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西游記
有用信息:
推薦住宿:Stagecoach Motor Inn 驛馬汽車旅館 103 E Ramshorn Street, Dubois, WY 82513, 第五天
Day 5 August 3, Friday
概況:Dubois—大 提頓 國家公園(北段)-- 黃石 公園(下8)--西 黃石 入住,約350公里
一早從Dubois出發,原路返回大 提頓 ,從東門進入,從另一面看雪山 沿公路北上,到達Colter Bay Visitor Center,後面就是 傑克遜 湖的碼頭。 北線就是沿湖而行,一路拍攝不同角度山水相映的景色。 從大 提頓 出來,直接就會開進 黃石 公園的南入口了。不像其它幾個國家公園,這裡的人氣旺,進門還要排隊的。公路沿著路易斯河(Lewis River),一直到路易斯湖,這裡有一座小橋,可以在橋邊停下來,沿著小路去看路易斯瀑布。
繼續前行就到了西拇指(West Thumb)。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整個 黃石 湖的形狀,在東面有兩條胳膊(Southeast Arm和South Arm),西邊就是這個大拇指了。從這裡開始, 黃石 公園呈“8”字形,我們決定逆時針,先游玩下8字:西拇指--釣魚橋(Fishing Bridge)--泥漿火山(Mud Volcano)--峽谷村(Canyon Village)--下間歇泉谷(Lower Geyser Basin)--中間歇泉谷(Midway Geyser Basin)--上間歇泉谷(Upper Geyser Basin),然後趕往西 黃石 入住賓館。
西拇指就在 黃石 湖邊,一進停車場,就看到了傳說中的間歇泉(geyser)。按百度的解釋,間歇泉是這樣形成的:在火山活動地區,熾熱的熔岩會使周圍地層的水溫升高,甚至化為水汽。這些水汽遇到岩石層中的裂隙就沿裂縫上升,當溫度下降到汽化點以下時就凝結成為溫度很高的水。這些積聚起來的水,還有地層上部的地下水沿地層裂隙上升到地面,每間隔一段時間噴發一次,形成間歇泉。間歇泉噴出的水中往往含有礦物質,當水分蒸發或重新滲入地表時,這些礦物質就會沉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的礦物質能形成各種奇怪的狀,像火山錐,像火山口,有時間歇泉還能“製造”出柱形的礦物質沉積物。
這個小geyser在不停地噴泥漿呢。 沿著木棧道往湖邊走去,路邊有指示牌,敢情就在這麼小小的一片區域內,就分佈眾多的geyser 看這水有多麼的清澈 對比一下這裡水的顏色 浩瀚的 黃石 湖,還可以在這裡劃一下皮划艇 甚至湖裡還有geyser (Lakeshore Geyser) 湖裡的釣魚錐(Fishing Cone),據說當年在湖裡釣魚時,可以順手將釣到的魚兒放在裡面煮熟了吃 這個是大錐(Big Cone) 礦物質的沉積 無底深淵(Abyss Geyser),是整個公園裡最深的
路邊隨處可見的無名小geyser 僅僅在這麼一個景點就看到瞭如此多的geyser,而這些還都不是很有名的,估計後面會有更多更好的景色好看呢!離開西拇指,沿著 黃石 湖往釣魚橋方向駛去。路邊本來是鬱郁蔥蔥的綠樹,但忽然間出現了一大片枯死的林木,不知是不是上一次 黃石 公園大火的遺留物。 釣魚橋位於 黃石 河上,經過時看到工人正在橋下維修加固橋墩。河水的色彩異常濃厚、飽滿。
穿過釣魚橋游客中心就來到了 黃石 湖邊。可能是湖面開闊的緣故吧,這裡風極大,湖面波浪起伏,踩在岸邊的沙灘上,倒是像極了在海邊。看了簡介才知道,這個湖有32km長,23km寬,有227km的湖岸線,水最深處有131米,難怪感覺像大海了 繼續沿 黃石 河北 上 抵達泥漿火山區,一下車,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臭雞蛋的味道 走上棧道,就聽到一陣低沉的轟隆聲,看到大家都擠在一個平臺上,也趕緊湊過去,原來這裡就是龍嘴(Dragon’s Mouth),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裡面噴出濃厚的白霧,並伴隨著轟隆的震響,的確像是一條巨龍張開大嘴。
推薦住宿:Stagecoach Motor Inn 驛馬汽車旅館 103 E Ramshorn Street, Dubois, WY 82513, 第五天
Day 5 August 3, Friday
概況:Dubois—大 提頓 國家公園(北段)-- 黃石 公園(下8)--西 黃石 入住,約350公里
一早從Dubois出發,原路返回大 提頓 ,從東門進入,從另一面看雪山 沿公路北上,到達Colter Bay Visitor Center,後面就是 傑克遜 湖的碼頭。 北線就是沿湖而行,一路拍攝不同角度山水相映的景色。 從大 提頓 出來,直接就會開進 黃石 公園的南入口了。不像其它幾個國家公園,這裡的人氣旺,進門還要排隊的。公路沿著路易斯河(Lewis River),一直到路易斯湖,這裡有一座小橋,可以在橋邊停下來,沿著小路去看路易斯瀑布。
繼續前行就到了西拇指(West Thumb)。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整個 黃石 湖的形狀,在東面有兩條胳膊(Southeast Arm和South Arm),西邊就是這個大拇指了。從這裡開始, 黃石 公園呈“8”字形,我們決定逆時針,先游玩下8字:西拇指--釣魚橋(Fishing Bridge)--泥漿火山(Mud Volcano)--峽谷村(Canyon Village)--下間歇泉谷(Lower Geyser Basin)--中間歇泉谷(Midway Geyser Basin)--上間歇泉谷(Upper Geyser Basin),然後趕往西 黃石 入住賓館。
西拇指就在 黃石 湖邊,一進停車場,就看到了傳說中的間歇泉(geyser)。按百度的解釋,間歇泉是這樣形成的:在火山活動地區,熾熱的熔岩會使周圍地層的水溫升高,甚至化為水汽。這些水汽遇到岩石層中的裂隙就沿裂縫上升,當溫度下降到汽化點以下時就凝結成為溫度很高的水。這些積聚起來的水,還有地層上部的地下水沿地層裂隙上升到地面,每間隔一段時間噴發一次,形成間歇泉。間歇泉噴出的水中往往含有礦物質,當水分蒸發或重新滲入地表時,這些礦物質就會沉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的礦物質能形成各種奇怪的狀,像火山錐,像火山口,有時間歇泉還能“製造”出柱形的礦物質沉積物。
這個小geyser在不停地噴泥漿呢。 沿著木棧道往湖邊走去,路邊有指示牌,敢情就在這麼小小的一片區域內,就分佈眾多的geyser 看這水有多麼的清澈 對比一下這裡水的顏色 浩瀚的 黃石 湖,還可以在這裡劃一下皮划艇 甚至湖裡還有geyser (Lakeshore Geyser) 湖裡的釣魚錐(Fishing Cone),據說當年在湖裡釣魚時,可以順手將釣到的魚兒放在裡面煮熟了吃 這個是大錐(Big Cone) 礦物質的沉積 無底深淵(Abyss Geyser),是整個公園裡最深的
路邊隨處可見的無名小geyser 僅僅在這麼一個景點就看到瞭如此多的geyser,而這些還都不是很有名的,估計後面會有更多更好的景色好看呢!離開西拇指,沿著 黃石 湖往釣魚橋方向駛去。路邊本來是鬱郁蔥蔥的綠樹,但忽然間出現了一大片枯死的林木,不知是不是上一次 黃石 公園大火的遺留物。 釣魚橋位於 黃石 河上,經過時看到工人正在橋下維修加固橋墩。河水的色彩異常濃厚、飽滿。
穿過釣魚橋游客中心就來到了 黃石 湖邊。可能是湖面開闊的緣故吧,這裡風極大,湖面波浪起伏,踩在岸邊的沙灘上,倒是像極了在海邊。看了簡介才知道,這個湖有32km長,23km寬,有227km的湖岸線,水最深處有131米,難怪感覺像大海了 繼續沿 黃石 河北 上 抵達泥漿火山區,一下車,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臭雞蛋的味道 走上棧道,就聽到一陣低沉的轟隆聲,看到大家都擠在一個平臺上,也趕緊湊過去,原來這裡就是龍嘴(Dragon’s Mouth),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裡面噴出濃厚的白霧,並伴隨著轟隆的震響,的確像是一條巨龍張開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