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的醉美風景——一枚攝影控獨游布拉格(2018.10.20-10.27)(四)
布拉格的雨來 布拉格 之前,在國內看到的天氣預報,顯示這裡一周有五天是雨天,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旅行的日子。所幸到達之後的前四天,都是陽光明媚。10月24日,在 布拉格 的第五天,雨還是來了。睜開眼睛便聽到房間陽臺傳來的滴滴答答,換上防水運動鞋,考慮到打傘實在影響拍照,於是在帽衫外面加了一個薄羽絨服。今天的目標是萊 特納 公園、國立技術博物館和高堡。 ↑小城廣場 下雨之後氣溫驟降,車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層霧氣。 ↑小城廣場 為了拍到清晨的大橋群,我決定先到萊 特納 公園轉轉。下樓來到小城廣場有軌電車站,乘坐12路有軌電車到Chotkovy sady站,兩站地的路程五分鐘左右便到了。 萊特納公園Chotkovy sady站下車之後,回身就是一個小路口,沿著Gogolova小路走進去便看到公園的入口。 ↑萊特納公園 雨滴點點,空氣清新,寂靜無人,落葉被雨點打濕,不時從眼前飄過。清晨的萊 特納 公園滿足了我對深秋時節 布拉格 的一切幻想。 ↑萊特納公園 公園的指示牌蠻文藝。 ↑萊特納公園 沿著公園的小路一直向南走,會看到一個叫做Hanau pavilion的餐廳。餐廳後便是一小片空地,拿起相機盡情享受吧! ↑萊特納公園 因為下雨,稍微有一些霧,照片看起來不是很通透。 ↑萊特納公園 特意調了一張黑白照片。 ↑萊特納公園 沿著公園的小路向東走,兩分鐘後發現了一個更適合拍照的地點。 ↑萊特納公園 公園裡,落葉鋪滿了草坪,黃綠相間煞是好看。 ↑萊特納公園 小城方向,與佩特任山遠遠相望。 ↑萊特納公園 ↑萊特納公園 向老城方向看去, 泰恩 教堂的尖頂還有國家博物館的圓頂仿佛兄弟倆一般遙相呼應。 ↑萊特納公園 ↑萊特納公園 再向東走,可以發現一個尖狀物體,這便是“ 布拉格 節拍器”。這裡原本是一尊巨大的斯 大林 雕像,90年代初期被這個奇怪的“節拍器”取代。節拍器下是一個展廳,正在放映有關天鵝絨革命和 布拉格 之春的紀錄片。 ↑萊特納公園 一排空空的長椅。 ↑萊特納公園 兩位年輕的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出現在公園,也是要去國立技術博物館參觀的。 ↑萊特納公園 塗鴉是 布拉格 大街小巷的標準配置。 ↑萊特納公園 上午將近八點半,公園裡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遛狗晨跑的居多,不慌不忙,怡然自得。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布拉格 國立技術博物館是今天的“重頭戲”。來到博物館大門,一股濃厚的蘇聯式工業氣息撲面而來。正門上方的1918-2018提醒大家,博物館已經有100年的歷史。1908年7月5日,博物館成立,當時的名稱為: 捷克 王國技術博物館。眼前的建築始建於1938年,於1941年完工。 門前沒有雕塑,是一對兒碩大的船錨。 進入大廳後便能看到售票服務台。小學生們已經將大廳圍得水泄不通,老師們則拿著點名冊“點豆豆”。孩子們紛紛向我投來好奇的目光,那我今天也當一回孩子唄。存好背包,就從一樓的交通展覽館開始! 一樓的交通博物館專門為自行車開闢了一個展廳,展出的是20世紀30年代至今 捷克 自行車的發展。趁著小學生們還沒有進來,我趕緊拍了幾張照片。看館的是一位老爺爺,如數家珍般向我介紹起來,上圖中59號自行車代表 捷克 自行車最高水平,售價達到10000美元! 上世紀30年代的自行車,當時看來也是十分時髦的。 上世紀早期的公路自行車。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喜歡運動的 捷克 人對自行車運動十分狂熱,50-60年代就有諸多自行車隊參加國際大賽。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上世紀70-80年代的公路自行車,牆上掛著 柏林 \- 布拉格 \- 華沙 公路自行車賽的海報。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早期摩托車的雛形。男子漢氣質十足。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中廳是交通博物館的主廳,火車、飛機、摩托車、自行車一應俱全,太過癮了。 ↑布拉格國立技術博物館 0層展出是汽車和火車以及少量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