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多元文化,感受他鄉溫暖-新加坡、蘭卡威、檳城、馬六甲、吉隆坡5地13日游

吉隆坡 免費bus運行圖。可以在 http://www.gokl.com.my/ 里下載到手機上用,PDF格式,很清晰。馬蜂窩上也有中文版。
tips:
1.新馬兩國的公交車不報站,也不是全有顯示屏,好多車站也沒有站名站牌,我通常是坐著公交還得開著導航,否則就不知道在哪裡下車。
2\. 新加坡 和 吉隆坡 的站名都有編號, 比如 地鐵站、公交站的編號對我很有幫助,否則根本記不住一大串象英文確又讀不懂的字符組合。
3.Google等地圖根本就導不到免費bus。
4\. 吉隆坡 從中央車站到機場,時間充裕的話,乘坐大巴sky bus才12馬幣(RM),而電子地圖優選線路是機場快鐵(KLIA Express)每張票要55RM。我按著地圖提示去買票,價格嚇我一跳,記得從南湖車站到酒店才不到4RM,難怪售票處門可羅雀。幸好在馬蜂窩查攻略有sky bus,沒花這冤枉錢。大巴舒適,座位寬大,每排只有3個座位,一路風景也很美,時間不到1小時。



8.上網卡和電話卡出國前買了兩國通用的上網卡,不含電話號碼和通話費。妹妹還買了一張 馬來西亞 的10日上網卡,有電話號碼和通話費。裝GRAB註冊時要驗證碼,才發現她那張當地電話卡有多重要。我手機雖開通了 中國 移動漫游,但就是裝不 成功 GRAB。

這種卡(48.8+15.8元)兩國通用,方便,但不含電話,註冊不了GRAB 9.手機上裝各種APP旅游類:馬蜂窩,飛豬,攜程,去哪兒
地圖類:Google地圖、百度地圖和稀客地圖
打車類:GRAB
語言類:百度翻譯 10.要帶的東西除了必備物品外,還建議帶:晾衣繩、摺疊衣架,摺疊水桶(太有必要了)、硅膠摺疊杯、帽子、墨鏡、拖鞋、牙具,轉換接頭和適量的藥品等。還有帶個漂亮的小本子做記錄。
此行多餘帶的物品:(1)旅行手冊和地圖,機場、旅游中心、旅館都有地圖和景點介紹取用。(2)雨傘,一共下過兩場即來即去的雨,而且 新加坡 和 吉隆坡 防雨防曬 通道 很完備。(3)保溫杯,根本不需要喝熱水。(4)由於腿腳不便,游泳用品 比如 衣、帽、鏡、防水袋全沒有用上。以上4樣,占地占重。

出關後在櫃員機取新幣,200元新幣面值50元一張共4張,4天也沒用完。
在機場沒逗留,用在淘寶買來的易通卡乘地鐵到酒店所在的地鐵站勞明達站。在該站準備給交通卡充值10元,一個馬來女人用英語加手勢告訴你,她只收10元面值的鈔票,堅決不收50元,非得讓我去換,暈死。我到位於閘口的買次票的窗口去換,裡面的華人男人指著門口的牌子說,不給換,讓我到剛纔的充值口去換。扯皮開始,我說剛纔去過了,她不給我換。他看我很為難,他說那算了,我們不應該給你換的,但是我還是給你換了吧。看來給老祖宗面子,才給我們換的。通過機場和地鐵站兩件事,我發現 新加坡 也沒想象的那麼高效。


這是一條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的游行隊伍,懺悔者背負卡瓦第載歌載舞,到了一些節點位置還停下來進行表演,晃動腰肢,劇烈舞動,類似於我小時候看到的扭秧歌打場一樣的。馬路只封了一個方向的道路,另一邊公交車還在行走。每隔一定間距的樹上都掛著一個高分貝音響,歡快的節奏感強烈的 印度 音樂不絕於耳。游行表演隊伍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我們只跟蹤走了一段,通過大寶森節我們深感 印度 人在這方土地上生活的是多麼的自由自在、滋潤、有地位。在 印度 的 印度 人應該比 新加坡 的 印度 族生活質量差很多吧,真是瞎操心。 大寶森節各式各樣的卡瓦第隊伍看不到頭
大寶森節卡瓦第下麵的支撐是銀色的鐵鉤子刺入肉身大寶森節一根鐵針從口腔穿過大寶森節參加盛典的隊伍






從小 印度 沿河邊步行回酒店,一路上沒有什麼人,但也不覺得害怕。因為 新加坡 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度之一。第一天的行程讓我們接觸到了一個多元的 新加坡 ,雖說人在 新加坡 ,但卻感覺到 印度 一樣,新奇而興奮。
1月22日 哈芝巷、牛車水、濱海灣花園 1.阿拉伯街新加坡 主要由華裔、馬來裔和 印度 裔三個民族組成。前一天去了小 印度 ,今天步行去探尋伊斯蘭教文化濃厚的異域風情區阿拉伯街。上午9點的阿拉伯街還沒有蘇醒過來,大多數店鋪還沒有開門,只有早餐鋪里吃早餐的人告訴我們這裡的確是阿拉伯街。保留傳承下來的五顏六色的房子橫縱排列在多條巷子里。最後我們走到了它的典型代表街巷哈芝巷。我覺得哈芝巷其實已經失去了真正的味道,增加了藝術的渲染和商業的氣息。由旅行團帶隊的一幫小學生正在裡面的壁畫牆上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