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聖誕:柏林-伊謝爾倫-科隆-布魯塞爾-滑鐵盧-布魯日-巴黎

開頭說過了我來這裡只是因為一個跟現實並沒有什麼關係的名字,來這兒也只當看一眼 德國 的小鎮風光了。
Iserlohn是一個非常傳統、非常 歐洲 的小鎮,看起來外地人都少,更不要說我這種外國游客。走在大街上看不到一句英文,以至於我買東西的時候都不好意思說英語,而試圖用德語和店員交流
我來這兒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寄明信片……擔心小鎮里不好買郵票於是之前在 柏林 買好帶過來的。Iserlohn火車站裡面就有一個書店,在書店裡面可以買明信片。

後來中午回到火車站候車的時候又想起了這個,覺得大概在別的地方也不會有機會買到了……於是忍不住回到這家書店把剩下的所有卡包(14包)全都買了下來,書店老闆看著我直笑_(:з」∠)_ 在火車站坐到天亮之後就出去轉悠,拖著行李箱走在大街上的我仿佛破壞了這個小鎮的寧靜。
Iserlohn在山裡,上山走了一圈感覺各種風景都挺不錯的,這種 德國 傳統的游客罕至的小鎮非常值得看一下……
山上有一條步行道,上面倒是也有幾個景點,不過說明牌什麼的都是德語,完全看不懂。


茶包似乎還是 中國 進口的,唉。異國他鄉看到熟悉的文字我是該感到親切嗎。

這是個離火車站非常近的青旅,八人間房間里有洗手池、廁所和淋浴,還是挺方便的。〖Ingress可能有床po〗 聖馬丁大教堂在青旅安頓好了之後看時間還早,就決定先去聖馬丁大教堂看一下。本來只是想把這個教堂當成景點逛,沒想到誤入了一場宗教活動,就乾脆坐在教徒叢中圍觀。
我到教堂的時候是晚上六點半多一點,那個“Heilige Messe”——“神聖的彌撒”剛剛開始,教堂里的教士們正在帶著教徒們唱歌。
教士們聚在教堂的最前方,無論男女都身穿白色斗篷,不過女性教士比男性教士多戴了一條白色頭巾。在場人員中看起來地位最高的是一名老年男性教士,他的白色斗篷外面又套了一件紫色的罩袍,還有另外兩名男性教士沒有罩袍,但是脖子上掛著紫色的圍巾,看起來地位僅次於他。
教堂里女性教士站在左邊,男性教士站在右邊。彌撒以唱歌為主,歌聲挺好聽的,就是完全聽不清具體唱的是哪句話……我這才意識到教堂建得這麼大有助於形成回聲效果。
唱歌時所有人都站著,唱了一會兒歌之後還有讀詩的環節,讀詩時普通教士跪在地上,除了一兩個地位高一點的坐在板凳上。上面主持的教士讀詩時,下麵長椅上坐著的圍觀教徒中會有一兩個人突然跪到地面上,頭埋在前方的椅背上開始哭……我受到了驚嚇。
整個彌撒的過程基本就是唱歌和讀詩交替進行,還會有一些很詭異的動作, 比如 先彎腰用右手摸一下地面,再站起來畫十字。
有一個環節是所有的教徒們互相握手,教士們也走到教徒中間去,伸出兩隻手讓教徒握住……大概是要宣揚一種博愛的思想吧。
最後還有領聖餐的環節,高階教士拿著一盤食物和一杯飲品做了什麼儀式就開始吃喝,然後教徒們排隊上前去一人一口,這個過程中我比較在意的是,他們用的杯子一直都是同一個……不是說西方人很講究不共用餐具嗎,宗教信仰者太可怕了。

做了一排十月Mission Day留下來的,當時沒能去真遺憾。


樓梯旁的牆壁上有很多各種塗鴉。


其實就是想念祖國的各色小吃了。





我來 科隆 之前都不知道傳說中的萊茵河就在這裡也是有些慚愧。
霍亨索倫橋是鐵路橋,中間是鐵軌,兩邊有人行道可以走。
橋旁邊的欄桿上掛了好多愛情鎖,感覺在各種知名的旅游城市都有這種鎖,好套路啊= =








語言根本不能成為障礙……看著各種我熟悉的書,還有HP的Funko人偶和玩具,開心地度過了在 德國 的最後一晚。





走在 布魯塞爾 的大街上,我才第一次註意到傳說中的難民,一家子裹著鋪蓋一起睡在馬路邊。從前在 巴黎 柏林 都沒見到(或沒註意到)這樣的。
看到很多軍車,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大概只是正常的安保吧,覺得有點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