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由行(1)——2019年6月
卡法斯塔,這個應該到馬路對面去照
牛津 市政廳:該建築所在地原為建於1292年的“集市”,為當地政府集會場所並設有 牛津 博物館。1752年被市政廳所取代。1893年市政廳拆除,重建了目前的哥特復興建築,塔頂直插雲霄的針尖上就是一頭涉水的牛。
市政廳底樓有個博物館,裡面展出一些市政府歷史性物品,其中製作於1659年的市權杖是 英國 最大的權杖,也是 英國 最古老的權杖之一。一個和藹可親的老頭過來和我們搭訕,發現溝通困難後示意我們自便。在一個辦公檯前我問他能不能照相,他很乾脆地點頭同意,於是俺也過了一把“市長癮”。 牛津 市政府及屋頂上的“ 牛津 ” 市政府里掠影
權杖頂端的十字架是後來換上去的。1892年, 牛津 市長外出在 牛津 巡游,船要過河時一個議員跳上了船,船翻了,市長、議員和權杖都掉進了 水裡 ,人都爬上岸之後,兩個年輕下水撈起了權杖,回到岸上後才發現十字架不見了。也就是說權杖上原來的十字架現在還躺在查維爾河底。 開心市長在辦公
路過一家名字叫 喬治 和 丹佛 冰激凌店,古色古香的房屋大概比冰激凌的價值高多了。門口的招牌上特別說明:“我們自製的冰激凌原料真實,當天製作”。 英國 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這介麽嚴重嗎?! 喬治 和 丹佛 冰激凌店
牛津 基督教會學院:創立於1525年,是 牛津 大學最大的學院,17世紀 英國 內戰時, 英國 國王查理一世逃出 倫敦 到 牛津 作為臨時首都,就在這裡組織臨時政府的。基督學院的傲人之處就是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 英國 首相。
走進鐵柵欄門後不遠,右邊是一大片草甸,叫基督堂草坪;左邊的草甸大樓是建於19世紀的學生宿舍;超過學生宿舍後前面的左邊又是一片草坪,叫默頓牧場,據說學院經常在這裡放牧。這一片區域草甸被查韋爾河和 泰晤士 河環繞,19世紀前,這些草甸常被洪水淹沒。據說在大樓上看洪水非常壯觀。這算不算“革命的樂觀主義”?! 基督堂草坪和默頓牧場 草甸大樓
門票在草甸大樓中間的大門處購買,60歲以上7英鎊。購買門票時售票員看著Li女士不相信她有60,要她出示護照,老婆也過來湊熱鬧問是怎麼回事,結果也被要求出示護照。這是第一次在國外因買票而被懷疑要求出示護照的“事件”,一邊交談一邊找護照,結果護照找出來後她也沒翻開看,只是說她們太不像60以上的人了。就這樣兩位女士還開心得不得了!
《哈利波特》第一部曾在餐廳、方庭、迴廊和大廳樓梯處取景。也正是因為《哈利波特》,讓 牛津 基督教會學院成為游客必游的景點。餐廳三面牆上掛滿人物油畫,據說都是學院歷任院長和從 牛津 走出來的名人;餐桌上擺著枝型臺燈、餐具和疊成三角形的紅色餐巾……。這裡,至今還保留著教授和學生們共進晚餐的傳統,但是在這裡吃飯必須身著正裝。 學院食堂:食堂大廳樓梯頂部的扇形天花板修建於1638年
湯姆方庭:是 牛津 最大的方庭,最早被稱為 大方 庭院坐落在基督教會學院的中央。17世紀,克裡佛多• 雷恩 爵士在新塔中安裝了一口6噸重大湯姆鐘,此後這裡被稱為湯姆方庭院。據說湯姆鐘在每天晚上9:05的時候會敲101下,之所以在9:05是因為 牛津 在格林威治西邊,比標準時間慢5分鐘,101下則是因為學院有101位學生(其實最初是100人,後來在1664年加了一名),敲鐘則表示在鐘聲響後就不能外出了。
參觀人員不能進入方庭的庭院之內。 湯姆方庭,對面大門就是湯姆塔
從方庭進入15世紀的迴廊和大教堂,基督教會教堂雖然不算大,但建築本身和內部設計都很精細,彩色玻璃窗精細繁雜……。 學院教堂:左邊教堂;右邊教堂後院迴廊
基督教會學院對面有一個愛麗絲書店,以前學英語時看過部分《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那熟悉的畫面加上很多少女在門口拍照,回來查了一下,原來作者劉易斯•卡羅爾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數學家,長期在 牛津 大學基督教會學院任數學講師。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1862年7月的一個下午,作家帶著同事的三個孩子,划著一隻小船在 泰晤士 河上蕩漾。在孩子們的再三央求下,他信口講了一個夢游奇境的故事給他們聽。後來經過其中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的請求,他將故事寫成文字,送給了她。這篇文字就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據說書店的建築已有500年曆史了!匆忙之中沒過馬路對面給建築拍張照片。 愛麗絲小書店:好不容易等著打卡的少女們換人空隙搶了一張照片!
大鵬帶我們穿過一道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的逼仄、曲折的鐵門,然後走過沒有開放的 牛津 大學基督聖體學院和奧 里爾 學院,這所以要提提這兩個沒開門的學院,實在是因為這兩個學院的木門太老舊了,完全可以用殘破來形容!“慘不忍睹”。你們不懂“創收”嗎就來天朝取哈子經嘛。
牛津 大學基督聖體學院:建於1517年,本科生學生數約225人,是牛大最小的學院之一。學術卻很強,醫學、PPE以及古典文學尤其出色。因為學院小,氣氛友好親密。圖書館設備一流,24小時開放。學院今天沒有開放。
奧 里爾 學院又名國王學院,由愛德華三世在1326年創建。學院的賽艇運動名氣最大,無人能敵,最近15年的院際競賽中有14次奪魁。學院今天沒有開放,我們在老木門前打卡經過。 名校的大門!
聖母 瑪利亞 大學教堂:又名聖瑪麗教堂,是 牛津 大學的主教堂,已有近千年曆史,建築宏偉而華麗。教堂早期是各學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儀式、正式的會議、考試都在這裡進行。後來各個學院的活動越來越獨立,教堂在大學的作用逐漸弱化。
教堂尖頂被認為是 英國 最美麗的景點之一。花4鎊可以登頂,欣賞 牛津 360度的風景。其螺旋立柱是 英國 建築史上的一大創新。塔上面的位置非常有限,所以是限行的,我們去的時候人不多,直接就上去了,走過一個機械鐘的展覽櫃後就進入很窄的石砌迴旋樓梯走廊,塔上觀景走廊是一個非閉合的環形,走不到360度的,大概只能走300度,然後就得沿路返回了。而 通道 是窄到只能供一個正常身形的成年人正著身子走,兩個人錯身都很困難,碰上其中一個體形稍大的就必須有一個要退讓到轉角處。
塔樓上面視野很好, 牛津 城市一收眼底。老城基本沒有什麼太高的 新建 築,大多還是傳統的西方建築,都還在使用中。這才是保護意義的精髓所在,不是圈起來收錢。 大教堂里在演奏 塔頂風光
瑞德克利夫圖書館:大學教堂後面廣場里古老宏偉的圓塔形建築是瑞德克利夫圓宮,由皇家醫師瑞德克利夫捐助4萬英鎊於公元1737~1749年修建。原為 牛津 大學神學院,現在是瑞德克利夫圖書館及閱覽室,歸 牛津 大學所有。藏書只能閱覽,不外借,連 英國 國王也不例外。後來上斷頭臺的查理一世國王,在與國會軍作戰時曾駐扎 牛津 ,想從圖書館借兩本書看,被圖書館拒絕了。我能說一句圖書館管理員“牛X”嗎!其實更“牛X”的是遵紀守法的查理一世國王!最“牛X”的是沒有拍馬屁的上級領導去“收拾”一個小管理員! 瑞德克利夫圖書館
博德 利 安圖 書館: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其前身是始建於15世紀末的杜伏雷公爵圖書館,一百年後幾乎衰敗的圖書館由 博德 利安爵士籌資擴建,故當它在17世紀初葉再次開放的時候便以 博德 利安命名了。館內藏書量在 英國 列第二,僅次於 倫敦 大英 圖書館。據說曾經國王還出資買蠟燭,使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宵都能閱讀的圖書館。
1935年,通過 英國 庚款獎學金考試的錢鐘書進入 牛津 大學愛克塞特學院攻讀 英國 文學,夫人楊絳則跟隨他到 牛津 旁聽。留學期間,錢鐘書夫婦在這個圖書館閱讀了大量的英文原著。1937年,錢鐘書完成了他的畢業論文《十七、十八世紀 英國 文學中的 中國 》,獲得優等學士學位。
五柱塔進入圖書館的著名塔門被稱之為“五柱塔”,因為五層的塔身上每層所使用的柱頂式樣不同,由下至上分別是托斯卡,多力克,愛奧尼克, 科林斯 ,複合五種經典 羅馬 ( 希腊 )柱式。
博德 利安爵士像:圖書館庭院里有一尊 博德 利安爵士的銅像,一直默默地看護著圖書館。 博德 利 安圖 書館:五柱塔; 博德 利安爵士像
謝爾 登劇院:建於1664年到1668年,以該項目的主要財政支持者,當時的校長 謝爾 登命名。劇院被用來舉辦 牛津 學院的典禮儀式和公共音樂會,主大廳的屋頂上是一副精美的17世紀繪畫作品,反映了真理戰勝愚昧的內容。今天沒有對外開放。好像周一好多地方都不開門。 謝爾 登劇院
嘆息橋:原名 赫特福德 橋,建成於1914年。橋拱跨度16米,是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兩座建築的過街橋,因外形類似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有了這個別名。據說 牛津 大學經常有學生為了牽強附會這個橋名,非要把考試失利的同學“拉”到這橋上來嘆息一番。 嘆息橋
三一學院:成立於1555年,它的周圍是鐵柵欄而不是圍牆,學院的獨特的藍色大門,使其在外觀上比 牛津 大學其他學院更加開放的和可供訪問。學院除了四個主要方庭之外,還擁有一個大型的草坪和寬敞的花園,其中包括小面積的林地。儘管其規模龐大,但是學生人數較少,只有約400人。三一學院產生了3位 英國 首相,與貝利奧爾 學院併列第二位。 三一學院
貝利奧爾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著名、最古老的學院之一,可以追溯到1263年,以活躍的政治氛圍著稱,曾經培養出了多位 英國 首相和其他 英國 政界的重要人物。 貝利奧爾學院
下麵這張照片後排我旁邊的那位戴帽先生,我從臺階上下來看到他拿著手機在自拍,看他左擺右擺都不如意的樣子,我就主動過去用他的手機幫他拍了兩張。這下他來勁了,也不管我聽不聽得懂,能不能聊就抓著我緊聊。還要幫我們6個人拍合影,拍完之後還要和我們一起合影,我的手機、他的手機輪番上陣……。 與“緊聊”先生合影
附: 牛津 大學的校徽:成立於12世紀的 牛津 大學,其校徽即為盾形,校徽主體部分由上2下1三顆王冠組成,中間為一本展開的書,上寫“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啟示)我”),強調“啟示”是知識和真理的源泉。校徽上的王冠則昭示著大學教育的高貴與榮耀,這與 英國 大學培養紳士的大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 英國 著名教育家紐曼在其《大學的理念》一書中認為大學的目的是培養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養的紳士。
據說:在 牛津 大學會說:“What do you think?”; 劍橋 大學會說:“What do you know?”。所以 牛津 大學更註重思想,而 劍橋 大學更註重求知。這大概就是 牛津 出了29名首相, 劍橋 出了6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 牛津 大學校徽
去住宿的途中在伍德斯托克小鎮小停。該鎮在 牛津 以北約12公里,離我們預定的馬爾伯勒公爵酒店約3公里,以布萊 尼姆 宮而聞名。漫步小鎮不經意間發現小鎮市政廳是一個周工作製為三4制(一周上三天班,一天只上4個小時)的“市政廳”,市政廳大門外有一個電鈴按鈕,旁邊一個小白牌上印著“如需幫助,請按鈴”。萬惡的“資本主義”啊!你們的官老爺咋就這麼閑呢?!真應該好好地向我們那些猝死在工作崗位上、醉死在酒桌上和累死在**上的公僕們學習學習!不說了,繼續參觀游玩。 “三4”式工作制的市政廳
伍德斯托克的“古董”巴士站
晚餐找了一家名字很霸氣的 中國 餐館———“帝皇”解決肚子問題,然後大鵬把我們送到回酒店登記完後離開。
晚上入住 丘吉爾 莊園邊的馬爾伯勒公爵酒店:該酒店是由幾棟老舊的一、兩層建築組成,位於伍德斯托克和 布倫海姆 宮外的一個三岔路口。雖然酒店的房屋看上去很有點老舊,但裡面的房間溫暖、寬敞、乾凈,環境安靜優雅、綠樹成蔭,還有些許鮮花點綴。酒吧比較狹窄但明亮整潔,並設有私人功能區域,公共區域可以使用Wifi,看得出是經過精心打理的。早餐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傳統英式全早餐,一種是英式全早餐里沒有烤肉!因為第一次吃英式早餐,而且大家在食品交流方面特別吃力,所以照例兩兩一組各選一樣。
早上我起得比較早,到酒吧拍照片時碰到酒店主人,一個很有風度的中年紳士,非常熱情地邀我進吧台由他給我拍照,然後又帶我到 丘吉爾 的像下拍照,看得出他很是以 丘吉爾 為榮的。後來Li女士問了一下,不出所料,他是 丘吉爾 家族的成員。 馬爾伯勒公爵酒店 馬爾伯勒公爵酒店
D5 6.4
拜伯里 → 丘吉爾 莊院即 布倫海姆 宮
拜伯里 :是 英國 格洛斯特 郡的一個村莊。藝術家威廉•莫裡斯在訪問 拜伯里 時稱其為“ 英格蘭 最美麗的村莊”。蜜蠟色石頭壘成的房子裝點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穿村而過的科恩河上架著古樸簡潔的石橋、木橋……。
拜伯里 最有名的當數阿靈頓路排屋。排屋建於1380年,最初作為寺院羊毛店,17世紀成為織布小屋,這裡生產的布被送往阿靈頓工廠。 6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已將石屋改了顏色,使其更顯滄桑古樸。排屋前有一大片平坦的天然草地,公路與草地間小小的科恩河緩緩流過。很奇怪排屋前的那條小路明明標的是尷尬山(awkward hill),為什麼叫阿靈頓路呢?是電影里的路名吧?
從山上繞了一圈下來,來到河邊的 拜伯里 鱒魚農場公司,主要是養殖鱒魚,也提供燒烤、釣魚及學習釣魚、煙熏魚製作等旅游項目活動。大鵬介紹說他們家的冰激凌不錯,於是我們一人來了一個,最小的是1.75鎊一個球,一個球的量對我們來說正好。 著名的”阿靈頓”排屋 拜伯里 小村掠影
布倫海姆 宮:被譽為 英格蘭 最精美優雅的巴 洛克 式宮殿之一,是 英國 除皇家以外唯一能稱“宮”的城堡莊院, 布倫海姆 宮位於 牛津 郡伍德斯托克鎮,占地極大有2100英畝,它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倫海姆 宮最早建於1705年,是當時的安妮女王賜予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約翰• 丘吉爾 的,以表彰他在“ 布倫海姆 之戰”中擊敗法軍的赫赫戰功。100多年後, 英國 著名的鐵腕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 出生在這裡,因而現在被人們習慣地稱為“ 丘吉爾 莊園”。今天,它仍舊是第11世公爵和夫人居住的地方。
宮內參觀跟著語音走;宮外有好幾個公園,今天天氣不好,天空陰沉,雨時大時小,實在是不適合室外游玩,原本準備去看看那個位於超大草坪中間的紀念柱到底是誰的,也因風雨交加沒有勇氣走個來回而作罷。 布倫海姆 宮
參觀 布倫海姆 宮除了驚嘆於它的宏偉繁華金碧輝煌之外,印象最深的有兩點:
1、 丘吉爾 傳承到今天已經11代,仍然居住在這座莊園裡,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富不過三代”的認知。看了宮殿後面巨大的長廊圖書館(下圖6),對什麼是貴族精神、貴族品格有了點模模糊糊的認識。
2、下麵圖5中馬後面那隻犬的兩隻後腳明顯是馬蹄子,繡工或者說“繡坊”居然敢將錯就錯的將其繡完,伯爵大人居然也就認可了!將錯就錯堂而皇之地掛在牆上經歷兩、三百年! 宮內一瞥:5馬蹄子狗;6長廊圖書館,中間是安妮女王塑像
牛津 市政廳:該建築所在地原為建於1292年的“集市”,為當地政府集會場所並設有 牛津 博物館。1752年被市政廳所取代。1893年市政廳拆除,重建了目前的哥特復興建築,塔頂直插雲霄的針尖上就是一頭涉水的牛。
市政廳底樓有個博物館,裡面展出一些市政府歷史性物品,其中製作於1659年的市權杖是 英國 最大的權杖,也是 英國 最古老的權杖之一。一個和藹可親的老頭過來和我們搭訕,發現溝通困難後示意我們自便。在一個辦公檯前我問他能不能照相,他很乾脆地點頭同意,於是俺也過了一把“市長癮”。 牛津 市政府及屋頂上的“ 牛津 ” 市政府里掠影
權杖頂端的十字架是後來換上去的。1892年, 牛津 市長外出在 牛津 巡游,船要過河時一個議員跳上了船,船翻了,市長、議員和權杖都掉進了 水裡 ,人都爬上岸之後,兩個年輕下水撈起了權杖,回到岸上後才發現十字架不見了。也就是說權杖上原來的十字架現在還躺在查維爾河底。 開心市長在辦公
路過一家名字叫 喬治 和 丹佛 冰激凌店,古色古香的房屋大概比冰激凌的價值高多了。門口的招牌上特別說明:“我們自製的冰激凌原料真實,當天製作”。 英國 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這介麽嚴重嗎?! 喬治 和 丹佛 冰激凌店
牛津 基督教會學院:創立於1525年,是 牛津 大學最大的學院,17世紀 英國 內戰時, 英國 國王查理一世逃出 倫敦 到 牛津 作為臨時首都,就在這裡組織臨時政府的。基督學院的傲人之處就是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 英國 首相。
走進鐵柵欄門後不遠,右邊是一大片草甸,叫基督堂草坪;左邊的草甸大樓是建於19世紀的學生宿舍;超過學生宿舍後前面的左邊又是一片草坪,叫默頓牧場,據說學院經常在這裡放牧。這一片區域草甸被查韋爾河和 泰晤士 河環繞,19世紀前,這些草甸常被洪水淹沒。據說在大樓上看洪水非常壯觀。這算不算“革命的樂觀主義”?! 基督堂草坪和默頓牧場 草甸大樓
門票在草甸大樓中間的大門處購買,60歲以上7英鎊。購買門票時售票員看著Li女士不相信她有60,要她出示護照,老婆也過來湊熱鬧問是怎麼回事,結果也被要求出示護照。這是第一次在國外因買票而被懷疑要求出示護照的“事件”,一邊交談一邊找護照,結果護照找出來後她也沒翻開看,只是說她們太不像60以上的人了。就這樣兩位女士還開心得不得了!
《哈利波特》第一部曾在餐廳、方庭、迴廊和大廳樓梯處取景。也正是因為《哈利波特》,讓 牛津 基督教會學院成為游客必游的景點。餐廳三面牆上掛滿人物油畫,據說都是學院歷任院長和從 牛津 走出來的名人;餐桌上擺著枝型臺燈、餐具和疊成三角形的紅色餐巾……。這裡,至今還保留著教授和學生們共進晚餐的傳統,但是在這裡吃飯必須身著正裝。 學院食堂:食堂大廳樓梯頂部的扇形天花板修建於1638年
湯姆方庭:是 牛津 最大的方庭,最早被稱為 大方 庭院坐落在基督教會學院的中央。17世紀,克裡佛多• 雷恩 爵士在新塔中安裝了一口6噸重大湯姆鐘,此後這裡被稱為湯姆方庭院。據說湯姆鐘在每天晚上9:05的時候會敲101下,之所以在9:05是因為 牛津 在格林威治西邊,比標準時間慢5分鐘,101下則是因為學院有101位學生(其實最初是100人,後來在1664年加了一名),敲鐘則表示在鐘聲響後就不能外出了。
參觀人員不能進入方庭的庭院之內。 湯姆方庭,對面大門就是湯姆塔
從方庭進入15世紀的迴廊和大教堂,基督教會教堂雖然不算大,但建築本身和內部設計都很精細,彩色玻璃窗精細繁雜……。 學院教堂:左邊教堂;右邊教堂後院迴廊
基督教會學院對面有一個愛麗絲書店,以前學英語時看過部分《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那熟悉的畫面加上很多少女在門口拍照,回來查了一下,原來作者劉易斯•卡羅爾的真名叫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數學家,長期在 牛津 大學基督教會學院任數學講師。他因有嚴重的口吃,故而不善與人交往,但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個優秀的兒童像攝影師。1862年7月的一個下午,作家帶著同事的三個孩子,划著一隻小船在 泰晤士 河上蕩漾。在孩子們的再三央求下,他信口講了一個夢游奇境的故事給他們聽。後來經過其中一個叫愛麗絲的小女孩的請求,他將故事寫成文字,送給了她。這篇文字就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據說書店的建築已有500年曆史了!匆忙之中沒過馬路對面給建築拍張照片。 愛麗絲小書店:好不容易等著打卡的少女們換人空隙搶了一張照片!
大鵬帶我們穿過一道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的逼仄、曲折的鐵門,然後走過沒有開放的 牛津 大學基督聖體學院和奧 里爾 學院,這所以要提提這兩個沒開門的學院,實在是因為這兩個學院的木門太老舊了,完全可以用殘破來形容!“慘不忍睹”。你們不懂“創收”嗎就來天朝取哈子經嘛。
牛津 大學基督聖體學院:建於1517年,本科生學生數約225人,是牛大最小的學院之一。學術卻很強,醫學、PPE以及古典文學尤其出色。因為學院小,氣氛友好親密。圖書館設備一流,24小時開放。學院今天沒有開放。
奧 里爾 學院又名國王學院,由愛德華三世在1326年創建。學院的賽艇運動名氣最大,無人能敵,最近15年的院際競賽中有14次奪魁。學院今天沒有開放,我們在老木門前打卡經過。 名校的大門!
聖母 瑪利亞 大學教堂:又名聖瑪麗教堂,是 牛津 大學的主教堂,已有近千年曆史,建築宏偉而華麗。教堂早期是各學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儀式、正式的會議、考試都在這裡進行。後來各個學院的活動越來越獨立,教堂在大學的作用逐漸弱化。
教堂尖頂被認為是 英國 最美麗的景點之一。花4鎊可以登頂,欣賞 牛津 360度的風景。其螺旋立柱是 英國 建築史上的一大創新。塔上面的位置非常有限,所以是限行的,我們去的時候人不多,直接就上去了,走過一個機械鐘的展覽櫃後就進入很窄的石砌迴旋樓梯走廊,塔上觀景走廊是一個非閉合的環形,走不到360度的,大概只能走300度,然後就得沿路返回了。而 通道 是窄到只能供一個正常身形的成年人正著身子走,兩個人錯身都很困難,碰上其中一個體形稍大的就必須有一個要退讓到轉角處。
塔樓上面視野很好, 牛津 城市一收眼底。老城基本沒有什麼太高的 新建 築,大多還是傳統的西方建築,都還在使用中。這才是保護意義的精髓所在,不是圈起來收錢。 大教堂里在演奏 塔頂風光
瑞德克利夫圖書館:大學教堂後面廣場里古老宏偉的圓塔形建築是瑞德克利夫圓宮,由皇家醫師瑞德克利夫捐助4萬英鎊於公元1737~1749年修建。原為 牛津 大學神學院,現在是瑞德克利夫圖書館及閱覽室,歸 牛津 大學所有。藏書只能閱覽,不外借,連 英國 國王也不例外。後來上斷頭臺的查理一世國王,在與國會軍作戰時曾駐扎 牛津 ,想從圖書館借兩本書看,被圖書館拒絕了。我能說一句圖書館管理員“牛X”嗎!其實更“牛X”的是遵紀守法的查理一世國王!最“牛X”的是沒有拍馬屁的上級領導去“收拾”一個小管理員! 瑞德克利夫圖書館
博德 利 安圖 書館: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其前身是始建於15世紀末的杜伏雷公爵圖書館,一百年後幾乎衰敗的圖書館由 博德 利安爵士籌資擴建,故當它在17世紀初葉再次開放的時候便以 博德 利安命名了。館內藏書量在 英國 列第二,僅次於 倫敦 大英 圖書館。據說曾經國王還出資買蠟燭,使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宵都能閱讀的圖書館。
1935年,通過 英國 庚款獎學金考試的錢鐘書進入 牛津 大學愛克塞特學院攻讀 英國 文學,夫人楊絳則跟隨他到 牛津 旁聽。留學期間,錢鐘書夫婦在這個圖書館閱讀了大量的英文原著。1937年,錢鐘書完成了他的畢業論文《十七、十八世紀 英國 文學中的 中國 》,獲得優等學士學位。
五柱塔進入圖書館的著名塔門被稱之為“五柱塔”,因為五層的塔身上每層所使用的柱頂式樣不同,由下至上分別是托斯卡,多力克,愛奧尼克, 科林斯 ,複合五種經典 羅馬 ( 希腊 )柱式。
博德 利安爵士像:圖書館庭院里有一尊 博德 利安爵士的銅像,一直默默地看護著圖書館。 博德 利 安圖 書館:五柱塔; 博德 利安爵士像
謝爾 登劇院:建於1664年到1668年,以該項目的主要財政支持者,當時的校長 謝爾 登命名。劇院被用來舉辦 牛津 學院的典禮儀式和公共音樂會,主大廳的屋頂上是一副精美的17世紀繪畫作品,反映了真理戰勝愚昧的內容。今天沒有對外開放。好像周一好多地方都不開門。 謝爾 登劇院
嘆息橋:原名 赫特福德 橋,建成於1914年。橋拱跨度16米,是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兩座建築的過街橋,因外形類似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有了這個別名。據說 牛津 大學經常有學生為了牽強附會這個橋名,非要把考試失利的同學“拉”到這橋上來嘆息一番。 嘆息橋
三一學院:成立於1555年,它的周圍是鐵柵欄而不是圍牆,學院的獨特的藍色大門,使其在外觀上比 牛津 大學其他學院更加開放的和可供訪問。學院除了四個主要方庭之外,還擁有一個大型的草坪和寬敞的花園,其中包括小面積的林地。儘管其規模龐大,但是學生人數較少,只有約400人。三一學院產生了3位 英國 首相,與貝利奧爾 學院併列第二位。 三一學院
貝利奧爾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著名、最古老的學院之一,可以追溯到1263年,以活躍的政治氛圍著稱,曾經培養出了多位 英國 首相和其他 英國 政界的重要人物。 貝利奧爾學院
下麵這張照片後排我旁邊的那位戴帽先生,我從臺階上下來看到他拿著手機在自拍,看他左擺右擺都不如意的樣子,我就主動過去用他的手機幫他拍了兩張。這下他來勁了,也不管我聽不聽得懂,能不能聊就抓著我緊聊。還要幫我們6個人拍合影,拍完之後還要和我們一起合影,我的手機、他的手機輪番上陣……。 與“緊聊”先生合影
附: 牛津 大學的校徽:成立於12世紀的 牛津 大學,其校徽即為盾形,校徽主體部分由上2下1三顆王冠組成,中間為一本展開的書,上寫“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啟示)我”),強調“啟示”是知識和真理的源泉。校徽上的王冠則昭示著大學教育的高貴與榮耀,這與 英國 大學培養紳士的大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 英國 著名教育家紐曼在其《大學的理念》一書中認為大學的目的是培養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養的紳士。
據說:在 牛津 大學會說:“What do you think?”; 劍橋 大學會說:“What do you know?”。所以 牛津 大學更註重思想,而 劍橋 大學更註重求知。這大概就是 牛津 出了29名首相, 劍橋 出了6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 牛津 大學校徽
去住宿的途中在伍德斯托克小鎮小停。該鎮在 牛津 以北約12公里,離我們預定的馬爾伯勒公爵酒店約3公里,以布萊 尼姆 宮而聞名。漫步小鎮不經意間發現小鎮市政廳是一個周工作製為三4制(一周上三天班,一天只上4個小時)的“市政廳”,市政廳大門外有一個電鈴按鈕,旁邊一個小白牌上印著“如需幫助,請按鈴”。萬惡的“資本主義”啊!你們的官老爺咋就這麼閑呢?!真應該好好地向我們那些猝死在工作崗位上、醉死在酒桌上和累死在**上的公僕們學習學習!不說了,繼續參觀游玩。 “三4”式工作制的市政廳
伍德斯托克的“古董”巴士站
晚餐找了一家名字很霸氣的 中國 餐館———“帝皇”解決肚子問題,然後大鵬把我們送到回酒店登記完後離開。
晚上入住 丘吉爾 莊園邊的馬爾伯勒公爵酒店:該酒店是由幾棟老舊的一、兩層建築組成,位於伍德斯托克和 布倫海姆 宮外的一個三岔路口。雖然酒店的房屋看上去很有點老舊,但裡面的房間溫暖、寬敞、乾凈,環境安靜優雅、綠樹成蔭,還有些許鮮花點綴。酒吧比較狹窄但明亮整潔,並設有私人功能區域,公共區域可以使用Wifi,看得出是經過精心打理的。早餐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傳統英式全早餐,一種是英式全早餐里沒有烤肉!因為第一次吃英式早餐,而且大家在食品交流方面特別吃力,所以照例兩兩一組各選一樣。
早上我起得比較早,到酒吧拍照片時碰到酒店主人,一個很有風度的中年紳士,非常熱情地邀我進吧台由他給我拍照,然後又帶我到 丘吉爾 的像下拍照,看得出他很是以 丘吉爾 為榮的。後來Li女士問了一下,不出所料,他是 丘吉爾 家族的成員。 馬爾伯勒公爵酒店 馬爾伯勒公爵酒店
D5 6.4
拜伯里 → 丘吉爾 莊院即 布倫海姆 宮
拜伯里 :是 英國 格洛斯特 郡的一個村莊。藝術家威廉•莫裡斯在訪問 拜伯里 時稱其為“ 英格蘭 最美麗的村莊”。蜜蠟色石頭壘成的房子裝點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穿村而過的科恩河上架著古樸簡潔的石橋、木橋……。
拜伯里 最有名的當數阿靈頓路排屋。排屋建於1380年,最初作為寺院羊毛店,17世紀成為織布小屋,這裡生產的布被送往阿靈頓工廠。 6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已將石屋改了顏色,使其更顯滄桑古樸。排屋前有一大片平坦的天然草地,公路與草地間小小的科恩河緩緩流過。很奇怪排屋前的那條小路明明標的是尷尬山(awkward hill),為什麼叫阿靈頓路呢?是電影里的路名吧?
從山上繞了一圈下來,來到河邊的 拜伯里 鱒魚農場公司,主要是養殖鱒魚,也提供燒烤、釣魚及學習釣魚、煙熏魚製作等旅游項目活動。大鵬介紹說他們家的冰激凌不錯,於是我們一人來了一個,最小的是1.75鎊一個球,一個球的量對我們來說正好。 著名的”阿靈頓”排屋 拜伯里 小村掠影
布倫海姆 宮:被譽為 英格蘭 最精美優雅的巴 洛克 式宮殿之一,是 英國 除皇家以外唯一能稱“宮”的城堡莊院, 布倫海姆 宮位於 牛津 郡伍德斯托克鎮,占地極大有2100英畝,它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倫海姆 宮最早建於1705年,是當時的安妮女王賜予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約翰• 丘吉爾 的,以表彰他在“ 布倫海姆 之戰”中擊敗法軍的赫赫戰功。100多年後, 英國 著名的鐵腕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 出生在這裡,因而現在被人們習慣地稱為“ 丘吉爾 莊園”。今天,它仍舊是第11世公爵和夫人居住的地方。
宮內參觀跟著語音走;宮外有好幾個公園,今天天氣不好,天空陰沉,雨時大時小,實在是不適合室外游玩,原本準備去看看那個位於超大草坪中間的紀念柱到底是誰的,也因風雨交加沒有勇氣走個來回而作罷。 布倫海姆 宮
參觀 布倫海姆 宮除了驚嘆於它的宏偉繁華金碧輝煌之外,印象最深的有兩點:
1、 丘吉爾 傳承到今天已經11代,仍然居住在這座莊園裡,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富不過三代”的認知。看了宮殿後面巨大的長廊圖書館(下圖6),對什麼是貴族精神、貴族品格有了點模模糊糊的認識。
2、下麵圖5中馬後面那隻犬的兩隻後腳明顯是馬蹄子,繡工或者說“繡坊”居然敢將錯就錯的將其繡完,伯爵大人居然也就認可了!將錯就錯堂而皇之地掛在牆上經歷兩、三百年! 宮內一瞥:5馬蹄子狗;6長廊圖書館,中間是安妮女王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