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東歐札記,我曾在童話中走過
↑瓦茨拉夫廣場 ↑瓦茨拉夫廣場 ↑瓦茨拉夫廣場 ↑瓦茨拉夫廣場 每逢正點之前,天文鐘下總會聚集一堆人,等著正點的報時表演。從塔頂看下去,人還真不少呢。 ↑瓦茨拉夫廣場 ↑布拉格 ↑跳舞的房子 如果說,我去 布拉格 的第一個理由是去看天文鐘,那第二個理由,必定是為了Dancing House。
大學的時候讀的是環境藝術設計,所以建築對於我,有著著魔般的吸引力。這座在建成時備受爭議的房子,在現在,居然成了一個景點。
Dancing House是由 加拿大 知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與 捷克 建築師弗拉多·米盧尼克合作設計的。房子造型充滿曲線韻律,蜿延扭轉的雙塔就像是兩個人相擁而舞,因此被稱為“跳舞的房子”———左邊是玻璃帷幔外觀的“女舞者”,上窄下寬像舞裙的樣子,右邊圓柱狀的則是“男舞者”,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雙人舞者金姬·羅傑斯及弗雷德·阿斯泰爾將大樓命名為“金姬和弗雷德”,兩棟建築物像極了他們舞影婆娑的樣子。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樓下,因為喜歡建築,所以我讀了跟建築相關的專業。為了紀念我去過這些名建築,都會跟他們合照一張,可是跳舞房子位於一個十字路口上,沒有帶腳架自拍比較困難,所以只好把相機放在房子下的垃圾桶自拍。相機自帶Wi-Fi功能,可以用手機遙控自拍,再也不用十秒定時跑來跑去按快門。 ↑布拉格 沒想到在 布拉格 的大街上遇上了詐騙案。一個跟我迎面走過的吉普賽女人,在我面前把一個金色的戒指扔在地上。我是親眼看見她把戒指扔掉然後撿起,衝著我說了一些話,大概意思是“既然這個戒指是咱倆一起發現的,我不能獨吞,我們把它平分了吧”,我當場沒忍住,噗呲一笑,徑直走開了。這個手法在咱大 東莞 ,十幾年前就有了,我還能上當受騙? ↑布拉格 ↑布拉格 我似乎跟 歐洲 的集市挺有緣的。去到哪,都總能遇上。這三個穿著怪異服飾的大叔似乎是常駐這個角落表演的,反正我來來往往好幾天都看見他們。 ↑布拉格 ↑布拉格 ↑布拉格 大部分時候我會隨意走,不去景點不去鬧市,就在離陽光最近的地方閑逛。伏爾 塔瓦 河邊有一面塗鴉牆,來這裡散步的,大多是 布拉格 當地人。 ↑布拉格 ↑布拉格 ↑布拉格 這位大哥似乎在溜狼?? ↑布拉格 ↑布拉格 列儂牆位於 布拉格 修道院大廣場,原本是醫院騎士團所有的一面普通的牆。1980年的約翰列儂被槍殺後,這個宗教團體慷慨的提供他們的牆給年輕人作畫,於是人們開始在這面牆上塗寫列儂的畫像和它的歌曲。
88年的時候,列儂牆成為胡薩克共產主義的憤怒的源頭。很多 捷克 青年在牆上書寫不滿的標語,進而導致了查理大橋上學生於警察的大規模衝突。雖然過去警察不斷的把牆上的字畫抹去,但不久又被畫上列儂的圖像和 和平 的文字。 ↑布拉格 牆上貼滿了全球各地的粉絲對列儂的緬懷和紀念的語句。當然還有人把這面牆當成了許願的地方,xx愛xx這種形式的紙條隨處可見。 ↑布拉格 說實話我是忘記了這是哪一個教堂。在 東歐 至少走進過四五十個大大小小的教堂,每個都有著長長的名字,記不住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這幾張繁複的巴 洛克 和洛可可風格的教堂實在太精美了,還是捨不得讓它躺在硬盤裡。 ↑布拉格 唔...這個也忘記了。別噴我,你試試每天看幾個教堂,二十天下來還能記住它的名字不? ↑布拉格 維也納的金色琴弦旅行的原因有時候很簡單,一張照片、一段文字、或許只是電影里的某個畫面。譬如我,就因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而來到 維也納 。
在多瑙河流經的多個國家中,只有 維也納 被冠上“多瑙河女神”的美譽。 羅馬 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輝煌時代,在維也納就留下了不計其數的雄偉建築和藝術,直到今天,中世紀巴 洛克 色彩依然濃重地渲染著這座城市。
↑維也納 走在建於19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沿著壯麗寬闊的林蔭游覽,這裡散佈著 維也納 最重要的名勝古跡,既有宏偉的樓群,也有紀念碑和各式公園,如同走進一座巨大的藝術博物館。從卡爾廣場開始,走過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查理教堂……各種哥特式、 羅馬 式、巴 洛克 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風格的建築占據著維也納的每個街區,眼睛所及的每一座教堂、歌劇院、音樂廳都是一座藝術品。
恰巧遇到一個小型嘉年華,在 維也納 市政廳廣場前,一個臨時搭建的小游樂場里傳來輕快的樂曲,父母帶著孩子在游樂設施里流連,而年輕人和老人則在露天的小集市裡,品著芳香馥郁的紅酒、吃著鬆軟可口的點心,漫不經心地享受著時間。 ↑布拉格 ↑維也納 ↑維也納 ↑布拉格 ↑維也納
大學的時候讀的是環境藝術設計,所以建築對於我,有著著魔般的吸引力。這座在建成時備受爭議的房子,在現在,居然成了一個景點。
Dancing House是由 加拿大 知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與 捷克 建築師弗拉多·米盧尼克合作設計的。房子造型充滿曲線韻律,蜿延扭轉的雙塔就像是兩個人相擁而舞,因此被稱為“跳舞的房子”———左邊是玻璃帷幔外觀的“女舞者”,上窄下寬像舞裙的樣子,右邊圓柱狀的則是“男舞者”,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雙人舞者金姬·羅傑斯及弗雷德·阿斯泰爾將大樓命名為“金姬和弗雷德”,兩棟建築物像極了他們舞影婆娑的樣子。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樓下,因為喜歡建築,所以我讀了跟建築相關的專業。為了紀念我去過這些名建築,都會跟他們合照一張,可是跳舞房子位於一個十字路口上,沒有帶腳架自拍比較困難,所以只好把相機放在房子下的垃圾桶自拍。相機自帶Wi-Fi功能,可以用手機遙控自拍,再也不用十秒定時跑來跑去按快門。 ↑布拉格 沒想到在 布拉格 的大街上遇上了詐騙案。一個跟我迎面走過的吉普賽女人,在我面前把一個金色的戒指扔在地上。我是親眼看見她把戒指扔掉然後撿起,衝著我說了一些話,大概意思是“既然這個戒指是咱倆一起發現的,我不能獨吞,我們把它平分了吧”,我當場沒忍住,噗呲一笑,徑直走開了。這個手法在咱大 東莞 ,十幾年前就有了,我還能上當受騙? ↑布拉格 ↑布拉格 我似乎跟 歐洲 的集市挺有緣的。去到哪,都總能遇上。這三個穿著怪異服飾的大叔似乎是常駐這個角落表演的,反正我來來往往好幾天都看見他們。 ↑布拉格 ↑布拉格 ↑布拉格 大部分時候我會隨意走,不去景點不去鬧市,就在離陽光最近的地方閑逛。伏爾 塔瓦 河邊有一面塗鴉牆,來這裡散步的,大多是 布拉格 當地人。 ↑布拉格 ↑布拉格 ↑布拉格 這位大哥似乎在溜狼?? ↑布拉格 ↑布拉格 列儂牆位於 布拉格 修道院大廣場,原本是醫院騎士團所有的一面普通的牆。1980年的約翰列儂被槍殺後,這個宗教團體慷慨的提供他們的牆給年輕人作畫,於是人們開始在這面牆上塗寫列儂的畫像和它的歌曲。
88年的時候,列儂牆成為胡薩克共產主義的憤怒的源頭。很多 捷克 青年在牆上書寫不滿的標語,進而導致了查理大橋上學生於警察的大規模衝突。雖然過去警察不斷的把牆上的字畫抹去,但不久又被畫上列儂的圖像和 和平 的文字。 ↑布拉格 牆上貼滿了全球各地的粉絲對列儂的緬懷和紀念的語句。當然還有人把這面牆當成了許願的地方,xx愛xx這種形式的紙條隨處可見。 ↑布拉格 說實話我是忘記了這是哪一個教堂。在 東歐 至少走進過四五十個大大小小的教堂,每個都有著長長的名字,記不住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這幾張繁複的巴 洛克 和洛可可風格的教堂實在太精美了,還是捨不得讓它躺在硬盤裡。 ↑布拉格 唔...這個也忘記了。別噴我,你試試每天看幾個教堂,二十天下來還能記住它的名字不? ↑布拉格 維也納的金色琴弦旅行的原因有時候很簡單,一張照片、一段文字、或許只是電影里的某個畫面。譬如我,就因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而來到 維也納 。
在多瑙河流經的多個國家中,只有 維也納 被冠上“多瑙河女神”的美譽。 羅馬 帝國和奧匈帝國的輝煌時代,在維也納就留下了不計其數的雄偉建築和藝術,直到今天,中世紀巴 洛克 色彩依然濃重地渲染著這座城市。
↑維也納 走在建於19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沿著壯麗寬闊的林蔭游覽,這裡散佈著 維也納 最重要的名勝古跡,既有宏偉的樓群,也有紀念碑和各式公園,如同走進一座巨大的藝術博物館。從卡爾廣場開始,走過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查理教堂……各種哥特式、 羅馬 式、巴 洛克 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風格的建築占據著維也納的每個街區,眼睛所及的每一座教堂、歌劇院、音樂廳都是一座藝術品。
恰巧遇到一個小型嘉年華,在 維也納 市政廳廣場前,一個臨時搭建的小游樂場里傳來輕快的樂曲,父母帶著孩子在游樂設施里流連,而年輕人和老人則在露天的小集市裡,品著芳香馥郁的紅酒、吃著鬆軟可口的點心,漫不經心地享受著時間。 ↑布拉格 ↑維也納 ↑維也納 ↑布拉格 ↑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