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及楓葉的季節踏足加拿大,探尋她鮮為人知的寶藏
↑時代廣場 我常想,在一個鼓勵你做自己的城市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呢?大概會像這裡的 紐約 人一樣吧,他們說話總是很大聲,想笑的時候就大聲爽朗地笑出來,路上和陌生人也總是搭話在一起,可以聊得不亦樂乎。他們的膚色不同,發色不同,服裝更是千差萬別,但是在每一個人身上,他們所展現的,就是每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時代廣場 插曲:做紐約錦鯉到達 紐約 的第一天,我和CC兩個倒霉蛋又一次做了爛運氣錦鯉。我們趕上了 紐約 1977年來第一次大停電,而且恰巧住在停電的街區,非常幸運的,作為 紐約 的一份子,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頭條里。
最開始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看到大街上每隔一分鐘就有消防車和救護車疾閃而過,我們當時還在嘀咕,這 紐約 怎麼和警匪片里一樣。後來是路人的推搡,但和我們是反方向的,我們向人群外擠出去,試圖擺脫這個吵鬧的街區,而 紐約 人則拿著手機一個勁擠到有警車的地方,有的人甚至做起了直播,直到警察大聲喊讓他們都走開,人群才算散了些。但是他們依然不死心地在角落裡,做好隨時拍攝現場的準備,好像 紐約 人是天生的狗仔一樣。
當時CC很慌,不停問我:“這麼多警車,是去同一個地方,還是不同的地方啊?”
我打趣她,問她:“你覺得哪種更糟糕呢?”
↑百老匯 但當時我們還不確定發生了什麼,只是把這個歸為 紐約 的常態。
後來意識到有些不對,是在百老匯等著看歌劇的時候,在門口等了一個小時被通知演出取消了,又是不小的暴動。一個 韓國 人追著保安,用韓式英語質問他:“Why?Why cancel?I paid.”這時候我聽到保安說,整個街區都black out了。 ↑紐約 ↑紐約 ↑紐約 我們趕忙往酒店走,回去的路上,我一路拍下這些在 紐約 停電這天擁擠的人群和因為信號燈失靈完全癱瘓的街道。當時只覺得這種吵鬧和混亂很有趣,後來才知道這也算是“2019年 紐約 大停電”的記錄實景了。 ↑紐約 越走天越黑,也越明顯——只有我們住的街區,在一片燈火通明中是一片黑色。果然到了那裡,酒店完全斷電了,我們住在21層,只能選擇爬樓上去,一切的電子設備都不能用,之前酒店主打的全自動化,到現在反而成了一個好笑的諷刺。
那天我穿了很高的高跟鞋,本意是對 紐約 時尚聊表敬意,但是且不說 紐約 坑窪的人行道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來回爬這二十一樓更讓我叫苦不迭。當時我打定主意在一段時間內要把我的那些高跟鞋束之高閣了。但是第二天,CC穿了高跟鞋照相,走到半路走不動了,把鞋換給了我穿。以至於我現在想到 紐約 ,都覺得腳痛。
↑紐約
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好像這些 紐約 人完全沒有被停電困擾,除了精力充沛跑到街上做直播的天生狗仔以外,大部分人就聚集在一起聊天。走近聽他們說話,很快就發現他們都是因為剛剛停電聚集起來的陌生人,現在卻其樂融融地天 南海 北地聊了起來。
我站在那個露天的餐廳,聽人們嘰嘰喳喳地在蠟燭火光搖曳中聊天跳舞,音響播放著公告牌最新的榜單,好像一個大型蹦迪現場,而遠處急行而走的警笛聲不過是DJ助興的演奏。而我就站在那裡,攥著沒電的手機,喝著雞尾酒,想,我真的會愛上這裡吧。
當然這對CC來講是不同的故事,她爬到21樓的時候,已經喘到說不出話來。最後,她說:“我還是更適合 加拿大 的農村,做不了你這種city girl。” ↑時代廣場 最後十二點 紐約 恢覆電力的時候,我們還是抱在一起歡呼,尤其第二天知道原來我們經歷了 紐約 到1977年以來最大的停電,更是讓我們驚呼不已。看樣子人在倒霉到極致的時候,會產生自己是超級幸運兒的錯覺。我們都說早知道就應該和那些 紐約 小狗仔一起走到街頭去記錄,說不定還會被央視採訪。
但拋開這些不談,我的確覺得成為 紐約 歷史的一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蘇豪區:最像紐約的城區Soho區被人們成為最像 紐約 的區域。這裡的樓房是很統一的先上樓梯再到門口的款式。街區整體是橙紅色,和影視劇里的 紐約 更切合一點。說這裡像 紐約 大概是因為這裡聚集著街頭藝術,時尚文化,和古老 紐約 風的街道。這裡比時代廣場那邊要安靜的多,更能體現一分高雅,但是又比皇后區要更加接地氣一點。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悄悄地說,這裡也是sex and the city里carrie公寓的取景地,也就是她和Mr.big多次約會的地方。CC一直嘲笑我,說我前兩天剛在 魁北克 嘲笑了 韓國 取景地打卡團,今天又跑到這裡給公寓照相。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不過真的,誰不想有carrie那麼多的鞋子和衣服呢?Mr.big和carrie的衣櫃比起來,我還是想要後者。 皇后區:有錢人的城市田園生活皇后區對於 紐約 人來說算是小小富豪區了,這裡房價很貴,生活成本自然也高一些。只有比較精英階層的人才可以住在這裡。一眼看去兩邊都是透明藍色的高樓大廈,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這裡卻有一座跨越51個街區,占地3.4115平方米的綠化帶——中央公園。
我之前還和朋友聊天開玩笑說過,中央公園在美劇里基本上就是案發現場的代名詞。基本上美劇里一半的案件都發生在這裡。
但其實公園本身一點都不陰森,而是完全被綠色植被和湖覆蓋的養生場所。草坪上都是穿著比基尼來做 日光 浴的人,我本來還買了比基尼心想著去沙灘的時候可以穿,沒想到中央公園的草地上卻是我這次旅行中見穿比基尼最多的地方。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正中午的時候,一些草坪上的人皮膚被曬得發紅,但是他們也沒有離開,只是慵懶地翻個身,太陽灼燒的溫度已經帶了點刺痛,但是跑道上還都是來慢跑的人,旁邊還有來打沙灘排球的一家人。我和CC倒是有著去曬太陽的心,但是空氣滾燙得讓我們望而卻步,最後只好灰溜溜地跑去大都會博物館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CAMP-Notes on fashion這次在Met非常幸運的趕上了camp的展覽。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Camp註解:絕非一種自然而然的情趣。相反,它在本質上就是對非自然,自覺性浮誇的喜愛:奇詭和誇張造作的事物。
Camp是沒有主題的,它涉足戲劇,文學,電影等,試圖展示一個龐大卻界限不明的概念。Camp是一切可能性,是界限模糊,是撕掉標簽。
就像王爾德在《供年輕人參考的短語和哲學》中寫的“人成不了藝術品,也該身穿藝術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最開始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看到大街上每隔一分鐘就有消防車和救護車疾閃而過,我們當時還在嘀咕,這 紐約 怎麼和警匪片里一樣。後來是路人的推搡,但和我們是反方向的,我們向人群外擠出去,試圖擺脫這個吵鬧的街區,而 紐約 人則拿著手機一個勁擠到有警車的地方,有的人甚至做起了直播,直到警察大聲喊讓他們都走開,人群才算散了些。但是他們依然不死心地在角落裡,做好隨時拍攝現場的準備,好像 紐約 人是天生的狗仔一樣。
當時CC很慌,不停問我:“這麼多警車,是去同一個地方,還是不同的地方啊?”
我打趣她,問她:“你覺得哪種更糟糕呢?”
↑百老匯 但當時我們還不確定發生了什麼,只是把這個歸為 紐約 的常態。
後來意識到有些不對,是在百老匯等著看歌劇的時候,在門口等了一個小時被通知演出取消了,又是不小的暴動。一個 韓國 人追著保安,用韓式英語質問他:“Why?Why cancel?I paid.”這時候我聽到保安說,整個街區都black out了。 ↑紐約 ↑紐約 ↑紐約 我們趕忙往酒店走,回去的路上,我一路拍下這些在 紐約 停電這天擁擠的人群和因為信號燈失靈完全癱瘓的街道。當時只覺得這種吵鬧和混亂很有趣,後來才知道這也算是“2019年 紐約 大停電”的記錄實景了。 ↑紐約 越走天越黑,也越明顯——只有我們住的街區,在一片燈火通明中是一片黑色。果然到了那裡,酒店完全斷電了,我們住在21層,只能選擇爬樓上去,一切的電子設備都不能用,之前酒店主打的全自動化,到現在反而成了一個好笑的諷刺。
那天我穿了很高的高跟鞋,本意是對 紐約 時尚聊表敬意,但是且不說 紐約 坑窪的人行道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來回爬這二十一樓更讓我叫苦不迭。當時我打定主意在一段時間內要把我的那些高跟鞋束之高閣了。但是第二天,CC穿了高跟鞋照相,走到半路走不動了,把鞋換給了我穿。以至於我現在想到 紐約 ,都覺得腳痛。
↑紐約
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好像這些 紐約 人完全沒有被停電困擾,除了精力充沛跑到街上做直播的天生狗仔以外,大部分人就聚集在一起聊天。走近聽他們說話,很快就發現他們都是因為剛剛停電聚集起來的陌生人,現在卻其樂融融地天 南海 北地聊了起來。
我站在那個露天的餐廳,聽人們嘰嘰喳喳地在蠟燭火光搖曳中聊天跳舞,音響播放著公告牌最新的榜單,好像一個大型蹦迪現場,而遠處急行而走的警笛聲不過是DJ助興的演奏。而我就站在那裡,攥著沒電的手機,喝著雞尾酒,想,我真的會愛上這裡吧。
當然這對CC來講是不同的故事,她爬到21樓的時候,已經喘到說不出話來。最後,她說:“我還是更適合 加拿大 的農村,做不了你這種city girl。” ↑時代廣場 最後十二點 紐約 恢覆電力的時候,我們還是抱在一起歡呼,尤其第二天知道原來我們經歷了 紐約 到1977年以來最大的停電,更是讓我們驚呼不已。看樣子人在倒霉到極致的時候,會產生自己是超級幸運兒的錯覺。我們都說早知道就應該和那些 紐約 小狗仔一起走到街頭去記錄,說不定還會被央視採訪。
但拋開這些不談,我的確覺得成為 紐約 歷史的一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蘇豪區:最像紐約的城區Soho區被人們成為最像 紐約 的區域。這裡的樓房是很統一的先上樓梯再到門口的款式。街區整體是橙紅色,和影視劇里的 紐約 更切合一點。說這裡像 紐約 大概是因為這裡聚集著街頭藝術,時尚文化,和古老 紐約 風的街道。這裡比時代廣場那邊要安靜的多,更能體現一分高雅,但是又比皇后區要更加接地氣一點。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悄悄地說,這裡也是sex and the city里carrie公寓的取景地,也就是她和Mr.big多次約會的地方。CC一直嘲笑我,說我前兩天剛在 魁北克 嘲笑了 韓國 取景地打卡團,今天又跑到這裡給公寓照相。 ↑紐約蘇豪區 ↑紐約蘇豪區 不過真的,誰不想有carrie那麼多的鞋子和衣服呢?Mr.big和carrie的衣櫃比起來,我還是想要後者。 皇后區:有錢人的城市田園生活皇后區對於 紐約 人來說算是小小富豪區了,這裡房價很貴,生活成本自然也高一些。只有比較精英階層的人才可以住在這裡。一眼看去兩邊都是透明藍色的高樓大廈,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這裡卻有一座跨越51個街區,占地3.4115平方米的綠化帶——中央公園。
我之前還和朋友聊天開玩笑說過,中央公園在美劇里基本上就是案發現場的代名詞。基本上美劇里一半的案件都發生在這裡。
但其實公園本身一點都不陰森,而是完全被綠色植被和湖覆蓋的養生場所。草坪上都是穿著比基尼來做 日光 浴的人,我本來還買了比基尼心想著去沙灘的時候可以穿,沒想到中央公園的草地上卻是我這次旅行中見穿比基尼最多的地方。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正中午的時候,一些草坪上的人皮膚被曬得發紅,但是他們也沒有離開,只是慵懶地翻個身,太陽灼燒的溫度已經帶了點刺痛,但是跑道上還都是來慢跑的人,旁邊還有來打沙灘排球的一家人。我和CC倒是有著去曬太陽的心,但是空氣滾燙得讓我們望而卻步,最後只好灰溜溜地跑去大都會博物館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CAMP-Notes on fashion這次在Met非常幸運的趕上了camp的展覽。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Camp註解:絕非一種自然而然的情趣。相反,它在本質上就是對非自然,自覺性浮誇的喜愛:奇詭和誇張造作的事物。
Camp是沒有主題的,它涉足戲劇,文學,電影等,試圖展示一個龐大卻界限不明的概念。Camp是一切可能性,是界限模糊,是撕掉標簽。
就像王爾德在《供年輕人參考的短語和哲學》中寫的“人成不了藝術品,也該身穿藝術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