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傳說與海口民間故事(海口7日游)
公元1097年,62歲高齡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 海南 島 儋州 。據說在宋朝,放逐 海南 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沒想到,蘇軾卻把 儋州 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詩雲“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 儋州 ,從蘇軾學。 在宋代100多年裡, 海南 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 儋州 的薑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 海南 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 清朝光緒年間,為供奉唐、宋兩代氣節高尚的貶官謫臣精神,崖州官民建立了“蘇公祠”和“五公祠”,以紀念蘇東坡和李德裕(唐朝宰相)、李綱、趙鼎(兩人均為宋朝宰相)、李光、胡銓(兩人均為宋朝大學士)五公。 自宋初開始「瓊台」就已成為朝廷官方對 海南 瓊山縣的愛稱。公元1403年,明朝 海南 衛指揮楊義在瓊山府城一山頂立了一座“瓊台福地”石牌坊。相傳華夏系被大陸日趨南下的陽剛紫氣,越海潛通,首先集散於瓊台之下,故稱福地。後人在此處建立了 海南 規模最大的武聖關帝廟,永葆瓊台福地之陽剛紫氣。 海口 供奉關公的廟宇數不勝數,清朝初年,已遍及天下,且名稱不一。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既是武神,又是財神。相傳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誕辰,是時各廟均人聲鼎沸,香火旺盛,各類紀念活動在 海口 民間上演。 關帝信仰不僅是歷朝治理者推崇的主流精神,也是民眾深層社會心理的集中反映。民心所崇之義薄雲天,古城面貌之雄渾巍峨,一座城市的氣質與它民眾所崇尚的氣節也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514年, 海南 瓊山就誕生了明朝最著名的一位清官——海瑞。海瑞畢生剛正不阿,打擊豪強,力主嚴懲貪官污吏,遂有“海青天”之譽。海瑞抬棺材上書覲見、慨然罷官歸里等故事成為佳話廣為流傳。 清朝年間,扎根 海南 的戲劇藝人從 海南 人的生活實際出發,根據 海南 人喜聞樂見的習性,將傳入 海南 的木偶戲、正音戲、梨園戲、高甲戲和潮劇等“外來”戲劇,與 海南 當地的方言土語、民間歌舞相結合,慢慢演變發展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性民間戲曲藝術——瓊劇,也稱 海南 戲。 瓊劇的藝術遺產豐富,它的傳統劇目有文戲、武戲和文明戲,題材豐富,解放後經過整理、改編、創作和移植其他劇種的古裝、現代劇目共有一千五百多出。 每逢慶賀關帝誕辰、媽祖誕辰等傳統民間節日或是一些慶典活動,都會有優秀的瓊劇團在 海口 市人大會堂、 海口 市群眾藝術館和部分居民社區文化廣場等地惠民演出。 瓊劇的配 樂都 是現場演奏的,樂器既有 民樂 樂器如二胡、揚琴、鑼鼓,也有像大提琴、長笛這樣的西洋樂器,給街坊鄰居們帶來一場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 我幸運地撞上了騎樓老街慶賀關聖帝君誕辰文藝晚會的瓊劇表演,而且是兩個社區廣場兩個劇團兩場戲。說心裡話,瓊劇給我帶來的視聽享受一點都不比昆曲差。 “我已非我,戲與人生,到底分不清;你也非你,歡笑悲痛,原來一場夢”——《戲迷人生》 公元1926年6月,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 海口 解放西路的一棟邱世祖宅秘密召開,揭開了瓊崖人民革命鬥爭嶄新的一頁。從此,中共在 海南 領導的人民武裝瓊崖縱隊,先後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考驗,依靠 海南 島各族人民,力保23年紅旗不倒。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圍剿共產黨革命力量。椰子寨戰鬥中,臨危受命的楊善集等人犧牲。王文明率剩餘力量轉進母瑞山。不久,特委因叛徒出賣而被破壞,主要領導人犧牲,一時瓊崖革命群龍無首。 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將領馮白駒上山尋找王文明,並主持臨時特委工作,相繼成立了獨立師和女子軍特務連。敵軍進剿使瓊崖武裝幾乎損失殆盡。馮白駒率殘部再上母瑞山,重開星火燎原,完成了“ 雲龍 改編”,並打響抗日第一槍,隨後建立了五指山等根據地,為後來解放 海南 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 海口 市 白沙 門公園北端的渡海紀念廣場上,有一座塑像,3位解放軍戰士攜手並肩在沒過膝蓋的海浪中奮勇前行,雕塑底座的一篇悼念1950年在 白沙 門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銘文中寫道:這裡發生過一場激戰,這裡犧牲過百餘名英雄。在 海南 島解放66年之後,當年慘烈、悲壯的 白沙 門戰場幾經變遷,如今已成了 海口 市最主要的休閑生態公園。 1.2. 城市掠影公元1926年,民國政府將 海口 從瓊山縣分出,建立「 海口 市」。 海口 市政廳 大興 土木,拆掉了明朝初年修建的 海口 所城,將5-6米寬的石板路擴建成能夠行駛汽車的水泥街道。 許多南洋華僑也回到家鄉建設,修建了八百多棟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沿街商鋪、郵局、銀行、使館、醫院林立,成為民國時期 海南 島上最繁華、最具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街區。 時過境遷,歷經百年滄桑,有些騎樓建築已經繁華不再,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青藤環繞,終有一日被徹底拆除,成為歷史的記憶。 有些騎樓建築仍然不減當年的生活氣息,爺輩、父輩留下的店屋如今傳承給成年的孩子們打理,陳年的屋檐下也許每天都發生著一樣卻又不一樣的民間故事。 也有些騎樓建築則換上了新裝,以另外一種令人懷舊的“容顏”向生活在當代的世人們訴說著民國時期歷久彌新的南洋情話。 2009年, 海口 騎樓老街在由我國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首屆“ 中國 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中,被評選為“ 中國 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另外九條歷史名街分別為 北京 國子監街、 平遙 南大街、 哈爾濱 中央大街、 蘇州 平江 路、 黃山 市屯溪老街、 福州 三坊七巷、 青島 八 大關 、 青州 昭德古街、 拉薩 八廓街。 在 海口 市南郊的觀瀾湖度假區,一場更為聲勢浩大的民國懷舊運動正在栩栩如生地進行著。 這裡就是馮小剛電影公社,觀瀾湖集團與華誼共同打造的近代歷史街區,呈現了上世紀整整百年間 中國 城市街區和建築的時空演變史。 在電影公社的1942民國風情街,許多建築完全按照老照片複原,例如曾為蔣介石官邸的堯廬、西山鐘樓、 重慶 國泰戲院、 上海 融光大戲院等等,讓人仿佛回到了民國時期的 重慶 和 上海 。 每一棟建築背後仿佛都有一段流逝的故事,令人追憶和回味。電影公社不僅是景區,也是攝影基地,包含全球最大的8000平方米的多個大型攝影棚,道具車間、制景車間、動力車間、影人公寓等配套設施完善。沒準你來的時候就有哪部電影正在開拍,可以瞅見某些明星名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