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 早知道能在這偶遇周傑倫,誰還去吃墨魚面啊!

威尼斯 人找了各種藉口美化自己“偷竊”的事實。
比如 :穆斯林異教徒準備焚毀聖人遺骸時,他們為了保護遺骨才去偷竊。
又 比如 ,聖馬可曾在 歐洲 傳教時險些在 威尼斯 遇難,天使告訴他他最終會葬在 威尼斯 。


為了大張旗鼓得宣揚自己的得意與理所應當, 威尼斯 人把聖馬可事跡做成了不同主題的鑲嵌畫,裝飾在了教堂五個拱門的上方。

TOO YOUNG TOO SIMPLE!
收手可不是 威尼斯 人的風格,相反,聖馬可大教堂的建成宣告著他們要將“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進行到底。

1075年(也就是大教堂還在建立時),時任總督便立下規矩:每一個漂泊在外的 威尼斯 人都有責任把珍寶帶回來裝飾教堂。
到了1202年,第41任總督恩里科•丹 多洛 (Enrico Dandolo)帶領 威尼斯 人加入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為 威尼斯 帶來了巨大財富與收穫。


插一嘴,商賈在當時許多 歐洲 國家是一種下流的職業,然而在 威尼斯 卻是至高無上的,而恩里科·丹 多洛 便是一位極其有名的商人。

這次東征不僅讓十字軍拿下了東正教的首都,也讓 威尼斯 擴充了疆域,以及搶回了無數珍寶。


不過,在拿破侖征服 威尼斯 後它們被搬到了 巴黎 ,在拿破侖垮臺後才又重新回到了 威尼斯 。


除了這四匹馬,教堂內部上空的 馬賽 克鑲嵌畫以及“鎮殿之寶”黃金祭壇(Palo d'Oro)也是從君士坦丁堡搶回來的。

祭壇的後身安放著聖馬可的骸骨,這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因為它不僅是宗教熱忱的表達,也標志著 威尼斯 總督的權威受到了神的認可。
聖馬可大教堂宛如一位藝術混血兒,它是東西方藝術的完美混搭。即便走遍 西歐 ,也很難再找出第二座如此獨特又“放蕩不羈”的拜占庭風格的天主教教堂了。

📌聖馬可大教堂 Saint Mark's Basilica
開放時間:9:45AM-5PM
📌聖馬可博物館
開放時間:9:45AM-4:45PM 票價:€5
📌黃金祭壇
開放時間:9:45AM-4:45AM 周日只下午開放
票價:€2
總督宮 Doge's Palace如果走水路到達聖馬可廣場,那麼第一座映入眼帘的建築便是總督宮。
這座哥特風格與古典主義相結合的建築雖沒有聖馬可大教堂那麼華麗奇特,但卻最能代表 威尼斯 的歷史文化。

總督府之於 威尼斯 就像 白金漢 宮、唐寧街之於 倫敦 。
幾個世紀以來, 威尼斯 的總督都居住在這裡,這裡是 威尼斯 城的政治中樞,城市所有的重要決定都出自這裡。

那麼問題來了: 威尼斯 的總督制是怎麼回事呢?
威尼斯 早先是東 羅馬 帝國的附屬國,在8世紀獲得自治權,成立了 共和 國。


於是,【總督】也就應運而生。



威尼斯 總督(Doge)通常由有威望的長者擔任,由 共和 國的貴族選出,終身任職。
與君主政體不同的是,總督制有君主政體的威嚴,但卻沒有王朝的限制。

不過,總督是不能傳位給自己子孫的,如果硬要對著乾,那麼下場只有一個:被砍頭!




為了避免 共和 國的政權像其他城市一樣腐敗, 威尼斯 人通過不停輪選和隨機抽簽打亂選舉團的人員來選舉每一任總督。

因此,總督宮中特設的大會議堂中曾經延續著全世界最費腦子的投票選舉制度。

被推選成為總督的執政者雖然可以終身任職,但城市的管理權更多歸屬於貴族議會。
並且總督的一言一行、收到的禮物,甚至家書,都要受到全民的監督。

在宮殿長廊遍佈上圖這種“ 獅子 口”信箱(Bocca di Leone),當時的 威尼斯 政府鼓勵民眾檢舉,民眾將匿名檢舉信投入設有三道鎖的 獅子 口,政府就會保護檢舉人並且處理案件。

總督府的側面與 威尼斯 最著名的一座巴 洛克 風格石橋相連:嘆息橋。
這座封閉式的拱橋在16世紀完工,只有向運河一側的石梁上開有兩個小窗。
囚犯們在總督宮接受審判後,從密不透風的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望著潟湖和最後的自由,不禁一聲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