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櫻超美|暴走東京鐮倉五日(solo旅行模式的初次嘗試)




完美避開兩生爬蟲館,感受到了上野動物園的貼心,可能怕蛇的朋友不在少數,所以各種標識上也沒有直接畫出蛇的形象,讓我覺得安心了好多。



鳥界二哈,喜歡拔自己的毛到處送人它一次生兩個蛋,哪個活的好喂哪個,剩下的一隻就不管了





倭河馬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白天睡覺,晚上在樹林間漫游,覓食嫩芽、樹葉和落下來的果子。每產一仔,孕期201-210天,初生仔獸體重3-5公斤。壽命17-40年。倭河馬數量稀少,現受到保護。它除肉外沒有其它經濟價值。當地人很珍視其肉,據說味道似野豬肉。






(Okapi)哺乳類偶蹄目長頸鹿科
霍加狓是產於剛果的一種有趣動物,它有著長頸鹿一樣的長脖子———所以有時人們也把它叫做森林中的長頸鹿,可它的後部又長著像斑馬一樣的條紋。霍加狓和長頸鹿還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它們的舌頭都很長,霍加狓還能利用舌頭為自己清理眼部和耳朵。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珍貴的動物在剛果國家保護區內大約有4000到6000只,而在全球也只有3萬隻左右。霍加皮在1901年才被西方學者發現。


綠孔雀(學名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龍鳥,是孔雀屬兩種孔雀之一,另一種是藍孔雀(Pavo cristatus)。綠孔雀包括三個亞種。綠孔雀的羽毛顏色鮮艷,可以起到保護色的作用,大多數捕食者,例如虎、豹、野狗、貓頭鷹、鷹等都沒有辨色能力。綠孔雀是鳥類中的“巨人”之一,體長為1—2米,體重一般為6千克,所以在 雲南 瀘水 俗稱為“6公斤”,但體重較大的可達7.7千克。綠孔雀產於 東南亞 的廣大地區,如 印度 東北 部、 緬甸 、 老撾 、 越南 、 柬埔寨 、 印度尼西亞 的 爪哇島 ,在 中國 主要發現於 雲南 和 西藏 地區,數量稀少,被列為 中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中華龍鳥,由於位於 雲南 河谷的棲息地生態破壞,如今面臨野外滅絕的窘境,不得不讓人唏噓。希望大家可以關註綠孔雀,為留住它最後的棲息地貢獻一份力量。大家可以在微博上關註全國首個全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獲取綠孔雀保護的相關信息)
我們曾在 清邁 動物園看到幾隻散養的綠孔雀,其中包括一直成年綠孔雀,長長的尾羽在夕陽下熠熠生輝,但是在游覽車上,僅是驚鴻一瞥。這次在上野動物園總算可以細細觀察啦!






奇蹄目(Perissodactrla)
貘科(Tapiridae)
學名:Tapirus indicus
保護類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
分佈於在 緬甸 、 泰國 、 馬來西亞 及 印度尼西亞 的 蘇門答臘 等地。
棲息在熱帶叢林內、沼澤地帶。單獨或結小群活動。夜行性。嗅覺與聽覺敏銳,視覺差,性機警、溫順而膽小。
也能奔跑,喜歡在泥中跋涉、還善於游泳。以水生植物的枝、葉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為食。
它是4種貘中體型最巨者。體色很獨特:它們的頭部、肩部、前肢和後肢為黑色,其餘部位均是白色。看起來這種黑白分明的毛色似乎很醒目,但在月夜的陰影中卻能與周圍環境融於一體。新生幼仔的毛色與親獸完全不同,不是黑白兩色而是全身棕色帶有黃色和白色的縱向條紋及斑點,通常在6-8個月時變換毛色,逐漸脫穎成親獸的毛色。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390-400天,每產1仔,極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約30年。

在此,我一定要吐槽一下,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綠孔雀不養在鳥山,和他們的同類在一起,要和猩猩養在一起,而且準確地說,是藏在猩猩山裡。作為極瀕危的珍惜動物,整個動物園沒有任何宣傳,地圖上也沒有標識,如果不是我對綠孔雀保護略知一二,恐怕都不會知道上野動物園有綠孔雀吧。
沿著猩猩山上上下下三五回,我都沒找到綠孔雀,問了朋友,朋友說,在坑裡!!!!!

我問了很多人,怎麼才能到下一層近距離觀賞綠孔雀,答案都是否定的,不能下去........
真的非常困惑,你們藏這麼好幹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