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小姐的慢生活之回到世界最初的模樣(非洲坦桑尼亞、津巴布韋)
是的,我又來 非洲 了。
去年第一次踏上 非洲 大地,自駕在 納米比亞 的路上,每天都被美景暴擊,每天都燃到爆炸,每天都要發出一百次感嘆:這裡真的好 非洲 。
在 納米比亞 ,眼前所見的是藍天,白雲,肆意生長的各種植物,或在驕陽下偃旗息鼓,或迎著烈日昂首,在這裡沒有城市的任何影子,想高歌就高歌,想大喊就大喊。一切,都是自由、原始的模樣。
雖然之後又去了 歐洲 、 東南亞 ,充滿秩序感和藝術感的城市讓人感覺很美,雖然很美,比起 非洲 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納米比亞 之行過去一年多,至今都存放在大腦皮層顯著位置,一波動就開始整個大腦發麻,一個小念頭不斷得在誘惑我,再去一次 非洲 吧,再去一次 非洲 吧。
記得,在去年的 納米比亞 游記里,我寫下了一段話:兩個在城市裡被圈養慣了的人,突然就這樣被扔到了大自然,像灑脫的兔子,才發現,這才是大自然本來的模樣。
這一次,我們又把自己放到了大自然,變成灑脫的兔子。
這一次,我們去 東非 。
做了一個三分鐘的視頻,所有的精華(包括擼 獅子 )都在視頻里,不想看游記就直接看視頻吧~~~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做一群快樂的狗仔隊《孤獨星球》說,當許多人想起 非洲 的時候,他們事實上想起的是 坦桑尼亞 。看《動物世界》長大的我們,對 非洲 的印象,其實就是對塞倫蓋蒂大草原的印象。 一說到去 非洲 看動物,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你要去 肯尼亞 吧,為什麼我要選擇去更冷門的 坦桑尼亞 呢? 摘錄一段網上的話,很形象地解釋了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和 坦桑尼亞 塞倫蓋蒂的區別: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國家公園和 坦桑尼亞 的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兩者的區別就好比八達嶺長城和野長城的區別。 馬賽 馬拉更偏向於商業化,而塞倫蓋蒂依舊保持著原生態。
如果假期時間有限,不怕游客扎堆,只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看盡可能多的野生動物,就去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如果時間充裕,熱愛野生動物,屬於攝影發燒友,想看最原生態,最原始的野生動物,那就去 坦桑尼亞 的塞倫蓋蒂。 坦桑尼亞 政府更加重視動物保護,嚴格限制了國家公園內游客人數,塞倫蓋蒂沒有怎麼經過商業包裝,更沒有讓旅行社做大規模地商業推廣,連國家公園的入口都極其朴素。坦桑國家公園創建之初就確定了一條宗旨,即不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大眾旅游。
相反, 肯尼亞 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馬賽 馬拉大門沿線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小旅館或帳篷營地。 馬賽 馬拉早已被縱橫交錯的道路分割,動物幾乎沒有一塊安靜的藏身之所;塞倫蓋蒂內嚴格限制了道路的數量。而且 馬賽 馬拉的路況很差,大段大段的搓板路,五臟六腑都會被顛出來。
馬賽 馬拉的動物見慣了人和車,已然無動於衷,基本喪失了野性。而 坦桑尼亞 嚴格限制酒店數量和檔次,塞倫蓋蒂內酒店非常少,而且價格昂貴,在旅行旺季,基本上一房難求,昂貴的價格限制了游客量。塞倫蓋蒂的面積是 馬賽 馬拉的十倍,但是每年的游客不到 馬賽 馬拉的四分之一。 從 中國 到 非洲 一般都是坐 埃塞俄比亞 航空,從 埃塞俄比亞 轉機到 坦桑尼亞 ,一般都需要16個小時。據說今年下半年 杭州 會有直飛 津巴布韋 的航班,江浙滬的朋友可以期待一下。
第二次來到 非洲 ,沒有當初的激動感,還是有點小興奮,像是要見一個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當飛機降落到 坦桑尼亞 阿魯沙 的 乞力馬扎羅 山機場,本想在機場一睹 非洲 最高峰 乞力馬扎羅 山的高峰,沒想到5月是 坦桑尼亞 的雨季,一場場雨讓整個 阿魯沙 霧矇矇的,想要看到 乞力馬扎羅 山已經不太可能了,不過意外得在 非洲 感到一絲的涼意。5月是 非洲 的冬季,雖然不需要穿羽絨服,但也最好帶一件衝鋒衣。白天炎熱,早晚的溫差大,一天可以經歷三個季節。
在 坦桑尼亞 ,旅行就從journey變成了safari。
safari這個詞來源於 非洲 的斯瓦希里語,是“遠行”的意思。
殖民時期,居住在海岸邊或內陸城堡里的白人貴族們經常騎馬扛槍,在一群黑人的簇擁下,載著補給,到荒無人煙的草原叢林中來次safari。那時候火槍是人類力量的象徵,白人們充分展示了他們獵殺的本領。大象、犀牛、 獅子 、花豹、水牛, 非洲 五霸是他們最值得炫耀的戰利品。
大量的狩獵標本被運往 歐洲 ,引起上流社會的追捧,到 東非 來一次safari是當年無數貴族富商畢生的夢想。
海明威平生最愛的兩項運動是鬥牛和狩獵,他曾兩度到 非洲 做safari狩獵旅行,每次都留下一個傳奇。《 乞力馬扎羅 的雪》就是在 坦桑尼亞 帳篷里的小木桌上寫成的。 而現在的safari, 沒有了殺戮和狩獵,一樣充滿了未知,冒險和自由。 在 坦桑尼亞 的 阿魯沙 ,坐上了極其富有 非洲 特色的吉普車,開始了safari。從 阿魯沙 到塞輪蓋蒂要開上好幾個小時,而路上的時間一點也不boring。
雖然是第二次來 非洲 , 納米比亞 和 坦桑尼亞 的感覺太不一樣了。在 納米比亞 開車是孤獨和寂寞的,大片大片的荒地,偶遇狒狒、疣豬比偶遇路人的機會都要大。
而在 坦桑尼亞 ,路況比 納米比亞 好很多,隨處都能見到村莊、小鎮,熱鬧的集市,剛下課的小朋友,頂著大框蔬菜準備回家的大媽。面對車裡少見的 亞洲 面孔,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格外熱情,不停地跟我們招手say hi。 因為處在雨季,沿路都是大片大片的綠色,大片大片的農田,加上藍到極致的天,讓人難以置信這兒是 非洲 。
其實,旅行就是一個自我糾錯的過程,我來了這兒,這兒顛覆了過往我所有從書本、從電視所獲得認知和印象,原來這才是 東非 大地的模樣。 當一隻只羚羊、斑馬越來越多的在兩邊出現,我知道,我終於到達了塞倫蓋蒂——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
塞倫蓋蒂在 馬賽 語中是“無邊的平原”,說是國家公園,其實就是大片大片的荒漠和草原,東西南北各建一個門,就算是一個圈起來的公園了。
在別的動物園裡,人們把動物關在籠子里,而在塞倫蓋蒂,我們需要把自己關到“籠子”里。在 非洲 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是不允許下車的,下車即意味著危險,這個看似平靜的地方,背後隱藏著3000多頭 獅子 和比 獅子 更為凶猛的動物,而我們在它們眼裡就是一大塊美味的肉。 祥和和殺謬在這片土地上並存,塞倫蓋蒂在用另一種方式演繹著人類的世界。
我們像極了狗仔隊,一個個站在車上拿著長槍短炮,追逐著奔跑著的野獸們。
(其實離這些成群的動物非常遠,所以來 坦桑尼亞 看動物,手機和普通的相機沒什麼用了,帶不了長焦,那至少帶一個望遠鏡吧)。 角馬、羚羊、斑馬、水牛、長頸鹿,這些草食動物是草原里最常見的,以至於剛看到斑馬群,我們一片興奮尖叫,等半個小時以後再看到斑馬,已經沒有了最初的興奮感。
你看,人類就是一群厭舊的動物。 在茫茫大草原上,草食動物很常見,而能不能看到稀少的肉食動物,需要不只是運氣,更重要的是嚮導。
safari的嚮導一般就是司機, 非洲 的司機兼具著開車、找動物、普及動物知識、插科打諢等多功能於一身。一個好的司機是 成功 找到神奇動物的一半。
牛逼的司機有多牛逼呢,他們可以把石頭變 獅子 。有一天在路上,突然死機停下了車,指著在好幾百米外一個黑乎乎的一團東西說是lions, 我們說這明明是stone,怎麼可能是 獅子 呢。司機說你等著,然後我們就停車在烈日下等了半個小時。車上十幾雙眼睛一直盯著那塊“石頭”。終於過了半個小時,“stone”開始動了!!果然是一隻 獅子 。。
最後死機說:感謝你們的信任,讓石頭變成了一隻 獅子 。。。
如果在坦桑遇到一個英語好、口才好的、眼力好的好司機,那就多給點小費吧! 由於公園面積實在太大,找稀有動物靠雙眼已經如同大海撈針,主要靠 “情報”,我們的司機無線電不停得在響,不停交換著最新的信息,雖然聽不懂 非洲 的斯瓦西里語,我猜大概的意思是:某條路上某棵樹下,發現了一個獅群。 於是,司機調轉車頭,沿著一條小路,開到了一片湖邊的樹下,果然,不遠處幾隻 獅子 正懶懶得躺在草堆里。黃色的皮毛和草的顏色融為一體,要不是有“情報”,這個地方太容易錯過了。 據說 獅子 一天只醒四個小時,深夜和凌晨是 獅子 豹子這些肉食動物的捕獵時間,大白天就找一個合適的睡床開始睡美容覺,或者在一堆山堆上,或者在樹蔭下,反正就是那兒涼快那兒去。如果樹蔭邊上剛好有一片湖,那就是 獅子 最喜歡的地方了。 嚮導說, 獅子 是非常典型的群居動物,母 獅子 負責捕獵,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基本只負責“吃”和保護孩子,負責整個team的安全,而獅王一般都是年輕的,獅王一旦變老,就會默默離開獅群,選擇獨自孤老死亡,或者是餓死,或者是被別的動物咬死。
所以在 坦桑尼亞 ,有些地方還有專門開設了狩獵 獅子 的活動,獵殺一頭1萬美金,對象就是這些快老死的 獅子 。
去年第一次踏上 非洲 大地,自駕在 納米比亞 的路上,每天都被美景暴擊,每天都燃到爆炸,每天都要發出一百次感嘆:這裡真的好 非洲 。
在 納米比亞 ,眼前所見的是藍天,白雲,肆意生長的各種植物,或在驕陽下偃旗息鼓,或迎著烈日昂首,在這裡沒有城市的任何影子,想高歌就高歌,想大喊就大喊。一切,都是自由、原始的模樣。
雖然之後又去了 歐洲 、 東南亞 ,充滿秩序感和藝術感的城市讓人感覺很美,雖然很美,比起 非洲 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納米比亞 之行過去一年多,至今都存放在大腦皮層顯著位置,一波動就開始整個大腦發麻,一個小念頭不斷得在誘惑我,再去一次 非洲 吧,再去一次 非洲 吧。
記得,在去年的 納米比亞 游記里,我寫下了一段話:兩個在城市裡被圈養慣了的人,突然就這樣被扔到了大自然,像灑脫的兔子,才發現,這才是大自然本來的模樣。
這一次,我們又把自己放到了大自然,變成灑脫的兔子。
這一次,我們去 東非 。
做了一個三分鐘的視頻,所有的精華(包括擼 獅子 )都在視頻里,不想看游記就直接看視頻吧~~~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做一群快樂的狗仔隊《孤獨星球》說,當許多人想起 非洲 的時候,他們事實上想起的是 坦桑尼亞 。看《動物世界》長大的我們,對 非洲 的印象,其實就是對塞倫蓋蒂大草原的印象。 一說到去 非洲 看動物,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你要去 肯尼亞 吧,為什麼我要選擇去更冷門的 坦桑尼亞 呢? 摘錄一段網上的話,很形象地解釋了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和 坦桑尼亞 塞倫蓋蒂的區別: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國家公園和 坦桑尼亞 的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兩者的區別就好比八達嶺長城和野長城的區別。 馬賽 馬拉更偏向於商業化,而塞倫蓋蒂依舊保持著原生態。
如果假期時間有限,不怕游客扎堆,只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看盡可能多的野生動物,就去 肯尼亞 的 馬賽 馬拉;如果時間充裕,熱愛野生動物,屬於攝影發燒友,想看最原生態,最原始的野生動物,那就去 坦桑尼亞 的塞倫蓋蒂。 坦桑尼亞 政府更加重視動物保護,嚴格限制了國家公園內游客人數,塞倫蓋蒂沒有怎麼經過商業包裝,更沒有讓旅行社做大規模地商業推廣,連國家公園的入口都極其朴素。坦桑國家公園創建之初就確定了一條宗旨,即不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大眾旅游。
相反, 肯尼亞 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馬賽 馬拉大門沿線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小旅館或帳篷營地。 馬賽 馬拉早已被縱橫交錯的道路分割,動物幾乎沒有一塊安靜的藏身之所;塞倫蓋蒂內嚴格限制了道路的數量。而且 馬賽 馬拉的路況很差,大段大段的搓板路,五臟六腑都會被顛出來。
馬賽 馬拉的動物見慣了人和車,已然無動於衷,基本喪失了野性。而 坦桑尼亞 嚴格限制酒店數量和檔次,塞倫蓋蒂內酒店非常少,而且價格昂貴,在旅行旺季,基本上一房難求,昂貴的價格限制了游客量。塞倫蓋蒂的面積是 馬賽 馬拉的十倍,但是每年的游客不到 馬賽 馬拉的四分之一。 從 中國 到 非洲 一般都是坐 埃塞俄比亞 航空,從 埃塞俄比亞 轉機到 坦桑尼亞 ,一般都需要16個小時。據說今年下半年 杭州 會有直飛 津巴布韋 的航班,江浙滬的朋友可以期待一下。
第二次來到 非洲 ,沒有當初的激動感,還是有點小興奮,像是要見一個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當飛機降落到 坦桑尼亞 阿魯沙 的 乞力馬扎羅 山機場,本想在機場一睹 非洲 最高峰 乞力馬扎羅 山的高峰,沒想到5月是 坦桑尼亞 的雨季,一場場雨讓整個 阿魯沙 霧矇矇的,想要看到 乞力馬扎羅 山已經不太可能了,不過意外得在 非洲 感到一絲的涼意。5月是 非洲 的冬季,雖然不需要穿羽絨服,但也最好帶一件衝鋒衣。白天炎熱,早晚的溫差大,一天可以經歷三個季節。
在 坦桑尼亞 ,旅行就從journey變成了safari。
safari這個詞來源於 非洲 的斯瓦希里語,是“遠行”的意思。
殖民時期,居住在海岸邊或內陸城堡里的白人貴族們經常騎馬扛槍,在一群黑人的簇擁下,載著補給,到荒無人煙的草原叢林中來次safari。那時候火槍是人類力量的象徵,白人們充分展示了他們獵殺的本領。大象、犀牛、 獅子 、花豹、水牛, 非洲 五霸是他們最值得炫耀的戰利品。
大量的狩獵標本被運往 歐洲 ,引起上流社會的追捧,到 東非 來一次safari是當年無數貴族富商畢生的夢想。
海明威平生最愛的兩項運動是鬥牛和狩獵,他曾兩度到 非洲 做safari狩獵旅行,每次都留下一個傳奇。《 乞力馬扎羅 的雪》就是在 坦桑尼亞 帳篷里的小木桌上寫成的。 而現在的safari, 沒有了殺戮和狩獵,一樣充滿了未知,冒險和自由。 在 坦桑尼亞 的 阿魯沙 ,坐上了極其富有 非洲 特色的吉普車,開始了safari。從 阿魯沙 到塞輪蓋蒂要開上好幾個小時,而路上的時間一點也不boring。
雖然是第二次來 非洲 , 納米比亞 和 坦桑尼亞 的感覺太不一樣了。在 納米比亞 開車是孤獨和寂寞的,大片大片的荒地,偶遇狒狒、疣豬比偶遇路人的機會都要大。
而在 坦桑尼亞 ,路況比 納米比亞 好很多,隨處都能見到村莊、小鎮,熱鬧的集市,剛下課的小朋友,頂著大框蔬菜準備回家的大媽。面對車裡少見的 亞洲 面孔,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格外熱情,不停地跟我們招手say hi。 因為處在雨季,沿路都是大片大片的綠色,大片大片的農田,加上藍到極致的天,讓人難以置信這兒是 非洲 。
其實,旅行就是一個自我糾錯的過程,我來了這兒,這兒顛覆了過往我所有從書本、從電視所獲得認知和印象,原來這才是 東非 大地的模樣。 當一隻只羚羊、斑馬越來越多的在兩邊出現,我知道,我終於到達了塞倫蓋蒂——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
塞倫蓋蒂在 馬賽 語中是“無邊的平原”,說是國家公園,其實就是大片大片的荒漠和草原,東西南北各建一個門,就算是一個圈起來的公園了。
在別的動物園裡,人們把動物關在籠子里,而在塞倫蓋蒂,我們需要把自己關到“籠子”里。在 非洲 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是不允許下車的,下車即意味著危險,這個看似平靜的地方,背後隱藏著3000多頭 獅子 和比 獅子 更為凶猛的動物,而我們在它們眼裡就是一大塊美味的肉。 祥和和殺謬在這片土地上並存,塞倫蓋蒂在用另一種方式演繹著人類的世界。
我們像極了狗仔隊,一個個站在車上拿著長槍短炮,追逐著奔跑著的野獸們。
(其實離這些成群的動物非常遠,所以來 坦桑尼亞 看動物,手機和普通的相機沒什麼用了,帶不了長焦,那至少帶一個望遠鏡吧)。 角馬、羚羊、斑馬、水牛、長頸鹿,這些草食動物是草原里最常見的,以至於剛看到斑馬群,我們一片興奮尖叫,等半個小時以後再看到斑馬,已經沒有了最初的興奮感。
你看,人類就是一群厭舊的動物。 在茫茫大草原上,草食動物很常見,而能不能看到稀少的肉食動物,需要不只是運氣,更重要的是嚮導。
safari的嚮導一般就是司機, 非洲 的司機兼具著開車、找動物、普及動物知識、插科打諢等多功能於一身。一個好的司機是 成功 找到神奇動物的一半。
牛逼的司機有多牛逼呢,他們可以把石頭變 獅子 。有一天在路上,突然死機停下了車,指著在好幾百米外一個黑乎乎的一團東西說是lions, 我們說這明明是stone,怎麼可能是 獅子 呢。司機說你等著,然後我們就停車在烈日下等了半個小時。車上十幾雙眼睛一直盯著那塊“石頭”。終於過了半個小時,“stone”開始動了!!果然是一隻 獅子 。。
最後死機說:感謝你們的信任,讓石頭變成了一隻 獅子 。。。
如果在坦桑遇到一個英語好、口才好的、眼力好的好司機,那就多給點小費吧! 由於公園面積實在太大,找稀有動物靠雙眼已經如同大海撈針,主要靠 “情報”,我們的司機無線電不停得在響,不停交換著最新的信息,雖然聽不懂 非洲 的斯瓦西里語,我猜大概的意思是:某條路上某棵樹下,發現了一個獅群。 於是,司機調轉車頭,沿著一條小路,開到了一片湖邊的樹下,果然,不遠處幾隻 獅子 正懶懶得躺在草堆里。黃色的皮毛和草的顏色融為一體,要不是有“情報”,這個地方太容易錯過了。 據說 獅子 一天只醒四個小時,深夜和凌晨是 獅子 豹子這些肉食動物的捕獵時間,大白天就找一個合適的睡床開始睡美容覺,或者在一堆山堆上,或者在樹蔭下,反正就是那兒涼快那兒去。如果樹蔭邊上剛好有一片湖,那就是 獅子 最喜歡的地方了。 嚮導說, 獅子 是非常典型的群居動物,母 獅子 負責捕獵,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基本只負責“吃”和保護孩子,負責整個team的安全,而獅王一般都是年輕的,獅王一旦變老,就會默默離開獅群,選擇獨自孤老死亡,或者是餓死,或者是被別的動物咬死。
所以在 坦桑尼亞 ,有些地方還有專門開設了狩獵 獅子 的活動,獵殺一頭1萬美金,對象就是這些快老死的 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