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古國到熱情之都——徜徉在色彩斑斕的奇幻國度





阿布伊南神學院隱跡於古城之中,學院的大門對著古城街道,只開了一個小小的門,從外面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步入內,卻感到這裡別有洞天。四周高大的建築連成一體,抬頭可以看到高聳的宣禮塔。庭院中間是一個面積不小的天井,天井中央有一個圓形水池,是供朝拜者朝拜前凈身使用。整個建築物的四周鑲嵌著華麗的 馬賽 克,廊柱以及上部的牆壁裝飾著精美的雕刻,大門的門扇、門洞的圍擋以及房檐等全部採用雕刻技術無以倫比的雪松木做裝飾。






不知道過了幾十年,這個小男孩是不是還一直生活在古城,是不是就步了他爺爺的後塵,是不是和古城裡的居民一樣,一輩子做一個虔誠的信徒,每天在狹窄的街道中穿梭,重覆著同樣的生活。我們無法去定奪他人是否幸福,也不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只希望,幾十年後,他的眼眸能如今一般清澈。

不禁讓我想起了《桃花源記》里的,“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只不過,這次是走出來罷了。



之前看過一個諷刺jia方的段子,是說設計師被要求在海報上呈現五彩斑斕的黑。黑要五彩斑斕是不可能的了,但是 舍夫沙萬 給我們呈現了多姿多彩的藍。
傳說這裡原本是遭到 西班牙 人驅逐的摩爾人建立的一個堡壘。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擴建,堡壘逐漸成為一座城市,受到宗教迫害的猶太人也來到這裡避難。 舍夫沙萬 雖然地理位置偏僻,卻也屢屢遭受戰亂之苦,於是猶太人開始將房屋粉刷成藍色。在猶太教里,藍色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所以藍色也寓意著是在上帝的保佑之中。久而久之,小城裡的居民紛紛效仿, 舍夫沙萬 便成為了一個藍色的小鎮。因為並不是統一上的色,所以每個藍都不太一樣,無論是明度,色調,還是飽和度都不盡相同的藍。
因為中午才驅車到達 舍夫沙萬 ,所以第一件事當然是填飽肚子。進入小鎮的前廣場周圍,有許多餐館,每一個都裝飾的很有特色,小巧精緻。




關於塔吉鍋有個很可愛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 北非 摩洛哥 ,水資源嚴重短缺,巧婦難為無“水”之炊。有一天,一個叫做 阿裡 巴巴的年輕人,袋著高帽子騎著駱駝在 撒哈拉沙漠 中行走數日,發現帽頂時不時會有水滴滴到頭頂, 阿裡 巴巴納悶數日:大太陽底下哪來的水滴啊。後來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水,是自己的汗水! 阿裡 巴巴靈機一動,把帽子脫下來,直接蓋倒正在烹飪的鍋上,一下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為食物的水分沒有揮發掉,而是聚在帽子頂,然後再回落到食物裡面。
最早的塔吉鍋都是陶土鍋,因為透氣不透水,加上三角圓錐的造型使得蒸氣循環上升,因此在烹調過程中不需要加很多水,水汽均勻地滴落在食材上,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營養。國內的商場就有塔吉鍋賣哦,除了自重太重之外,還是挺好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