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茜茜公主的足跡,在音樂之城來一場身心的洗禮(奧匈捷之旅附美圖和攻略)
克裡姆特的簽名 參觀完美景宮回到格拉本大街,繼續游覽。 斯蒂芬大教堂是 維也納 的地標建築,是 歐洲 三大教堂之一。有“ 維也納 心臟”之稱的主教堂,如今,大教堂依然靜靜地矗立在熱鬧的舊市區中心。
教堂始建於1147年,最初以 羅馬 教堂之名興建,14世紀魯道夫四世又下令進行大規模改建,被二戰硝煙焚毀後又幾經重建,才形成了現在呈現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歷代 奧地利 皇帝的葬禮就是在這座華麗的教堂內舉行。自15世紀晚期開始,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主教地和 奧地利 最重要的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高聳的錐形尖塔直衝雲霄、鑲嵌著青黃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瓦片組成的臂章圖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十分壯觀。教堂內部經過數度改建,各種 歐洲 建築藝術在此折中調合、兼收並蓄,陽光透過色彩鮮艷的彩繪玻璃窗照進教堂,形成了夢幻般的光暈。
步入其中,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宏大的哥特式佈道壇,是由 安東 •皮爾格拉姆(Anton Pilgram)設計建造的,在佈道壇上方的管風琴支撐臺上,還有這位傳教者本人手持圓規和尺的雕像。除此之外,教堂內“憂傷的耶穌”(曾被戲稱為“牙疼的耶穌”)雕像、以 瑪利亞 加冕為題材,精雕細琢的巴 洛克 式祭壇等也很值得一看。
斯蒂芬大教堂的地下墓園安放著約2000名黑死病犧牲者的骨骸和七十二個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員的內臟,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魯道夫四世的棺木也安置於此,其中腓特烈三世的豪華大石棺是16世紀早期後哥特式雕塑藝術的傑作,重達8噸。進入墓園需另行購買門票6歐,在導游帶領下參觀。
出於好奇心,我們特地去地下墓穴參觀了一次下,看著墓室里的靈柩和一堆森森白骨,雞皮疙瘩掉一地呀。哈爾斯堡家族的人死後會把心臟放在特製的銀壺裡,放在奧古斯丁教堂,內臟放在斯蒂芬大教堂,骨骸放在皇家墓穴里,真的好詭異啊。
高達136.4米的南塔是整座教堂外部最高的部分,精美的雕刻讓它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尖塔之一,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Steffl”(小斯蒂夫)。你可以沿著尖塔內狹窄的345級迴旋梯拾級而上,到達72米高的觀景平臺,一睹 維也納 城風光, 滿城 秀色盡收眼底。挺拔向上的哥特式建築與富麗堂皇的巴 洛克 式殿堂比肩而立,錯落有致。夾雜在古典建築群中那幢幢新式的高樓,也為這首都市交響曲憑添了幾分現代化的氣。門票5歐。
原本預想和南塔配對建造的北塔因當時的財政困難,只修建到了60米的高度,但塔頂修建有大教堂的一 大名 勝的“普默林”大鐘,它是 歐洲 第三大教堂排鐘,利用 土耳其 軍隊遺留的青銅大炮所造,重達20噸,之後在二戰中被毀,1952年得以重造。目前普默林大鐘在重大節日時會敲響,跨年時,“普默林”渾洪的鐘聲響徹整座城市,向人們傳達新年的祝福。參觀北塔可以搭乘電梯,近距離欣賞這座飽經滄桑的大鐘。門票6歐。
交通:搭乘地鐵U1、U3線到Stephansplatz站,步行即可。 黑死病紀念柱是 歐洲 最大的巴 洛克 式黑死病紀念柱,位於格拉本大街的中央。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最初於1347年傳入 西西里 群島,並立刻在 歐洲 大陸散播開來。得病的患者身上出現了很多黑斑,死亡的過程非常痛苦,並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這種瘟疫因此而得名“黑死病”。黑死病多次席卷 歐洲 ,1679年的黑死病幾乎奪走了 維也納 三分之二的人的性命。為了紀念在黑死病中死去的受難者, 奧地利 皇帝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尊黑死病紀念柱。紀念柱上的浮雕和碑文時刻提示著世人:不要忘記上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懲罰。
維也納 聖彼得 教堂是 維也納 最古老的 羅馬 天主教堂之一,整座建築為經典的巴 洛克 風格。雖規模不算大,但內部十分華美,值得仔細觀摩。教堂距離格拉本大街很近,面朝西南,初建於1701年,歷時多年直至1733年完工。整個建築外觀富有動感,高聳的圓形拱頂,兩側是奪目的綠頂雙塔。看過外觀後建議入內參觀,內部裝修十分華麗考究,可謂金碧輝煌,尤其可以細細欣賞下拱頂的壁畫,將華美的巴 洛克 風凸顯無疑。教堂有時還會在此舉辦音樂會。
感恩教堂又叫沃蒂夫教堂,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他遇到危險時在那裡獲得救助,幸免之後建造了這座教堂,因此稱之為感恩教堂。它是 維也納 城內的一座 羅馬 天主教教堂,整個建築為新哥特風格,高達100米的標誌性的高聳雙塔,氣勢恢宏,非常壯觀。
交通:乘坐U2地鐵至Votivkirche地鐵站,步行約6分鐘可達。 維也納 國會大廈整棟建築仿 希腊 式,素有“ 歐洲 最美的國會大廈”的美稱。如今這裡是 奧地利 國民議會與 奧地利 聯邦議會所在地。 維也納 國會大廈位於 維也納 市區中心的環城大道旁,毗鄰市政廳公園和 霍夫 堡,原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 奧地利 國會。國會大廈前是著名的 雅典 娜雕像,左手持有權杖,代表公正,右手托著勝利女神,她腳下的雕塑象徵著當年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 摩爾多瓦 河。門廊的斜坡上放置有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歷史學家的雕像,以提醒政客時刻牢記身上的歷史重任。正立面的7根科斯林圓柱氣勢恢宏,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
交通:搭乘1、2路有軌電車到Stadiongasse/Parlament站,步行即可。
格拉本大街上有三家施華洛世奇水晶店,中間的那家施華洛世奇 維也納 水晶店跟同區的Swarovski店鋪有明顯不同,3層樓高,從櫥窗到裡面的裝潢富麗堂皇,又附設香檳酒吧和供客人參與的Workshop,自製水晶飾物給自己,可說是可貴的體驗,獨特的收穫。店內還設有互動元素的設備,可以戴上Headphone,邊看著掛在櫥窗上閃閃生輝的弔飾邊聽音樂。此外,店內還有和其他品牌合作的產品,如耳環、項鏈、戒指、襟針等,款式設計眾多,是個掃貨的好時機。 這家百年老店里有賣茜茜公主最喜歡零嘴,花瓣糖,買了一盒試試,味道一般般。 老外真會玩,在格拉本大街上吹個小浴盆就開始玩啤酒浴了。 走累了到網紅咖啡店喝杯咖啡☕休整一下,薩赫咖啡館是開在薩赫飯店(Hotel Sacher)的一家超人氣百年咖啡館,讓其聲名遠播的是裡面的薩赫蛋糕(Sacher Torte)。這裡華麗的裝飾、酒紅花色的壁紙、水晶燈等無一不顯示出一派貴族氣質。點上一杯 維也納 咖啡,配薩赫蛋糕加鮮奶油,是最美妙的下午茶時光。 傳說中的蛋糕真的好甜,配點淡奶油稍微改善一點,但還是有點齁。 晚上到國家歌劇院看歌劇,也玩一次高雅藝術。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型的歌劇院,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在這裡現場感受世界頂級作曲家、指揮家、獨唱演員和舞蹈家的一流演出。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前身是17世紀 維也納 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企業,稱國家歌劇院。之所以稱國家歌劇院,一是因為它是 奧地利 珍貴的文物古跡,二是政府的音樂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曾經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複舊觀。
交通:乘地鐵U1、U2、U4到Karlsplatz站,步行即可。
門票信息:Guided Opera Tour (Monday to Sunday) 9,00 歐
當天是新歌劇上演第一場,所以門票一票難求,最後只剩下VIP票和站票了,出於錢包考慮,只能放棄278歐的坐票,買了站票感受下。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外貌古色古香,為 羅馬 式雄偉建築。入內可發現前廳和側廳都用 大理 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進入舞臺區,可見6層的觀眾席,有1600多個座席。而整個舞臺已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擁有一流的聲色效果。著名音樂家在此演出,界頂尖的音樂家、導演和舞美設計都把在內行而挑剔的 維也納 觀眾面前展現自己的作品當成一種藝術上的享受。著名音樂家如馬勒(1897-1907)、理查德•施特 勞斯 (1919-1924)、 卡拉 揚(1956 -1964)和阿巴多(1986-1991)都曾在歌劇院內演出。
教堂始建於1147年,最初以 羅馬 教堂之名興建,14世紀魯道夫四世又下令進行大規模改建,被二戰硝煙焚毀後又幾經重建,才形成了現在呈現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歷代 奧地利 皇帝的葬禮就是在這座華麗的教堂內舉行。自15世紀晚期開始,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主教地和 奧地利 最重要的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高聳的錐形尖塔直衝雲霄、鑲嵌著青黃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瓦片組成的臂章圖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十分壯觀。教堂內部經過數度改建,各種 歐洲 建築藝術在此折中調合、兼收並蓄,陽光透過色彩鮮艷的彩繪玻璃窗照進教堂,形成了夢幻般的光暈。
步入其中,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宏大的哥特式佈道壇,是由 安東 •皮爾格拉姆(Anton Pilgram)設計建造的,在佈道壇上方的管風琴支撐臺上,還有這位傳教者本人手持圓規和尺的雕像。除此之外,教堂內“憂傷的耶穌”(曾被戲稱為“牙疼的耶穌”)雕像、以 瑪利亞 加冕為題材,精雕細琢的巴 洛克 式祭壇等也很值得一看。
斯蒂芬大教堂的地下墓園安放著約2000名黑死病犧牲者的骨骸和七十二個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員的內臟,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魯道夫四世的棺木也安置於此,其中腓特烈三世的豪華大石棺是16世紀早期後哥特式雕塑藝術的傑作,重達8噸。進入墓園需另行購買門票6歐,在導游帶領下參觀。
出於好奇心,我們特地去地下墓穴參觀了一次下,看著墓室里的靈柩和一堆森森白骨,雞皮疙瘩掉一地呀。哈爾斯堡家族的人死後會把心臟放在特製的銀壺裡,放在奧古斯丁教堂,內臟放在斯蒂芬大教堂,骨骸放在皇家墓穴里,真的好詭異啊。
高達136.4米的南塔是整座教堂外部最高的部分,精美的雕刻讓它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尖塔之一,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Steffl”(小斯蒂夫)。你可以沿著尖塔內狹窄的345級迴旋梯拾級而上,到達72米高的觀景平臺,一睹 維也納 城風光, 滿城 秀色盡收眼底。挺拔向上的哥特式建築與富麗堂皇的巴 洛克 式殿堂比肩而立,錯落有致。夾雜在古典建築群中那幢幢新式的高樓,也為這首都市交響曲憑添了幾分現代化的氣。門票5歐。
原本預想和南塔配對建造的北塔因當時的財政困難,只修建到了60米的高度,但塔頂修建有大教堂的一 大名 勝的“普默林”大鐘,它是 歐洲 第三大教堂排鐘,利用 土耳其 軍隊遺留的青銅大炮所造,重達20噸,之後在二戰中被毀,1952年得以重造。目前普默林大鐘在重大節日時會敲響,跨年時,“普默林”渾洪的鐘聲響徹整座城市,向人們傳達新年的祝福。參觀北塔可以搭乘電梯,近距離欣賞這座飽經滄桑的大鐘。門票6歐。
交通:搭乘地鐵U1、U3線到Stephansplatz站,步行即可。 黑死病紀念柱是 歐洲 最大的巴 洛克 式黑死病紀念柱,位於格拉本大街的中央。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最初於1347年傳入 西西里 群島,並立刻在 歐洲 大陸散播開來。得病的患者身上出現了很多黑斑,死亡的過程非常痛苦,並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這種瘟疫因此而得名“黑死病”。黑死病多次席卷 歐洲 ,1679年的黑死病幾乎奪走了 維也納 三分之二的人的性命。為了紀念在黑死病中死去的受難者, 奧地利 皇帝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尊黑死病紀念柱。紀念柱上的浮雕和碑文時刻提示著世人:不要忘記上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懲罰。
維也納 聖彼得 教堂是 維也納 最古老的 羅馬 天主教堂之一,整座建築為經典的巴 洛克 風格。雖規模不算大,但內部十分華美,值得仔細觀摩。教堂距離格拉本大街很近,面朝西南,初建於1701年,歷時多年直至1733年完工。整個建築外觀富有動感,高聳的圓形拱頂,兩側是奪目的綠頂雙塔。看過外觀後建議入內參觀,內部裝修十分華麗考究,可謂金碧輝煌,尤其可以細細欣賞下拱頂的壁畫,將華美的巴 洛克 風凸顯無疑。教堂有時還會在此舉辦音樂會。
感恩教堂又叫沃蒂夫教堂,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他遇到危險時在那裡獲得救助,幸免之後建造了這座教堂,因此稱之為感恩教堂。它是 維也納 城內的一座 羅馬 天主教教堂,整個建築為新哥特風格,高達100米的標誌性的高聳雙塔,氣勢恢宏,非常壯觀。
交通:乘坐U2地鐵至Votivkirche地鐵站,步行約6分鐘可達。 維也納 國會大廈整棟建築仿 希腊 式,素有“ 歐洲 最美的國會大廈”的美稱。如今這裡是 奧地利 國民議會與 奧地利 聯邦議會所在地。 維也納 國會大廈位於 維也納 市區中心的環城大道旁,毗鄰市政廳公園和 霍夫 堡,原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 奧地利 國會。國會大廈前是著名的 雅典 娜雕像,左手持有權杖,代表公正,右手托著勝利女神,她腳下的雕塑象徵著當年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 摩爾多瓦 河。門廊的斜坡上放置有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歷史學家的雕像,以提醒政客時刻牢記身上的歷史重任。正立面的7根科斯林圓柱氣勢恢宏,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
交通:搭乘1、2路有軌電車到Stadiongasse/Parlament站,步行即可。
格拉本大街上有三家施華洛世奇水晶店,中間的那家施華洛世奇 維也納 水晶店跟同區的Swarovski店鋪有明顯不同,3層樓高,從櫥窗到裡面的裝潢富麗堂皇,又附設香檳酒吧和供客人參與的Workshop,自製水晶飾物給自己,可說是可貴的體驗,獨特的收穫。店內還設有互動元素的設備,可以戴上Headphone,邊看著掛在櫥窗上閃閃生輝的弔飾邊聽音樂。此外,店內還有和其他品牌合作的產品,如耳環、項鏈、戒指、襟針等,款式設計眾多,是個掃貨的好時機。 這家百年老店里有賣茜茜公主最喜歡零嘴,花瓣糖,買了一盒試試,味道一般般。 老外真會玩,在格拉本大街上吹個小浴盆就開始玩啤酒浴了。 走累了到網紅咖啡店喝杯咖啡☕休整一下,薩赫咖啡館是開在薩赫飯店(Hotel Sacher)的一家超人氣百年咖啡館,讓其聲名遠播的是裡面的薩赫蛋糕(Sacher Torte)。這裡華麗的裝飾、酒紅花色的壁紙、水晶燈等無一不顯示出一派貴族氣質。點上一杯 維也納 咖啡,配薩赫蛋糕加鮮奶油,是最美妙的下午茶時光。 傳說中的蛋糕真的好甜,配點淡奶油稍微改善一點,但還是有點齁。 晚上到國家歌劇院看歌劇,也玩一次高雅藝術。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型的歌劇院,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在這裡現場感受世界頂級作曲家、指揮家、獨唱演員和舞蹈家的一流演出。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前身是17世紀 維也納 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企業,稱國家歌劇院。之所以稱國家歌劇院,一是因為它是 奧地利 珍貴的文物古跡,二是政府的音樂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曾經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複舊觀。
交通:乘地鐵U1、U2、U4到Karlsplatz站,步行即可。
門票信息:Guided Opera Tour (Monday to Sunday) 9,00 歐
當天是新歌劇上演第一場,所以門票一票難求,最後只剩下VIP票和站票了,出於錢包考慮,只能放棄278歐的坐票,買了站票感受下。 維也納 國家歌劇院外貌古色古香,為 羅馬 式雄偉建築。入內可發現前廳和側廳都用 大理 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進入舞臺區,可見6層的觀眾席,有1600多個座席。而整個舞臺已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擁有一流的聲色效果。著名音樂家在此演出,界頂尖的音樂家、導演和舞美設計都把在內行而挑剔的 維也納 觀眾面前展現自己的作品當成一種藝術上的享受。著名音樂家如馬勒(1897-1907)、理查德•施特 勞斯 (1919-1924)、 卡拉 揚(1956 -1964)和阿巴多(1986-1991)都曾在歌劇院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