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走馬觀花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這裡也是拍婚紗照的好地方,這對好像來自 亞洲 。不由讓人想起攝影大師羅貝爾.杜瓦諾著名的作品“市政廳前之吻”。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實際上諾貝尓獎的頒獎儀式不在市政廳,而是在 斯德哥爾摩 音樂廳。我們首先參觀的是藍色大廳,這是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結束後舉行晚宴的地方。走進大廳發現牆壁並非藍色,導游介紹說,設計師原先計劃在紅磚外鋪上藍色的 馬賽 克,也是 瑞典 的國旗顏色。但當藍廳主體竣工時,褐紅色磚牆在陽光的照耀下有一種溫暖、古樸的美感,於是,他馬上決定不再採用藍色 馬賽 克,保留磚牆的本色,因此藍廳不藍也就成了的故事,而建築師的隨機應變亦成為美談。諾貝爾晚宴是諾貝爾獎的一項傳統活動,這項傳統要追溯到1901年。一般來講,出席晚宴的不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至親好友就是 瑞典 皇室成員,我們國家的莫言和屠呦呦就曾經是座上客。如果你不是上述兩類人,還可以購買晚宴入場券,價格在人民幣1500左右,價格比起我們動輒上千的歌星演唱會倒是不貴,但入場券數量有限,手快才行。 瑞典 政府每年還有門票抽獎,幸運兒可以獲邀參加,估計要在國內這個票價怕要炒到天價。 諾貝爾的頭像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名不副實的藍色大廳的確不小,但每次接待1300人就餐還是比較擁擠。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接著來到議會廳,這裡是 斯德哥爾摩 市議員們開會的地方。每一個座位上都有一個麥克風,上面有議員的名字。議會廳設計的色調是紅和黃,我感覺有點 中國 風,窗帘是紅色,牆是黃色上面用木條鑲嵌,式樣有些像我們明清建築的花格窗。天花板像個倒扣船身,上面繪製了日月星辰,正應了 中國 一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知道這些議員在這裡開會是什麼感覺。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經過幾個長廊和房間就來到金廳,這是每年諾貝爾頒獎晚宴後舉行舞會的地方。金廳縱深約為25米,據導演介紹,四壁有用1800萬塊約為一釐米見方的金色和各種彩色玻璃的小塊鑲成的一幅幅壁畫。金廳的材料採用的是 三明 治的工藝,在兩片玻璃之間夾上金箔,因此整個金廳的金子用量並不多,只有十幾公斤而已。在明亮的燈光映射下,大廳流金溢彩,金碧輝煌。金廳的正中間的壁畫是描繪的是梅拉倫女王,她是 斯德哥爾摩 的守護神。她的兩邊分別是東方人物和西方人物,在那裡還真找到了 中國 人的形象。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上面描繪的是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那個戴尖頂帽子的就是 中國 人的形象,讓人看了心中不爽。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參觀完金廳在市政廳的行程就結束了,我們將身上的參觀標示取下貼在門口的白板上,更有人乾脆貼在路燈柱上和椅子上,形成一種新的塗鴉。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緊接著我們來到瓦薩沉船博物館。這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它是專為展覽一艘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沉船而建立的,遠處看去整個建築就是一艘古老的戰艦。據資料記載瓦薩是一艘古戰船之名,它是奉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於1625年開始建造的。 這艘戰船本來是單層炮艦,可是,國王得知當時 瑞典 的海上強敵 丹麥 已擁有雙層炮艦,便不顧當時本國的技術條件,下令把炮艦改造為雙層。1628 年8月10日, 斯德哥爾摩 海灣、風和日麗、瓦薩號在岸上人群一片歡呼聲中,揚帆啟航。不料剛剛行駛數百米,一陣風吹來,戰艦就搖搖晃晃,連人帶船沉入三十多米深的海底。1959 年,有關方面著手進行打撈,直到1961年4月24日,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戰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後,又經過潛水人員與考古人員的艱苦勞動,終於在沉船附近與船體內部找到了大批極為珍貴的實物,並用98%的原始殘骸重建了戰艦。1964年,在打撈沉船的現場建起這座頗具規模的博物館。
我們走進博物館宛如進入17世紀的航海生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戰艦的碩大的船體,由於在海底沉睡了三百多年整個船呈現深褐色,古舊斑駁,但船身上精美的雕刻還清晰可見,三支高大的桅桿高高矗立,整個船顯得威風八面。博物館圍繞瓦薩號建了6個參觀層,我們可以在不同層面看到船體和船艙內的景物,還可以看到一些遇難者的遺骨,以及圖片、模型和實物。在館里還播放有關瓦薩號的影片,讓我們全面瞭解其歷史。這讓我想起 南京 的鄭和古船遺址,要說造船我們明朝的鄭和古船可謂舉世無雙,據記載:“寶船六十三號,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相當於船身長約138米,寬約56米,比瓦薩號足足大了一倍。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當時 中國 造船業和航海技術已經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可惜到目前為止,鄭和寶船隻找到造船的船塢遺址,出土了大舵桿和絞關木,在遺址上造了個公園。在實際感受和人氣上與瓦薩沉船博物館無法相比。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有中文說明 ↑瓦薩沉船博物館 據介紹那個方形的東西就是便桶。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旅行社安排的午飯一改五菜一湯的旅游餐,請我們吃 瑞典 傳統美食肉丸,也就是每人一盤肉丸再就是 沙拉 和麵包,吃不出什麼特色,這種肉丸在 中國 家家都會做,倒是麵包不錯。飯後自由活動,吃飯的地方離 瑞典 王宮不遠我們到時剛好趕上衛隊換崗,雖然服裝不如 丹麥 王宮衛隊的好看,但規模要大的多,而且還有樂隊,軍樂響亮,步伐齊整,莊重大氣。 ↑斯德哥爾摩王宮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上面描繪的是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那個戴尖頂帽子的就是 中國 人的形象,讓人看了心中不爽。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參觀完金廳在市政廳的行程就結束了,我們將身上的參觀標示取下貼在門口的白板上,更有人乾脆貼在路燈柱上和椅子上,形成一種新的塗鴉。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緊接著我們來到瓦薩沉船博物館。這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它是專為展覽一艘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沉船而建立的,遠處看去整個建築就是一艘古老的戰艦。據資料記載瓦薩是一艘古戰船之名,它是奉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於1625年開始建造的。 這艘戰船本來是單層炮艦,可是,國王得知當時 瑞典 的海上強敵 丹麥 已擁有雙層炮艦,便不顧當時本國的技術條件,下令把炮艦改造為雙層。1628 年8月10日, 斯德哥爾摩 海灣、風和日麗、瓦薩號在岸上人群一片歡呼聲中,揚帆啟航。不料剛剛行駛數百米,一陣風吹來,戰艦就搖搖晃晃,連人帶船沉入三十多米深的海底。1959 年,有關方面著手進行打撈,直到1961年4月24日,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戰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後,又經過潛水人員與考古人員的艱苦勞動,終於在沉船附近與船體內部找到了大批極為珍貴的實物,並用98%的原始殘骸重建了戰艦。1964年,在打撈沉船的現場建起這座頗具規模的博物館。
我們走進博物館宛如進入17世紀的航海生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戰艦的碩大的船體,由於在海底沉睡了三百多年整個船呈現深褐色,古舊斑駁,但船身上精美的雕刻還清晰可見,三支高大的桅桿高高矗立,整個船顯得威風八面。博物館圍繞瓦薩號建了6個參觀層,我們可以在不同層面看到船體和船艙內的景物,還可以看到一些遇難者的遺骨,以及圖片、模型和實物。在館里還播放有關瓦薩號的影片,讓我們全面瞭解其歷史。這讓我想起 南京 的鄭和古船遺址,要說造船我們明朝的鄭和古船可謂舉世無雙,據記載:“寶船六十三號,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相當於船身長約138米,寬約56米,比瓦薩號足足大了一倍。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當時 中國 造船業和航海技術已經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可惜到目前為止,鄭和寶船隻找到造船的船塢遺址,出土了大舵桿和絞關木,在遺址上造了個公園。在實際感受和人氣上與瓦薩沉船博物館無法相比。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有中文說明 ↑瓦薩沉船博物館 據介紹那個方形的東西就是便桶。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 旅行社安排的午飯一改五菜一湯的旅游餐,請我們吃 瑞典 傳統美食肉丸,也就是每人一盤肉丸再就是 沙拉 和麵包,吃不出什麼特色,這種肉丸在 中國 家家都會做,倒是麵包不錯。飯後自由活動,吃飯的地方離 瑞典 王宮不遠我們到時剛好趕上衛隊換崗,雖然服裝不如 丹麥 王宮衛隊的好看,但規模要大的多,而且還有樂隊,軍樂響亮,步伐齊整,莊重大氣。 ↑斯德哥爾摩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