古鎮鼎盛時有“ 揚州 千載繁華景,移至西湖嘴上頭”的美譽。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淮安 茶饊是 淮安 著名的美食,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線一樣的細面絲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環環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泡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現在的河下古鎮知名度並不高,也缺乏宣傳和推廣的力度,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古鎮。因此除了節假日和周末,基本上沒什麼游客,顯得非常的蕭條,不知道這裡什麼時候才能重現昔日那樣的輝煌盛況。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這文樓可不是讀書的地方,而是一家酒樓,而且以前這裡就是酒樓,傳說是乾隆御賜的,不知 道真 假。但是裡面有一個絕對:“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據說數來年來至今都沒有人能對出下聯。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河下古鎮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每一條街巷,每一座橋梁,都有豐富的傳說故事,可以說是所有古鎮中文化底蘊最為豐富的一個。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這裡還誕生了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河下古鎮不遠處就是吳承恩故居,而在河下古鎮的中心,有 新建 的梁紅玉祠。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梁紅玉祠的原祠附設在北辰坊火神廟內,明清時多次進行修建,後來因為毀於兵火,到解放時已破爛不堪。
解放後在原址重 新建 祠,文革中被拆除,現在又重新了建祠,規模不小。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旁邊還有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雕像,位於水塘正中,有彎曲的棧道相連,景色還挺漂亮。
解放後在原址重 新建 祠,文革中被拆除,現在又重新了建祠,規模不小。 ↑古鎮河下 ↑古鎮河下 旁邊還有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雕像,位於水塘正中,有彎曲的棧道相連,景色還挺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