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煙波浩渺處 千島浮沉碧玉中

此時此刻,大橋披上了金色的輕紗,跨越在青峰之問,橋下的湖水仍是碧綠透亮,在霞光下泛起金光。










中午在服務區吃的那點東西早就消化乾凈了吧!該品嘗下 千島湖 大名 鼎鼎的魚頭湯了,灑店也得去辦好!戀戀不捨地撤了。



不熟路況,當發現一處可以停車時,車已開過了頭。
某人說,在外自駕,安全第一,守法第二,不要違規扣分,所以一貫小心翼翼,還是慢慢地繼續往前開吧,讓我隔窗拍了幾張算了。漸漸高樓疊起,夕陽被擋在樓外。

沒看錯吧,得在外面等號,等到幾時?早過晚七點了, 問問再定:“現在排號得等多久?”
“半小時到四十分鐘。” 本以為心急的某人會等不及,沒承想他先報了名。


風正輕,月將圓,夜未央。




沒有後悔先後等了起碼一個小時,乳白濃郁的魚湯只喝一口,用俗|語來說,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某人直感嘆:“多少年沒喝到如此原生態的魚湯了!”家鄉本以魚米之鄉著稱,現在雖然一直成百強縣市之首,可是經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很難見到原生態的魚了,但願隨著政府的環保措施落實到位,還我一個水秀江湖俏 江南 !


青山綠水金腰帶,醉人心懷,沉迷徘徊,雲卷雲舒碧天海。
日落沉醉 小金 山,夕照水藍,波光斑斕,可有漁舟共唱晚? 乘風破浪 島上觀島洗漱完畢,再看天氣預報,後兩天一直是陰或陣雨轉多雲的天氣,觀湖效果不太理想,不再糾結,選擇第二天登島觀湖,放棄第三天再可上島的大門票,至於再去何方,某人很想去歸途中的 大明山 ,被我一票否決,因我只穿了雙適於湖邊的拖鞋,怎麼上山?而 麗水 及南溪江則越走越遠,返程得600多公里,於是百度了 新安江 山水畫廊,那裡和乾島湖的回程差不多,也是倆人共同喜好的風景,雖攻略沒做,隨緣隨走吧,就這麼定了!
第二天上島選擇了普通船,查好最早約九點從碼頭出發,所以篤定吃好早飯,收拾東西,退房,出發。
到碼頭購好船票和門票(門票,150,船票,65),我們選擇的是中心湖區,被喻為“一城山色半城湖、 千島湖 上一明珠”,是游客游覽的重點區域。這次按秩序去的是梅峰島、娛樂島、月光島,要是娛樂島換成龍山島(海瑞祠)就好了。
被告知船是坐滿就開,一路直奔碼頭。

“也不差這點錢,你儘管去好了!”樂得“調侃”一下。
“關鍵是,今天天氣不好,在甲板上也拍不出效果。”某人選擇下來的理由。

“反正上島後還是會被別人先占的。”還要嘴硬。
廣播通知,坐定後每人的位置是固定的,後來倒真是碰到上島下來後原座位被人占去的狀況,讓工作人員來“趕走”了。
天氣確實有點失望,茫茫雲霧,這種天氣拍出照片的效果和昨天下午的無法相比。

船上的散客總導游開始廣播,先問了個弱智問題:“ 千島湖 是天然湖還是人工湖?”
然後才進行觀景介紹: 千島湖 即 新安江 水庫。1959年 中國 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 新安江 水力發電站而攔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比西湖大3000多倍,全程度娘那都有。
這種知識點,來前肯定會瞭解的吧。

這是新 中國 成立後,第一次最大的水庫移民遷徙行動。在當時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加上那年梅雨提前到來,田地被淹,房屋被淹,移民甚至來不及和祖宗道別,大水瞬間就漫上來了。在這20多萬人的移民大軍中,賠償款最多的兩百多元,少的只有五十多……
我知道,這段塵封的歷史現在逐漸被揭開,20多萬移民,幾乎人人都對故鄉懷著永遠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國家地理》刊發的一組沉睡於 千島湖 底的水下古城圖片,讓人震驚的是眾多牌坊、房屋、院牆依然聳立,並未腐爛,太陽透過水面照射進去,猶如一道道佛光籠罩其上,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梅峰觀島位於 千島湖 中心湖區西端的狀元半島上,因有五座相連的山丘形似梅花而得名。
上島後可選坐纜車和步行。我們無疑選擇步行,據說有1000多級臺階,島上只是設了觀景平臺——看 千島湖 最美景點,所以給的1個小時時間綽綽有餘。
上山,聽松!一路穿越在綠色樹蔭中,空氣濕度很大,地上濕漉漉的,像是新下了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