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箬嶺古道

講到 黃山 茶林場,就不能不提到附近的箬嶺古道,這是古道的起始點,在譚家橋鎮的嶺腳村。“箬”讀字ruo,一種竹類植物,葉子寬大,用來包粽子的, 皖南 這兒到處都是。
黃山自助遊攻略
看得出來,當地政府開始重視這條古道的價值,宣傳力度有所加強,這指示牌立的時間應該不長。
黃山自助遊攻略
這是開始進入古道的門,上書“箬嶺”兩字,這個門應該也是新搞的。
黃山自助遊攻略
你看,前面還說是“箬嶺古道”,這邊又大書“隋唐古道”,這個名字起的有些牽強,隋唐那個時候,就已經鋪好了青石板?有切鑿證據嗎?如果僅僅是那個時候有人走過,就不能以那個朝代來命名,這不科學。
黃山自助遊攻略
這條古道除了箬嶺古道、隋唐古道這兩個稱呼外,還有徽青古道、旌歙古道的叫法,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箬嶺古道這個叫法,它跟行政區劃沒有關係。
黃山自助遊攻略
從箬嶺古道地域截圖看,箬嶺是太 平和 歙縣 的界山,殘存的古道跨越了太平、 歙縣 、 旌德 三縣。這次我走的是譚家橋 黃山 茶林場嶺腳村到箬嶺頭這部分(紅色),藍色是往東,盡頭是 旌德 縣白地鎮的高甲村,紫色是去往 歙縣 的許村鎮。
黃山自助遊攻略
本準備從古道東面 旌德 白地鎮的高甲村往西走,到箬嶺頭後往北折返 黃山 茶林場嶺腳村,完成一個迴轉,但運氣很背,大清早趕到茶林場時,眼睜睜看著太平去 旌德 的班車晃過,只好放棄,只得選擇從嶺腳村行進。
黃山自助遊攻略
當天能見度不是太好,回眸遠處,嶺腳村漸行漸遠,東 黃山 顯得更加峻拔。
黃山自助遊攻略
我喜歡看周圍起伏的山巒,喜歡古道的蜿蜒,喜歡虐行給肉體帶來的苦痛,喜歡獨行時靜靜地冥想。
黃山自助遊攻略
從嶺腳到箬嶺頭大約十公里,這是唯一見到的路亭,頂棚是剛修複過的。
黃山自助遊攻略
看似冷冰冰的石板里,亦可感受出時空的熱度,仿佛在與古人同行,聽他們跟我敘說發生在古道上的事。
黃山自助遊攻略
很優美的姿態。
黃山自助遊攻略
一路古道,一路繁花。
黃山自助遊攻略
黃山自助遊攻略
黃山自助遊攻略
去的時候是星期天,路上遇到三撥人,其中兩撥都有十幾人,他們遇著我問:“你怎麼一人走?”,我倒是很想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那麼多人湊在一起走?”
黃山自助遊攻略
到山頂了。
黃山自助遊攻略
快到箬嶺頭時,遠遠地看到了什麼。
黃山自助遊攻略
走近,一座石砌門樓橫亘在兩山之間,門楣上的石板上鐫刻著“天險重開”四個大字,整體堅固厚實,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顯示的時間是清順治四年,也即1647年,距今368年。
黃山自助遊攻略
門洞用拱門形式堆砌,縫隙間不用粘接物。門樓厚度大約八米左右,保存完好。
黃山自助遊攻略
洞中有洞,可以從此洞上到門樓頂!
黃山自助遊攻略
登斯樓也,往北眺望,但見群山起伏,這裡海拔998米。
黃山自助遊攻略
頂上立有太平與 歙縣 的界碑。
黃山自助遊攻略
站在門樓上往南面看,邊上有不少附屬建築,這裡是交通要道,有點類似婺休邊界浙嶺上的同春亭,大概是先人旅途中補充給養和休憩的重要驛站。下麵這幾個人是 合肥 來的,聽他們說話,應該是某個行政事業單位組織的,他們一行就是從 旌德 方向走過來的。
黃山自助遊攻略
石門 樓的另一面,格局一樣。
黃山自助遊攻略
這條往東的石板路去到 旌德 方向。
黃山自助遊攻略
這條往南的石板路去往 歙縣 的許村鎮,看上去要更加規整、漂亮,應該是主幹道。
黃山自助遊攻略
到處殘垣斷壁,破敗不堪。正是,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
黃山自助遊攻略
此石碑立於道光十五年,刻有花邊,上書:“蓋聞龍盤虎踞,謂岩壑之雄......”還鐫刻有人名和捐獻的銀兩數。
黃山自助遊攻略
石碑、石墩散落一地,有些石刻很精細,其間長滿雜草,遂想,若是夕陽之下,殘陽夕照,這一片殘垣斷壁被紅藹盡染,蒿草簌簌,青光凜冽,景象會是多麼凄美和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