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高棉微笑】四天暴走暹粒(保姆級自由行攻略)


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對王宮這樣描述道:國宮及官舎府第皆面東。國宮在 金塔 、金橋之北,近門,周圍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黃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復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其蒞事處有金欞,左右方柱上有鏡,約有四五十面,列放於窗之旁。其下為象形。聞內中多有竒處,防禁甚嚴,不可得而見也。
王宮的一個入口

建造年代:11世紀初
信奉宗教: 印度 教
參觀重點:與《真臘風土記》中“宮室”一章結合起來想象
建議參觀時間:20分鐘
建成之初,是僅限一部分王族成員參加一世的場所,一般人不能輕易接近。空中宮殿的造型,是象徵當時高棉國王宇宙觀的 須彌山 的縮小版,他把神靈居住的 須彌山 搬到了王宮內。由此可見,宗教正從神秘一點點走向開示。

傳說當中的中央塔即是被金箔覆蓋的“黃金之塔”。
當然,我想關於這個傳說,並不是真實的,只是當時的人對於未知事物的一種想象,倒也生動可愛。
鬥象台 Elephant Terrace創建者:闍耶跋摩七世
建造年代:12世紀末
是王族們進行閱兵的平臺,中央臺階的砂岩柱子上有3個頭的巨象有鼻子摘蓮花的雕刻。



癩王台 Leperking Terrace創建者:闍耶跋摩七世
建造年代:12世紀末
參觀重點:迷宮式的結構
建議參觀時間:30分鐘
認養國家: 法國
傳說,癩王台迷宮狀的道路展現了 須彌山 的內部。平臺高約6米,每條邊紋25米,用宏圖和砂岩建造而成。眾神和阿修羅被描繪在一起,耐人尋味。
癩王台名字的由來:有傳說他患上了麻風病,也有說法是因為牆壁上麻麻賴賴的。(盤他)



建造年代:12世紀末
所屬宗教:佛教
參觀重點:世界聞名的吳哥的微笑、猴群
建議參觀時間:1小時
認養國家: 日本
我個人認為,巴戎寺是和小吳哥比肩的一座寺廟,不論是從藝術角度還是對於世界的意義都是具有獨創性的。建議在早晨游覽,可以在巴戎寺看日出。





巴戎寺位於通王城的正中央,距離四個城門的距離是一樣的。對於修建巴戎寺的闍耶跋摩七世來說,它就是宇宙的中心。
巴戎寺之前年代的寺廟都是 印度 教,從闍耶跋摩七世開始,這位皇帝改信大乘佛教,這也是 日本 認養巴戎寺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與大乘佛教關係最為密切。據說,這些人臉是根據闍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所刻,溫和慈愛。
作為大乘佛教,逐漸脫離了動物的信仰,轉而突顯人性。這是高棉文化七八百年的積累。
那天來到了巴戎寺,雖然游客很多,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著急去拍照片,或是像小吳哥那樣去看壁畫。我只是挑了一處人少的地方,靜靜坐下來望著佛陀的微笑,感受當下,似乎他在向我們訴說什麼。眼睛是睜是合已經不重要了,我似乎感覺到了佛陀於四面八方觀察我們。本來中午天氣很熱,幾乎要中暑,可是我在那裡只是靜靜地坐了10分鐘,很奇怪,我竟然感覺到了涼爽。
寺廟緊挨著樹林,有許多猴子穿梭在巴戎寺的迴廊之間,游客也樂於和猴子們玩耍。我想,巴戎寺本來是佛教,特意從 印度 教的動物崇拜的跳脫了出來,然而猴子們不甘寂寞,卻在這座佛教寺院大搖大擺,也許本來就沒什麼界限,只是人類劃分出來的而已。




建造年代:11世紀初
信奉宗教: 印度 教
參觀重點:假窗戶和真窗戶
認養國家: 中國
建議參觀時間:30分鐘
茶膠 寺的名字有“古老的水晶”之意,據說是作為建造吳哥寺的試金石而建造的。
這一天內,我們連續參觀了 茶膠 寺和塔布隆寺,恰好兩座寺廟被 中國 和 印度 兩個不同維修理念的國家所認養,風格截然不同。 中國 體現了大國風範,把 茶膠 寺維修一新,板板正正,很多門框都是鋼結構撐起來的。可是 印度 卻“放任”不管,依舊讓樹根和牆壁繼續糾纏,在原來的形式下保證牆壁不要坍塌。我更喜歡 印度 的維修方式,他們是參透了建築與自然的真諦把。



建造年代:1186年
信奉宗教:佛教—— 印度 教
認養國家: 印度
參觀重點:榕樹與建築
建議游覽時間:一個半小時
據說創建時是闍耶跋摩七世為了母親修建的佛教寺院,但後來被改造成了 印度 教寺院。因此,佛教色彩濃厚的雕刻很多被鑿去了。
在這裡,為了讓人們瞭解自然的力量,樹木的修建及正式的修複方法一概沒有使用,而是任其自然發展。但是,近年來這個原則已經快接近極限了——被巨大的榕樹所壓迫,寺院本身恐怕難以自保,讓人們切身感受到:在熱帶若不進行管理,自然的威脅是如此之大。
tips:塔布隆寺也是 安吉 麗娜朱莉版《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