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塞納河|寫給巴黎的一封家書
關於作者媒體管理碩士,新媒體編輯。畢業於 英國 南安普敦 大學媒體管理專業,曾就職於英企變色龍畫筆藝術品有限公司從事品牌推廣工作。熱衷追求美好旅行生活方式,致力成為周游世界的旅行作家。公眾號&微博:白小萌Cindy
前沿:寫給巴黎的一封家書“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在 巴黎 生活過,那麼無論你今後一生中去到哪裡,它都與你同在,因為 巴黎 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某一天,我讀著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從夢中醒來。 巴黎 ,我是有多久沒見你了?
距離最近一次去 巴黎 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 巴黎 前前後後總共去了兩次,涵蓋了我開啟 歐洲 旅游的第一站和結束的最後一站。我想,我是喜歡 巴黎 的,無論離開了多久, 巴黎 的樣子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
閑暇時看了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又看了賈尼絲·麥克勞德 《 巴黎 一年》,還有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大大小小的電影場景在腦海中閃現,與當時自己所經歷的真實場景再重新編織成為新的畫面。我想,是該為 巴黎 寫點什麼了,像是對一個老朋友說的話,時常惦記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回去看一看。姑且,就把這篇文章稱之為寫給 巴黎 的一封家書吧。 ↑巴黎 ↑巴黎 巴黎 第一次去巴黎因為影視作品和藝術家的寵愛, 巴黎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樹立了一個浪漫之都的形象。還沒有到達 巴黎 之前,就對這裡充滿了幻想。當你真正來到 巴黎 的時候,突然覺得它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是屬於每一人的 巴黎 。
第一次去 巴黎 的時候是2016年1月。當時的 巴黎 在一個月前還發生了恐怖襲擊,後來聽說加強了警衛,不過很多人對於 巴黎 的安全還是憂心忡忡。當時我們剛到 英國 留學,也管不上什麼安全問題,內心想要見 巴黎 的衝動已經衝破了一切。
於是,立即和同學買了 歐洲 之星的火車票,開啟了 歐洲 之旅的第一站— 巴黎 。不同於 倫敦 , 巴黎 的感覺更加的精緻,小家碧玉。因為 巴黎 之前沒有經歷過戰爭,所以建築都保存得很好。雖然它不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現代化城市,但撫去歲月痕跡的沉澱,依然可以感受到 巴黎 昔日的繁華。 ↑巴黎 ↑巴黎
↑巴黎 時尚巴黎景點打卡巴黎 最值得去的就是美術館和博物館。在這座小小的城市中,竟然蘊藏了2000多座博物館,可見 法國 人對於藝術的熱愛了。海明威說:“當你腹內空空、飢腸轆轆時,所有畫都會變得更為清晰,更為賞心悅目。”
巴黎 是藝術創作的中心,是靈感汲取的發源地。對於 巴黎 人來說,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一樣重要。這裡的博物館豐富而又精細,有按照人物分類的, 比如 以莫奈、梵高、畢加索和羅丹等各種名人的私人美術館。也有按照品類區分的, 比如 盧浮宮、奧塞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橘園美術館和 巴黎 裝飾藝術博物館等等。每一個藝術館都像是 巴黎 的櫥窗,被精心地分門別類,陳列展示。 巴黎 人對於藝術品的崇敬讓人心生敬佩,濃郁的藝術氛圍也吸引了很多藝術家們前來創作。
巴黎 很多博物館對於學生都是免費開放的。在盧浮宮看展的時候,就遇到很多在 巴黎 學習的美術生,拿著鉛筆與畫板對著盧浮宮的雕塑臨摹。他們或是靠在柱子上低頭沉思,或是坐在地板上仰視畫像,鉛筆在畫板上舞動出沙沙的的聲音,畫板上的簽字筆不斷延伸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他們在刻畫藝術的同時,不經意間也成為了我相片里的藝術。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巴黎 ↑巴黎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1、蓬皮杜藝術中心 CENTRE POMPIDOU📍Place Georges-Pompidou, 75004 Paris
巴黎 除了最著名的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也是非常值得去的。當時是 法國 總統 喬治 ·蓬皮杜為了紀念帶領 法國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擊退希特勒的戴高樂總統,而倡議興建一座現代藝術館。蓬皮杜總統後來因病逝世,所以這個中心建築完工啟用後,就用總統的名字命名以茲紀念。
蓬皮杜藝術中心可謂是 巴黎 當代藝術的典藏寶地。剛開始建造這個藝術中心的時候,據說它的外觀被諷刺為“煉油廠”。風格非常“反 巴黎 ”, 巴黎 人民還一度無法接受。儘管有這些極端的爭議,開館二十多年來,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已吸引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次入館參觀。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在 巴塞羅那 看到的高迪設計的米拉之家,起初另類的設計風格也是不被大眾所理解,當時的 歐洲 人覺得這些設計簡直醜炸天。但慶幸的是,這些異於時代背景的設計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為了驚世之作。我想,除了感嘆設計師們天馬行空的開創性精神之外,更應該感謝人們對於藝術的寬容。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皇家宮殿花園 Les Deux Plateaux📍2 Rue de Montpensier, 75001 Paris
皇家宮殿花園Palais Royal的黑白 石柱 是我第二次去 巴黎 尋思的一個地方,這裡是 法國 現代藝術家丹尼爾.布倫1986年完成的《兩個平臺》概念藝術裝置,無數次在Instagram上被網紅博主刷屏。摸索著尋找,就在盧浮宮隔壁的Palais Royal內。
260根 石柱 的高低排列看似無序地散佈著,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但這種非對稱的佈局讓置身其中的我們在短時間內不易捕捉到柱子的變化規律,加之黑白條紋不斷地重覆,產生宏大繁複又單純抽象的視覺效果。
通過 石柱 向地下空間的延展和地 上高 低錯落的排列,大大地改變了內庭原有的維度秩序。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將庭院空曠的二維平面擴展到非對稱的三維空間。
不得不再一次驚嘆, 巴黎 無處不充滿了設計。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前沿:寫給巴黎的一封家書“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在 巴黎 生活過,那麼無論你今後一生中去到哪裡,它都與你同在,因為 巴黎 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某一天,我讀著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從夢中醒來。 巴黎 ,我是有多久沒見你了?
距離最近一次去 巴黎 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 巴黎 前前後後總共去了兩次,涵蓋了我開啟 歐洲 旅游的第一站和結束的最後一站。我想,我是喜歡 巴黎 的,無論離開了多久, 巴黎 的樣子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
閑暇時看了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又看了賈尼絲·麥克勞德 《 巴黎 一年》,還有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大大小小的電影場景在腦海中閃現,與當時自己所經歷的真實場景再重新編織成為新的畫面。我想,是該為 巴黎 寫點什麼了,像是對一個老朋友說的話,時常惦記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回去看一看。姑且,就把這篇文章稱之為寫給 巴黎 的一封家書吧。 ↑巴黎 ↑巴黎 巴黎 第一次去巴黎因為影視作品和藝術家的寵愛, 巴黎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樹立了一個浪漫之都的形象。還沒有到達 巴黎 之前,就對這裡充滿了幻想。當你真正來到 巴黎 的時候,突然覺得它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是屬於每一人的 巴黎 。
第一次去 巴黎 的時候是2016年1月。當時的 巴黎 在一個月前還發生了恐怖襲擊,後來聽說加強了警衛,不過很多人對於 巴黎 的安全還是憂心忡忡。當時我們剛到 英國 留學,也管不上什麼安全問題,內心想要見 巴黎 的衝動已經衝破了一切。
於是,立即和同學買了 歐洲 之星的火車票,開啟了 歐洲 之旅的第一站— 巴黎 。不同於 倫敦 , 巴黎 的感覺更加的精緻,小家碧玉。因為 巴黎 之前沒有經歷過戰爭,所以建築都保存得很好。雖然它不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現代化城市,但撫去歲月痕跡的沉澱,依然可以感受到 巴黎 昔日的繁華。 ↑巴黎 ↑巴黎
↑巴黎 時尚巴黎景點打卡巴黎 最值得去的就是美術館和博物館。在這座小小的城市中,竟然蘊藏了2000多座博物館,可見 法國 人對於藝術的熱愛了。海明威說:“當你腹內空空、飢腸轆轆時,所有畫都會變得更為清晰,更為賞心悅目。”
巴黎 是藝術創作的中心,是靈感汲取的發源地。對於 巴黎 人來說,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一樣重要。這裡的博物館豐富而又精細,有按照人物分類的, 比如 以莫奈、梵高、畢加索和羅丹等各種名人的私人美術館。也有按照品類區分的, 比如 盧浮宮、奧塞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橘園美術館和 巴黎 裝飾藝術博物館等等。每一個藝術館都像是 巴黎 的櫥窗,被精心地分門別類,陳列展示。 巴黎 人對於藝術品的崇敬讓人心生敬佩,濃郁的藝術氛圍也吸引了很多藝術家們前來創作。
巴黎 很多博物館對於學生都是免費開放的。在盧浮宮看展的時候,就遇到很多在 巴黎 學習的美術生,拿著鉛筆與畫板對著盧浮宮的雕塑臨摹。他們或是靠在柱子上低頭沉思,或是坐在地板上仰視畫像,鉛筆在畫板上舞動出沙沙的的聲音,畫板上的簽字筆不斷延伸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他們在刻畫藝術的同時,不經意間也成為了我相片里的藝術。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巴黎 ↑巴黎 ↑盧浮宮 ↑盧浮宮 ↑盧浮宮 1、蓬皮杜藝術中心 CENTRE POMPIDOU📍Place Georges-Pompidou, 75004 Paris
巴黎 除了最著名的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也是非常值得去的。當時是 法國 總統 喬治 ·蓬皮杜為了紀念帶領 法國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擊退希特勒的戴高樂總統,而倡議興建一座現代藝術館。蓬皮杜總統後來因病逝世,所以這個中心建築完工啟用後,就用總統的名字命名以茲紀念。
蓬皮杜藝術中心可謂是 巴黎 當代藝術的典藏寶地。剛開始建造這個藝術中心的時候,據說它的外觀被諷刺為“煉油廠”。風格非常“反 巴黎 ”, 巴黎 人民還一度無法接受。儘管有這些極端的爭議,開館二十多年來,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已吸引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次入館參觀。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在 巴塞羅那 看到的高迪設計的米拉之家,起初另類的設計風格也是不被大眾所理解,當時的 歐洲 人覺得這些設計簡直醜炸天。但慶幸的是,這些異於時代背景的設計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為了驚世之作。我想,除了感嘆設計師們天馬行空的開創性精神之外,更應該感謝人們對於藝術的寬容。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皇家宮殿花園 Les Deux Plateaux📍2 Rue de Montpensier, 75001 Paris
皇家宮殿花園Palais Royal的黑白 石柱 是我第二次去 巴黎 尋思的一個地方,這裡是 法國 現代藝術家丹尼爾.布倫1986年完成的《兩個平臺》概念藝術裝置,無數次在Instagram上被網紅博主刷屏。摸索著尋找,就在盧浮宮隔壁的Palais Royal內。
260根 石柱 的高低排列看似無序地散佈著,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但這種非對稱的佈局讓置身其中的我們在短時間內不易捕捉到柱子的變化規律,加之黑白條紋不斷地重覆,產生宏大繁複又單純抽象的視覺效果。
通過 石柱 向地下空間的延展和地 上高 低錯落的排列,大大地改變了內庭原有的維度秩序。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將庭院空曠的二維平面擴展到非對稱的三維空間。
不得不再一次驚嘆, 巴黎 無處不充滿了設計。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 ↑皇宮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