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鴨,沒有紅內褲加持不足以談人生 | 日本
東京 的魅力,
除了新奇,更在於多元。
都市新新人類與亞文化,
不斷挑戰、顛覆 日本 傳統,
但在 東京 幾個小城市,
另一種延伸傳統的老年亞文化,
源源不絕地活絡著許多大街小巷。
日本 無疑是 亞洲 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特別是在 東京 的巢鴨,
你會體驗到老年亞文化的新感動。
這裡,是“老奶奶的原宿”,
但熱鬧程度絲毫不輸KAWAII風格的年輕人之街。
每天,都有大量老年人從 日本 全島
乃至世界各地涌入巢鴨參觀、購物、休閑。
巢鴨被稱為老人的精神聖地,
因為這裡坐落著一間400年曆史的古廟
——高岩寺,
裡面供奉著拔刺地藏尊 (とげぬき地蔵 )。
據說,以前有人誤吞了針,於是人家把拔刺地藏的“御影”給他吞服,不久後那根針就插在御影上被吐了出來,“拔刺地藏”由此得名,也被稱作“延命地藏”。
去古寺參拜的人可能會覺得好奇
為什麼沒有看到 菩薩 的尊像,
因為這裡的地藏尊是以門扉隔開,
不做公開展示的。
但人們仍相信參拜 菩薩 的神靈
已足以達到相同的保佑效果。
雖然不能親眼見到尊像,
但前來參拜的游人
可以在本堂(正殿)求得“御影”,
即一張印有地藏尊模樣的紙。
據說這張御影,對“拔除身心之刺”十分靈驗。
古寺內還有一座水洗觀音像,
以能治愈百病的神奇功能而聞名。
據說,老人們只要幫這尊觀音像沐浴並抹身,
就能治好身上的疾病。
現在立著的這尊觀音像,
其實是第二尊。
第一尊因為最初大家非常虔誠不懈地
用刷子為觀音像刷身,
沒想成太過用心(力),致使觀音像磨損。
最後重塑第二尊後,
改為了用毛巾擦拭觀音像。
在寺所花$100日元購買白毛巾,
便可以開始排隊參拜、洗佛。
由於前來朝聖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是在工作日時段,
高岩寺里也設有排隊動線
至於水洗觀音是否真如傳說中的治百病,
來這裡老人也並非是執著於此。
“我們當然知道摸摸神像不可能治好身上的病,但這也沒什麼壞處,我們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購物。”
自從高岩寺在老人中越來越受歡迎後,
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古寺周邊的商業
也就日漸繁榮興盛起來,
慢慢形成現在聞名世界的巢鴨。
巢鴨正式名稱:巢鴨地藏通商店街
據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下,
日本 國內經濟整體下滑,
巢鴨店鋪的業績都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不管何時,巢鴨街總是熱鬧非凡,
而且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多是銀髮一族。
受到熱播日劇《敬啟,父親大人》的帶動,
這幾年來巢鴨逛街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只要來到這條街上,
不管是誰都會變得快樂,
即便是老人家也能精神百倍。
因為這裡不只是購物的場所,
你會發現每家店里的人們
都在愉快地聊天、盡情地歡笑。
巢鴨街入口處有一個人氣景點
——“Sugamon的屁股”。
沒錯,這是一隻肥圓的鴨屁股
Sugamon是巢鴨街的吉祥物,
原形是一隻鴨子,
長相非常討喜,
穿著 日本 廟會時
吆喝的工作人員穿著的紅色坎肩。
Sugamon有著一個肥圓的翹屁股,
據說只要摸一下它的屁股,
就能收穫美好的愛情。
為此,有不少年輕人特地來到巢鴨,
花上500日元買一個祈求姻緣的許願繪馬,
供奉在Sugamon的屁股邊上。
巢鴨街通共才短短800米不到,
但是街道兩側,
各式生活雜貨、服飾、餐飲店鋪,
都瀰漫著十足的人情味與溫馨感。
在周末以及節假日期間,
街上到處都設有供行人休息的桌椅,
讓人感到日式服務的貼心周到。
在這裡沒有什麼新潮的設計,
店鋪門口大多堆滿了朴實的貨品。
所有商品都是開架展示,一目瞭然,
顧客可以隨意挑選。
茶鋪
當然,街道兩側最多的還是服飾店。
中老年服裝樣式齊全,顏色圖案豐富,
無論什麼身材、膚色、喜好,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
向來標榜個人特色的 東京 ,
在巢鴨可是完全被顛覆。
當地特有的集體式風格,
才是巢鴨最時髦的裝扮。
寬鬆外衣搭配園漁夫帽,
外加斜背包、拐杖,
這是奶奶們的標準巢鴨裝。
巢鴨街上最火爆的明星商店
莫過於一家紅褲衩專營店
——巣鴨 マルジ,
門口掛著“ 日本 第一紅內褲”的大紅招牌。
巣鴨 マルジ創立於1952年,在巢鴨街中共有四間店鋪。
店家認為紅色是精神和幸福的顏色,
可以為大家帶來滿滿的元氣,
因此販賣清一色的紅色商品。
除了男女內褲外
還有T恤、圍腰帶、襪子等其他衣物。
印有巢鴨吉祥物Sugamon的襪子
沒有靚麗的模特、燈光裝飾,
許多歐巴桑們還是在這裡挑的不亦樂乎。
從 日本 各地,甚至海外,
都有客人專門前來購買紅內褲,
為自己和家人朋友們增添福氣。
巢鴨街賣的商品,
或許顯得過氣而有些老土,
但這也正是巢鴨最有趣的地方。
讓老年人們有了交流的話題
和專屬的趣味小世界,
才是巢鴨的魅力所在。
阿公阿嬤們,偕同來巢鴨朝聖,
有了這群可愛的老人家,
巢鴨才讓人感覺分外親切。
這裡或許不是視覺的美學盛宴,
但絕對是最傳統的 日本 庶民生活,
是在最真實的 東京 中找尋到的珍貴體驗。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耕旅行”
除了新奇,更在於多元。
都市新新人類與亞文化,
不斷挑戰、顛覆 日本 傳統,
但在 東京 幾個小城市,
另一種延伸傳統的老年亞文化,
源源不絕地活絡著許多大街小巷。
日本 無疑是 亞洲 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特別是在 東京 的巢鴨,
你會體驗到老年亞文化的新感動。
這裡,是“老奶奶的原宿”,
但熱鬧程度絲毫不輸KAWAII風格的年輕人之街。
每天,都有大量老年人從 日本 全島
乃至世界各地涌入巢鴨參觀、購物、休閑。
巢鴨被稱為老人的精神聖地,
因為這裡坐落著一間400年曆史的古廟
——高岩寺,
裡面供奉著拔刺地藏尊 (とげぬき地蔵 )。
據說,以前有人誤吞了針,於是人家把拔刺地藏的“御影”給他吞服,不久後那根針就插在御影上被吐了出來,“拔刺地藏”由此得名,也被稱作“延命地藏”。
去古寺參拜的人可能會覺得好奇
為什麼沒有看到 菩薩 的尊像,
因為這裡的地藏尊是以門扉隔開,
不做公開展示的。
但人們仍相信參拜 菩薩 的神靈
已足以達到相同的保佑效果。
雖然不能親眼見到尊像,
但前來參拜的游人
可以在本堂(正殿)求得“御影”,
即一張印有地藏尊模樣的紙。
據說這張御影,對“拔除身心之刺”十分靈驗。
古寺內還有一座水洗觀音像,
以能治愈百病的神奇功能而聞名。
據說,老人們只要幫這尊觀音像沐浴並抹身,
就能治好身上的疾病。
現在立著的這尊觀音像,
其實是第二尊。
第一尊因為最初大家非常虔誠不懈地
用刷子為觀音像刷身,
沒想成太過用心(力),致使觀音像磨損。
最後重塑第二尊後,
改為了用毛巾擦拭觀音像。
在寺所花$100日元購買白毛巾,
便可以開始排隊參拜、洗佛。
由於前來朝聖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是在工作日時段,
高岩寺里也設有排隊動線
至於水洗觀音是否真如傳說中的治百病,
來這裡老人也並非是執著於此。
“我們當然知道摸摸神像不可能治好身上的病,但這也沒什麼壞處,我們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購物。”
自從高岩寺在老人中越來越受歡迎後,
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古寺周邊的商業
也就日漸繁榮興盛起來,
慢慢形成現在聞名世界的巢鴨。
巢鴨正式名稱:巢鴨地藏通商店街
據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下,
日本 國內經濟整體下滑,
巢鴨店鋪的業績都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不管何時,巢鴨街總是熱鬧非凡,
而且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多是銀髮一族。
受到熱播日劇《敬啟,父親大人》的帶動,
這幾年來巢鴨逛街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只要來到這條街上,
不管是誰都會變得快樂,
即便是老人家也能精神百倍。
因為這裡不只是購物的場所,
你會發現每家店里的人們
都在愉快地聊天、盡情地歡笑。
巢鴨街入口處有一個人氣景點
——“Sugamon的屁股”。
沒錯,這是一隻肥圓的鴨屁股
Sugamon是巢鴨街的吉祥物,
原形是一隻鴨子,
長相非常討喜,
穿著 日本 廟會時
吆喝的工作人員穿著的紅色坎肩。
Sugamon有著一個肥圓的翹屁股,
據說只要摸一下它的屁股,
就能收穫美好的愛情。
為此,有不少年輕人特地來到巢鴨,
花上500日元買一個祈求姻緣的許願繪馬,
供奉在Sugamon的屁股邊上。
巢鴨街通共才短短800米不到,
但是街道兩側,
各式生活雜貨、服飾、餐飲店鋪,
都瀰漫著十足的人情味與溫馨感。
在周末以及節假日期間,
街上到處都設有供行人休息的桌椅,
讓人感到日式服務的貼心周到。
在這裡沒有什麼新潮的設計,
店鋪門口大多堆滿了朴實的貨品。
所有商品都是開架展示,一目瞭然,
顧客可以隨意挑選。
茶鋪
當然,街道兩側最多的還是服飾店。
中老年服裝樣式齊全,顏色圖案豐富,
無論什麼身材、膚色、喜好,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
向來標榜個人特色的 東京 ,
在巢鴨可是完全被顛覆。
當地特有的集體式風格,
才是巢鴨最時髦的裝扮。
寬鬆外衣搭配園漁夫帽,
外加斜背包、拐杖,
這是奶奶們的標準巢鴨裝。
巢鴨街上最火爆的明星商店
莫過於一家紅褲衩專營店
——巣鴨 マルジ,
門口掛著“ 日本 第一紅內褲”的大紅招牌。
巣鴨 マルジ創立於1952年,在巢鴨街中共有四間店鋪。
店家認為紅色是精神和幸福的顏色,
可以為大家帶來滿滿的元氣,
因此販賣清一色的紅色商品。
除了男女內褲外
還有T恤、圍腰帶、襪子等其他衣物。
印有巢鴨吉祥物Sugamon的襪子
沒有靚麗的模特、燈光裝飾,
許多歐巴桑們還是在這裡挑的不亦樂乎。
從 日本 各地,甚至海外,
都有客人專門前來購買紅內褲,
為自己和家人朋友們增添福氣。
巢鴨街賣的商品,
或許顯得過氣而有些老土,
但這也正是巢鴨最有趣的地方。
讓老年人們有了交流的話題
和專屬的趣味小世界,
才是巢鴨的魅力所在。
阿公阿嬤們,偕同來巢鴨朝聖,
有了這群可愛的老人家,
巢鴨才讓人感覺分外親切。
這裡或許不是視覺的美學盛宴,
但絕對是最傳統的 日本 庶民生活,
是在最真實的 東京 中找尋到的珍貴體驗。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耕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