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在左 天才在右 --- 巴塞羅那深度游特輯
↑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 多說一句,整個巴特約之家是沒有政府補助的,所以日常游客參觀是購買的門票就是維護和修葺巴特約之家的唯一來源。每當聽到講解器里說“感謝您來參觀巴特約之家”的時候,都有種自己為世界遺產做了一點點貢獻的莫名其妙感。
巴特約之家交通:乘坐L2, L3 and L4號線至Passeig de Gràcia站。
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把高迪著名建築放在一天逛,整個 西班牙 又是個很喜歡夜生活的地方,午飯大多是下午2點吃,晚飯更是到晚上8點才開始,所以搞個高迪一日游是非常合理可行的~於是乎每次去 巴塞羅那 都是先去古埃爾公園,然後搭地鐵到聖家堂,接著就一路走回來。從聖家堂到米拉之家步行差不多15-20分鐘到樣子,而從米拉之家到巴特約之家就更近了,大概就是5分鐘的樣子,且這倆建築都在格拉西亞(Gràcia)大街上,格拉西亞市 巴塞羅那 著名的奢侈品街道,一路上有很多店可以逛,所以也不無聊~
外星人駐扎的白房子---石頭公寓米拉之家((Casa Mila)
純從個人角度而言,雖然相比巴特約之家而言,米拉之家因為占地面積大而顯得更加壯觀,可是我還是比較偏愛小巧精緻的巴特約之家。
既然都說到這裡了,還是簡單對米拉之家做個簡單介紹吧。
米拉之家是在格拉西亞大街上的拐角處,高迪設計的最後一座私人公寓。雖然從外觀看起來,像是用很厚重的石頭堆積起來的堅實的石 頭屋 ,但是實際上用於打造房屋牆壁的石頭卻非常薄。有人說米拉之家的外形與巴特約之家異曲同工,都在彰顯高迪對自然、對海洋的喜愛,但是也有人說,它正面呈現的M型,是一種對重教的信仰,M代表的是聖母 瑪利亞 的名字Maria。估計它真正的意思,也只能是高迪本人知道了。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高迪幾乎沒有畫過任何一座公寓的設計圖,這包括巴特約之家和米拉之家,所以有個很有意思的傳聞,當時米拉夫婦在請高迪做設計的時候,曾經多次詢問過建築圖紙,結果高迪最後一次被問得不耐煩了以後從褲兜里掏出一張皺皺巴巴的姑且稱之為畫稿的紙,讓米拉先生曾經一度懷疑自己的錢會不會打了水漂。就算房子建好了,米拉先生的妻子 Roser Segimon 也極其不滿意,她表示自己想要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一個白色石頭房子,是能彰顯自己財富的家,而不是一個令人嘲笑的“怪物”,為此她甚至拒付高迪的設計費。當然,高迪也不是吃素的,他一紙訴狀將米拉夫婦高到了法院,最後法院判米拉夫婦支付設計費,而高迪則是慷慨地將自己所的悉數捐助給了修道院。
傳說中高迪所有建築設計里,他自己最鐘愛的是米拉之家,為此她甚至花費了六年的時間去建造,但當時主流富商對高迪建築設計的不認可,才導致高迪的心灰意冷,他不再給富豪們設計房子,而是轉身投入了宗教事業,這也才有了後期 巴塞羅那 的地標建築---聖家堂。關於這部分,會在下一部分里說到~
米拉之家的一樓是出租的店鋪,二樓是米拉夫婦住的,三、四、五、六樓則是出租的住宅。每層住宅的房間數都是不一樣的,因為高迪設計的這棟公寓完全是靠內部柱子進行支撐,這在建築力學上也是一種“瘋狂”的突破。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要說米拉之家的特色,大概就是房頂上出現的一群號稱是外星人的“小怪物”了。這些小怪物其實是米拉之家的煙囪,但是為什麼把形狀建成了這樣,卻沒有能說清楚了。或許,這是高迪本人對自己眼中的世界的一種解讀吧。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的交通:地鐵乘坐L3、L5號線在Diagonal站下車。
聞名世界的“爛尾樓”---彩色萬花筒般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把聖家堂放在最後,絕對是出於私心,或許因為太過喜歡,所以不知道從哪裡下筆,也或許是覺得它太偉壯麗,一直無論怎麼寫都無法描繪它的神韻......我親眼看過很多聞名世界的教堂, 比如 科隆 大教堂、 聖保羅 大教堂等等等等,但是到現在為止,最喜歡的始終是這座擁有萬花筒色彩的聖家堂,甚至每次來 巴塞羅那 ,都是甘願為它掏上一些門票費,仿佛來看自己的“老朋友”一般。
最初產生建聖家堂想法是著名的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里亞,他同時還是聖徒約瑟夫崇敬會的創始人,聖家堂最初的設計者也不是高迪,而是當時較為出名的設計師弗朗西斯科· 德比 里亞。但是這座教堂自1881年奠基僅僅兩年後,就因設計師和崇敬會因建築理念不同而吵翻擱置了。或許也正是這樣的機緣巧合,才有了高迪的摯友古埃爾推薦高迪來接手的機會。當然,高迪也沒有辜負自己摯友的期待,他自1883年接手以來,到1926年去世之前,都傾盡自己的精力來“打造”這座留給世界的瑰寶。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是一座天主教教堂,有人總搞不清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總覺得它們倆差不多。曾經因為在島島讀書的關係,看到離家不遠的教堂周末總會有人去禮拜,且時常會有一些很好吃的蛋糕免費發放,所以偶爾也在感興趣的時候,跟教堂的工作人員聊上一會兒,如果我沒理解錯,大概是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大本質區別是天主教崇尚聖父、聖子、聖靈,且同時崇拜耶穌的母親聖母 瑪利亞 ,但是基督教就只崇拜三位一體的神,認為耶穌的母親就是一位普通人。在教堂里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天主教中間擺放的是耶穌被困在十字架上的聖像,而基督教教堂的中間擺放的只是一個十字架。在朝聖者的身上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天主教徒不僅使用天主經、《聖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還在念經時常常在手裡拿一串念珠,而基督教徒通常只讀《聖經》。在對上帝的稱呼上,天主教徒通常稱上帝為“天主“,這也是天主教的由來,而基督教徒通常稱上帝為“上帝”、“天父”、“耶和華”。大體上比較顯著的區別就是這些,當然這隻是我一個非宗教信仰者偶爾跟人家教堂工作人員閑聊時得來的簡單認識,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大神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ps 當時因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一邊參觀一邊等朋友時,閑來無事跟一個所謂的“神父”聊天,在跟他討論了半天 英國 史上“玫瑰戰爭”又聽他講了半天宗教歷史之後,也算是為了感謝,所以還是花錢買了一串念珠,不得不說,就是不信仰宗教,只是從美觀角度上來說,也是美的,當然,它的價格卻並不它的外觀一樣美麗,還是有點小貴的,權當是給教堂做了場捐助好了......
聖家堂鎮最初的設計中一共有三個宏偉的正門,每個門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穌12個門徒。還有4座塔共同簇擁著一個中心尖塔,象徵4位福音傳教士和基督本身,也有人說這是《聖經舊約·創世紀》裡人類企圖建造能夠通向上帝的巴比倫塔的形象。可是,比較悲哀的是,三座門目前僅竣工一座,更別提其它的部分了,這也就是聖家堂被稱作“百年爛尾樓”的原因。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外觀整體設計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萬物共同展現的代表耶穌一生的“誕生”、“受難“和“榮耀”三面建築群,但是只有”誕生“這面是在高迪生前建造完成的,後來又因高迪最初石膏模型和手稿被毀,導致現在有不少人在質疑這座世界遺產,甚至還有人在質疑高迪本身的設計。不過也不足為奇,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聖家堂兩遍完全談不上對稱,甚至是大門口的三角形延伸線都明顯是用石頭補上去的。
高迪是在建築上追求完美的“瘋子”,它為了讓雕塑更加逼真,在建造的時候特意去找真人來建模,甚至為了能夠極其逼真地展現“天使”和被殘暴無道的猶太國王希律下令屠殺的數以百計嬰兒的形象,他還特地去找死嬰,製成石膏模型,掛在工作間的天花板下麵……或許也正是因為對待藝術的精益求精,現在世人才可以享受到來自藝術綻放出來的跨越時間的魅力。
進入聖家堂內部,你完全感受不到很多教堂都兀自散髮出的“陰森”感,你會為那些被陽光折射出五彩斑斕的玻璃窗而傾倒,會為管風琴傳來的渾厚空靈的音樂而倍感神聖,會為那些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內部磚石結構而感嘆,甚至你會因為耶穌周圍吊著的綠色、紫色葡萄而發自內心地露出笑容……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在教堂中央的椅子上坐一坐,真正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這座萬花筒般教堂傳遞出來的“力量”。似乎是每一次看這座教堂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哭,誠然不是因為宗教,而是因為這座建築本身,它已經用自己的“與眾不同”和“乖張的華麗”征服了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在看記錄片的時候,有句話記得很清楚,高迪在生前說:“這座教堂,終究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來駐足。”他說的沒錯,他也確實做到了,這或許就是來自一個藝術鬼才的“料事如神”。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記得初中時候美術老師說,其實 歐洲 很多教堂的玻璃之所以是彩色的,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因為當時玻璃萃取技術還不夠發達,如果發達,很可能就都是透明的了。所以有時候,還是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遺憾”或許是給未來埋下的最大的“財富”。
教堂內有電梯直達112米高的塔頂,所以如果想要登高望遠的話,也可以考慮在買門票的時候同時購買登塔票。如果體力夠好,也趕上好時候,也可以沿著螺旋梯拾階而上,感受一把“幽暗中突然眼前一亮”的體驗~
聖家堂的地下室現在是一間小小的博物館,裡面展出聖家堂的藍圖、模型,也能看到高迪所作的素描、石膏模型,還有一些當時富豪們捐助的物品,從一個個模型中,你或許能夠對高迪畢生的付出有一些感同身受。高迪是在1926年死於電車事故中的,那天正好是 巴塞羅那 有軌電車通車的第一天,而高迪死的時候,甚至沒有人意識到這個穿著看著像是個“流浪漢”的老人居然是偉大的建築家,直到有一個老婦人認出了他…….隨後 巴塞羅那 全城人為這位建築史上的“瘋子”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並將他葬在了聖家堂。如果你有時間,又對高迪的建築有一些興趣,可以透過博物館里小小的玻璃窗,瞻仰一下這位偉大建築師的“墓碑”,對他的付出道一句“感謝”。 ↑聖家堂大教堂 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位老師說他有個印象很深的事兒,是他在 美國 做研究的時候,訪問一位研究人腦圖形反應領域 中非 常著名的學者,他一直以為這類學者一定是功成名就,有很好的研究室,穿著得體,結果他看到的那位學者卻是在一堆文件和書籍中默默用鉛筆做著筆記的人,那種眼神是對學術最虔誠的敬畏,是對研究最真摯的渴求。我們這代人,總是活在“速食”文化里,總在迫不及待地用速度來強調效率,卻少了一些對生活本身最純粹的追求。或許,高迪是幸運的,他終究用自己的一生,給予自己畢生最愛職業的全部,詮釋了什麼才叫對藝術、對夢想、對生活真正的尊重。
有人說這座百年“爛尾樓”還有小100年才能竣工,也有人說預計在2026年到2028年就能建好,不好說對於喜歡拖沓的 西班牙 人來說,哪個時間才是準確的,但是毋庸置疑,哪怕是現在的聖家堂,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藏”……如果此生有幸,能夠等到建成的那一天,那麼勢必要像開玩笑說的一般,如果還喘氣,就算拄著拐杖也要去看看這個“盛世之作”
聖家堂交通:乘坐地鐵L2或L5到agrada Família站下車
沒有流浪者的流浪者大街---蘭布拉大街(La Rambla) 蘭布拉大街是一條 西北 到東南走向的穿越 巴塞羅那 老城區,一直延伸到 地中海 海邊的大道。道路中間是步行道,兩邊是僅能通過一輛轎車寬度的車行道。大街起於 加泰羅尼亞 廣場,止於 地中海 的 和平 之門廣場和貝爾港,在它的盡頭還可以看到一座大約高為60米的 哥倫布 紀念塔。
巴特約之家交通:乘坐L2, L3 and L4號線至Passeig de Gràcia站。
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把高迪著名建築放在一天逛,整個 西班牙 又是個很喜歡夜生活的地方,午飯大多是下午2點吃,晚飯更是到晚上8點才開始,所以搞個高迪一日游是非常合理可行的~於是乎每次去 巴塞羅那 都是先去古埃爾公園,然後搭地鐵到聖家堂,接著就一路走回來。從聖家堂到米拉之家步行差不多15-20分鐘到樣子,而從米拉之家到巴特約之家就更近了,大概就是5分鐘的樣子,且這倆建築都在格拉西亞(Gràcia)大街上,格拉西亞市 巴塞羅那 著名的奢侈品街道,一路上有很多店可以逛,所以也不無聊~
外星人駐扎的白房子---石頭公寓米拉之家((Casa Mila)
純從個人角度而言,雖然相比巴特約之家而言,米拉之家因為占地面積大而顯得更加壯觀,可是我還是比較偏愛小巧精緻的巴特約之家。
既然都說到這裡了,還是簡單對米拉之家做個簡單介紹吧。
米拉之家是在格拉西亞大街上的拐角處,高迪設計的最後一座私人公寓。雖然從外觀看起來,像是用很厚重的石頭堆積起來的堅實的石 頭屋 ,但是實際上用於打造房屋牆壁的石頭卻非常薄。有人說米拉之家的外形與巴特約之家異曲同工,都在彰顯高迪對自然、對海洋的喜愛,但是也有人說,它正面呈現的M型,是一種對重教的信仰,M代表的是聖母 瑪利亞 的名字Maria。估計它真正的意思,也只能是高迪本人知道了。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高迪幾乎沒有畫過任何一座公寓的設計圖,這包括巴特約之家和米拉之家,所以有個很有意思的傳聞,當時米拉夫婦在請高迪做設計的時候,曾經多次詢問過建築圖紙,結果高迪最後一次被問得不耐煩了以後從褲兜里掏出一張皺皺巴巴的姑且稱之為畫稿的紙,讓米拉先生曾經一度懷疑自己的錢會不會打了水漂。就算房子建好了,米拉先生的妻子 Roser Segimon 也極其不滿意,她表示自己想要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一個白色石頭房子,是能彰顯自己財富的家,而不是一個令人嘲笑的“怪物”,為此她甚至拒付高迪的設計費。當然,高迪也不是吃素的,他一紙訴狀將米拉夫婦高到了法院,最後法院判米拉夫婦支付設計費,而高迪則是慷慨地將自己所的悉數捐助給了修道院。
傳說中高迪所有建築設計里,他自己最鐘愛的是米拉之家,為此她甚至花費了六年的時間去建造,但當時主流富商對高迪建築設計的不認可,才導致高迪的心灰意冷,他不再給富豪們設計房子,而是轉身投入了宗教事業,這也才有了後期 巴塞羅那 的地標建築---聖家堂。關於這部分,會在下一部分里說到~
米拉之家的一樓是出租的店鋪,二樓是米拉夫婦住的,三、四、五、六樓則是出租的住宅。每層住宅的房間數都是不一樣的,因為高迪設計的這棟公寓完全是靠內部柱子進行支撐,這在建築力學上也是一種“瘋狂”的突破。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要說米拉之家的特色,大概就是房頂上出現的一群號稱是外星人的“小怪物”了。這些小怪物其實是米拉之家的煙囪,但是為什麼把形狀建成了這樣,卻沒有能說清楚了。或許,這是高迪本人對自己眼中的世界的一種解讀吧。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的交通:地鐵乘坐L3、L5號線在Diagonal站下車。
聞名世界的“爛尾樓”---彩色萬花筒般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把聖家堂放在最後,絕對是出於私心,或許因為太過喜歡,所以不知道從哪裡下筆,也或許是覺得它太偉壯麗,一直無論怎麼寫都無法描繪它的神韻......我親眼看過很多聞名世界的教堂, 比如 科隆 大教堂、 聖保羅 大教堂等等等等,但是到現在為止,最喜歡的始終是這座擁有萬花筒色彩的聖家堂,甚至每次來 巴塞羅那 ,都是甘願為它掏上一些門票費,仿佛來看自己的“老朋友”一般。
最初產生建聖家堂想法是著名的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里亞,他同時還是聖徒約瑟夫崇敬會的創始人,聖家堂最初的設計者也不是高迪,而是當時較為出名的設計師弗朗西斯科· 德比 里亞。但是這座教堂自1881年奠基僅僅兩年後,就因設計師和崇敬會因建築理念不同而吵翻擱置了。或許也正是這樣的機緣巧合,才有了高迪的摯友古埃爾推薦高迪來接手的機會。當然,高迪也沒有辜負自己摯友的期待,他自1883年接手以來,到1926年去世之前,都傾盡自己的精力來“打造”這座留給世界的瑰寶。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是一座天主教教堂,有人總搞不清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總覺得它們倆差不多。曾經因為在島島讀書的關係,看到離家不遠的教堂周末總會有人去禮拜,且時常會有一些很好吃的蛋糕免費發放,所以偶爾也在感興趣的時候,跟教堂的工作人員聊上一會兒,如果我沒理解錯,大概是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大本質區別是天主教崇尚聖父、聖子、聖靈,且同時崇拜耶穌的母親聖母 瑪利亞 ,但是基督教就只崇拜三位一體的神,認為耶穌的母親就是一位普通人。在教堂里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天主教中間擺放的是耶穌被困在十字架上的聖像,而基督教教堂的中間擺放的只是一個十字架。在朝聖者的身上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天主教徒不僅使用天主經、《聖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還在念經時常常在手裡拿一串念珠,而基督教徒通常只讀《聖經》。在對上帝的稱呼上,天主教徒通常稱上帝為“天主“,這也是天主教的由來,而基督教徒通常稱上帝為“上帝”、“天父”、“耶和華”。大體上比較顯著的區別就是這些,當然這隻是我一個非宗教信仰者偶爾跟人家教堂工作人員閑聊時得來的簡單認識,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大神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ps 當時因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一邊參觀一邊等朋友時,閑來無事跟一個所謂的“神父”聊天,在跟他討論了半天 英國 史上“玫瑰戰爭”又聽他講了半天宗教歷史之後,也算是為了感謝,所以還是花錢買了一串念珠,不得不說,就是不信仰宗教,只是從美觀角度上來說,也是美的,當然,它的價格卻並不它的外觀一樣美麗,還是有點小貴的,權當是給教堂做了場捐助好了......
聖家堂鎮最初的設計中一共有三個宏偉的正門,每個門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穌12個門徒。還有4座塔共同簇擁著一個中心尖塔,象徵4位福音傳教士和基督本身,也有人說這是《聖經舊約·創世紀》裡人類企圖建造能夠通向上帝的巴比倫塔的形象。可是,比較悲哀的是,三座門目前僅竣工一座,更別提其它的部分了,這也就是聖家堂被稱作“百年爛尾樓”的原因。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外觀整體設計是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萬物共同展現的代表耶穌一生的“誕生”、“受難“和“榮耀”三面建築群,但是只有”誕生“這面是在高迪生前建造完成的,後來又因高迪最初石膏模型和手稿被毀,導致現在有不少人在質疑這座世界遺產,甚至還有人在質疑高迪本身的設計。不過也不足為奇,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聖家堂兩遍完全談不上對稱,甚至是大門口的三角形延伸線都明顯是用石頭補上去的。
高迪是在建築上追求完美的“瘋子”,它為了讓雕塑更加逼真,在建造的時候特意去找真人來建模,甚至為了能夠極其逼真地展現“天使”和被殘暴無道的猶太國王希律下令屠殺的數以百計嬰兒的形象,他還特地去找死嬰,製成石膏模型,掛在工作間的天花板下麵……或許也正是因為對待藝術的精益求精,現在世人才可以享受到來自藝術綻放出來的跨越時間的魅力。
進入聖家堂內部,你完全感受不到很多教堂都兀自散髮出的“陰森”感,你會為那些被陽光折射出五彩斑斕的玻璃窗而傾倒,會為管風琴傳來的渾厚空靈的音樂而倍感神聖,會為那些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內部磚石結構而感嘆,甚至你會因為耶穌周圍吊著的綠色、紫色葡萄而發自內心地露出笑容……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在教堂中央的椅子上坐一坐,真正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這座萬花筒般教堂傳遞出來的“力量”。似乎是每一次看這座教堂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哭,誠然不是因為宗教,而是因為這座建築本身,它已經用自己的“與眾不同”和“乖張的華麗”征服了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在看記錄片的時候,有句話記得很清楚,高迪在生前說:“這座教堂,終究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來駐足。”他說的沒錯,他也確實做到了,這或許就是來自一個藝術鬼才的“料事如神”。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聖家堂大教堂
記得初中時候美術老師說,其實 歐洲 很多教堂的玻璃之所以是彩色的,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因為當時玻璃萃取技術還不夠發達,如果發達,很可能就都是透明的了。所以有時候,還是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遺憾”或許是給未來埋下的最大的“財富”。
教堂內有電梯直達112米高的塔頂,所以如果想要登高望遠的話,也可以考慮在買門票的時候同時購買登塔票。如果體力夠好,也趕上好時候,也可以沿著螺旋梯拾階而上,感受一把“幽暗中突然眼前一亮”的體驗~
聖家堂的地下室現在是一間小小的博物館,裡面展出聖家堂的藍圖、模型,也能看到高迪所作的素描、石膏模型,還有一些當時富豪們捐助的物品,從一個個模型中,你或許能夠對高迪畢生的付出有一些感同身受。高迪是在1926年死於電車事故中的,那天正好是 巴塞羅那 有軌電車通車的第一天,而高迪死的時候,甚至沒有人意識到這個穿著看著像是個“流浪漢”的老人居然是偉大的建築家,直到有一個老婦人認出了他…….隨後 巴塞羅那 全城人為這位建築史上的“瘋子”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並將他葬在了聖家堂。如果你有時間,又對高迪的建築有一些興趣,可以透過博物館里小小的玻璃窗,瞻仰一下這位偉大建築師的“墓碑”,對他的付出道一句“感謝”。 ↑聖家堂大教堂 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位老師說他有個印象很深的事兒,是他在 美國 做研究的時候,訪問一位研究人腦圖形反應領域 中非 常著名的學者,他一直以為這類學者一定是功成名就,有很好的研究室,穿著得體,結果他看到的那位學者卻是在一堆文件和書籍中默默用鉛筆做著筆記的人,那種眼神是對學術最虔誠的敬畏,是對研究最真摯的渴求。我們這代人,總是活在“速食”文化里,總在迫不及待地用速度來強調效率,卻少了一些對生活本身最純粹的追求。或許,高迪是幸運的,他終究用自己的一生,給予自己畢生最愛職業的全部,詮釋了什麼才叫對藝術、對夢想、對生活真正的尊重。
有人說這座百年“爛尾樓”還有小100年才能竣工,也有人說預計在2026年到2028年就能建好,不好說對於喜歡拖沓的 西班牙 人來說,哪個時間才是準確的,但是毋庸置疑,哪怕是現在的聖家堂,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藏”……如果此生有幸,能夠等到建成的那一天,那麼勢必要像開玩笑說的一般,如果還喘氣,就算拄著拐杖也要去看看這個“盛世之作”
聖家堂交通:乘坐地鐵L2或L5到agrada Família站下車
沒有流浪者的流浪者大街---蘭布拉大街(La Rambla) 蘭布拉大街是一條 西北 到東南走向的穿越 巴塞羅那 老城區,一直延伸到 地中海 海邊的大道。道路中間是步行道,兩邊是僅能通過一輛轎車寬度的車行道。大街起於 加泰羅尼亞 廣場,止於 地中海 的 和平 之門廣場和貝爾港,在它的盡頭還可以看到一座大約高為60米的 哥倫布 紀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