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游歷
在Nazi得勢之前的1933年5月10日,他們為了證明他們會作出什麼事來,把洪堡大學的20,000本珍貴書籍在這個廣場上燒掉。他們想看有沒有人會起來反抗,但是當時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最後也間接導致納粹更加肆無忌憚。
一路前行,菩提樹下大街兩旁的許多建築都圍擋起來在修繕,包括 德國 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坐落在施普雷河的中央,博物館島上有 5 座建築,分別是:老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 博德 博物館、新博物館和佩加蒙博物館,1999 年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們到達的時候都已經關門了,隔天再來補充精神食糧。
本打算是感受一下 柏林 地鐵回酒店去的,也不知道導航了什麼竟誤打誤撞的朝著 柏林 電視塔的方向而來。 這附近有個小公園,一片綠色植被的中間悄悄的坐落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當地人鮮少有人來,我們這等卻總是慕名而去。
紅色市政廳Rotes Rathaus
1869年建成後是 柏林 市政府所在。
柏林 電視塔Berliner Fernsehturm
廣場地標,建於1969年,高368米, 德國 最高建築,可以登塔40秒到達觀光層設有旋轉餐廳。
我們找車回去的時候算是匆匆和 柏林 的老城打了個照面,夜色下的市政廳還是很美的, 柏林 電視塔沒機會登頂,如果能夠俯瞰 柏林 ,應該也是不錯的視角。只是 柏林 太多地方都在建設,有那麼幾分小失望。
Day 9 over Day 10 跨越東西德柏林 旅游的精華莫過於那段被分裂的日子給這個城市留下的印記,東西德雖然已成為歷史, 柏林 牆卻永遠會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今天,將是我們深刻體驗這段故事的重頭戲!
一早按照預約的時間先來到國會大廈,參觀穹頂,有中文講解哦~
↑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äude
建於 19 世紀,加入了現代化的玻璃圓頂,國會大廈上面的文字標註著:為了德意志人民
經過嚴格的安檢後,工作人員先帶領著上電梯來到穹頂,取了講解器後就可以一路自行順著步道緩緩向上。根據你所處的位置,講解器會依次向你介紹 勃蘭登堡 門、 德國 、 法國 大教堂、黃色的 柏林 愛樂樂團、索尼中心、總理府等。 ↑柏林電視塔 ↑索尼中心 目之所及,還有蒂爾加滕公園鬱郁蔥蔥的一片植被。據講解器介紹, 柏林 電視塔竟然是歐盟的最高建築,我還真有點將信將疑。
不知道是不是過往納粹極端主義的原因,在一個方向上的跑偏會讓繼任者們都格外敏感,表達自己在另一個方向上的立場,總之讓我覺得在另一個方向上也很極端。
說回這個穹頂,本身是全玻璃的,頂部鏤空的裝置可以吸收雨水,經過鏡子狀的加工裝置後被再度利用。 ↑德國國會大廈 講解說,玻璃的透明程度代表了 德國 民主的透明度,也是一種 德國 更加民主、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寓意。 從國會大廈出來bus100兩站再到菩提樹下大街,先用個早餐,再去查理檢查站的途中拐向憲兵廣場,去看看那兩個孿生兄弟般存在的 法國 、 德國 大教堂。 ↑法蘭西大教堂 ↑柏林憲兵廣場 ↑柏林憲兵廣場 憲兵廣場/御林廣場 Gendarmenmarkt
德國 乃至是 歐洲 最美麗的廣場,是 柏林 旅游的必到之地。廣場由德意志大教堂(Deutscher Dom)、法 蘭西 大教堂(FranzösischerDom)和一個音樂廳(Schinkel’s Konzerthaus)組成的建築群所環繞,這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教堂,其實真的就是想建得一模一樣。
↑德意志大教堂
我們去的時候其中有一個沒有開放,只是我真的區分不太清楚哪個是哪個了……
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 柏林 間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是當時東西 柏林 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 柏林 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
如今,這裡豎立著由藝術家弗蘭克 • 蒂爾(Frank Thiel) 設計的一個蘇聯士兵和一個 美國 士兵的肖像和盟軍檢查崗亭的複製品。這個檢查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容易擦槍走火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 通道 。因為這是唯一個冷戰時期(1961年 柏林 牆建起來以後)兩軍日夜直面對方的地方,也是東西 柏林 的唯一齣入口。 ↑查理檢查站 ↑查理檢查站 遠遠的你就能看到游人如織,在到達檢查站前,路邊一排紙板介紹著這一段歷史故事,同時這些紙板圍起來了一個叫做black box的小展廳,也是介紹這段歷史的。這裡面有一些視頻資料,展示著東德居民如何想法設法的跨越圍牆逃到西德去。在從black box出來前,還有個可以給自己寄個電子明信片的體驗,蠻有意思的。
↑查理檢查站 檢查站本身並沒什麼特別,兩個扮演 美國 大兵的哥們戲到挺足。每一個站在跟前拍照的游客都會被他們凶巴巴的拉過來忽悠跟他們合照,以此收取拍照費。不知是在這關卡上必須要演出一副凶樣,還是KPI考核逼得他們必須多賺點收入,總之凶神惡煞的,差評!我於是繞到他們的身後,在那個標著VISA STAMP 的檯子上尋找可以敲章的工具,可惜被這倆人凶了一下,章也沒敲成。
罷了,去隔壁的檢查站博物館轉轉。這裡展示了許多關於 柏林 牆和檢查站過往的故事。汽車、行李箱、假護照、地道都被用來作為逃往西德的工具。 柏林 牆在1961年開始修築後經過多次翻修,最終於1975年成為留存下來的樣子,共經歷過4種形式:
1、鐵絲網 (1961年)
2、加強的鐵絲網 (1962–1965年)
3、混凝土 (1965–1975年)
4、75型邊境圍牆(Grenzmauer 75)(1975–1989年)
第4代圍牆的官方名稱是"UL 12.11 型支撐牆構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於1975至1980年間,共計使用約45000塊構件,每個構件高3.6米,寬1.2米。在上方放置了一條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難以攀爬。其建築標準要求可以抵擋衝過柵欄的車輛撞擊,在某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牆體的結構較弱以便在發生戰爭時民主 德國 和蘇聯裝甲車可以輕鬆地衝破。除了沒有安放地雷和觸髮式自動機槍外, 柏林 牆的總體結構與民主 德國 國內邊境相似。
博物館的講解很詳細,還有一個播放室播放關於東西德期間的電影,只是德語聽不太懂。雖然博物館的價格真不便宜,不過,如果你對 柏林 牆對東西德感興趣,這裡值得一去。
接下來準備前往 柏林 牆遺址公園,中間順道路過了一下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 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由 2711 個高低不等的水泥碑組成,游人參觀時可在其中隨意穿行。但是設計完並沒有賦予它任何含義。據說這樣才會讓在其中走過的人產生自己的解讀。
在附加的地下“資訊處”(德語:Ort der Information)列出從 以色列 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得到的所有已知受害猶太人的名字。
我們只是匆匆而過,畢竟這些高低不等的水泥碑象徵著被害猶太人的生命,難免感到壓抑。
從這裡乘坐S線可以到達 柏林 牆遺址公園。
紀念公園沿著先前的東西 柏林 分界線伸展開來,這裡完整保存有 220 米長的 柏林 牆。 由於大多數牆體都已被拆毀, 德國 人在空地種了綠草,放上金屬柵欄替代原本牆體,又設置了一些互動屏幕,介紹有關 柏林 牆的歷史故事。
在這片露天場地中,各種各樣的主題展覽通過照片、影像和錄音向游客訴說著那段分裂時期的沉痛歲月。 綠地的馬路對面是遺址公園的游客中心,有很多文獻資料和圖片視頻。
一路前行,菩提樹下大街兩旁的許多建築都圍擋起來在修繕,包括 德國 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坐落在施普雷河的中央,博物館島上有 5 座建築,分別是:老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 博德 博物館、新博物館和佩加蒙博物館,1999 年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們到達的時候都已經關門了,隔天再來補充精神食糧。
本打算是感受一下 柏林 地鐵回酒店去的,也不知道導航了什麼竟誤打誤撞的朝著 柏林 電視塔的方向而來。 這附近有個小公園,一片綠色植被的中間悄悄的坐落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當地人鮮少有人來,我們這等卻總是慕名而去。
紅色市政廳Rotes Rathaus
1869年建成後是 柏林 市政府所在。
柏林 電視塔Berliner Fernsehturm
廣場地標,建於1969年,高368米, 德國 最高建築,可以登塔40秒到達觀光層設有旋轉餐廳。
我們找車回去的時候算是匆匆和 柏林 的老城打了個照面,夜色下的市政廳還是很美的, 柏林 電視塔沒機會登頂,如果能夠俯瞰 柏林 ,應該也是不錯的視角。只是 柏林 太多地方都在建設,有那麼幾分小失望。
Day 9 over Day 10 跨越東西德柏林 旅游的精華莫過於那段被分裂的日子給這個城市留下的印記,東西德雖然已成為歷史, 柏林 牆卻永遠會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今天,將是我們深刻體驗這段故事的重頭戲!
一早按照預約的時間先來到國會大廈,參觀穹頂,有中文講解哦~
↑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äude
建於 19 世紀,加入了現代化的玻璃圓頂,國會大廈上面的文字標註著:為了德意志人民
經過嚴格的安檢後,工作人員先帶領著上電梯來到穹頂,取了講解器後就可以一路自行順著步道緩緩向上。根據你所處的位置,講解器會依次向你介紹 勃蘭登堡 門、 德國 、 法國 大教堂、黃色的 柏林 愛樂樂團、索尼中心、總理府等。 ↑柏林電視塔 ↑索尼中心 目之所及,還有蒂爾加滕公園鬱郁蔥蔥的一片植被。據講解器介紹, 柏林 電視塔竟然是歐盟的最高建築,我還真有點將信將疑。
不知道是不是過往納粹極端主義的原因,在一個方向上的跑偏會讓繼任者們都格外敏感,表達自己在另一個方向上的立場,總之讓我覺得在另一個方向上也很極端。
說回這個穹頂,本身是全玻璃的,頂部鏤空的裝置可以吸收雨水,經過鏡子狀的加工裝置後被再度利用。 ↑德國國會大廈 講解說,玻璃的透明程度代表了 德國 民主的透明度,也是一種 德國 更加民主、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寓意。 從國會大廈出來bus100兩站再到菩提樹下大街,先用個早餐,再去查理檢查站的途中拐向憲兵廣場,去看看那兩個孿生兄弟般存在的 法國 、 德國 大教堂。 ↑法蘭西大教堂 ↑柏林憲兵廣場 ↑柏林憲兵廣場 憲兵廣場/御林廣場 Gendarmenmarkt
德國 乃至是 歐洲 最美麗的廣場,是 柏林 旅游的必到之地。廣場由德意志大教堂(Deutscher Dom)、法 蘭西 大教堂(FranzösischerDom)和一個音樂廳(Schinkel’s Konzerthaus)組成的建築群所環繞,這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教堂,其實真的就是想建得一模一樣。
↑德意志大教堂
我們去的時候其中有一個沒有開放,只是我真的區分不太清楚哪個是哪個了……
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 柏林 間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是當時東西 柏林 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 柏林 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
如今,這裡豎立著由藝術家弗蘭克 • 蒂爾(Frank Thiel) 設計的一個蘇聯士兵和一個 美國 士兵的肖像和盟軍檢查崗亭的複製品。這個檢查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容易擦槍走火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 通道 。因為這是唯一個冷戰時期(1961年 柏林 牆建起來以後)兩軍日夜直面對方的地方,也是東西 柏林 的唯一齣入口。 ↑查理檢查站 ↑查理檢查站 遠遠的你就能看到游人如織,在到達檢查站前,路邊一排紙板介紹著這一段歷史故事,同時這些紙板圍起來了一個叫做black box的小展廳,也是介紹這段歷史的。這裡面有一些視頻資料,展示著東德居民如何想法設法的跨越圍牆逃到西德去。在從black box出來前,還有個可以給自己寄個電子明信片的體驗,蠻有意思的。
↑查理檢查站 檢查站本身並沒什麼特別,兩個扮演 美國 大兵的哥們戲到挺足。每一個站在跟前拍照的游客都會被他們凶巴巴的拉過來忽悠跟他們合照,以此收取拍照費。不知是在這關卡上必須要演出一副凶樣,還是KPI考核逼得他們必須多賺點收入,總之凶神惡煞的,差評!我於是繞到他們的身後,在那個標著VISA STAMP 的檯子上尋找可以敲章的工具,可惜被這倆人凶了一下,章也沒敲成。
罷了,去隔壁的檢查站博物館轉轉。這裡展示了許多關於 柏林 牆和檢查站過往的故事。汽車、行李箱、假護照、地道都被用來作為逃往西德的工具。 柏林 牆在1961年開始修築後經過多次翻修,最終於1975年成為留存下來的樣子,共經歷過4種形式:
1、鐵絲網 (1961年)
2、加強的鐵絲網 (1962–1965年)
3、混凝土 (1965–1975年)
4、75型邊境圍牆(Grenzmauer 75)(1975–1989年)
第4代圍牆的官方名稱是"UL 12.11 型支撐牆構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於1975至1980年間,共計使用約45000塊構件,每個構件高3.6米,寬1.2米。在上方放置了一條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難以攀爬。其建築標準要求可以抵擋衝過柵欄的車輛撞擊,在某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牆體的結構較弱以便在發生戰爭時民主 德國 和蘇聯裝甲車可以輕鬆地衝破。除了沒有安放地雷和觸髮式自動機槍外, 柏林 牆的總體結構與民主 德國 國內邊境相似。
博物館的講解很詳細,還有一個播放室播放關於東西德期間的電影,只是德語聽不太懂。雖然博物館的價格真不便宜,不過,如果你對 柏林 牆對東西德感興趣,這裡值得一去。
接下來準備前往 柏林 牆遺址公園,中間順道路過了一下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 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由 2711 個高低不等的水泥碑組成,游人參觀時可在其中隨意穿行。但是設計完並沒有賦予它任何含義。據說這樣才會讓在其中走過的人產生自己的解讀。
在附加的地下“資訊處”(德語:Ort der Information)列出從 以色列 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得到的所有已知受害猶太人的名字。
我們只是匆匆而過,畢竟這些高低不等的水泥碑象徵著被害猶太人的生命,難免感到壓抑。
從這裡乘坐S線可以到達 柏林 牆遺址公園。
紀念公園沿著先前的東西 柏林 分界線伸展開來,這裡完整保存有 220 米長的 柏林 牆。 由於大多數牆體都已被拆毀, 德國 人在空地種了綠草,放上金屬柵欄替代原本牆體,又設置了一些互動屏幕,介紹有關 柏林 牆的歷史故事。
在這片露天場地中,各種各樣的主題展覽通過照片、影像和錄音向游客訴說著那段分裂時期的沉痛歲月。 綠地的馬路對面是遺址公園的游客中心,有很多文獻資料和圖片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