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靈魂的國度,色彩的天堂,行者的故鄉
前言有些地方是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有的地方需要待上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喜歡,還有一些地方,因為本身歷史文化人文風俗的豐富多彩以及自身的淺薄無知,在那裡的時候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沒有感覺,甚至反感抵觸,不過隨著自身知識閱歷的增長,才認識到它是如此精彩並深深愛戀,並且這種愛戀隨著空間時間的拉大愈發強烈。這最後一種體驗,比之於感情,就好比東愛裡面的永尾完治最終適應了 東京 的大都市生活之後才意識到“莉香是個好女孩兒”。不過比對人的愛戀幸運的是,愛戀一個地方還可以再回去,待多久都沒問題。
印度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我的旅行路線我在 印度 的旅行路線:
加爾各答 → 大吉嶺 → 王舍城 → 那爛陀 → 菩提伽耶 → 瓦拉納西 → 克久拉霍 → 阿格拉 → 齋普爾 → 孟買 → 烏代布爾 → 焦特布爾 → 傑伊瑟爾梅爾 → 德里 → 阿姆利則 → 查謨 → 斯利那加 → 列城 → 默納利 → 德里 → 金奈 印度神牛印度 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度,其中, 印度 教占主導地位, 印度 教徒的數量達到人口總數的80%,從絕對數字上看, 印度 教徒的行為方式就代表了 印度 社會的生活風貌。 印度 教徒崇拜牛,尤其視母牛為他們的聖靈,所以牛在 印度 人的社會中就具有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城市,神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踱步於街頭巷尾;在農村神牛可以隨便進入田間,它們飽食或踐踏未成熟的莊稼卻不受主人的驅趕。 印度 教徒嚴禁宰牛,既不能吃牛肉,也不能用牛皮製品。
下輩子,去 印度 做一頭牛吧。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克久拉霍 印度神猴 ↑查謨 ↑大吉嶺 ↑瓦拉納西 轉世後的紫霞仙子看著遠去的一隻猴子的背影說,“他好像一條狗誒”。而我在 印度 佛教聖地 菩提伽耶 看到的這隻猴子,事實上連狗都不如。
不知是男是女,總之TA被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一群脖子被提起來的人面前表演雜技。每當表演 成功 ,它就會獲得一塊餅干;當然,表演失敗,也會挨揍。人們嬉笑著看著TA 成功 地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而我卻看到了它眼裡無限的恐懼。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印度的孩子這是我在“發獃聖地” 默納利 時,參觀一座廟宇時拍的一組圖。廟宇本身並沒有什麼可看的,在廟宇外面玩耍的小孩卻吸引了我。他們自顧自地追逐打鬧,見到我,也絲毫沒有害羞,倒是用他們的方式 大方 地跟我打招呼。我將相機對準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小女孩就拉著小男孩一起做著各種鬼臉或者搞怪的姿勢。面對鏡頭,他們就像接受過訓練的小模特,盡情地展現出可愛與童真。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很快樂,讓人不禁想要進入他們的童年,永遠不要出來。
我把所拍的一組照片放到朋友圈,一個朋友看到後評論說,我們國家的孩子好像沒有這麼開心,這就是放養和豢養的區別。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在 克久拉霍 時,參觀完西廟群,我們又來到鎮上隨意閑逛。看到一個類似廟宇的建築,好奇心驅使我們往裡走,走進去發現原來是一所小學。一位看起來像校長的人物看到了我們,打招呼讓我們進去,允許我們隨便參觀。得寸進尺的我們唐突地問校長可不可以看小學生上課。校長居然高興地答應了下來,併進到旁邊的教室,跟裡面穿紅色紗麗的年輕女教師說了幾句話。
教室絕對不能用寬敞明亮來形容,只有門,沒有窗戶,沒有桌椅板凳,沒有講臺,二十個左右的小孩子席地而坐,或者靠著牆。沒有書籍。年輕的女老師拿著一本16開的筆記本在講課,筆記本上大概就是老師手寫的課件內容。老師念一句,孩子們齊聲念一句。我大概聽到老師是在教他們用英文數數。
“sixteen。”老師念到。
“sixteen。”孩子們念到。
“seventeen。”老師念到。
“seventeen。”孩子們念到。
……
雖然口裡在大聲地念著英語數字,孩子們的目光卻聚集在我們身上。校長讓我們進到教室里。我們來到最後面,坐在兩個孩子中間。
孩子們坐成不規則的三個縱排。我註意到中間一排有個穿著白色短袖汗衫的孩子,一直沒有跟著老師念數字。老實說,他長得白白胖胖地,大眼睛長睫毛,非常可愛。但是他好像對課堂沒有絲毫興趣,一會兒用手撐著下巴,一副極不情願待在教室里的可憐模樣;一會兒歪著脖子,無精打采地垂喪著頭;一會兒長大嘴巴打個大大的哈欠。真是逗死我了。
他斜對面的一個女孩子跟他形成鮮明對比。老師念一句,她念一句,神情專註,目不斜視,一看就知道是班裡最優秀的學生。 克久拉霍 的小學課堂,老師正在上課: ↑克久拉霍 好艱難: ↑克久拉霍 扛不住了: ↑克久拉霍 太無聊了: ↑克久拉霍 沒意思: ↑克久拉霍 怎麼還不下課啊: ↑克久拉霍 班上的好學生: ↑克久拉霍 克什米爾姑娘: ↑查謨 一車校花:
印度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我的旅行路線我在 印度 的旅行路線:
加爾各答 → 大吉嶺 → 王舍城 → 那爛陀 → 菩提伽耶 → 瓦拉納西 → 克久拉霍 → 阿格拉 → 齋普爾 → 孟買 → 烏代布爾 → 焦特布爾 → 傑伊瑟爾梅爾 → 德里 → 阿姆利則 → 查謨 → 斯利那加 → 列城 → 默納利 → 德里 → 金奈 印度神牛印度 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度,其中, 印度 教占主導地位, 印度 教徒的數量達到人口總數的80%,從絕對數字上看, 印度 教徒的行為方式就代表了 印度 社會的生活風貌。 印度 教徒崇拜牛,尤其視母牛為他們的聖靈,所以牛在 印度 人的社會中就具有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城市,神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踱步於街頭巷尾;在農村神牛可以隨便進入田間,它們飽食或踐踏未成熟的莊稼卻不受主人的驅趕。 印度 教徒嚴禁宰牛,既不能吃牛肉,也不能用牛皮製品。
下輩子,去 印度 做一頭牛吧。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傑伊瑟爾梅爾 ↑克久拉霍 印度神猴 ↑查謨 ↑大吉嶺 ↑瓦拉納西 轉世後的紫霞仙子看著遠去的一隻猴子的背影說,“他好像一條狗誒”。而我在 印度 佛教聖地 菩提伽耶 看到的這隻猴子,事實上連狗都不如。
不知是男是女,總之TA被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一群脖子被提起來的人面前表演雜技。每當表演 成功 ,它就會獲得一塊餅干;當然,表演失敗,也會挨揍。人們嬉笑著看著TA 成功 地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而我卻看到了它眼裡無限的恐懼。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印度的孩子這是我在“發獃聖地” 默納利 時,參觀一座廟宇時拍的一組圖。廟宇本身並沒有什麼可看的,在廟宇外面玩耍的小孩卻吸引了我。他們自顧自地追逐打鬧,見到我,也絲毫沒有害羞,倒是用他們的方式 大方 地跟我打招呼。我將相機對準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小女孩就拉著小男孩一起做著各種鬼臉或者搞怪的姿勢。面對鏡頭,他們就像接受過訓練的小模特,盡情地展現出可愛與童真。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很快樂,讓人不禁想要進入他們的童年,永遠不要出來。
我把所拍的一組照片放到朋友圈,一個朋友看到後評論說,我們國家的孩子好像沒有這麼開心,這就是放養和豢養的區別。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默納利 在 克久拉霍 時,參觀完西廟群,我們又來到鎮上隨意閑逛。看到一個類似廟宇的建築,好奇心驅使我們往裡走,走進去發現原來是一所小學。一位看起來像校長的人物看到了我們,打招呼讓我們進去,允許我們隨便參觀。得寸進尺的我們唐突地問校長可不可以看小學生上課。校長居然高興地答應了下來,併進到旁邊的教室,跟裡面穿紅色紗麗的年輕女教師說了幾句話。
教室絕對不能用寬敞明亮來形容,只有門,沒有窗戶,沒有桌椅板凳,沒有講臺,二十個左右的小孩子席地而坐,或者靠著牆。沒有書籍。年輕的女老師拿著一本16開的筆記本在講課,筆記本上大概就是老師手寫的課件內容。老師念一句,孩子們齊聲念一句。我大概聽到老師是在教他們用英文數數。
“sixteen。”老師念到。
“sixteen。”孩子們念到。
“seventeen。”老師念到。
“seventeen。”孩子們念到。
……
雖然口裡在大聲地念著英語數字,孩子們的目光卻聚集在我們身上。校長讓我們進到教室里。我們來到最後面,坐在兩個孩子中間。
孩子們坐成不規則的三個縱排。我註意到中間一排有個穿著白色短袖汗衫的孩子,一直沒有跟著老師念數字。老實說,他長得白白胖胖地,大眼睛長睫毛,非常可愛。但是他好像對課堂沒有絲毫興趣,一會兒用手撐著下巴,一副極不情願待在教室里的可憐模樣;一會兒歪著脖子,無精打采地垂喪著頭;一會兒長大嘴巴打個大大的哈欠。真是逗死我了。
他斜對面的一個女孩子跟他形成鮮明對比。老師念一句,她念一句,神情專註,目不斜視,一看就知道是班裡最優秀的學生。 克久拉霍 的小學課堂,老師正在上課: ↑克久拉霍 好艱難: ↑克久拉霍 扛不住了: ↑克久拉霍 太無聊了: ↑克久拉霍 沒意思: ↑克久拉霍 怎麼還不下課啊: ↑克久拉霍 班上的好學生: ↑克久拉霍 克什米爾姑娘: ↑查謨 一車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