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緬甸】佛心佛行之曼德勒






亞榻那新彌佛塔【轉自網絡】亞榻那新彌佛塔位於因瓦古城內,是一塊方圓數百平方米的磚石結構矩形古代遺跡。遺跡上有一尊背靠佛塔的坐姿佛像,周圍環繞著高大的熱帶樹木。 這裡雖小且外觀不起眼,但在 緬甸 人及國外旅游書上都特別推薦。因為這裡的佛寺已經毀壞,塔身傾倒,但3尊佛像安然的散落戶外。佛像雖經風吹雨打日曬,非但沒有減損其魅力,更顯古樸而自然,受到許許多多人的喜愛。 寺中有個 大樹 ,據當地人說已超過600年。樹下有尊佛像端坐,寶相莊嚴,與廟宇內的金身佛像很是不同,是殘破的黑白色讓人很是喜歡,當然會讓人想起神秀那首著名的佛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對於這座寺院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並不妨礙當地人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

不知樹齡高壽








很震撼,第三尊佛像坐在斷壁殘垣中。


他推銷的明信片我沒興趣,作為報答,給了小男孩1000k,他卻看上了我的手機掛繩,送他了。




話說你看出來了嗎?塔身和亭子歪的不是一個方向。。。
據說明朝最後一個皇帝逃到 緬甸 ,常常登上這塔眺望故國,最後還是落到吳三桂手裡了。




塔下 還有賣木雕的,方形圓形鏤空雕花,喜歡的可以買個,好像這裡比較便宜。
馬哈昂美寺【轉自網絡】馬哈昂美寺(Maha Aungmye Bonzan)又稱黃寺,是因瓦遺址中最美的建築,1818年由貢榜王朝( Konbaung Dynasty1752~1885, 緬甸 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孟雲國王(波道帕耶)的皇后捐建為國師Nyaung Gan Sayadaw高僧的住所,為一座淡黃色的砂岩建築,微黃的錶面,繁瑣的雕花看起來像是 歐洲 風格的寺廟,線條很是柔美,具有女性的氣質。
馬哈昂美寺最初始建成為木製結構後在大或中損毀傾倒,1838年曾毀於地震,之後被Me Nu王后的女兒、敏東王的王后Sinphyumashin在1873年修複。
整個寺院建築的構造是模仿柚木僧院、有七層結構的特點(金色宮殿僧院Shwenandaw Kyaung也是這樣的造型),用石頭和磚塊建造,凹凸的雕花,斑駁的牆體,幽深的殿堂,形制應該算經堂。這座寺院是19世紀貢榜王朝的建築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