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美加古墨四國親子游-(11)來渥太華刷博物館吧,顏值能打,靈魂又有趣 6.8-6.10
↑渥太華河 坐水上的士aqua taxi再次回到對岸,奔赴國家美術館。大人6刀,孩子5刀。一共三條路線可以在 渥太華 河上行駛,我們選擇直接回對岸,大概開了有10多分鐘。
同船的只有一對父子,兒子約有20多歲了,體型很壯,看著智力有些問題,手裡拿著玩具,一直在不知所云,但是明顯出來玩心情特別好的樣子,他的父親一臉慈愛和滿足地看著他,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水晶幾何外型的國家美術館,我們就要來了。 ↑渥太華河 亞歷山大 大鐵橋,連接著 安大略省 和 魁北克省 。 ↑渥太華河 船停在國會山腳下,我們下船後從一個橫跨河面的船閘口橫欄上跨過去,然後沿著徒步到蜿蜒向上,就走到了國家美術館。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閃閃發光的水晶外型已經在之前多次遠望過,此番終於能夠近看了。美術館前的廣場上,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這隻大蜘蛛和近旁的聖母大教堂( 渥太華 最古老的教堂)。
時間關係,我們最終沒有進去美術館參觀,但是此行能親眼看到這個著名的雕塑作品《母親》(Maman),依然覺得不虛此行。
還記得之前在 瓜納華托 時,深深為女藝術家弗里達折服。而這個蜘蛛雕塑的作者又是一位傳奇的女性,路易斯·布爾喬亞,她被人稱為“蜘蛛女王Spiderwoman”,一生創作了眾多蜘蛛形象,蜘蛛是路易斯獻給母親的頌歌。
她說:“像蜘蛛一樣,我的母親是個織工。我的家經營掛毯生意,我的母親非常聰明,像蜘蛛一樣管理著作坊。她(母親)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聰明、耐心、整潔,受到傷害,敏感如蜘蛛,總是辛勤地在織錦機前勞作。我們知道,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為它吃蚊子,而蚊子會傳播疾病。所以,蜘蛛幫助和保護我們,就像我的母親。”
所以,路易斯塑造的蜘蛛雕塑,表示了母親的力量,暗喻了勤勞、哺育和保護。
美術館門前這隻裝著20個白色 大理 石蛋的蜘蛛媽媽,表現了母親的天性:為了保護幼兒張牙舞爪,堅韌強悍。
路易斯從20世紀活到21世紀,經歷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所有的藝術思潮,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並超越了這一切。
她年過七旬時放棄 法國 籍,加入 美國 籍,以 美國 人的身份參加各種展覽,71歲才真正在世界範圍內成名,併在80歲迎來了自己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
她活到98歲,和弗里達一樣,奮鬥創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她像所有暮年老人一樣疲憊脆弱,卻依然保持童真和強勁。她創造藝術的原因從來都只有:“know yourself”,“Making people see reason”(認識你自己,以及,讓人們知道原因)。
我跟好友講起這次見聞時說,希望我們都善待自己,像路易斯一樣活成最凶猛、強硬的老太太,最溫柔、敏感的小女孩。
美術館門前廣場的這座蜘蛛雕塑,高9米,寬10米,總重6000公斤。2005年 加拿大 美術館花230萬美金的高價買下,成為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的標誌性展品。
原型是路易斯1999年創作的,本是在 倫敦 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渦輪大廳展覽的,是鋼鐵和 大理 石雕塑。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的這座,由青銅澆築,是路易斯在2003年複製的。
這樣的青銅蜘蛛雕塑,路易斯一共複製了六座。其餘的五座,一座被 西班牙 畢爾巴鄂 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收購,一座在 韓國 首爾 三星 藝術博物館,一座在 日本 東京 的MoriArt Center。剩下的兩座經常租借給世界各地的不同博物館巡展,包括 俄羅斯 , 巴黎 , 哈瓦那 , 波士頓 和 華盛頓 特區。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Ian一看到蜘蛛就撲上去抱住腿不放手,好像站在蜘蛛的懷抱中就特別有安全感。
我們走進大廳和門口的紀念品商店(其實也是個書店)轉了轉。
博物館在進行部分修繕,所以外面看觀感並不是很完整,但進入時挑高而狹窄的走廊給人無限延伸感,外部的透 明水 晶設計也讓內部大廳光線充足明亮。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在書店很意外買到了一直在找的一本畫書, 英國 Usborne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兒童啟蒙繪畫冊,之前在國內只能買到《A drawing a day》(北美行一路都帶著)和《A puzzle a day》,立即拿下,太開心了。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drawing里都是簡筆畫,孩子照著畫就行;puzzle需要動腦筋,有些還是英文字母和九宮格,而且全英文描述,對於Ian的年紀有些複雜了。這本doodling買回來大愛啊,每幅都暗藏一個小機關,但是又能激發孩子創作和思考,自由發揮。
比如 這張畫,給了個題乾,還需要孩子自己設計一個超級英雄形象,還可以賦予他特殊的超能力。 忙碌、緊湊且圓滿的一天,配上回程路上看到的美麗鮮花,更加完美了。 ↑渥太華 Day33 June10 自然博物館今天坐大巴去 多倫多 ,我們照例在“爸爸和兒子們”家吃了早飯,然後收拾行裝打車去中央汽車站(Central bus station),準備坐灰狗巴士往 多倫多 。
到了車站被告知現在沒辦法托運行李,在發車前要全部在進行一次安檢,不知道最近出了什麼動亂,安檢這麼嚴格。
這會兒離發車還有3個多小時,姑姑建議我倆出去再轉轉,她守著行李。
我查到自然博物館就在附近700多米處,準備帶Ian去,可誰料熊孩子懶得動,耍賴了會兒才肯走。 ↑渥太華大學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是一座漂亮的 維多利亞 式建築,位於國會山莊南方約一公里處,是擁有百年曆史的 加拿大 國家級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主建築是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古堡”,建設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在19世紀後期, 加拿大 的學術界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建立一個國家博物館,以展示該國的自然和歷史的寶藏。
1901年, 加拿大 國會授權開始進行國家博物館的建設,並命名為 維多利亞 紀念館(VMMB),以對 維多利亞 女王64年的統治表示敬意,因為女王這一年去世了。
當時的總理勞里埃曾設想把 渥太華 建成“北方的 華盛頓 ”。所以開始時聯邦政府的打算是:沿著梅特 卡夫 街修建一條壯麗的林蔭大道,從國會山一直延伸到新的 維多利亞 紀念館(VMMB)大樓。 維多利亞 紀念館大廈成為聯邦國會大廈對稱的鏡像建築,所以原設計草案中也有一座和國會大廈類似的中央塔樓。
另外,儘管受到 歐洲 風格的影響,但是博物館牢牢植根於 加拿大 的現實。它是把 加拿大 本地物種的動物和植物納入其設計的第一個公共建築。除了兩個駝鹿頭雕飾守衛正門的窗戶,外牆和室內裝飾,都有許多本地物種的雕塑和圖案。
誰能想到這座建築竟然是豆腐渣工程,當初設計竟然沒有考慮到館址地質結構的不穩定,在地面建築還沒有完成時,就出現下沉。於是1907年修改設計,取消了尖頂。
但是縮小了的中央塔還是在1915年同主建築分離,不得不拆除掉80英尺。建築的主要結構特征沒有了,建築的雄偉氣勢沒有了,枉費了設計時的理念。拆除時 維多利亞 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才只有3年。
在塔樓拆除的第二年,即1916年, 加拿大 國會大廈就罹難火災,中央大廈和塔樓統統付之一炬。國會大廈的大火後, 維多利亞 紀念館就成了國會和上議院的臨時辦公場所。
加拿大 議會在這裡辦公4年,通過了若干重要法律。1917年批准通過兵役法,也是1917年,推出所得稅的法律獲得通過。1918年,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賦予 加拿大 婦女在全國選舉中投票選舉的權利。
1956年, 加拿大 國家博物館一分為二:其一為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專註於自然歷史;另一個為國家人類博物館,專註於人類歷史。兩個博物館各占據 維多利亞 紀念館大樓的一半空間。
另外,即使之前拆除了塔樓,大廈還是在繼續下沉,直到1969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問題才得以解決。
1986年,國家人類博物館搬到 新建 的 魁北克 的館舍,更名為 加拿大 文明博物館。這個前面也說到了。
1990年, 加拿大 自然科學博物館更名為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也就是在1990年, 維多利亞 紀念館建築被命名為 加拿大 國家歷史遺址。
2005年,自然博物館開始進行大規模修整,直到2010年完工。
在原先拆掉的塔樓的位置,建起了一座玻璃結構的塔樓。玻璃塔樓由四個大鋼柱提供屋頂結構的支持,四面鑲嵌了160塊玻璃窗格(還有120塊玻璃作為“龍骨”支撐),形成一個透明的盒子,稱之為“ 燈塔 ”。
自然博物館整修完成的時候,正趕上 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夫君菲利普親王6月底赴 加拿大 訪問。在7月1日 加拿大 建國143周年國慶日,女王來到 渥太華 ,在國會發表演講。
84歲的女王還參觀了新裝亮相的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為自然博物館重張剪彩,國家元首(雖然是名義上的)親自剪彩,對博物館來說可謂無上榮耀了。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的展示內容,以 加拿大 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主,從已消失的恐龍世界到現代鳥類、哺乳動物及植物的發展過程;展示方式有大形的模型、觀眾手動區,也有活生生的動植物。
一層是古生物化石區,由 艾伯塔 省運來的恐龍化石最受歡迎,廳內有許多電子觸摸屏,可以點播有關恐龍的知識介紹。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大樓的玻璃 燈塔 除了外觀更現代之外,還有更為實用的功能,二層開始新設計了蝴蝶樓梯,從兩邊延伸至三層、四層,很好地起到了疏散人流的作用。這樣每層的兩邊都是各有一個展廳。
這是從樓梯往上層走時,看到的氣球水母全貌,順便還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觀。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定期會有特展 ,我們到的這天,趕上了大腦故事的特展,我倆門票+特展一共47刀。買票時工作人員還給在手上蓋了個綠色大腦的印章,進入特展時,只需要給檢票員出示印章,不用再給票了。
於是看完一層的化石區,我們就直奔頂層4樓先去看特展。順便提一下,自然博物館的電梯超級大,比醫院可以盛放手術推車的電梯還要大得多,想必是方便父母帶著兒童推車來刷館,真是細節考慮周到。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特展的檢票員是個大黑個,可健談了,當天游覽的人不多,他熱情地跟我們聊天拉著家常,聽我說我們的旅行計劃。
他說自己曾經在 北京 待過兩個月,當時中文簡直突飛猛進,所以他認為Ian這趟轉完回去,語言肯定會有很大進步,或者就獃在 加拿大 一兩個月,也絕對會有大的飛躍。真的是特別喜歡 加拿大 人的開朗善談。
特展非常生動有趣,一進門就有喜怒哀樂的人臉展示,然後有長長的神經元連接到大腦中樞,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腦神經控制的。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看,穿過複雜的腦神經,進而到裡面去見識更神奇的大腦世界。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裡面分不同板塊展示我們在聽說讀寫、思考問題、統籌規劃及與外界接觸時,大腦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我們能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腦部運動。
每個板塊搭配的互動小游戲也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趣極了。Ian玩了又玩,在這個小小的特展館整整待了1個小時。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對著鏡子用筆畫五角星,我也試了下,要保證不畫出線還真挺難的。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類似 華容 道的小游戲,Ian第一次玩,居然也表現得不錯。
這個大腦特展太有意思了,要說後遺症也是有的。回國後有次早起上學,Ian磨蹭得不行,眼看著要遲到,老母親我開啟暴走模式, 成功 把他訓哭了。
可憐的小孩偷偷在旁抹淚,他爹心疼地問道:你怎麼就不能利索點,省得挨訓了。
他振振有詞:哎我也沒辦法啊,我大腦的神經元在那一刻控制了我。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極地動物展示區這個有聲光影像投射的,是真正的冰塊,觸手極涼,但沒有小孩不愛。
同船的只有一對父子,兒子約有20多歲了,體型很壯,看著智力有些問題,手裡拿著玩具,一直在不知所云,但是明顯出來玩心情特別好的樣子,他的父親一臉慈愛和滿足地看著他,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水晶幾何外型的國家美術館,我們就要來了。 ↑渥太華河 亞歷山大 大鐵橋,連接著 安大略省 和 魁北克省 。 ↑渥太華河 船停在國會山腳下,我們下船後從一個橫跨河面的船閘口橫欄上跨過去,然後沿著徒步到蜿蜒向上,就走到了國家美術館。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渥太華河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閃閃發光的水晶外型已經在之前多次遠望過,此番終於能夠近看了。美術館前的廣場上,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這隻大蜘蛛和近旁的聖母大教堂( 渥太華 最古老的教堂)。
時間關係,我們最終沒有進去美術館參觀,但是此行能親眼看到這個著名的雕塑作品《母親》(Maman),依然覺得不虛此行。
還記得之前在 瓜納華托 時,深深為女藝術家弗里達折服。而這個蜘蛛雕塑的作者又是一位傳奇的女性,路易斯·布爾喬亞,她被人稱為“蜘蛛女王Spiderwoman”,一生創作了眾多蜘蛛形象,蜘蛛是路易斯獻給母親的頌歌。
她說:“像蜘蛛一樣,我的母親是個織工。我的家經營掛毯生意,我的母親非常聰明,像蜘蛛一樣管理著作坊。她(母親)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聰明、耐心、整潔,受到傷害,敏感如蜘蛛,總是辛勤地在織錦機前勞作。我們知道,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為它吃蚊子,而蚊子會傳播疾病。所以,蜘蛛幫助和保護我們,就像我的母親。”
所以,路易斯塑造的蜘蛛雕塑,表示了母親的力量,暗喻了勤勞、哺育和保護。
美術館門前這隻裝著20個白色 大理 石蛋的蜘蛛媽媽,表現了母親的天性:為了保護幼兒張牙舞爪,堅韌強悍。
路易斯從20世紀活到21世紀,經歷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所有的藝術思潮,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並超越了這一切。
她年過七旬時放棄 法國 籍,加入 美國 籍,以 美國 人的身份參加各種展覽,71歲才真正在世界範圍內成名,併在80歲迎來了自己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
她活到98歲,和弗里達一樣,奮鬥創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她像所有暮年老人一樣疲憊脆弱,卻依然保持童真和強勁。她創造藝術的原因從來都只有:“know yourself”,“Making people see reason”(認識你自己,以及,讓人們知道原因)。
我跟好友講起這次見聞時說,希望我們都善待自己,像路易斯一樣活成最凶猛、強硬的老太太,最溫柔、敏感的小女孩。
美術館門前廣場的這座蜘蛛雕塑,高9米,寬10米,總重6000公斤。2005年 加拿大 美術館花230萬美金的高價買下,成為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的標誌性展品。
原型是路易斯1999年創作的,本是在 倫敦 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渦輪大廳展覽的,是鋼鐵和 大理 石雕塑。 加拿大 國家美術館的這座,由青銅澆築,是路易斯在2003年複製的。
這樣的青銅蜘蛛雕塑,路易斯一共複製了六座。其餘的五座,一座被 西班牙 畢爾巴鄂 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收購,一座在 韓國 首爾 三星 藝術博物館,一座在 日本 東京 的MoriArt Center。剩下的兩座經常租借給世界各地的不同博物館巡展,包括 俄羅斯 , 巴黎 , 哈瓦那 , 波士頓 和 華盛頓 特區。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Ian一看到蜘蛛就撲上去抱住腿不放手,好像站在蜘蛛的懷抱中就特別有安全感。
我們走進大廳和門口的紀念品商店(其實也是個書店)轉了轉。
博物館在進行部分修繕,所以外面看觀感並不是很完整,但進入時挑高而狹窄的走廊給人無限延伸感,外部的透 明水 晶設計也讓內部大廳光線充足明亮。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在書店很意外買到了一直在找的一本畫書, 英國 Usborne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兒童啟蒙繪畫冊,之前在國內只能買到《A drawing a day》(北美行一路都帶著)和《A puzzle a day》,立即拿下,太開心了。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drawing里都是簡筆畫,孩子照著畫就行;puzzle需要動腦筋,有些還是英文字母和九宮格,而且全英文描述,對於Ian的年紀有些複雜了。這本doodling買回來大愛啊,每幅都暗藏一個小機關,但是又能激發孩子創作和思考,自由發揮。
比如 這張畫,給了個題乾,還需要孩子自己設計一個超級英雄形象,還可以賦予他特殊的超能力。 忙碌、緊湊且圓滿的一天,配上回程路上看到的美麗鮮花,更加完美了。 ↑渥太華 Day33 June10 自然博物館今天坐大巴去 多倫多 ,我們照例在“爸爸和兒子們”家吃了早飯,然後收拾行裝打車去中央汽車站(Central bus station),準備坐灰狗巴士往 多倫多 。
到了車站被告知現在沒辦法托運行李,在發車前要全部在進行一次安檢,不知道最近出了什麼動亂,安檢這麼嚴格。
這會兒離發車還有3個多小時,姑姑建議我倆出去再轉轉,她守著行李。
我查到自然博物館就在附近700多米處,準備帶Ian去,可誰料熊孩子懶得動,耍賴了會兒才肯走。 ↑渥太華大學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是一座漂亮的 維多利亞 式建築,位於國會山莊南方約一公里處,是擁有百年曆史的 加拿大 國家級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主建築是典型的哥特式風格“古堡”,建設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在19世紀後期, 加拿大 的學術界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建立一個國家博物館,以展示該國的自然和歷史的寶藏。
1901年, 加拿大 國會授權開始進行國家博物館的建設,並命名為 維多利亞 紀念館(VMMB),以對 維多利亞 女王64年的統治表示敬意,因為女王這一年去世了。
當時的總理勞里埃曾設想把 渥太華 建成“北方的 華盛頓 ”。所以開始時聯邦政府的打算是:沿著梅特 卡夫 街修建一條壯麗的林蔭大道,從國會山一直延伸到新的 維多利亞 紀念館(VMMB)大樓。 維多利亞 紀念館大廈成為聯邦國會大廈對稱的鏡像建築,所以原設計草案中也有一座和國會大廈類似的中央塔樓。
另外,儘管受到 歐洲 風格的影響,但是博物館牢牢植根於 加拿大 的現實。它是把 加拿大 本地物種的動物和植物納入其設計的第一個公共建築。除了兩個駝鹿頭雕飾守衛正門的窗戶,外牆和室內裝飾,都有許多本地物種的雕塑和圖案。
誰能想到這座建築竟然是豆腐渣工程,當初設計竟然沒有考慮到館址地質結構的不穩定,在地面建築還沒有完成時,就出現下沉。於是1907年修改設計,取消了尖頂。
但是縮小了的中央塔還是在1915年同主建築分離,不得不拆除掉80英尺。建築的主要結構特征沒有了,建築的雄偉氣勢沒有了,枉費了設計時的理念。拆除時 維多利亞 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才只有3年。
在塔樓拆除的第二年,即1916年, 加拿大 國會大廈就罹難火災,中央大廈和塔樓統統付之一炬。國會大廈的大火後, 維多利亞 紀念館就成了國會和上議院的臨時辦公場所。
加拿大 議會在這裡辦公4年,通過了若干重要法律。1917年批准通過兵役法,也是1917年,推出所得稅的法律獲得通過。1918年,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賦予 加拿大 婦女在全國選舉中投票選舉的權利。
1956年, 加拿大 國家博物館一分為二:其一為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專註於自然歷史;另一個為國家人類博物館,專註於人類歷史。兩個博物館各占據 維多利亞 紀念館大樓的一半空間。
另外,即使之前拆除了塔樓,大廈還是在繼續下沉,直到1969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問題才得以解決。
1986年,國家人類博物館搬到 新建 的 魁北克 的館舍,更名為 加拿大 文明博物館。這個前面也說到了。
1990年, 加拿大 自然科學博物館更名為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也就是在1990年, 維多利亞 紀念館建築被命名為 加拿大 國家歷史遺址。
2005年,自然博物館開始進行大規模修整,直到2010年完工。
在原先拆掉的塔樓的位置,建起了一座玻璃結構的塔樓。玻璃塔樓由四個大鋼柱提供屋頂結構的支持,四面鑲嵌了160塊玻璃窗格(還有120塊玻璃作為“龍骨”支撐),形成一個透明的盒子,稱之為“ 燈塔 ”。
自然博物館整修完成的時候,正趕上 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夫君菲利普親王6月底赴 加拿大 訪問。在7月1日 加拿大 建國143周年國慶日,女王來到 渥太華 ,在國會發表演講。
84歲的女王還參觀了新裝亮相的 加拿大 自然博物館,為自然博物館重張剪彩,國家元首(雖然是名義上的)親自剪彩,對博物館來說可謂無上榮耀了。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的展示內容,以 加拿大 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主,從已消失的恐龍世界到現代鳥類、哺乳動物及植物的發展過程;展示方式有大形的模型、觀眾手動區,也有活生生的動植物。
一層是古生物化石區,由 艾伯塔 省運來的恐龍化石最受歡迎,廳內有許多電子觸摸屏,可以點播有關恐龍的知識介紹。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大樓的玻璃 燈塔 除了外觀更現代之外,還有更為實用的功能,二層開始新設計了蝴蝶樓梯,從兩邊延伸至三層、四層,很好地起到了疏散人流的作用。這樣每層的兩邊都是各有一個展廳。
這是從樓梯往上層走時,看到的氣球水母全貌,順便還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觀。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定期會有特展 ,我們到的這天,趕上了大腦故事的特展,我倆門票+特展一共47刀。買票時工作人員還給在手上蓋了個綠色大腦的印章,進入特展時,只需要給檢票員出示印章,不用再給票了。
於是看完一層的化石區,我們就直奔頂層4樓先去看特展。順便提一下,自然博物館的電梯超級大,比醫院可以盛放手術推車的電梯還要大得多,想必是方便父母帶著兒童推車來刷館,真是細節考慮周到。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特展的檢票員是個大黑個,可健談了,當天游覽的人不多,他熱情地跟我們聊天拉著家常,聽我說我們的旅行計劃。
他說自己曾經在 北京 待過兩個月,當時中文簡直突飛猛進,所以他認為Ian這趟轉完回去,語言肯定會有很大進步,或者就獃在 加拿大 一兩個月,也絕對會有大的飛躍。真的是特別喜歡 加拿大 人的開朗善談。
特展非常生動有趣,一進門就有喜怒哀樂的人臉展示,然後有長長的神經元連接到大腦中樞,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腦神經控制的。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看,穿過複雜的腦神經,進而到裡面去見識更神奇的大腦世界。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裡面分不同板塊展示我們在聽說讀寫、思考問題、統籌規劃及與外界接觸時,大腦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我們能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腦部運動。
每個板塊搭配的互動小游戲也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趣極了。Ian玩了又玩,在這個小小的特展館整整待了1個小時。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對著鏡子用筆畫五角星,我也試了下,要保證不畫出線還真挺難的。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類似 華容 道的小游戲,Ian第一次玩,居然也表現得不錯。
這個大腦特展太有意思了,要說後遺症也是有的。回國後有次早起上學,Ian磨蹭得不行,眼看著要遲到,老母親我開啟暴走模式, 成功 把他訓哭了。
可憐的小孩偷偷在旁抹淚,他爹心疼地問道:你怎麼就不能利索點,省得挨訓了。
他振振有詞:哎我也沒辦法啊,我大腦的神經元在那一刻控制了我。 ↑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極地動物展示區這個有聲光影像投射的,是真正的冰塊,觸手極涼,但沒有小孩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