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人間煙火氣和最貴巨頭們
喜歡 阿姆斯特丹 ,甚過 維也納 、 柏林 、 布魯塞爾 、 布拉格 。
因為阿姆的煙火氣!
阿姆斯特丹 初印象,摩登富足,高樓大廈、自行車隨處可見,梵高博物館裡人山人海,圍繞 萊頓 廣場、倫勃朗廣場、紅燈區、第九大街等幾個地標的市區,擠滿密密麻麻的餐館、酒館、獨立設計店,轉角就是一家中餐酒樓,街上人氣也旺,相比之下, 布魯塞爾 冷清得讓人日日想抄心經。
必去的妙地方:梵高博物館,國立博物館(倫勃朗“夜巡”)。
必做的小事:在中央火車站附近的Omelegg店,來一份 荷蘭 蛋捲早餐;在第九大街的獨立設計小店,淘一款不會撞衫的潮服;在“ 荷蘭 老佛爺”De Bijenkorf百貨大樓,找到 布魯塞爾 全城沒有專櫃的湯姆•福特、蘆丹氏、Creed、Miller Harris! 國立博物館第一天,梵高博物館+國立博物館。
提前網上買票,預約了梵高博物館18:30的參觀門票(周五開到晚上21:45),所以我們先去國立博物館。
Rijksmuseum外觀建築古典 方正 ,內部宏大美觀,建築本身本就有看頭,藏品更是裝滿四層,不僅有耳熟能詳的維米爾、梵高、倫勃朗,還有許多富有 荷蘭 特色的海航圖,以及令我們驚嘆的參觀人數! 維米爾最有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不在這裡,在 海牙 。此地收藏的是另一幅名作The Milkmaid(1660年),國人對這幅畫不陌生,畢竟是在中學美術課本里和蒙娜麗莎一起露臉的女人。擠在人群里聽著講解一睹原作真容,很遺憾沒有感受到解說詞里所謂專註與寧靜的力量——專註倒牛奶,周遭與時間凝固,只有牛奶“咕咕”地流入器具里。雖然對這副名作不感冒,但還是對畫家本人產生了興趣,此人堪稱17世紀 荷蘭 的明星攝影師,設備要頂級專業的(愛用昂貴的原料),專拍人像不愛山水(愛畫 荷蘭 中產階級的室內日常),大概用的是膠卷相機,因此出產的作品並不多,梵高放在今天那就是數碼攝影家,畢竟在 巴黎 一口氣畫了200多副,在 阿爾勒 小住畫了180副。大概因為維米爾筆下的主題多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一幅畫的畫面內容就會打動人,不像梵高,不到《鳶尾花》的真跡前觀察油彩的厚重,很難體會到藍色花瓣蘊含的所謂生命力和希望。 沒有被耳熟能詳的維米爾驚艷到,但還是有驚喜—— 荷蘭 人Quiringh的The Tailor’s Worshop,畫作前門可羅雀,畫面中的一張炕卻立即打動了北方人,裁縫一家(小男孩、爸爸、舅舅)坐在炕上做針線活,媽媽提著一個水桶走到炕沿對爸爸說“我去擠牛奶,你小心手不要被針扎破了,嗯今天的繡工很不錯。”——純屬虛構,小心食用。此外,畫面中裁縫家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畫,據說17世紀 荷蘭 家家戶戶牆上至少掛一幅畫,17世紀就這麼小資,直到今天 荷蘭 的經濟還是很好(飛利浦、殼牌石油、聯合利華、Booking、喜力啤酒),這是從17世紀一直富到21世紀的節奏啊(⊙o⊙)… 鎮館之寶倫勃朗的The Night’s Watch(夜巡),內容是 荷蘭 民兵隊的合影,出名的就是合影的姿勢。有意思的是,畫作中的30多位民兵當年每人支付倫勃朗一百荷幣,但倫勃朗沒有按慣例依身份軍階分配這些人的位置,而是設計了宛如舞臺造型的群像合影,有些人成了重點,有些人當了背景板,因此當年民兵們將倫勃朗扭到法庭上,當時只道是不公,哪裡知道,因為這位畫家的出格畫法,他們的肖像載入史冊,每一個時代都是明星臉,四個世紀後還有人研究他們的名字,2018年還有 中國 的窮學生花18歐門票錢來和他們打個照面。
有了背景知識的鋪墊,靜默的油畫里那三十多位民兵形象也就鮮活了起來,擠在人群里拍照看畫,個人直觀的印象是筆觸明亮的民兵、隊長和小公主存在感很強,暗淡的民兵和地上那條狗簡直不存在,然而解說詞介紹道這幅畫原作並沒有這麼暗淡,其實是白天的合影,只是後來畫作保存得不好變黑了,因此後人命名為“夜巡”。。。其實國立博物館還藏有很多副類似“夜巡”的合影,千篇一律是17世紀的 荷蘭 男人戴著黑帽子,白色蕾絲大圓領,一身不像軍裝的黑色軍裝,腳踩非常fashion的樂福鞋,無聲訴說著 荷蘭 17世紀市民權力的膨脹,畢竟,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成立 共和 國的國家。 倫勃朗的自畫像不少,這兒藏有這兩幅,奇怪的是只看到過老年這幅,年輕那幅並沒有在館內找到。PS:未拍照,借助谷歌 大概沒有人會忽略這副“The Threatened Swan”吧,即便不熟悉畫家Jan Asselijn,也會以為這是某副世界名畫吧,而且在博物館商店還會忍不住買它的周邊產品。。。天鵝的形象一貫是優雅穩重的,Jan的天鵝卻張牙舞爪,為了保護自己的nest和野狗乾架。據說這幅畫的視角是青蛙視角,一隻青蛙坐地仰望天鵝和野狗的戰爭。聞毅對天鵝掉的那幾片羽毛贊嘆不已,好像吹一口氣,那幾撮白羽毛就會飄起來似得。我則被天鵝腳掌上的水珠吸引,逼真極了,汗水鑄就的水珠兒美麗晶瑩,讓人感受到了天鵝的拼命,而不是故作姿態。 特色展廳: 荷蘭 艦隊大勝 英國 艦隊。很生動,有 赤壁 之戰氣勢的船隊對峙,有受攻擊著火的船艦和大海裡掙扎的海軍,也有 荷蘭 名將軍Michiel de Ruyter班師回朝的豪華艦隊。 國立博物館其他作品 這不是女孩哦,是 荷蘭 富商的兒子。 這幅里 荷蘭 人的床很有意思,床小小的,在盒子里。 好多幅可愛的小短腿。 梵高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全程不允許拍照。現代展館,藏品不多,跟隨講解器上下三層樓聽完看完了梵高完整的一生,很感動。
一樓是梵高自畫像展廳,畫家生前太窮請不起模特,只好自己當自己的模特練手琢磨畫技。自畫像里的梵高戴一頂草帽,刻意將自己塑造成農民的形象。然而博物館選擇展出的梵高真人照片,並不像自畫像里鬍子拉碴的農民,反而像一位柔美的文藝青年。
因為阿姆的煙火氣!
阿姆斯特丹 初印象,摩登富足,高樓大廈、自行車隨處可見,梵高博物館裡人山人海,圍繞 萊頓 廣場、倫勃朗廣場、紅燈區、第九大街等幾個地標的市區,擠滿密密麻麻的餐館、酒館、獨立設計店,轉角就是一家中餐酒樓,街上人氣也旺,相比之下, 布魯塞爾 冷清得讓人日日想抄心經。
必去的妙地方:梵高博物館,國立博物館(倫勃朗“夜巡”)。
必做的小事:在中央火車站附近的Omelegg店,來一份 荷蘭 蛋捲早餐;在第九大街的獨立設計小店,淘一款不會撞衫的潮服;在“ 荷蘭 老佛爺”De Bijenkorf百貨大樓,找到 布魯塞爾 全城沒有專櫃的湯姆•福特、蘆丹氏、Creed、Miller Harris! 國立博物館第一天,梵高博物館+國立博物館。
提前網上買票,預約了梵高博物館18:30的參觀門票(周五開到晚上21:45),所以我們先去國立博物館。
Rijksmuseum外觀建築古典 方正 ,內部宏大美觀,建築本身本就有看頭,藏品更是裝滿四層,不僅有耳熟能詳的維米爾、梵高、倫勃朗,還有許多富有 荷蘭 特色的海航圖,以及令我們驚嘆的參觀人數! 維米爾最有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不在這裡,在 海牙 。此地收藏的是另一幅名作The Milkmaid(1660年),國人對這幅畫不陌生,畢竟是在中學美術課本里和蒙娜麗莎一起露臉的女人。擠在人群里聽著講解一睹原作真容,很遺憾沒有感受到解說詞里所謂專註與寧靜的力量——專註倒牛奶,周遭與時間凝固,只有牛奶“咕咕”地流入器具里。雖然對這副名作不感冒,但還是對畫家本人產生了興趣,此人堪稱17世紀 荷蘭 的明星攝影師,設備要頂級專業的(愛用昂貴的原料),專拍人像不愛山水(愛畫 荷蘭 中產階級的室內日常),大概用的是膠卷相機,因此出產的作品並不多,梵高放在今天那就是數碼攝影家,畢竟在 巴黎 一口氣畫了200多副,在 阿爾勒 小住畫了180副。大概因為維米爾筆下的主題多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一幅畫的畫面內容就會打動人,不像梵高,不到《鳶尾花》的真跡前觀察油彩的厚重,很難體會到藍色花瓣蘊含的所謂生命力和希望。 沒有被耳熟能詳的維米爾驚艷到,但還是有驚喜—— 荷蘭 人Quiringh的The Tailor’s Worshop,畫作前門可羅雀,畫面中的一張炕卻立即打動了北方人,裁縫一家(小男孩、爸爸、舅舅)坐在炕上做針線活,媽媽提著一個水桶走到炕沿對爸爸說“我去擠牛奶,你小心手不要被針扎破了,嗯今天的繡工很不錯。”——純屬虛構,小心食用。此外,畫面中裁縫家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畫,據說17世紀 荷蘭 家家戶戶牆上至少掛一幅畫,17世紀就這麼小資,直到今天 荷蘭 的經濟還是很好(飛利浦、殼牌石油、聯合利華、Booking、喜力啤酒),這是從17世紀一直富到21世紀的節奏啊(⊙o⊙)… 鎮館之寶倫勃朗的The Night’s Watch(夜巡),內容是 荷蘭 民兵隊的合影,出名的就是合影的姿勢。有意思的是,畫作中的30多位民兵當年每人支付倫勃朗一百荷幣,但倫勃朗沒有按慣例依身份軍階分配這些人的位置,而是設計了宛如舞臺造型的群像合影,有些人成了重點,有些人當了背景板,因此當年民兵們將倫勃朗扭到法庭上,當時只道是不公,哪裡知道,因為這位畫家的出格畫法,他們的肖像載入史冊,每一個時代都是明星臉,四個世紀後還有人研究他們的名字,2018年還有 中國 的窮學生花18歐門票錢來和他們打個照面。
有了背景知識的鋪墊,靜默的油畫里那三十多位民兵形象也就鮮活了起來,擠在人群里拍照看畫,個人直觀的印象是筆觸明亮的民兵、隊長和小公主存在感很強,暗淡的民兵和地上那條狗簡直不存在,然而解說詞介紹道這幅畫原作並沒有這麼暗淡,其實是白天的合影,只是後來畫作保存得不好變黑了,因此後人命名為“夜巡”。。。其實國立博物館還藏有很多副類似“夜巡”的合影,千篇一律是17世紀的 荷蘭 男人戴著黑帽子,白色蕾絲大圓領,一身不像軍裝的黑色軍裝,腳踩非常fashion的樂福鞋,無聲訴說著 荷蘭 17世紀市民權力的膨脹,畢竟,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成立 共和 國的國家。 倫勃朗的自畫像不少,這兒藏有這兩幅,奇怪的是只看到過老年這幅,年輕那幅並沒有在館內找到。PS:未拍照,借助谷歌 大概沒有人會忽略這副“The Threatened Swan”吧,即便不熟悉畫家Jan Asselijn,也會以為這是某副世界名畫吧,而且在博物館商店還會忍不住買它的周邊產品。。。天鵝的形象一貫是優雅穩重的,Jan的天鵝卻張牙舞爪,為了保護自己的nest和野狗乾架。據說這幅畫的視角是青蛙視角,一隻青蛙坐地仰望天鵝和野狗的戰爭。聞毅對天鵝掉的那幾片羽毛贊嘆不已,好像吹一口氣,那幾撮白羽毛就會飄起來似得。我則被天鵝腳掌上的水珠吸引,逼真極了,汗水鑄就的水珠兒美麗晶瑩,讓人感受到了天鵝的拼命,而不是故作姿態。 特色展廳: 荷蘭 艦隊大勝 英國 艦隊。很生動,有 赤壁 之戰氣勢的船隊對峙,有受攻擊著火的船艦和大海裡掙扎的海軍,也有 荷蘭 名將軍Michiel de Ruyter班師回朝的豪華艦隊。 國立博物館其他作品 這不是女孩哦,是 荷蘭 富商的兒子。 這幅里 荷蘭 人的床很有意思,床小小的,在盒子里。 好多幅可愛的小短腿。 梵高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全程不允許拍照。現代展館,藏品不多,跟隨講解器上下三層樓聽完看完了梵高完整的一生,很感動。
一樓是梵高自畫像展廳,畫家生前太窮請不起模特,只好自己當自己的模特練手琢磨畫技。自畫像里的梵高戴一頂草帽,刻意將自己塑造成農民的形象。然而博物館選擇展出的梵高真人照片,並不像自畫像里鬍子拉碴的農民,反而像一位柔美的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