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是 中國 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於 河南 省 洛陽 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 龍門 山與香山上。 龍門石窟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 中國 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 龍門 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 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 中國 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 中國 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 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 洛陽 (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古陽洞、 賓陽 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潛溪寺、 賓陽 南洞、 賓陽 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凈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 高平 郡王洞等。

奉先寺是 龍門石窟 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餘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 菩薩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 中國 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 中國 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潛溪寺是 龍門 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 菩薩 與大勢至 菩薩 。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 菩薩 ,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複製品陳列。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 菩薩 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賓陽 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 賓陽 ”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 賓陽 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後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 賓陽 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一所即 賓陽 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賓陽 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 印度 凈飯王的兒子。他和 中國 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他在29歲時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 洛陽 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釋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 菩薩 。二 菩薩 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還各有造像一鋪,都是一佛、二 菩薩 ,著褒衣博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自助遊攻略
資料類,非原創。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