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24天自駕之旅之第一部分(荷蘭比利時篇——有詳細日誌,純乾貨哦)
↑阿姆斯特丹 這是同性戀紀念碑前的街道指引牌,因為逆光黑乎乎的,我只是想展示一些他的造型。 ↑阿姆斯特丹 站在同性戀紀念碑前往前望出去是一棟很有特色的建築,這種建築在 阿姆斯特丹 大街上到處都是,看見招牌是一件酒店。在這裡一不小心你就會與古老的物件來一下親密接觸。 ↑阿姆斯特丹 ↑水壩廣場 離開同性戀紀念碑,我們前往水壩廣場。水壩廣場(達姆廣場)被稱為“ 阿姆斯特丹 的心臟”,是 阿姆斯特丹 歷史的發祥地,也是 荷蘭 最有名的廣場。1270年這裡修建起了 阿姆斯特丹 的第一條運河,河上的第一個水壩就建在這裡,廣場因此得名。經過多年,水壩廣場雖然已不再是地理或行政上的中心,卻是城內最理想的娛樂中心。
阿姆斯特丹 王宮位於水壩大道廣場上,1648年興建時是作為 阿姆斯特丹 市政府使用,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這個代表 荷蘭 傳統建築的美麗宮殿是從1648年到1655年由亞寇·望·康朋設計而成的。1808年,在 荷蘭 遭受 法國 侵占後,拿破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成為 荷蘭 的皇帝,並將這座宮殿命為皇宮,是 荷蘭 的一個恥辱印記。因此,此後 荷蘭 的君主們都不願入主此宮,只將其作為接待外國貴賓的辦公場所,現在則對外開放給游客參觀。 ↑阿姆斯特丹王宮
這是王宮的背面。背面更能清楚的看見王宮頂上的雕塑。王宮的石砌地基由埋於地下14至16米的13659根木樁支撐,在木樁上用石塊砌成地基,然後在地基上建造樓房,因此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建築奇觀“木樁上的宮殿”。 ↑新教堂 這是新教堂的正門。陽光正好,巨大的陰影遮住了教堂大門。 ↑新教堂 新教堂也位於水壩廣場上,緊挨著王宮。15世紀初,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老教堂(Oude Kerk)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新教還沒有出來之前的1408年,由 烏特勒支 主教批准,在 阿姆斯特丹 再 新建 一個教區教堂,說明那時 阿姆斯特丹 教區還屬於 烏特勒支 教區管轄。新教堂建立當初,是獻給聖馬利亞和聖 凱瑟琳 的。教堂多次被火燒毀。1892–1914重建為今日的哥特式樣子。上世紀80年代,教堂不再具有宗教的功能,轉為文化用途。舉辦各類展覽,風琴演湊會等。新教堂中陳列著歷代國王或女王登基時所穿著的衣帽,所簽署的正式文書,所坐龍椅,以及部分視頻影像。 荷蘭 王室的就職儀式、婚禮等活動也在此舉行。
↑水壩廣場 廣場南面是杜莎夫人蠟像館,是 荷蘭 的第一家分館,蠟像館正面牆上的雕塑很好辨認。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中間白色的國家紀念碑建於1956年,紀念二戰中犧牲者。高22米,每年 5月5日女王會來此參加二戰停戰紀念儀式。 ↑達姆拉克街 達姆拉克大街是 阿姆斯特丹 市中心的一條街道,運河以這條大街為中軸均勻分佈在大街兩側,從 阿姆斯特丹 中央車站往南就到水壩廣場了。是人們從火車站進入 阿姆斯特丹 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大街兩側的建築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一條輕軌線路也從此經過。 大街兩側是各種商店,很熱鬧。 ↑達姆拉克街 一輛有軌電車駛來,時光穿梭,昨日依舊的感覺。不過電車又新又乾凈。 ↑達姆拉克街 仔細觀看大街兩側的房屋會發現房屋的門臉都很窄。這與 荷蘭 的稅收制度有關係。政府以門臉的寬度收稅,所以他們的樓房從大街正面看都不是很寬。 ↑達姆拉克街 又一輛有軌電車駛過了。 ↑達姆拉克街 達姆拉克大街上有一間叫撒尿小童的薯條店生意十分紅火,客人的排隊長長一條很遠都可以看到,我們也湊熱鬧去消費了一下,味道口感沒有覺得十分好,只買薯條生意這麼好也是奇跡。 ↑達姆拉克街 走出達姆拉克大街毫無懸念來到中央火車站。 ↑中央火車站 中央火車站1889年開始使用,屋頂跨度約40米,入口處可以看見兩側各有一座塔樓,其中,面向火車站時右側塔樓為鐘樓,左側塔樓設計成風向標。對於經常駕帆船、用風車、與風打交道的 荷蘭 人來說,瞭解風向和知道時間一樣重要。作為 阿姆斯特丹 重要的交通樞紐,兩座“鐘樓”是其標誌。其內部設計確有些伊斯蘭風格,感覺上有些奇怪。
↑中央火車站 看看這圓形的拱柱,讓我想去在 西班牙 科爾多瓦 參觀主座教堂的情形,只是那裡的主座教堂本來就是在伊斯蘭清真寺的基礎上改建的。 ↑中央火車站 這是大堂里正在彈鋼琴的工作人員。 ↑中央火車站 火車站正面牆上的人物雕像。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聖尼古拉 教堂是 羅馬 天主教在 阿姆斯特丹 教區的中心教堂,對面就是中央火車站。教堂建築的設計師是阿德里安•布萊斯(Adrianus Bleijs,1842年-1912年),他喜歡在設計外形時將新巴 洛克 式和新文藝復興式教堂融會貫通為一體,造型別緻,氣勢恢宏,這是他最著名的傑作。教堂成了運河邊上一道古樸雅緻的風景,使這一帶的天際線變得美麗迷人。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教堂隔著運河對面的白色建築是游客中心。遙想當年從海上歸來的水手,左邊在中央火車站的尖塔上看見風向標,右邊看見這座教堂,心裡該得多激動,肉體和心靈都得到慰藉,平安歸來應該也是那個時代的人追求的最大目標吧?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站在這裡不肯離去,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穿過運河上最近的一座橋就來到 中國 城。這裡的文字提醒我們,這條街與 中國 和 中國 人有很深的淵源。
阿姆斯特丹 王宮位於水壩大道廣場上,1648年興建時是作為 阿姆斯特丹 市政府使用,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這個代表 荷蘭 傳統建築的美麗宮殿是從1648年到1655年由亞寇·望·康朋設計而成的。1808年,在 荷蘭 遭受 法國 侵占後,拿破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成為 荷蘭 的皇帝,並將這座宮殿命為皇宮,是 荷蘭 的一個恥辱印記。因此,此後 荷蘭 的君主們都不願入主此宮,只將其作為接待外國貴賓的辦公場所,現在則對外開放給游客參觀。 ↑阿姆斯特丹王宮
這是王宮的背面。背面更能清楚的看見王宮頂上的雕塑。王宮的石砌地基由埋於地下14至16米的13659根木樁支撐,在木樁上用石塊砌成地基,然後在地基上建造樓房,因此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建築奇觀“木樁上的宮殿”。 ↑新教堂 這是新教堂的正門。陽光正好,巨大的陰影遮住了教堂大門。 ↑新教堂 新教堂也位於水壩廣場上,緊挨著王宮。15世紀初,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老教堂(Oude Kerk)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新教還沒有出來之前的1408年,由 烏特勒支 主教批准,在 阿姆斯特丹 再 新建 一個教區教堂,說明那時 阿姆斯特丹 教區還屬於 烏特勒支 教區管轄。新教堂建立當初,是獻給聖馬利亞和聖 凱瑟琳 的。教堂多次被火燒毀。1892–1914重建為今日的哥特式樣子。上世紀80年代,教堂不再具有宗教的功能,轉為文化用途。舉辦各類展覽,風琴演湊會等。新教堂中陳列著歷代國王或女王登基時所穿著的衣帽,所簽署的正式文書,所坐龍椅,以及部分視頻影像。 荷蘭 王室的就職儀式、婚禮等活動也在此舉行。
↑水壩廣場 廣場南面是杜莎夫人蠟像館,是 荷蘭 的第一家分館,蠟像館正面牆上的雕塑很好辨認。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 水壩廣場中間白色的國家紀念碑建於1956年,紀念二戰中犧牲者。高22米,每年 5月5日女王會來此參加二戰停戰紀念儀式。 ↑達姆拉克街 達姆拉克大街是 阿姆斯特丹 市中心的一條街道,運河以這條大街為中軸均勻分佈在大街兩側,從 阿姆斯特丹 中央車站往南就到水壩廣場了。是人們從火車站進入 阿姆斯特丹 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大街兩側的建築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一條輕軌線路也從此經過。 大街兩側是各種商店,很熱鬧。 ↑達姆拉克街 一輛有軌電車駛來,時光穿梭,昨日依舊的感覺。不過電車又新又乾凈。 ↑達姆拉克街 仔細觀看大街兩側的房屋會發現房屋的門臉都很窄。這與 荷蘭 的稅收制度有關係。政府以門臉的寬度收稅,所以他們的樓房從大街正面看都不是很寬。 ↑達姆拉克街 又一輛有軌電車駛過了。 ↑達姆拉克街 達姆拉克大街上有一間叫撒尿小童的薯條店生意十分紅火,客人的排隊長長一條很遠都可以看到,我們也湊熱鬧去消費了一下,味道口感沒有覺得十分好,只買薯條生意這麼好也是奇跡。 ↑達姆拉克街 走出達姆拉克大街毫無懸念來到中央火車站。 ↑中央火車站 中央火車站1889年開始使用,屋頂跨度約40米,入口處可以看見兩側各有一座塔樓,其中,面向火車站時右側塔樓為鐘樓,左側塔樓設計成風向標。對於經常駕帆船、用風車、與風打交道的 荷蘭 人來說,瞭解風向和知道時間一樣重要。作為 阿姆斯特丹 重要的交通樞紐,兩座“鐘樓”是其標誌。其內部設計確有些伊斯蘭風格,感覺上有些奇怪。
↑中央火車站 看看這圓形的拱柱,讓我想去在 西班牙 科爾多瓦 參觀主座教堂的情形,只是那裡的主座教堂本來就是在伊斯蘭清真寺的基礎上改建的。 ↑中央火車站 這是大堂里正在彈鋼琴的工作人員。 ↑中央火車站 火車站正面牆上的人物雕像。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聖尼古拉 教堂是 羅馬 天主教在 阿姆斯特丹 教區的中心教堂,對面就是中央火車站。教堂建築的設計師是阿德里安•布萊斯(Adrianus Bleijs,1842年-1912年),他喜歡在設計外形時將新巴 洛克 式和新文藝復興式教堂融會貫通為一體,造型別緻,氣勢恢宏,這是他最著名的傑作。教堂成了運河邊上一道古樸雅緻的風景,使這一帶的天際線變得美麗迷人。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教堂隔著運河對面的白色建築是游客中心。遙想當年從海上歸來的水手,左邊在中央火車站的尖塔上看見風向標,右邊看見這座教堂,心裡該得多激動,肉體和心靈都得到慰藉,平安歸來應該也是那個時代的人追求的最大目標吧?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 站在這裡不肯離去,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穿過運河上最近的一座橋就來到 中國 城。這裡的文字提醒我們,這條街與 中國 和 中國 人有很深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