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慶衡山行,10865字攻略+游記~祝融峰、忠烈祠、壽比南山廣場、南嶽旖旎雲海
↑南嶽忠烈祠 忠烈祠景點有景區觀光車乘車點,游畢忠烈祠後,購買觀光車票去往穿岩山林,再步行至半山亭索道站換乘索道上山! 乘坐觀光車約20分鐘抵達穿岩詩林觀光車站,如果要換乘索道上山,需步行一段路經過穿岩詩林;如果不乘坐索道上山,可以繼續乘坐觀光車上山,順便游覽麻姑仙境、磨鏡臺等景點!
穿岩詩林
乃1988年新闢的景點,位於忠烈祠至半山亭的 盤山 公路東側一帶的香爐峰山腰,絕壁峭峙,亂石嶙峋。其中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洞,洞洞穿連。現根據各石洞和亂石的天然特點,賦予不同的造型:有仙鬼,有動植物,有摩崖石刻,還有整塊的石刻碑林,奇幻多姿,人們稱之為小西天。各洞之間,砌有石板路連通,成為一座岩 石林 整體。穿岩詩林集石趣、洞趣、詩趣於一體,在南嶽風光新四絕中有“穿岩詩林之趣”的雅稱。主要景點有戀人石、飛來石、人頭石、仙人竈、仙人壺、小西 天等 ,在洞外的石壁上,鑿刻有當代書法名家書寫的40餘首古今歌詠南嶽的詩詞。
香爐峰
位於半山亭東,忠烈祠北,海拔750米。峰形似香爐,故名香爐峰。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到處怪石峋嶙,虯松從石縫中長出。山脊植有一片黑鬆林,林中豎著一塊高數尺的石碑,上鏤“蔣介石先生紀念林”。香爐峰峰腰有一塊懸空巨石,飛架於兩塊豎立的大石之上,高達兩丈餘,俗稱“飛來石”。身處香爐峰之中,雖無法看到“渾如香爐”的峰頂,卻領略了一番山中“勝境”。冬日的香爐峰依舊綠意盎然,蒼松翠柏與漫山竹林之中,點綴著一叢叢美麗的紅楓。山間輕霧繚繞,仿若仙境。清朝 衡山縣 人聶銑敏贊香爐峰:一片媧皇石,鎔成竟似爐。匡廬驚始見,南嶽訝同符。寫篆煙雷互,蒸香草木俱。鼎彞原後勒,此象自誰摹。
↑穿岩詩林 ↑香爐峰 乘坐景區觀光車,在穿岩詩林站點下車後,只需經過穿岩詩林的一小段,即可到達半山亭的索道上行站,所以徒步過程中沒有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景!
徒步走穿岩詩林時,兩個小家伙以外下觀光車後,立馬就可以換乘索道!當發現需要走一截登山道時,鬧起了情緒。當時看到路邊有賣超慄子的,給兩個小家伙買了一兜慄子才把安撫好 新鮮慄子,邊炒邊賣 從穿岩詩林觀光車站步行約15分鐘抵達索道上行站,排隊乘坐的人已有200多人!購票後排隊等候(上下往返:70元/人,上行單程:40元/人,下行單程:30元/人),等候約半小時終於輪到我們上索道!近前才發現索道是那種類似小公交巴士的轎廂 索道上行站 索道上行站 索道排隊區 出發後,回望索道上行站 當天因為是煙霧繚繞的天氣,從轎廂往外看,四下皆白茫茫一片!所以乘坐索道向山頂進發時,猶如騰雲駕霧 索道運行平穩,速度也挺快!大約五六分鐘,即到達索道下行站,出索道後發現這裡人氣很旺,可謂人聲鼎沸(後來下山時才得知,觀光車在山上的終點站也在附近,從索道站往下 方山 向步行約300米);
索道站有一觀景平臺,平臺旁邊有小賣部、洗手間,方便游客在此觀景、修整後,繼續向 衡山 頂峰~祝融峰進發 索道轎廂 在觀景平臺俯瞰,雲山霧罩,能見度不足百米 在觀景平臺處休息約15分鐘,沿 盤山 公路向祝融峰繼續進發(體質不佳者,在此可以乘轎前行 ) 步行約20分鐘,抵達 衡山 •南 天門
南 天門
南嶽前後山的分水嶺, 山陽 為前山, 山陰 為後山。南 天門 又是連接主峰的紐帶,紫蓋峰在東,煙霞峰在南, 天柱 峰在西,碧羅峰在北,它們從各自方向環抱過來,伸展開去。其距南嶽鎮十八華裡,自南嶽廟後登 盤山 路逶迤而上,經半山亭,過鄴侯書院不遠,就到了雲籠霧罩的南 天門 。
南 天門 下方,有船狀的卧龍石,名飛來船,襯以流雲,好比船在雲海中乘風破浪,而南 天門 的石牌坊,就是高聳的桅桿。牌坊分中門和左、右川門,中門上方橫額鐫有“南 天門 ”三個描紅大字,左、右橫楣上刻有“行雲”、“施雨”,字跡端正秀麗! 在南 天門 休息約5分鐘,繼續前行!在此有岔路:一是平坦但繞行距離比較遠的 盤山 公路;二是登山臺階路;
因為倆娃剛剛乘坐索道,體驗過騰雲駕霧之感後,狀態不錯!便選擇走臺階路!前行約七八分鐘抵達 衡山 • 獅子 岩, 獅子 岩下方有獅仙洞。
在此有著和很多蜂友共同的感受:看不出岩石那裡像 獅子 ,不過倆娃在此爬高上低,倒是玩得不亦樂乎 ↑獅子岩 獅子 岩旁邊一處深得吾心的摩崖石刻~登峰造極 過 獅子 岩後,重新沿 盤山 公路上行!老二看到路邊有阿婆賣花環,央求媽媽給她愛一頂,看來不管多小的女孩👧,都愛美之心 沿 盤山 公路步行約15分鐘,抵達 衡山 • 高臺 寺下方的開雲亭!
高臺 寺
位於 獅子 岩到上封寺之間,地處秀麗的碧蘿峰下,寺院因建築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岩台處,所以叫 高臺 寺。
其臨空架構,勢頗奇險。具體建造年代已不可考!南宋乾道3年(公元1167年),朱熹、張栻、林用中等人游南嶽時,就與當時 高臺 住持了信和尚有過交往,並題詩贈墨,可見寺宇在這之前已經存在,並具規模。 寺院後來倒毀。到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才由楚石和尚在廢址上重建。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再由向盛世募捐修葺一次,成為現在這樣的規模。 高臺 寺為石牆青瓦建築。原來只有三間平房,面積約六十平方米。寺門額上刻有“ 高臺 古寺”四字,下有“佛祖法門家”五個小楷。 左右楹聯是“松陰匝地,佛法參天”。寺後是碧蘿峰,峰下有一眼泉水,叫觀音泉,流水經年不斷。一九八三年,南嶽管理局將 高臺 寺闢為南嶽風景區重點游覽地方,對古寺進行了修葺,既保持了寺院前門原貌,又將寺舍改建為兩層,把兩廂擴建,使古寺的面積達一百六十平方米。整個寺院煥然一新。
開雲亭
高臺 寺位處高寒山頂,石多,風大,冰凍期長,所以樹木很難成材,可是在寺後碧蘿峰的右側山坡上,有五株古松卻鬱郁蔥蔥,生機盎然,其中有三株特別高大,名叫念庵松,枝丫交錯,蒼勁挺拔。 高臺 寺下左側空坪上,有一座八角形的花崗石砌的亭子,叫開雲亭。它是一九三八年 江西 省長熊式輝建造的。以紀念唐代大文豪韓愈游南嶽時,精誠之心能使 衡山 開雲的勝事。在開雲亭的下邊有一個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月池”。石亭的基壁上刻著 “月池”二字,因晚上皓月當空,倒映池中而名。 在開雲亭處,如願看到南嶽秀美雲海 高臺 寺下麵便是巨石堆疊的觀音岩,周圍石壁上題刻甚多。岩頂的一塊巨石,刻有“冠石”和“大鶴行窩”的題留。
“冠石”兩字,大二尺餘,行書,是明代嘉靖壬戌( 公元一五六二年)重陽日,吳郡張勉發所題。
“大鶴行窩”四字,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 (公元一五四七年) 重陽日, 無錫 山人高簡題刻的。他自詡為得道的仙鶴飛來南嶽,在這裡憩息。 從開雲亭上至 高臺 寺,再往上行,感覺游客太多,行進擁擠不堪!便又折返下行想繼續沿盤石公路而行,走 盤山 公路約100米,又遇一上行登山道,游人寥寥,且公路與登山步道交匯處聳立一巨石,上面皆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和媳婦及倆娃商量後,決定沿登山道前進 過摩崖石刻後的登山道,俯瞰還是比較陡峭的!媳婦攙扶老二而行 走過這一段陡峭的登山道後,又與 盤山 公路匯合!在 盤山 公路旁邊石凳處休息時,聽下行游客說:繼續往前,就是廣濟寺與禹王城,過後很快就可抵達 衡山 頂峰~祝融峰 休息了約10分鐘,沿 盤山 公路繼續上行!約15分鐘,看到去往觀日台與禹王城的登山步道岔路口 禹王城
相傳這是夏禹治水來南嶽時駐蹕的地方。關於夏禹來南嶽,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夏禹治水七年沒有 成功 ,當聽說黃帝曾把一部以金簡為頁、青玉為字的寶書,即金簡玉書,埋藏在南嶽。他覺得這部書會對治水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他來到南嶽。但不知道這部書究竟在什麼地方, 就殺了一匹白馬,禱告天地,接著便卧倒在山峰上。不久,他夢見一位仙人,自稱蒼水使者,告訴他這部書的所在地。夢醒後,果然找到了這部書。在找出寶書的地方立碑後,下山按照書上的指點,他率領廣大人民,鑿山開石,疏通壅塞,把害人不淺的洪水引進江河,浩浩蕩盪地流歸大海。後來,人們就把大禹殺白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馬峰”,把掘出寶書的山峰叫做“金簡峰”,把那塊石碑叫做“禹王碑”
穿岩詩林
乃1988年新闢的景點,位於忠烈祠至半山亭的 盤山 公路東側一帶的香爐峰山腰,絕壁峭峙,亂石嶙峋。其中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洞,洞洞穿連。現根據各石洞和亂石的天然特點,賦予不同的造型:有仙鬼,有動植物,有摩崖石刻,還有整塊的石刻碑林,奇幻多姿,人們稱之為小西天。各洞之間,砌有石板路連通,成為一座岩 石林 整體。穿岩詩林集石趣、洞趣、詩趣於一體,在南嶽風光新四絕中有“穿岩詩林之趣”的雅稱。主要景點有戀人石、飛來石、人頭石、仙人竈、仙人壺、小西 天等 ,在洞外的石壁上,鑿刻有當代書法名家書寫的40餘首古今歌詠南嶽的詩詞。
香爐峰
位於半山亭東,忠烈祠北,海拔750米。峰形似香爐,故名香爐峰。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到處怪石峋嶙,虯松從石縫中長出。山脊植有一片黑鬆林,林中豎著一塊高數尺的石碑,上鏤“蔣介石先生紀念林”。香爐峰峰腰有一塊懸空巨石,飛架於兩塊豎立的大石之上,高達兩丈餘,俗稱“飛來石”。身處香爐峰之中,雖無法看到“渾如香爐”的峰頂,卻領略了一番山中“勝境”。冬日的香爐峰依舊綠意盎然,蒼松翠柏與漫山竹林之中,點綴著一叢叢美麗的紅楓。山間輕霧繚繞,仿若仙境。清朝 衡山縣 人聶銑敏贊香爐峰:一片媧皇石,鎔成竟似爐。匡廬驚始見,南嶽訝同符。寫篆煙雷互,蒸香草木俱。鼎彞原後勒,此象自誰摹。
↑穿岩詩林 ↑香爐峰 乘坐景區觀光車,在穿岩詩林站點下車後,只需經過穿岩詩林的一小段,即可到達半山亭的索道上行站,所以徒步過程中沒有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景!
徒步走穿岩詩林時,兩個小家伙以外下觀光車後,立馬就可以換乘索道!當發現需要走一截登山道時,鬧起了情緒。當時看到路邊有賣超慄子的,給兩個小家伙買了一兜慄子才把安撫好 新鮮慄子,邊炒邊賣 從穿岩詩林觀光車站步行約15分鐘抵達索道上行站,排隊乘坐的人已有200多人!購票後排隊等候(上下往返:70元/人,上行單程:40元/人,下行單程:30元/人),等候約半小時終於輪到我們上索道!近前才發現索道是那種類似小公交巴士的轎廂 索道上行站 索道上行站 索道排隊區 出發後,回望索道上行站 當天因為是煙霧繚繞的天氣,從轎廂往外看,四下皆白茫茫一片!所以乘坐索道向山頂進發時,猶如騰雲駕霧 索道運行平穩,速度也挺快!大約五六分鐘,即到達索道下行站,出索道後發現這裡人氣很旺,可謂人聲鼎沸(後來下山時才得知,觀光車在山上的終點站也在附近,從索道站往下 方山 向步行約300米);
索道站有一觀景平臺,平臺旁邊有小賣部、洗手間,方便游客在此觀景、修整後,繼續向 衡山 頂峰~祝融峰進發 索道轎廂 在觀景平臺俯瞰,雲山霧罩,能見度不足百米 在觀景平臺處休息約15分鐘,沿 盤山 公路向祝融峰繼續進發(體質不佳者,在此可以乘轎前行 ) 步行約20分鐘,抵達 衡山 •南 天門
南 天門
南嶽前後山的分水嶺, 山陽 為前山, 山陰 為後山。南 天門 又是連接主峰的紐帶,紫蓋峰在東,煙霞峰在南, 天柱 峰在西,碧羅峰在北,它們從各自方向環抱過來,伸展開去。其距南嶽鎮十八華裡,自南嶽廟後登 盤山 路逶迤而上,經半山亭,過鄴侯書院不遠,就到了雲籠霧罩的南 天門 。
南 天門 下方,有船狀的卧龍石,名飛來船,襯以流雲,好比船在雲海中乘風破浪,而南 天門 的石牌坊,就是高聳的桅桿。牌坊分中門和左、右川門,中門上方橫額鐫有“南 天門 ”三個描紅大字,左、右橫楣上刻有“行雲”、“施雨”,字跡端正秀麗! 在南 天門 休息約5分鐘,繼續前行!在此有岔路:一是平坦但繞行距離比較遠的 盤山 公路;二是登山臺階路;
因為倆娃剛剛乘坐索道,體驗過騰雲駕霧之感後,狀態不錯!便選擇走臺階路!前行約七八分鐘抵達 衡山 • 獅子 岩, 獅子 岩下方有獅仙洞。
在此有著和很多蜂友共同的感受:看不出岩石那裡像 獅子 ,不過倆娃在此爬高上低,倒是玩得不亦樂乎 ↑獅子岩 獅子 岩旁邊一處深得吾心的摩崖石刻~登峰造極 過 獅子 岩後,重新沿 盤山 公路上行!老二看到路邊有阿婆賣花環,央求媽媽給她愛一頂,看來不管多小的女孩👧,都愛美之心 沿 盤山 公路步行約15分鐘,抵達 衡山 • 高臺 寺下方的開雲亭!
高臺 寺
位於 獅子 岩到上封寺之間,地處秀麗的碧蘿峰下,寺院因建築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岩台處,所以叫 高臺 寺。
其臨空架構,勢頗奇險。具體建造年代已不可考!南宋乾道3年(公元1167年),朱熹、張栻、林用中等人游南嶽時,就與當時 高臺 住持了信和尚有過交往,並題詩贈墨,可見寺宇在這之前已經存在,並具規模。 寺院後來倒毀。到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才由楚石和尚在廢址上重建。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再由向盛世募捐修葺一次,成為現在這樣的規模。 高臺 寺為石牆青瓦建築。原來只有三間平房,面積約六十平方米。寺門額上刻有“ 高臺 古寺”四字,下有“佛祖法門家”五個小楷。 左右楹聯是“松陰匝地,佛法參天”。寺後是碧蘿峰,峰下有一眼泉水,叫觀音泉,流水經年不斷。一九八三年,南嶽管理局將 高臺 寺闢為南嶽風景區重點游覽地方,對古寺進行了修葺,既保持了寺院前門原貌,又將寺舍改建為兩層,把兩廂擴建,使古寺的面積達一百六十平方米。整個寺院煥然一新。
開雲亭
高臺 寺位處高寒山頂,石多,風大,冰凍期長,所以樹木很難成材,可是在寺後碧蘿峰的右側山坡上,有五株古松卻鬱郁蔥蔥,生機盎然,其中有三株特別高大,名叫念庵松,枝丫交錯,蒼勁挺拔。 高臺 寺下左側空坪上,有一座八角形的花崗石砌的亭子,叫開雲亭。它是一九三八年 江西 省長熊式輝建造的。以紀念唐代大文豪韓愈游南嶽時,精誠之心能使 衡山 開雲的勝事。在開雲亭的下邊有一個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月池”。石亭的基壁上刻著 “月池”二字,因晚上皓月當空,倒映池中而名。 在開雲亭處,如願看到南嶽秀美雲海 高臺 寺下麵便是巨石堆疊的觀音岩,周圍石壁上題刻甚多。岩頂的一塊巨石,刻有“冠石”和“大鶴行窩”的題留。
“冠石”兩字,大二尺餘,行書,是明代嘉靖壬戌( 公元一五六二年)重陽日,吳郡張勉發所題。
“大鶴行窩”四字,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 (公元一五四七年) 重陽日, 無錫 山人高簡題刻的。他自詡為得道的仙鶴飛來南嶽,在這裡憩息。 從開雲亭上至 高臺 寺,再往上行,感覺游客太多,行進擁擠不堪!便又折返下行想繼續沿盤石公路而行,走 盤山 公路約100米,又遇一上行登山道,游人寥寥,且公路與登山步道交匯處聳立一巨石,上面皆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和媳婦及倆娃商量後,決定沿登山道前進 過摩崖石刻後的登山道,俯瞰還是比較陡峭的!媳婦攙扶老二而行 走過這一段陡峭的登山道後,又與 盤山 公路匯合!在 盤山 公路旁邊石凳處休息時,聽下行游客說:繼續往前,就是廣濟寺與禹王城,過後很快就可抵達 衡山 頂峰~祝融峰 休息了約10分鐘,沿 盤山 公路繼續上行!約15分鐘,看到去往觀日台與禹王城的登山步道岔路口 禹王城
相傳這是夏禹治水來南嶽時駐蹕的地方。關於夏禹來南嶽,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夏禹治水七年沒有 成功 ,當聽說黃帝曾把一部以金簡為頁、青玉為字的寶書,即金簡玉書,埋藏在南嶽。他覺得這部書會對治水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他來到南嶽。但不知道這部書究竟在什麼地方, 就殺了一匹白馬,禱告天地,接著便卧倒在山峰上。不久,他夢見一位仙人,自稱蒼水使者,告訴他這部書的所在地。夢醒後,果然找到了這部書。在找出寶書的地方立碑後,下山按照書上的指點,他率領廣大人民,鑿山開石,疏通壅塞,把害人不淺的洪水引進江河,浩浩蕩盪地流歸大海。後來,人們就把大禹殺白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馬峰”,把掘出寶書的山峰叫做“金簡峰”,把那塊石碑叫做“禹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