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奧德法意瑞梵)六國游記——2016.5.23--6.4




凡爾賽 宮由 法國 國王路易十三於1624年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路易十四於1661年動土建設,1688年, 凡爾賽 宮主體部分建築工程完工。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佈將法 蘭西 宮廷從 巴黎 遷往 凡爾賽 ,後路易十五,十六相繼建設。1756年徹底竣工。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作為法 蘭西 宮庭長達107年(1682-1789)。至今約有330多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1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 巴黎 城內送上斷頭臺, 凡爾賽 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 法國 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 凡爾賽 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花、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後 凡爾賽 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 奧爾良 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複 凡爾賽 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如果 凡爾賽 宮的外觀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那麼它的內部陳設及裝潢就更富於藝術魅力,室內裝飾極其豪華富麗是 凡爾賽 宮的一大特色。500餘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傢具。其內部裝潢則以巴 洛克 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巴 洛克 藝術直接起源於 羅馬 , 巴 洛克 建築是17~18世紀在 意大利 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效果,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以及強烈的色彩,常用曲線穿插和橢圓形空間。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裝飾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 法國 ,流行於 法國 貴族之間,是在巴 洛克 裝飾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 洛克 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洛可可風格主要見於府邸中。
廣場中的 路易十四銅坐騎雕像


閃光的地方都是七層金。


進入二樓的大廳

海格立斯廳: 弗朗索瓦·勒穆瓦納所作的穹頂畫《海格立斯的頌歌》,這幅繪畫力圖表現“美德讓人類超越了自身”。這幅寓言作品包含了142個人物。

傳說中的宙斯為了對付人類,把人劈成兩半,因為一半思念另一半,一半變男一半變女,於是便產生了愛情。丘比特便充當了愛情的使者。

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的曾孫。




導游詼諧地說,維納斯女神管女人三件事,1你要美,2美了就要有人愛,3愛過了頭就被恨。哈哈!




查資料很累,原來戴安娜和狄安娜是同一個人,譯音不同,是宙斯的女兒。古 希腊 神話中形容她身材曼妙,兩腿修長,腰肢纖細,美貌動人,皮膚白皙光亮。是美的使者和象徵,很多處都有他的雕像和繪畫。她又是自然之神,女性保護神,健康之神,光明與生命之神等等。 中國 人贊美女性美如天仙,西方人用神的名字取名以示期盼和呵護。 英國 王室戴安娜最終也沒能逃離噩運。

知名度排在前十,看那美姿、膚色,動感⋯⋯美不勝收,無以言表。


法國 的路易十四, 中國 的康熙皇帝都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都是偉大的君主。康熙和路易十四有很多相像之處,都是幼年登基,在位時間長,自然高壽。國度穩定發達。那時 中國 和 法國 國王之間有了第一次交往,他派了五個傳教士來 中國 ,帶去了許多知識,數學勾股定理,藥品奎寧,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病,還有渾天儀。幫助 中國 繪製第一份現代化地圖等等。 只是好景不長,他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