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微笑,走進暹粒、金邊的6日5夜~
↑女王宮 ↑女王宮 ↑女王宮 通過昨晚的惡補,其實不用惡補,看到都知道,這是看浮雕的地方,女王宮所有的牆壁、立柱、門楣等錶面幾乎都完全被浮雕覆蓋,沒有一點空隙,而且這些浮雕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讓你直呼好看。 ↑女王宮 ↑女王宮 ↑女王宮 磚塔的門楣上雕刻的是象神Ganesha和鳥神Garuda,象神是天空之神因陀羅的坐騎,鳥神是毗濕奴的坐騎。 ↑女王宮 ↑女王宮 女王宮是旅行團點之一,所以小小的寺都擠滿了人,兜完裡面的我們在兜外圍走一圈,原本是想補照片的,但奈何人太多。勉強跟圍牆來張合照吧~ ↑女王宮 崩密列(Beng Mealea)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 吳哥窟 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跡群以東40公里,崩密列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覆原。
崩密列門票要單獨買,5美金,在靠近寺前明亮停車讓我下去買,有門票,可留紀念,從東參道走到盡頭就會看到一大堆塌方的石頭,是的,現在連門都沒有了,等繞著進去! ↑女王宮 ↑女王宮 ↑崩密列 可愛的垃圾桶旁的木棧道就是後面弄出來給游人參觀用的,關於這垃圾桶,原本想問明亮為什麼做成茶壺的樣子,可他說沒意義的,只是設計者的喜歡,真的是這樣嗎?可為何唯獨只有在這?? ↑崩密列 順著這木棧道走著,所到之處能看到的都是石碓,來崩密列之前,我就跟媚媚說想看下雨天的崩密列,感覺這樣會更有氣氛,結果來的時候還陽光普照的,兜了一小圈就下起太陽雨來了,雖說也是雨,但的確沒那種感覺,感覺要有蒼涼感還需要濾鏡吧,崩密列是一個很大寺,一邊走會讓你一邊感慨當年剛如何的地位,會讓人如何心動,如果如今的全息技術可以複原過去,又回如何讓人駐足驚艷。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來崩密列看的人不多,所以我們還是搭起三腳架合照一下,雖拍不出那樣的氣氛,也算到此一游,留個紀念吧~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看完核心建築群,指示牌會引著你通過一條長長的黑廊道,估計是很未倒塌的廊道,經過加固讓游人通過,穿過後會到後院! ↑崩密列 ↑崩密列 到了後院,其實指示牌也沒看到,於是我們就蹭了個導游,跟著他們走,中間會經過很多人拍照的樹鞦韆,我們沒拍,兜著外圍走回東參道又一次覺得這寺真的很大。
參道的盡頭有課鳳凰木,開得特漂亮! ↑崩密列 午飯就在崩密列旁邊的餐廳吃飯,菜又是挺差的,不過有冷氣,吃飯的都有包車的國人,崩密列是沒怎麼看到旅行團。吃完飯便開車到羅洛士群古跡,大概1小時的車程我們是用來補眠的!
羅洛士群古跡
羅洛士群位於 暹粒 市東南方約12公里的地方,是在公元9世紀的吳哥王朝時期建成,被認為是高棉藝術開端。羅洛士遺址群分為三處遺跡,分別由巴孔(Bakong)寺、羅雷(Lolai)寺和普利哥(Preah Ko)寺三地組成。
羅雷寺 (Lolai)
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羅萊池(已乾涸)中央一個小島上。是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供奉濕婆林迦。
走上羅雷寺之前會看到一層很高的石基地,可能是唯一看出它以前是在高處的證據吧,門口有三面旗幟,這裡科普一下:
左側藍旗:代表 柬埔寨 總理所在的地方,羅雷寺旁邊有一處總理的夏宮之類的東西
中間國旗:代表有學校的地方,一般看到國旗就是附近有學校
右側彩旗:代表有僧人所在的地方,這旗在大小圈基本不會見到,羅雷寺遺址旁有 新建 的寺院,參觀時碰上小僧人了 ↑羅洛寺群 羅雷寺基本只剩下那幾個塔,能看的東西不大,我們是簡略的兜了一圈就往旁邊的新寺躲一下太陽,新寺還是會有本地人來參拜,跟在 泰國 看到的新寺差不多,中間的各式佛像+四邊粗略的壁畫,畢竟還是本地人與神靈交流的地方,沒拍照。 ↑羅洛寺群 剛好碰到在維修工作的老匠人,只是憑感覺覺得那是老匠人,畢竟全身散髮著匠人的氣息,其實這寺給我最大的感覺是新舊的對比,舊寺的精緻雕刻與新寺的簡陋壁畫對比真的太強烈了,還有可惜,把一個新寺建到舊寺的遺址上,雖說新舊交替是正常,可舊寺還殘存著,這感覺很不好,不過作為一個過路者,似乎沒什麼權利說這話。 ↑羅洛寺群 羅雷寺正對著的小商店,可能游人稀少,反而給我一種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感覺,本來想捕捉一張小女孩騎單車的相片,可相機還沒拿出來就騎得超遠的,可能趕著放學吧~ ↑羅洛寺群 普利哥寺(Preah Ko)
普利哥寺亦成為神牛寺,是在如今已廢棄的古城訶里訶羅洛耶(Hariharalaya,該地區今天被稱作“羅洛士”)修建的第一座古寺廟,位於 柬埔寨 吳哥主寺廟群東南15公里。它建於879年,高棉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在位期間修建,被用以紀念王室成員,並供奉 印度 教神祗濕婆(Shiva)。
為什麼稱為神牛寺,很簡單就是因為塔前的三座位於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雕像。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 南迪 (Nandi),就是身為濕婆坐騎的公牛。三座僅剩最終那隻保存較為完整,就是下圖了,基本看到這牛就知道這寺是供奉濕婆的,所以也很有代表性。
↑神牛寺 回來才知道自己連6個塔都沒拍,竟然拍了個小階梯,當時是覺得可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神牛寺 建築風格特別的藏經閣! ↑神牛寺 巴空寺(Bakong)
巴空寺是羅洛士遺址群中規模最大並且是最重要的廟宇,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印尼的 婆羅浮屠 特色影響,霸氣當道,主要用來供奉林迦;
巴空寺是辨識度很高的寺廟,因為是最早以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平臺來代表山勢表達 印度 教對山的崇拜的建築。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 吳哥窟 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跡群以東40公里,崩密列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覆原。
崩密列門票要單獨買,5美金,在靠近寺前明亮停車讓我下去買,有門票,可留紀念,從東參道走到盡頭就會看到一大堆塌方的石頭,是的,現在連門都沒有了,等繞著進去! ↑女王宮 ↑女王宮 ↑崩密列 可愛的垃圾桶旁的木棧道就是後面弄出來給游人參觀用的,關於這垃圾桶,原本想問明亮為什麼做成茶壺的樣子,可他說沒意義的,只是設計者的喜歡,真的是這樣嗎?可為何唯獨只有在這?? ↑崩密列 順著這木棧道走著,所到之處能看到的都是石碓,來崩密列之前,我就跟媚媚說想看下雨天的崩密列,感覺這樣會更有氣氛,結果來的時候還陽光普照的,兜了一小圈就下起太陽雨來了,雖說也是雨,但的確沒那種感覺,感覺要有蒼涼感還需要濾鏡吧,崩密列是一個很大寺,一邊走會讓你一邊感慨當年剛如何的地位,會讓人如何心動,如果如今的全息技術可以複原過去,又回如何讓人駐足驚艷。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來崩密列看的人不多,所以我們還是搭起三腳架合照一下,雖拍不出那樣的氣氛,也算到此一游,留個紀念吧~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看完核心建築群,指示牌會引著你通過一條長長的黑廊道,估計是很未倒塌的廊道,經過加固讓游人通過,穿過後會到後院! ↑崩密列 ↑崩密列 到了後院,其實指示牌也沒看到,於是我們就蹭了個導游,跟著他們走,中間會經過很多人拍照的樹鞦韆,我們沒拍,兜著外圍走回東參道又一次覺得這寺真的很大。
參道的盡頭有課鳳凰木,開得特漂亮! ↑崩密列 午飯就在崩密列旁邊的餐廳吃飯,菜又是挺差的,不過有冷氣,吃飯的都有包車的國人,崩密列是沒怎麼看到旅行團。吃完飯便開車到羅洛士群古跡,大概1小時的車程我們是用來補眠的!
羅洛士群古跡
羅洛士群位於 暹粒 市東南方約12公里的地方,是在公元9世紀的吳哥王朝時期建成,被認為是高棉藝術開端。羅洛士遺址群分為三處遺跡,分別由巴孔(Bakong)寺、羅雷(Lolai)寺和普利哥(Preah Ko)寺三地組成。
羅雷寺 (Lolai)
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羅萊池(已乾涸)中央一個小島上。是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供奉濕婆林迦。
走上羅雷寺之前會看到一層很高的石基地,可能是唯一看出它以前是在高處的證據吧,門口有三面旗幟,這裡科普一下:
左側藍旗:代表 柬埔寨 總理所在的地方,羅雷寺旁邊有一處總理的夏宮之類的東西
中間國旗:代表有學校的地方,一般看到國旗就是附近有學校
右側彩旗:代表有僧人所在的地方,這旗在大小圈基本不會見到,羅雷寺遺址旁有 新建 的寺院,參觀時碰上小僧人了 ↑羅洛寺群 羅雷寺基本只剩下那幾個塔,能看的東西不大,我們是簡略的兜了一圈就往旁邊的新寺躲一下太陽,新寺還是會有本地人來參拜,跟在 泰國 看到的新寺差不多,中間的各式佛像+四邊粗略的壁畫,畢竟還是本地人與神靈交流的地方,沒拍照。 ↑羅洛寺群 剛好碰到在維修工作的老匠人,只是憑感覺覺得那是老匠人,畢竟全身散髮著匠人的氣息,其實這寺給我最大的感覺是新舊的對比,舊寺的精緻雕刻與新寺的簡陋壁畫對比真的太強烈了,還有可惜,把一個新寺建到舊寺的遺址上,雖說新舊交替是正常,可舊寺還殘存著,這感覺很不好,不過作為一個過路者,似乎沒什麼權利說這話。 ↑羅洛寺群 羅雷寺正對著的小商店,可能游人稀少,反而給我一種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感覺,本來想捕捉一張小女孩騎單車的相片,可相機還沒拿出來就騎得超遠的,可能趕著放學吧~ ↑羅洛寺群 普利哥寺(Preah Ko)
普利哥寺亦成為神牛寺,是在如今已廢棄的古城訶里訶羅洛耶(Hariharalaya,該地區今天被稱作“羅洛士”)修建的第一座古寺廟,位於 柬埔寨 吳哥主寺廟群東南15公里。它建於879年,高棉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在位期間修建,被用以紀念王室成員,並供奉 印度 教神祗濕婆(Shiva)。
為什麼稱為神牛寺,很簡單就是因為塔前的三座位於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雕像。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 南迪 (Nandi),就是身為濕婆坐騎的公牛。三座僅剩最終那隻保存較為完整,就是下圖了,基本看到這牛就知道這寺是供奉濕婆的,所以也很有代表性。
↑神牛寺 回來才知道自己連6個塔都沒拍,竟然拍了個小階梯,當時是覺得可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神牛寺 建築風格特別的藏經閣! ↑神牛寺 巴空寺(Bakong)
巴空寺是羅洛士遺址群中規模最大並且是最重要的廟宇,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印尼的 婆羅浮屠 特色影響,霸氣當道,主要用來供奉林迦;
巴空寺是辨識度很高的寺廟,因為是最早以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平臺來代表山勢表達 印度 教對山的崇拜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