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108年,我走在朝鮮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朝鮮旅游,看這篇就夠了)


再來說說我們入住的酒店,這幾家涉外的酒店中,西山酒店不是等級最高的,但是因為剛翻新不久,舒適度是最高的。我想只要不報太高的期待,這個酒店還是不會叫人失望的。




二戰的結束對 中國 和對戰火中的國家都是一個解脫,但對 朝鮮半島 來說,民族之殤也許才剛剛開始。蘇聯 和美 國分別占領了半島南北,蘇聯扶持下的原 東北 抗日聯軍中的 朝鮮 領導人金日成在北部建立了現如今的 朝鮮 民主主義 共和 國,而 美國 則支持原留美的 韓國 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李承晚建立了大韓民國。南北拉鋸之戰和後續的抗美援朝讓 中國 和北 朝鮮 建立了血與火的關係,也讓朝韓在戰爭之中從此分裂。
而在曾經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中, 朝鮮 在政治上在在蘇聯老大哥和 中國 老二之間尋找平衡,但經濟上卻是老大哥的堅定追隨者。在華約經濟 互助 體系下, 朝鮮 獲得了蘇聯大量的援助,作為整個蘇聯經濟體中的紡織基地,在八十年代之前, 朝鮮 紡織工業的發達,時尚領域的開放是今天難以相信的。整體經濟發展程度,遠超中的 中國 ,甚至一度領先南韓的地步。
但曾經的老大哥的轟然倒下, 朝鮮 的經濟隨著蘇聯解體也失去了巨大的市場和資源來源而徹底崩潰。九十年代的“苦難行軍”令每一個 朝鮮 人都無法忘懷,他的整體經濟水平被打回了溫飽線之下(據說每個成年人的糧食配給一度低於每天三兩)。而一度惡語相向的二哥卻成為東方世界事實上的領頭人,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迎來了史詩性的經濟騰飛。此消彼長,兩者瞬間有了天差地別的距離。加上數千年中央正統心態下我們有意無意的對這個曾經藩屬國的俯視心理,這種大哥甚至是老子的心態。想必會讓 朝鮮 那本就脆弱的內心灰常不爽。而92年 中國 和 韓國 的建交,更是讓 中國 和 朝鮮 之間關係跌倒了冰點。
鋪墊完了歷史,再來說正事。 朝鮮 沒有高速,不過一路的行人和車輛都很少,司機依然不敢開的很快,在搓衣板的路上,是久違的顛簸。和 平壤 的高樓大廈相比,一路上都是鄉村。只是快到了開城,才略有些現代的氣息。
從開城市區到板門店軍事區,需要經過4個崗哨,這裡是完全不能拍照的,不然被當作間諜也不是沒有可能。其中的第三個崗哨就在正好在北緯38度上。所以朝韓的劃分不是完全的北緯38度,而是根據山地的走勢,略有點曲折。總體來說, 朝鮮 略占便宜。
到了板門店核心區域是要非常小心的,很多地方都是不能拍照的。穿過一個紀念品商店,之後是兩張地圖,一位 朝鮮 軍人來為我們講解當年的朝韓戰爭的重要節點所在地圖上的位置。

這裡是有兩個房間,一個是談判的會場。



















真正的軍事分界線,就在這七個房子底下。一道幾十公分高的水泥建築的。這三個藍色的 韓國 的,四個水泥色的是 朝鮮 的。



這裡也是有網的,信號來自對面的 韓國 。我其實對 朝鮮 的期待,是源於十幾年前的一組對比照。38線的 朝鮮 和 韓國 ,通過拍攝的軍人的照片,就可以感覺到兩個兄弟的巨大的差異。之後幾年,我買了人生的第一臺相機,總想著有一天也可以拍上那樣的一組對比照。事實證明,能拍那樣的照片一定不是一個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