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遇見的每張笑臉都是對人生的治愈

















埃及 卡納克 神廟柱廳(公元前14世紀—前13世紀),古 埃及 人由於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位於今 開羅 南面約六百多公里的 卡納克 阿蒙神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阿蒙神廟占地24.28公頃,由許多部分所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廳。該廳長366米,寬11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廳,134根 石柱 ,分成16排。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在柱頂的柱帽處,可以安穩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築尺度之大,實屬罕見。

古 埃及 新王國第19王朝法老。他力圖恢復圖特摩斯三世時期的帝國版圖,發動了對西亞的大規模征服戰爭。前1299年與赫梯人在卡迭什決戰,並簽訂了 和平 條約。拉美西斯二世 大興 土木,在 埃及 和努比亞到處建築或擴建廟宇宮殿,頌揚自己的戰功。拉美西斯二世統治 埃及 67年,是古 埃及 史上統治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法老,標志著 埃及 帝國的權力達到頂峰。


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 埃及 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噸,是當時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現在 埃及 境內最高的方尖碑。但後來圖特莫斯三世發動政變奪回王位之火痛恨女王廢黜自己,在全國範圍內對女王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凡是有女王名字和雕像的地方統統抹掉,凡是女王建造的建築統統毀掉。但是沒有摧毀女王在尼羅河西岸為自己建造的神殿,也沒有推倒女王在這裡建造的兩座方尖碑,而是砌起高牆把它們遮擋了起來,只在最頂端留下了4米高的一段,上面刻的是歌頌阿蒙神的文字。結果是,高牆的遮擋反而更好地保護了女王的方尖碑,當後來高牆倒了以後,人們發現,女王的方尖碑沒有風化,沒有破壞,幾乎完好無損,而且在頂端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當時高牆遮擋的印記。


孟農神像(Colossi of Memnon)又稱門農神像,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他們原來是法老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雕像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作為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為石像是 希腊 神話中的孟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孟農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