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OS2016NO.02—謎之埃及NO.03—埃及眾神—神廟之卡納克&盧克索






是 埃及 有史以來最大,整個神廟從開工到整建完成,歷經數十代,花了近2千年的時間,同時也是全世界增建最久的建築物,有人統計,當年建造 卡納克 神廟時,動用了祭司、工匠、衛士、農民等共813322人,幾乎是全民總動員;所付出的金錢也難以計算,法老們無數次打仗所贏的戰利品與收刮來的民脂民膏。其增建的方式是從最裡面逐漸向外擴建,包括以下幾個重要時期:
(1)中王國時期—第十二王朝仙受斯垂一世(Sesostri I )開始增建。
(2)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70~1090年)—第十八王朝時的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和圖特模斯三世(Tuthmosis III,公元前1479年-1425年),到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24年)、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ll)時代達到顛峰。
(3)新王國時期—第二十王朝時整體建構大致完成。
(4)托勒密王朝—小有增建。
(5) 羅馬 統治初期—在 羅馬 統治初期,即基督教早期有一些修建。






古王國和中王國時期太陽神拉受到推崇,到了新王國時代,太陽神阿蒙(Amun)地位抬高。阿蒙神原是㡳比斯的地方神,因受人民愛戴而日益壯大,後來與拉神結合,整合成為上下 埃及 最大的神,因此成為眾神之王,更受民眾的護持。
在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時代, 卡納克 地區有三分之二的財產都歸 卡納克 神廟所有,那些都是民眾敬奉給阿蒙神的。阿蒙神是太陽神,又是戰神,因為戰爭的緣故,犧牲了很多人,因此每到祭典,都要殺掉一些戰俘做為祭品,因此人人敬畏他。




聖父-阿蒙神,是眾生之父,也是太陽神;
聖母-母努神,是眾生之母;
聖子-孔蘇神,是月亮神。



為什麼是羊頭獅身? 獅子 是萬獸之王,公羊是太陽神的象徵。 埃及 人相信公羊的性能力很強,所以公羊又代表性愛。
卡納克 神廟的主神是太陽神阿蒙,他到了晚上就會成為性愛之神,所以沿路上都是公羊頭,是為聖羊。每隻聖羊頭之下、獅身的身前都有一尊法老像,全面在保護法老,據考古學家的說法是拉美西斯二世。

神廟共有10個塔門,通常是一法老蓋一座,這樣計算至少有十位法老整建過神廟,每座塔門又各有自屬的 石柱 庭院。

第二塔門左右兩側法老雕像類似 中國 的門神屹立著,左為拉美西斯二世(仔細看,其胯下的小人據說是他愛妻奈菲爾塔利的石像),古 埃及 喜歡在同一平面上用人物的大小來區分他們的地位;右是戴著上下 埃及 王冠的法老。
國內但凡有點來頭的寺廟等多有門樓或山門,也講究風水朝向星相建築方位等, 默默繼續一筆,世界本 大同 ~

柱廊大廳是古 埃及 底比斯王朝巔峰的標誌,134根23米高的巨大圓柱分16列在縱深100多米的大廳里排列開來,幾乎占滿了整個空間,曾經有過的屋頂早已不見,只留下縱橫曲折的小巷。
巨柱上的精緻雕刻,經過3000年以上的漫長歲月,太陽神阿蒙的形象依舊清晰可見。

卡爾納克神廟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名字意指"The Hidden One",意為"隱藏者",其形象被描繪成頭戴兩片羽毛&手持一根權杖,象徵著男人的氣概,公羊和雌鵝是他的神獸。

大廳四周牆體上刻下了描繪戰爭的場景,分別展示了士兵、 埃及 人安營扎寨、戰鬥的場面以及被俘的士兵。重疊影,ME感這或許代表,當時被俘士兵人數之眾多~

在靠近奧龍特河的地方,法老的軍隊抓獲了兩名自稱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們說有重要情報要通報給 埃及 人。這兩人被帶到了拉二面前並向他交代說,穆瓦 塔里 什的部隊距離此地很遠,法老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城池。拉二此時已視卡疊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隊集結完畢即獨自率領阿蒙支隊沖向靠近卡疊什的平原地帶併在此宿營。只有當他的衛兵抓到敵軍先頭部隊的兩名士兵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此時為時已晚。躲在城堡內的赫梯族人突然發起進攻,措手不及的法老軍隊潰不成軍,四下逃竄,只有拉二帶領貼身侍衛奮力抵擋赫梯族人的進攻。
撰寫有關拉美西斯專著的弗朗克·齊米諾敘述:“多虧有兩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讓拉二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進了 埃及 軍隊的營地之後,立即忙著搶奪財物,卻把乘勝追擊敵軍的事忘在了腦後;其次是法老的後續部隊及時趕了上來,救助拉二及其士兵。”
這時,整個戰局被徹底扭轉:本該輕易取勝的赫梯族人身困險境,接近黃昏時分,雙方停戰。晚上, 埃及 其他支隊的士兵趕來增援法老。

戰事的結果是一次平局,這迫使拉二放棄攻取卡疊什的打算。但是,他借助自己的宣傳把這次幾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戰變成了 ,在自己這位偉大領袖領導下的英雄壯舉。


埃及 女王不等於法老,女王和法老是不同的,法老戴的王冠代表上下 埃及 ,而女王通常和丈夫分享統治權,只戴代表上 埃及 或下 埃及 的王冠。法老=Pharaoh,女王=Queen:
哈特謝普蘇特是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女法老,統治了 埃及 34年後離開人間,而這高聳的方尖碑,卻仿佛向今天的人們講述著她那不凡的一生;
托斯雷(Twosre)是 埃及 血統的最後一位女王;
克裡奧帕 特拉 七世(Cleopatra Ⅶ)廣為流芳的 埃及 艷後,是古 埃及 托勒密王朝末期最著名的重要人物。

圖三痛恨哈特謝普蘇特廢黜自己,在全國範圍內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凡是有她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統統抹掉,凡是她建造的建築統統毀掉。
但圖特莫斯三世沒有摧毀哈特謝普蘇特在尼羅河西岸為自己建造的陵廟(後將專門介紹女王),也沒有推倒在這裡建造的兩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牆把它們遮擋了起來。結果是高牆的遮擋反而更好地保護了方尖碑,當後來高牆倒了以後,人們發現,哈特謝普蘇特的方尖碑沒有風化,沒有破壞,幾乎完好無損,而且在頂端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當時高牆遮擋的印記。

古 埃及 共樹立幾根方尖碑,有待研究,維基百科說29支,其分佈如下:
1、 埃及 :9支。
2、 意大利 :11支,是全球最多的,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呢?大部份是古 羅馬 帝國時期運走的,在聖伯多祿廣場( 梵蒂岡 )、德拉·羅騰達廣場-萬神殿前( 羅馬 )、人民廣場( 羅馬 )、巴貝尼廣場- 維多利亞 聖母堂前( 羅馬 )、納 沃納 廣場-四河噴泉( 羅馬 )、 西班牙 廣場( 羅馬 )、波波里花園( 佛羅倫薩 )。
3、 法國 -1支,在協和廣場,1836年 埃及 送給 法國 ,豎立在協和廣場,原來它是在路克索母特神廟前的,母特神廟本有2支高25公尺的方尖碑,送出一支之後,僅保留一支。
4、 以色列 -1支。
5、 土耳其 -1支,在伊斯坦堡的賽馬場。
6、 波蘭 -1支。
7、 英國 -4支,其中克麗歐 佩特拉 ( 埃及 妖後)的方尖碑在 倫敦 。
8、 美國 -1支,是 埃及 送給 美國 ,在 美國 中央公園中。
9、 德國 -1支。
埃及 人說方尖碑之所以會在海外,是被偷走的…其實不一定,說不定是 埃及 人自己不要的,這跟宗教信仰有關。—摘自: http://mp.weixin.qq.com/s?↑biz=MjM5MzEzNjA5NQ%3D%3D&idx=2&mid=2650621889&sn=659bd111a96616495fd7570d308143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