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新寺——夜半鐘聲點點愁

你所不知道的張繼1600年前,唐朝天寶十二年。
都城長安。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已近中年的考生張繼金榜題名,多年寒窗苦讀終於有所回報,他信心滿滿,踏上為官之路。世事難料,在長安為官三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李隆基外逃,張繼等在京官員們也紛紛南下避難。

七月的一個深夜。張繼一家人的輕舟順運 河南 下,將在今夜抵達 蘇州 ,半個月的避難生活讓他痛苦不堪。張繼走到船頭側目觀看運河兩岸,深夜已至,岸上只有零星的燈光和沉睡的樹林,三更已過,一輪殘月漸漸沉落,只剩下一片灰濛蒙的光影,仰望蒼穹,一片靜謐。初秋十分已有些涼意,河面上泛起薄薄的一層霜霧,不知何處的烏鴉偶然啼叫一聲,雖是富足的 江南 水鄉,此時此刻也顯得有些凄落憂傷。三年的為官之路可謂兢兢業業,收貨頗豐,誰料,一場政變讓本 來安 寧的生活一去不返,淪落他鄉前途未卜。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寄人籬下的感情讓張繼愁上心頭。船家輕喚一聲,張繼從沉沉的回憶中抬頭,已到 蘇州 碼頭。夜色中江村橋和楓橋漸漸浮現眼前,張繼進入船艙喚醒妻兒,準備登岸。楓橋碼頭外,另有幾支輕舟停靠在岸邊,有依船而眠的漁家,也有和張繼一樣剛剛到岸的客人,看著漁船上浮動的點點燈火,張繼遙想“是否也有和我一樣滿懷悲愁的路人呢”。張繼攙扶妻兒跨過江村橋,站在江村橋上,望著漆黑的河水,不禁一聲輕嘆。此時,橋邊寒山古寺中,四更報時的鐘聲響起,劃破深夜的寂靜,更彷佛是迎接遠方客人的到來。張繼的愁嘆被鐘聲打斷,渾厚的鐘聲令他為之一振,看了看東方若有若無的晨光,升起了無限的期望,黎明將至,戰亂是否也會臨近結束,也許很快就能回到長安了。
他凝望遠空,輕吟而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自助遊攻略
↑寒山寺
蘇州自助遊攻略
↑寒山寺
蘇州自助遊攻略
↑寒山寺 千年後,我來了1600年後一個深秋的清晨,我冒著細雨踏上了江村橋古老的石磚。作為連接寒山寺景區和楓橋景區的 通道 ,江村橋的作用已不簡簡單單是橋梁而已,他承載了古老的歷史和河道文化。江村橋下民國時期修繕河道的文字依稀可見,被日益上漲的河水淹沒的河道兩側,註定還會有更多的歷史記錄。

進入景區,直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楓橋——一座 江南 地區常見的單拱石橋,橫跨京杭運河的主河道。舊時這裡是船商繁華之地,唐代為規範河道交通秩序,每到夜晚將楓橋一代的水路封閉管理,楓橋碼頭便成為一個港口,故稱“封橋”,後為美化,更名為“楓橋”。此橋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現存的石橋建於清同治年間,距今也有近150年的歷史了。楓橋景區內設計巧妙,圍繞石橋營建了一個極富歷史色彩的園林公園,塑造了張繼的銅像。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這天淫雨霏霏,日月不開,銅像半卧半坐,左手點指遠方。信步跨過楓橋,我不禁又一次默誦《楓橋夜泊》。正是這句膾炙人口的古詩造就了河對岸以鐘聲文明的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現在的寒山寺建於清光緒年間,略晚於楓橋。寒山寺在寺院結構和各殿供奉上與其他寺廟並無大異,但香火著實很旺,這天游客並不是很多,但寺內敬香的燭臺已然“琳琅滿目”。我好奇地觀看著每一個虔誠的香客,不知道他們前來這座以“愁”著稱的寺院是心存何願,燒香和撞鐘又能否寄托他們對美好的期望。
蘇州自助遊攻略
↑蘇州楓橋景區 《楓橋夜泊》聞名中華,甚至揚名海外,是因為張繼描繪了一幅真實的畫面,“深夜月落,烏鴉啼叫,初秋的河面霜氣瀰漫,江村橋和楓橋邊的碼頭上,點點的漁火晃動。天之將明,寒山寺鐘聲響起,一葉扁舟緩緩靠岸。”白描的寫作手法使讀者能夠輕而易舉的想象到這個畫面,靜與動和諧交替,立體的展現了唐朝天寶年間一個普通的夜晚。
憑吊古人,名作流傳回 望江 村橋,結束了一個上午的游覽離開楓橋景區,秋雨漸漸,行人希希,我們穿越回21世紀的 蘇州 ,揮別張繼的時代。

張繼來到 蘇州 後的第六年,政府軍勝利收復長安。張繼棄筆從戎,開始了十餘年的軍旅生涯,年長後被調任洪州分管鹽鐵稅收,一年後病逝,終年64歲。
更多深度旅行請關註微信訂閱號:HIPPO看世界
蘇州自助遊攻略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