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西安、蘭州————親子愜意行

“肘鬍子”是表演者隱藏於布幔之下,用木棍或竹棍舉著木偶人進行表演;“線鬍子”是表演者隱藏於舞臺之上,操縱連繫人各部位的線繩進行表演。現在,“線鬍子”已經不多見了,僅有“肘鬍子”形式。很幸運,這次我們看到了“線鬍子”表演。
木偶戲的操作線有幾根,主桿置於偶人後背中部,掌握身的前後仰俯;側桿兩根,分置於兩臂,掌握兩臂及手的動態。演員表演時,以左手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掌主桿,操作木偶人的軀幹;又以拇指,食指捻動左側桿操作偶人左臂;右手掌右側桿,操作偶人右手。
《愉快的小貨郎》,孩子們看得開心極了



我國先民所發明的皮影戲又名“燈影子”,是利用幕影原理,將表演的影子與音樂伴湊和說唱配音聯合運用最早的一種視影藝術。國際電影史理論界公認,皮影戲藝術是後來發明電影的先導。
皮影戲在關中地域很為盛行。上演時,用一塊白紗布作屏幕(屏幕大小依據場地而定,根本像小電影的銀幕),支配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貼到屏幕上,燈光從面前打出,觀眾坐在絕對燈光方向觀看。皮影戲以秦腔為主,演唱者和支配者合作默契。














12點我們回酒店退了房,寄存了行李,就到酒店對面的蛋糕房,跳跳虎是兒子的,提拉米蘇是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