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他們的捷奧匈(中歐十二天:布拉格-KV-CK-哈爾施塔特-薩爾茨堡-維也納-佈達佩斯)


歐洲 小鎮建築的樣子,已經被國內的A小鎮B小鎮完全複製了,但這樣的神色風情卻永遠模仿不來。











坐一早的大巴來到小鎮,剛好可以吃個早午餐。
隨便走進的 越南 飯館,食物味道好好。尤其是一碗加入了滿滿香料的 越南 湯粉,滿足了我們吃肉吃包吃意麵吃得又乾又膩的胃口。



主菜上來之後我們三臉懵逼:這是什麼?薯條炸雞?我剛纔為什麼要點這個?!好乾啊!我不想吃!
切開來原來是用炸雞做法做的牛肉,還是第一次見。入口不像想象那麼乾,肉汁豐富。
最後清盤了。


20世紀初期表現主義繪畫的重要人物埃貢·席勒跟 克魯姆洛夫 有著很深的淵源。他的母親就生長在 克魯姆洛夫 ,他本人也曾在 克魯姆洛夫 居住,小鎮里還保留著他的故居。
就像 卡夫 卡的人設與現在 布拉格 的氣質不太符合一樣,席勒的作品跟 克魯姆洛夫 小鎮的溫暖明媚好像也有點距離。
“他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的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體現出一戰前人們在意識末日降至時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扎情感。”
作品反映作者內心,心理又受個人經歷影響,個人經歷逃不開時代洪流。
感恩現世安穩,讓我們看到如此美好。
代表作之一《死神與少女》。(圖源網絡,侵刪)
有興趣瞭解席勒的一生,可以去看同名電影。





這道門就像結界,穿過它一下子就穿越到好幾個世紀前。




這個我們初到那天傍晚發現的花園,有個大大的平臺,整排休閑椅,可以慢慢欣賞一大片紅屋頂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