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6我的青海、吐魯番、烏魯木齊、敦煌、張掖之旅
↑天山天池風景區 ↑天山天池風景區 ↑天山天池風景區 ↑天山天池風景區 第四站;甘肅、敦煌D10,9月22日,車上
D11,9月25日,早柳園6;47到達,坐車赴 敦煌 ,游覽鳴沙山、月牙泉。下午游莫高窟。 ↑柳園火車站 ↑柳園火車站 柳園火車站,不大的小站。但位置很重要。去 西藏 在這裡轉車。一個小站,忽然一下涌入這麼多旅客,候車室擠的滿滿的。 ↑敦煌 看見反彈琵芭的飛天,就知道到了 敦煌 。 ↑敦煌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 河西走廊 西端的 敦煌 ,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動蕩的社會以及腐敗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圓籙的疏於管理,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 敦煌 研究院承建了 敦煌 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敦煌 敦煌 的特產杏皮水,酸酸甜甜的很好喝。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 甘肅 省 敦煌 市城南5公里處。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 敦煌 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 中國 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榮譽稱號。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月牙泉 鳴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有鼓角之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故"沙嶺晴鳴"為 敦煌 "八景"之一。 ↑月牙泉 ↑月牙泉 ↑鳴沙山 來到鳴沙山的游客幾乎都會騎一回駱駝,100元,40分鐘。一隊駱駝6匹,一個牽駱駝的。拍照要交20元,由牽駱駝的給照。否則,游客自己騎在駱駝上,是沒有辦法照相的。騎駱駝,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不好受。騎在駱駝上晃來晃去,下來以後腰很疼,我是休息了好一陣,才緩過i來。租腳套,15元。實際沒有用。景區有很好的道路,不用擔心鞋裡會進沙子。 ↑月牙泉 ↑鳴沙山 ↑鳴沙山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月牙泉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數千年來沙山環泉,泉映沙山,在沙山深谷中,"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鳴沙山 第五站;甘肅、張掖D12,9月26日。柳園10;10分赴 張掖 ,晚上17;07到達。
D13,9月27日。大佛寺、七彩丹霞。
D14,9月28日, 張掖 11;12坐車返 沈陽
D15,9月29日,車上
D16,9月30日。上午到達 沈陽 ,結束旅程。 ↑張掖 ↑鼓樓 ↑張掖 金 張掖 ,古時候叫甘州。原來以為 張掖 產金,來到這裡才知道,過去這裡產玉米,所以叫金 張掖 。銀 武威 ,古時候叫涼州,這些在狄仁傑電視劇里的地方,我們都來到了。 張掖 飲食以麵食為主。比較富有地方特色的有搓魚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麵筋、香飯、小飯、煎血腸、羊頭湯、魚兒粉、灰豆湯、油糕兒、梗粉、涼粉、涼糕兒、臊面、孫炒炮、雞肉墊卷子、 山丹 油果子以及糊餑、豆腐腦兒等。肉食類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也久享盛名。酒有黃酒、南酒、燒酒,當地素有“無酒不成禮”之俗。在位於 張掖 市民主東街的甘州市場小吃一條街上,你可以品嘗到當地的各種美味小吃。小吃街一般從清晨六時開張到翌日凌晨三、四點收攤。整個街道兩邊是一字排開的小吃攤,花樣繁多,價格低廉,在小吃街兩端還有拔地而起的仿古牌樓,古樸別緻,再現了昔日 張掖 風貌。 張掖;大佛寺大佛寺始建於西夏 永安 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名寶覺寺, 清康 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寺占地約23000平方米,坐東朝西,現僅存中軸線上的大佛殿、藏經閣、土塔等建築。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卧佛長34.5米,為 中國 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像。卧佛後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優婆夷、優婆塞及十八羅漢等塑像。藏經閣面闊21.3米,進深10.5米,單檐歇山頂。土塔原名彌陀千佛塔,為磚土混築密宗覆缽式塔,主塔高33.37米。
寺內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卧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盤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併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這裡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 亞洲 最大的室內泥塑卧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係的古剎之一。據記載: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於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D11,9月25日,早柳園6;47到達,坐車赴 敦煌 ,游覽鳴沙山、月牙泉。下午游莫高窟。 ↑柳園火車站 ↑柳園火車站 柳園火車站,不大的小站。但位置很重要。去 西藏 在這裡轉車。一個小站,忽然一下涌入這麼多旅客,候車室擠的滿滿的。 ↑敦煌 看見反彈琵芭的飛天,就知道到了 敦煌 。 ↑敦煌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 河西走廊 西端的 敦煌 ,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動蕩的社會以及腐敗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圓籙的疏於管理,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 敦煌 研究院承建了 敦煌 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敦煌 敦煌 的特產杏皮水,酸酸甜甜的很好喝。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 甘肅 省 敦煌 市城南5公里處。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 敦煌 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 中國 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榮譽稱號。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月牙泉 鳴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有鼓角之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故"沙嶺晴鳴"為 敦煌 "八景"之一。 ↑月牙泉 ↑月牙泉 ↑鳴沙山 來到鳴沙山的游客幾乎都會騎一回駱駝,100元,40分鐘。一隊駱駝6匹,一個牽駱駝的。拍照要交20元,由牽駱駝的給照。否則,游客自己騎在駱駝上,是沒有辦法照相的。騎駱駝,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不好受。騎在駱駝上晃來晃去,下來以後腰很疼,我是休息了好一陣,才緩過i來。租腳套,15元。實際沒有用。景區有很好的道路,不用擔心鞋裡會進沙子。 ↑月牙泉 ↑鳴沙山 ↑鳴沙山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月牙泉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數千年來沙山環泉,泉映沙山,在沙山深谷中,"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鳴沙山 第五站;甘肅、張掖D12,9月26日。柳園10;10分赴 張掖 ,晚上17;07到達。
D13,9月27日。大佛寺、七彩丹霞。
D14,9月28日, 張掖 11;12坐車返 沈陽
D15,9月29日,車上
D16,9月30日。上午到達 沈陽 ,結束旅程。 ↑張掖 ↑鼓樓 ↑張掖 金 張掖 ,古時候叫甘州。原來以為 張掖 產金,來到這裡才知道,過去這裡產玉米,所以叫金 張掖 。銀 武威 ,古時候叫涼州,這些在狄仁傑電視劇里的地方,我們都來到了。 張掖 飲食以麵食為主。比較富有地方特色的有搓魚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麵筋、香飯、小飯、煎血腸、羊頭湯、魚兒粉、灰豆湯、油糕兒、梗粉、涼粉、涼糕兒、臊面、孫炒炮、雞肉墊卷子、 山丹 油果子以及糊餑、豆腐腦兒等。肉食類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也久享盛名。酒有黃酒、南酒、燒酒,當地素有“無酒不成禮”之俗。在位於 張掖 市民主東街的甘州市場小吃一條街上,你可以品嘗到當地的各種美味小吃。小吃街一般從清晨六時開張到翌日凌晨三、四點收攤。整個街道兩邊是一字排開的小吃攤,花樣繁多,價格低廉,在小吃街兩端還有拔地而起的仿古牌樓,古樸別緻,再現了昔日 張掖 風貌。 張掖;大佛寺大佛寺始建於西夏 永安 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名寶覺寺, 清康 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寺占地約23000平方米,坐東朝西,現僅存中軸線上的大佛殿、藏經閣、土塔等建築。大佛殿面闊九間(48.3米),進深七間(24.5米),高20.2米,二層,重檐歇山頂。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其中卧佛長34.5米,為 中國 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像。卧佛後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優婆夷、優婆塞及十八羅漢等塑像。藏經閣面闊21.3米,進深10.5米,單檐歇山頂。土塔原名彌陀千佛塔,為磚土混築密宗覆缽式塔,主塔高33.37米。
寺內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卧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盤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併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這裡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 亞洲 最大的室內泥塑卧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係的古剎之一。據記載: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於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