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一種自由的生活態度
那年,我22歲22歲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事情?
這一年,我的很多朋友工作結婚了,微博和朋友圈上總能傳來些喜事兒,他們激動地和我分享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喜悅,鼓勵像我一樣的後發之人快快追趕他們的步伐。當然,這事兒很難。
有朋友創業了,以前沒有看出他們的天賦,向我如數家珍般說著他的那些不久前崢嶸歲月,日子過得艱難,卻讓我佩服;也有繼續國內讀研的,這是我身邊的大多數,跟隨著導師,深度開展新的學習和研究,從被動獲取知識轉到主動探尋的軌道上去,轉軌的過程沒有比國家的經濟轉型容易多少,我大概就算是個逃兵;最後就是和我一樣,打算出去看看的,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的方向,順便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如同我們之前所接受的描述那樣。
這一年很美好,我大概先先後後去了 申根 20多個國家,大多是自由行,入住民宿或青旅,走過人群聚集的 西班牙 廣場和車水馬龍的 巴黎 大街小巷,當然也有恬淡靜美的 瑞士 鄉村和山莊,還有 芬蘭 北極 雪原和 辛特拉 天涯海角。這些地方的游記,我會陸陸續續在螞蜂窩更新,歡迎大家關註^_^
我也在 米蘭 , 意大利 北部的經濟中心,我的留學大本營生活了近一年。相比於旅行所到達的那些遠方的目的地, 米蘭 是家,是旅行時無處漂泊,那個指示我回家的標記。
我在這座城市生活。
PS:文中的意獃就是 意大利 ,Duomo就是 米蘭 大教堂,我非常喜歡這樣親切地叫她們。 米蘭,從旅行到生活我回到 中國 ,回憶起這座城市,和夢一樣,換個詞,像是童話,有幾分不真實。剛好回國前,Prisma很火,我也就湊了幾幅圖,大概這樣的風格和我離開後的回想更加符合,虛幻,太像是在繪畫中,故事里。
我選擇了七幅場景,前面可能是游客熟悉的,後面只有在這座城市生活過才能有所體會吧。 ↑米蘭大教堂 Duomo,這應該是 米蘭 最負盛名的景點,坐落於 米蘭 的市中心。在 米蘭 生活,很少以游客的心態刻意想去Duomo拜訪她,起頭總是去市區逛逛街,聚餐,或者只是單純的閑逛。走過幾個街角,Duomo卻總是不經意間在眼前出現,那麼地高大,無法描述得精美,被一次次驚艷到,被吸附,向Duomo廣場靠近,走走看看。 ↑斯福爾扎城堡 這座城堡算是 米蘭 第二大景點,知名度就驟然下降。很多人問, 米蘭 是否值得來玩,游玩攻略該怎麼制定。我想了想,大概也只有一日游,逛完教堂和邊上的二世拱廊後,好像也只有這裡可以滿足遠道而來游客的興緻。 ↑Naviglio Milano ↑Naviglio Milano 這兩幅圖是 米蘭 的運河,看過國內 江南 風景的,可以把他想象成穿鎮甸而過的小橋流水,不要和京杭運河或者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母親河類比。運河的河道很窄,夠併排著幾艘游船通行,兩邊沒有摩天建築,都是些矮房子。藝術家們聚集於此,開起了獨立小店。識貨的人來這裡淘貨,收穫不會小的。 ↑米蘭 米蘭 的市集不是每天都有,每逢特定的時間,商家們才會聚集到一塊兒,擺攤做生意,賣些小東西。這些東西,大多在超市也有,市集上會更新鮮一些,也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樣做需要掌握一項先決技能,你要會 意大利 語。不然,你只能按照公示牌上的價格去購買。他們倒也不會坑你,是多少就是多少,秤也總是準的。 ↑Politecnico di Milano 我的學校, 米蘭 理工大學,簡稱Polimi,在意獃這樣一個以藝術和設計類學科見長的地方,工科學校算是有些異類,她也確實做到了在意獃的極致,是全意工科最好的學校。學校很美,圖中是紫藤花盛開時,一處教學樓門外的風景。 ↑Bilocale zona Lambrate/Rubattino 這個是我宿舍公寓樓外的風景。忙碌或空閑,我都喜歡到公寓陽臺站會兒,拍拍日出和日落,還有最普通的風景。 米蘭小檔案歐洲 的城市,大體上的格局相似。 歐洲 的第一天,可能會覺得一切都是新奇的,富有特點的,不起眼的街道小角落都忍不住想拍照。然後,在那裡獃上一段時間,厭煩了,換個城市,發現還是這個樣子,教堂、鐘樓、城堡、博物館,不是當地人,不瞭解古跡背後的故事,又不是建築方面的行家,還真說不出其中的門道,開始厭倦和無聊,感到失望。
不僅如此, 歐洲 的城市還存在時間上的穩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歐洲 戰場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尤其是 東歐 地區,那兒的斯拉夫民族被敵視,城市遭到了毀滅性的轟炸。得益於馬歇爾計劃的金元, 歐洲 的重建有了資金來源,他們沒想過造個 新城 ,構建中央商務區,打造全球城市,吸引外地人才和投資,還是建成那副舊樣子,最好和戰前的城市風貌沒什麼變化。那段黃金增長期後, 歐洲 經濟又陷入了長期低迷,城市的樣貌變化就更少了。這樣的城市適合做一件事兒,懷舊!十年前這樣,十年後還是,可以站在同一個地點拍照片,變化的只有自己的容顏。
米蘭 算是 歐洲 城市的代表,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 倫巴第 大區,算是 南歐 的區域中心城市。名氣上,不如 倫敦 、 巴黎 、 巴塞羅那 、 羅馬 ,倒也有自己的特色。
我的心目中, 米蘭 是個全能型的城市。
不同於我們對 歐洲 城市的一般認知, 米蘭 是個 大城 市,有著約800萬人口,30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面積,坐個公交和地鐵,至少在這裡還是有必要的, 歐洲 其他地方的旅行,我曾經數次嘗試過全程徒步,邊行走邊感受城市的氣韻,但在 米蘭 ,有點兒難。
工業上,數不盡的公司總部坐落於此,包括紡織、皮革、製藥、航空、建築、採礦等等,對於我來說,就是買什麼都方便。文化上,這是個古老有歷史底蘊的城市,是西方文明起步的重要地區,曾做過西 羅馬 帝國的首都,達 芬奇 在這裡創作了《最後的晚餐》,現也收藏於 米蘭 聖 瑪利亞 修道院,米開朗基羅、畢加索、拉斐爾等大家的作品也散佈在城市各個博物館,斯 卡拉 大劇院代表了世界劇院的最高水平,Duomo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每次走近,都讓我驚艷。這裡數不盡的歷史遺跡,反倒成為了 米蘭 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阻力。 米蘭 地鐵只規劃有5條線路,1條仍在建。這不意味著 米蘭 交通不發達,恰恰相反, 米蘭 有3個國際機場,不過都比較破,數十個火車站,中央火車站的規模在 歐洲 首屈一指,而且建造得十分大氣奢華。體育上,AC 米蘭 和國際 米蘭 兩支高水平的足球俱樂部在同一個城市,都曾經獲得過 歐洲 冠軍聯賽的冠軍,這在世界範圍也是罕見的,聖西羅是很多球迷心中的聖殿。 米蘭 德比 還是比較和諧的,火藥味還是在百度貼吧比較濃,F1大獎賽著名的 蒙扎 賽道也在這裡。
時尚領域,這座城市更是做到了極致,每年數次的時裝周,無數的世界頂級奢侈品牌會推出當季的Collection,邀請模特走秀。 中國 演藝圈的大腕也常常會來到這裡,給當地華人追星帶來極大的方便。 米蘭 時裝周一年數次,現在已經是世界四大時裝周之一,而且是最年輕有活力的。這些奢侈品牌當季的新品,一旦滯銷,便會進入打折村,比較大的就是Serravalle和Fidenza,裡面的品牌包括Burberry、Gucci、Prada、MK、Armani等,在打折季進行降價銷售。時尚風尚不那麼敏感的,就可以在那裡淘貨,還是大牌的設計、做工和麵料,價格卻是最初的幾分之一。
也許,這座城市也會厭倦,可她值得一去,並逗留上幾天。 趕上了!這座城市的兩場盛會很幸運,我來到 米蘭 ,似乎是趕上了這座城市最美好的時候。除了這座城市固定的那些“節目”,這一年, 米蘭 還有兩場盛會, 米蘭 世博會和歐冠聖西羅決賽。
數年前,在 上海 ,我錯過了國內的世博會,沒有參加,比較遺憾。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數年之後,我會有機會,在海外彌補在 上海 的遺憾。我們到達 米蘭 的時候,世博會已經進入尾聲。這場盛會,從5月初開始,到10月底結束。我們是9月28號晚抵達 米蘭 ,算上處理些手續和學校開學的一些事情,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當然,我們也決不允許錯過這樣的盛會。我們到達 米蘭 的第三天,就去了市中心,看到了一個大的 米蘭 世博會計時器,這已經是世博會的第154天。 ↑斯福爾扎城堡 那天下著雨,我們剛剛辦好了 意大利 的手機號,完成了學校的報到註冊。開學前的雙休日,剛好也是國內的國慶假期,我們暫時也沒有額外任務,就在 意大利 同學的帶領下,開始逛 米蘭 城。相比於國內舉辦大型盛會時鋪天蓋地的宣傳,世博會在當地的宣傳力度就要小很多,偶爾才會遇到展板提示,告訴我們,世博會還在 米蘭 如火如荼地舉辦著,有空歡迎去看看。我們來到這個陌生城市,很多地方也不瞭解,就把具體的行程安排交給了他們。他們把我們帶到了斯福爾扎城堡,這座城堡本身也是 米蘭 參觀旅游的必去之地,這裡先略過。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這塊計時器,第一次發現,世博會真的離我們如此之近。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新聞中的 上海 世博會盛況我還有點印象,我當時沒有去,我的朋友去了世博園,烈日暴曬一天,排隊幾小時,參觀幾分鐘。高人氣的沙特館、 中國 館都排起了長龍,等候時間高達6-7小時。這次的 米蘭 世博會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還是先弄到票要緊。這票價,想想看也是不便宜,來都來了,總要去看看。
巧合的是,我在某一天晚上,看到舍友Zaheer風塵僕僕地忙完一天的工作從外面回來,胸前掛著世博會志願者的證件。這下可好,我正愁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怎麼去世博園,也不清楚該如何購票。我的舍友,衛生習慣、行為作風需要商量,性格上那是沒的說,特別熱情,給我們介紹了世博會的情況。“你們一定要去看 伊朗 館,非常好, 阿聯酋 館的設計也很不錯,還有 巴西 館體驗活動也有點意思。”我們只聽進去一半,唯唯諾諾,讓他覺得,我們在認真聽,他倒是沒有提到 巴基斯坦 館,原來是這次咱們的鐵哥們沒有參會。我們已經從他那裡得到了世博園區的導覽圖,然後想逛什麼館,那就是個人的興趣問題。贈票不多,只有兩張,他倒是特別爽氣地給了我和我舍友,就是圖中上方的那張黑白票。去參觀的時候,只剩一張,還有一張被我弄丟了。
世博會的門票分為日場和夜場,日場票32歐,可以從早上10點開園一直逛到閉園23點。這票價還是有點貴的,摺合7的匯率就要200度軟妹幣,夜場票5歐,晚上18點後就可以進入。我們當時就認了慫,剛好Zaheer給的也是夜場票,那就先花點小錢去探營,看看夜場是否值當。
PS:世博會的門票,設計得還是很漂亮的。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這個就是世博會的入口,時間是晚上的5點半,入口的大部隊都是趕著夜場票來的。世博園離市區非常得遠,建在地鐵1號線的終點,已經超出市內地鐵交通的範圍。事後,才知道如果被查到沒有補市郊地鐵額外票是要罰款的。我們那次比較幸運,去的時候檢查不是很嚴格,回來時乖乖補了票。
話說這照片,不是我們故意的,是光線,光線!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世博會場館中的人非常得多,這是進入入口後的景象,有點 中東 北非 地區的意味,巨大的雕像,還有一個個金字塔似的鼓包。感受最深的還是人潮,不是遠離了 中國 就可以自由穿行於世博場館了。
世博各國場館建在一條軸線的兩側,有相應的國旗標識。我們從地圖上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我們想要去的場館。這次世博會,也銷售有世博護照,拿著這本護照就可以取各個場館蓋章,短時間內,走遍各個國家。我們沒有買,後來是拿著在 韓國 館領取的宣傳冊,上面有一大塊空白,就用它來蓋章。
上海 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比較抽象,至少我就沒有明白,那屆世博會需要表現什麼,展示城市魅力,那好像可以表現得太多,命題略大。這次世博會以食物為主題,“給養地球,生命的能源”,貼近生活。我們首先到的是 韓國 館,亮出了他們的看家寶貝,泡菜缸。還別說,這泡菜缸在 韓國 館里還起了規模。除此之外, 韓國 館玩起了傳統和高科技的結合,交互式體驗下,我們很快就明白了泡菜製作的全流程,卻也沒有見給參觀游客一人分一小盒。雖然,進入額外場館不再收門票,但是又排了一個多小時隊,也需要鼓勵一下吧。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世博會 中國 館,坦白說沒有特別多的特色,講述了 中國 的稻米文化,裡面有巨 大田 野風光的燈光展示,更多的還是親切感,看到巨大的 中國 福字,館外排的長隊,漢語變得通用起來。國慶過後,這個時間點遠到而來的 中國 游客並不多,更多的是當地的華裔帶著家人孩子,到這裡感受一下 中國 的文化。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國看看。自從在 歐洲 生根發芽,操起了熟練的 意大利 語,他們離國內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新的一代,在意獃長大的小孩已經說不熟練漢語,詞彙量也很有限。不由地讓我想起,之前參加米理運動會的 溫州 人,遺憾的是,我們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參觀完 中國 館,我們又去看了看 哈薩克斯坦 館,相對比較空,裡面的陳列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以餐盤作為主題,通過影片的方式,展示當地的飲食文化。再次從館內出來的時候, 米蘭 就已經迅速入夜,大部分場館前的隊伍已經消失,世博會的又一天結束了。
走之前,我們逛了逛 意大利 館,沒有進入,只是在外面看看。這次世博會的標誌是永恆之樹,契合了世博主題,正是樹木給予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和食物。永恆之樹就坐落在 意大利 幾個國家館的中間,我們剛好趕上了盛大的燈光音樂噴泉秀,人非常多,從館里出來的人都趕到這裡看噴泉了。
返回途中,我們找到個紀念機器,面對著他,可以捕捉到我們的世博瞬間,留下郵箱,等著回去查收。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二探世博,世博會離學校很遠,反正也是地鐵終點站,我的幾個小伙伴都睡上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第一次參觀世博後,我們大致知道了世博會場館分佈的情況,也解鎖了 中國 館。這次,我們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挑選自己喜歡的場館。 巴西 館,大家一致推薦,我們也就去參觀了,這張圖就是在 巴西 館拍到的。
巴西 館的體驗做得很棒,館的入口,花園的上方,懸掛了一個巨大的網蓬,進館的游客需要在這張彈性網蓬上前行。這張彈性蹦蹦床兩邊高中間低,而且由於走動的人多,搖晃的比較厲害,不易保持平衡。不過,即使摔了,也沒什麼事兒,爬起來繼續向前。我們找個角落準備合影,瞬間就加入了好多歪果仁,合影得規模弄得有點大啊,可惜照片拍虛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參觀完 巴西 館之後,我們就分開了。小星和我,先後參觀了 俄羅斯 館, 西班牙 館、 英國 館、 美國 館。比較意外,印象比較深的是 俄羅斯 館 和美 國館。按理說,這倆國家沒什麼吃的,好吃的都在 法國 和西拔牙。理由肯定是有的,在 俄羅斯 館,我們終於第一次體驗到了免費的館內食物,分量不大,一小塊烤魚加上一片肉桂麵包,努力嘗試,最終還是沒有把麵包吃完。滋養地球,我們在園區內耗了幾個小時了,終於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滋養。 美國 館的門口遇見了圖中身高差特別和諧的兩位工作人員,館內用一部部影片展示著 美國 的快餐文化。這不是個慢悠悠講究情調吃飯的國家,快速高效地解決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早已經植入 美國 人民心底。
然後,我們又陸陸續續參觀了一些 非洲 的小館,類似於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這些小國家,不需要排隊,館區也只有一兩間普通小店面的大小,裡面主要售賣各種世博紀念品,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蓋章,一進門說“stamp”,也是有點不太好意思。
參觀 卡塔爾 館的時候出現了點不愉快,我們被意外驅逐出來,並且被不友好的告知,當天禁止再參觀 卡塔爾 館。原來是我和小星沒有看清楚入口處的排隊規則,隊伍分成左右兩列,交替進入,我們從右側隊伍進入左側隊伍,以為是在規則下搶得便宜,弄巧成拙,反倒成為插隊。小星和我,無助地看著對方,得了,還是別看了,大寫的尷尬,這個地方已經不能再逗留。
這個小風波也影響了我們參觀的心情,不久後,我們就從世博園出來了。 ↑米蘭 ↑米蘭 ↑米蘭 歐冠決賽當晚,我正好從 華沙 趕回來,這是 米蘭 的又一大盛事。決賽的前幾天,在Duomo廣場已經有充分的預熱,遺憾沒有 意大利 俱樂部打入決賽,否則這座足球之城的氣氛會狂熱得多。
決賽的場地就在聖西羅, 米蘭 雙雄曾多次將歐冠獎盃帶到這裡。可這次,獎盃定將去往另外一座城市, 馬德里 ,而且是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時刻,無論是皇家 馬德里 還是 馬德里 競技, 馬德里 都將超越 米蘭 ,獨享獲得歐冠次數最多的城市這一榮譽。
我不是很懂足球,但能感覺到,這是場120分鐘的鏖戰。這一次,馬競比兩年前堅持地更久,卻還是倒在了十二碼線前,C羅最後一擊,一錘定音。最近的戰績,馬競占盡上風,卻偏偏在幾年間輸掉了兩場分量最重的歐冠決賽,不得不令人嘆息。
我們還是慫,不是鐵球迷,聖西羅的門票讓我們卻步,最便宜的票,也要人民幣幾千,好的位置,甚至要人民幣幾萬。他們找了市中心的一個酒吧,我還沒有安頓旅行回來的行李,直接就吃起了自助看直播。我們這一幫人,又聚在一起。就連童姐這樣,平時陪她爸看比賽要睡著的,這次也趕了過來,甜姐是外貌協會派過來繼續偵查的,這倆估計到賽前,也沒分清哪個是哪個 馬德里 。馬逢和陳政宏對於足球也只能看個氣氛,大帥貌似懂點,但是平時關註英超,對意甲也不是很瞭解。比賽令人緊張,直到最後點球突然死亡的那一刻,我們才緩過神來。酒吧的看球氛圍沒有想象得那麼熱烈,也許還不及 中國 酒吧的皇馬球迷協會,他們幾個也沒有提前多久到,就順利地搶占了有利位置。
不過,兩個月後, 歐洲 杯來臨,獃梨出戰,我能明顯感到這個國家的足球氛圍相當濃厚。我們當時只是在宿舍自習。我和舍友還在糾結,是不是要跑去-1樓感受一下氣氛。舍友下去了,我還是繼續獃在宿舍,守著文字直播,也沒有多少心思寫作業,獃梨已經變成了我的主隊。不用打開手機網絡觀看直播,只要聽樓下地下室傳來的號角就能將比賽結果猜得八九不離十。獃梨對陣板鴨,打出完美一戰,整棟樓都沸騰了,甜姐更是再也安不下心思學習,跑上跑下。對 德國 ,卻又是倒在十二碼線前,兩隊點球都踢得不好,運氣還是站在了點球幾乎從不落敗的 德國 人一邊。之後的比賽,號角就消失了,即使是決賽, 葡萄牙 對陣 法國 ,也再沒有聽到樓下的響聲。那一刻,我變成了獃梨球迷,分享著他們的歡樂和痛苦。點球大戰後的宿舍公寓樓很安靜,在往常總有些人在開派對,大家聊些有的沒的,或許此時,大家都剛剛看完球賽,還沒有完全從結果中走出來。這是個足球的國度,比賽輸了,也沒有人閑得編段子,短時間的憂郁過後,相信亞平寧還會卷土重來。有些事情,只是運氣,四星 意大利 ,多次不被人看好,卻也是比賽時各個國家隊最不想遇到的對手。 米蘭理工的學習生活在獃梨期間,和朋友閑聊,有不少人帶著疑惑問我,你是不是轉行了,弄服裝設計?我說,沒啊。他們還打趣我,這是好事兒,都到了 米蘭 ,學點也挺好的。我只好詳細具體地把雙學位項目的流程解釋一遍,專業沒有變,還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選擇的也是一所理工類院校。他們似乎略有失望。我倒也沒多在意,出來看看,也沒有給自己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設了具體的指標,主要還是多感受國外生活,開闊些視野,提高英語水平,結交一些朋友。
然而,在 米蘭 理工學習生活十個月後,我感覺還是要站出來說幾句話。從上面我的尷尬經歷,大家也可以看到,工科在獃梨沒什麼市場,和 中國 不大一樣。 米蘭 理工是一個好學校,為獃梨培養本國建設需要的工程師。想來,這邏輯也就是這麼著,比方說,咱 中國 教育什麼見長?當然是工科,清華幾乎比肩MIT,浙大也在世界工科院校前面,那麼 中國 的藝術類院校就沒市場?至少,國內演藝圈還是蠻需要這樣的人才,每年藝考,北影、中戲前的隊伍總是很長。
題外話。
先說說米理的校園環境。
↑Politecnico di Milano ↑Politecnico di Milano ↑Politecnico di Milano 米蘭 理工主要有兩個校區,分別是市區的Leonardo校區和西郊的Bovisa校區。我們平時上課和考試主要在Leonardo校區,期末試卷評議時,也曾去過一次Bovisa校區和教授進行交流。
米蘭 理工的校園總體給我的感覺,蠻 歐洲 的,一下子也想不到更好的詞語,和 歐洲 的一般城市一樣,走進這個校園,你就可以感受到,這是個上了年紀的老牌名校,裡面的建築富有歷史感,擱在國內大概可以評個一級保護文物。校園建築的風格很統一,從外面看,都像是上了年紀,有故事的樓宇,校園的整體格局大概是幾十年沒有變化了。平時,偶爾也能在校園的某些角落看到“施工區域”,規模很小,大多是“修建枝丫”式的小打小鬧。學校內的花園也不少,中午時分,微波爐熱完飯菜,不少同學會在上面坐著聊聊天。米理的食堂的菜價和外面的市場價相近,正常的學生平均吃下來一餐要花費十歐左右,這點和 中國 的大學相差很大。另外,讓人失望的一點是, 米蘭 的國際化程度很高,米理食堂卻沒有更多地考慮到國際化學生的餐飲需要,提供的也僅僅是獃梨最常見的披薩和 意大利 面,也就是下圖所示的。 ↑Politecnico di Milano 這一餐,我沒有選擇披薩,那麼自然就逃不過 意大利 面,也叫pasta。這是個什麼概念?可以理解成 意大利 麵食的總稱。在這頓學校普通的午餐中,我可以找到薯條,更粗些,口感比較軟糯,還沒有麥當勞的好吃,pasta,剛嘗試的時候,口感還行,類似於麵條拌芝士,pasta的質量還挺不錯的,口感爽滑,習慣後就漸漸膩味了。左上角的那份甜品很贊,可是一般只能當飯後甜點,右上角的豆子,也不是說不好吃,你配合著炒個菜多好?為什麼要這樣簡單粗暴的單吃。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一個套餐,大概需要花上12歐,同樣的價格,先不考慮自己做,我可以在兆龍吃上兩段蓋澆飯,5歐一盤,筍三丁或者梅乾菜肉,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這一年,我的很多朋友工作結婚了,微博和朋友圈上總能傳來些喜事兒,他們激動地和我分享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喜悅,鼓勵像我一樣的後發之人快快追趕他們的步伐。當然,這事兒很難。
有朋友創業了,以前沒有看出他們的天賦,向我如數家珍般說著他的那些不久前崢嶸歲月,日子過得艱難,卻讓我佩服;也有繼續國內讀研的,這是我身邊的大多數,跟隨著導師,深度開展新的學習和研究,從被動獲取知識轉到主動探尋的軌道上去,轉軌的過程沒有比國家的經濟轉型容易多少,我大概就算是個逃兵;最後就是和我一樣,打算出去看看的,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未來的方向,順便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如同我們之前所接受的描述那樣。
這一年很美好,我大概先先後後去了 申根 20多個國家,大多是自由行,入住民宿或青旅,走過人群聚集的 西班牙 廣場和車水馬龍的 巴黎 大街小巷,當然也有恬淡靜美的 瑞士 鄉村和山莊,還有 芬蘭 北極 雪原和 辛特拉 天涯海角。這些地方的游記,我會陸陸續續在螞蜂窩更新,歡迎大家關註^_^
我也在 米蘭 , 意大利 北部的經濟中心,我的留學大本營生活了近一年。相比於旅行所到達的那些遠方的目的地, 米蘭 是家,是旅行時無處漂泊,那個指示我回家的標記。
我在這座城市生活。
PS:文中的意獃就是 意大利 ,Duomo就是 米蘭 大教堂,我非常喜歡這樣親切地叫她們。 米蘭,從旅行到生活我回到 中國 ,回憶起這座城市,和夢一樣,換個詞,像是童話,有幾分不真實。剛好回國前,Prisma很火,我也就湊了幾幅圖,大概這樣的風格和我離開後的回想更加符合,虛幻,太像是在繪畫中,故事里。
我選擇了七幅場景,前面可能是游客熟悉的,後面只有在這座城市生活過才能有所體會吧。 ↑米蘭大教堂 Duomo,這應該是 米蘭 最負盛名的景點,坐落於 米蘭 的市中心。在 米蘭 生活,很少以游客的心態刻意想去Duomo拜訪她,起頭總是去市區逛逛街,聚餐,或者只是單純的閑逛。走過幾個街角,Duomo卻總是不經意間在眼前出現,那麼地高大,無法描述得精美,被一次次驚艷到,被吸附,向Duomo廣場靠近,走走看看。 ↑斯福爾扎城堡 這座城堡算是 米蘭 第二大景點,知名度就驟然下降。很多人問, 米蘭 是否值得來玩,游玩攻略該怎麼制定。我想了想,大概也只有一日游,逛完教堂和邊上的二世拱廊後,好像也只有這裡可以滿足遠道而來游客的興緻。 ↑Naviglio Milano ↑Naviglio Milano 這兩幅圖是 米蘭 的運河,看過國內 江南 風景的,可以把他想象成穿鎮甸而過的小橋流水,不要和京杭運河或者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母親河類比。運河的河道很窄,夠併排著幾艘游船通行,兩邊沒有摩天建築,都是些矮房子。藝術家們聚集於此,開起了獨立小店。識貨的人來這裡淘貨,收穫不會小的。 ↑米蘭 米蘭 的市集不是每天都有,每逢特定的時間,商家們才會聚集到一塊兒,擺攤做生意,賣些小東西。這些東西,大多在超市也有,市集上會更新鮮一些,也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樣做需要掌握一項先決技能,你要會 意大利 語。不然,你只能按照公示牌上的價格去購買。他們倒也不會坑你,是多少就是多少,秤也總是準的。 ↑Politecnico di Milano 我的學校, 米蘭 理工大學,簡稱Polimi,在意獃這樣一個以藝術和設計類學科見長的地方,工科學校算是有些異類,她也確實做到了在意獃的極致,是全意工科最好的學校。學校很美,圖中是紫藤花盛開時,一處教學樓門外的風景。 ↑Bilocale zona Lambrate/Rubattino 這個是我宿舍公寓樓外的風景。忙碌或空閑,我都喜歡到公寓陽臺站會兒,拍拍日出和日落,還有最普通的風景。 米蘭小檔案歐洲 的城市,大體上的格局相似。 歐洲 的第一天,可能會覺得一切都是新奇的,富有特點的,不起眼的街道小角落都忍不住想拍照。然後,在那裡獃上一段時間,厭煩了,換個城市,發現還是這個樣子,教堂、鐘樓、城堡、博物館,不是當地人,不瞭解古跡背後的故事,又不是建築方面的行家,還真說不出其中的門道,開始厭倦和無聊,感到失望。
不僅如此, 歐洲 的城市還存在時間上的穩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歐洲 戰場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尤其是 東歐 地區,那兒的斯拉夫民族被敵視,城市遭到了毀滅性的轟炸。得益於馬歇爾計劃的金元, 歐洲 的重建有了資金來源,他們沒想過造個 新城 ,構建中央商務區,打造全球城市,吸引外地人才和投資,還是建成那副舊樣子,最好和戰前的城市風貌沒什麼變化。那段黃金增長期後, 歐洲 經濟又陷入了長期低迷,城市的樣貌變化就更少了。這樣的城市適合做一件事兒,懷舊!十年前這樣,十年後還是,可以站在同一個地點拍照片,變化的只有自己的容顏。
米蘭 算是 歐洲 城市的代表,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 倫巴第 大區,算是 南歐 的區域中心城市。名氣上,不如 倫敦 、 巴黎 、 巴塞羅那 、 羅馬 ,倒也有自己的特色。
我的心目中, 米蘭 是個全能型的城市。
不同於我們對 歐洲 城市的一般認知, 米蘭 是個 大城 市,有著約800萬人口,30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面積,坐個公交和地鐵,至少在這裡還是有必要的, 歐洲 其他地方的旅行,我曾經數次嘗試過全程徒步,邊行走邊感受城市的氣韻,但在 米蘭 ,有點兒難。
工業上,數不盡的公司總部坐落於此,包括紡織、皮革、製藥、航空、建築、採礦等等,對於我來說,就是買什麼都方便。文化上,這是個古老有歷史底蘊的城市,是西方文明起步的重要地區,曾做過西 羅馬 帝國的首都,達 芬奇 在這裡創作了《最後的晚餐》,現也收藏於 米蘭 聖 瑪利亞 修道院,米開朗基羅、畢加索、拉斐爾等大家的作品也散佈在城市各個博物館,斯 卡拉 大劇院代表了世界劇院的最高水平,Duomo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每次走近,都讓我驚艷。這裡數不盡的歷史遺跡,反倒成為了 米蘭 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阻力。 米蘭 地鐵只規劃有5條線路,1條仍在建。這不意味著 米蘭 交通不發達,恰恰相反, 米蘭 有3個國際機場,不過都比較破,數十個火車站,中央火車站的規模在 歐洲 首屈一指,而且建造得十分大氣奢華。體育上,AC 米蘭 和國際 米蘭 兩支高水平的足球俱樂部在同一個城市,都曾經獲得過 歐洲 冠軍聯賽的冠軍,這在世界範圍也是罕見的,聖西羅是很多球迷心中的聖殿。 米蘭 德比 還是比較和諧的,火藥味還是在百度貼吧比較濃,F1大獎賽著名的 蒙扎 賽道也在這裡。
時尚領域,這座城市更是做到了極致,每年數次的時裝周,無數的世界頂級奢侈品牌會推出當季的Collection,邀請模特走秀。 中國 演藝圈的大腕也常常會來到這裡,給當地華人追星帶來極大的方便。 米蘭 時裝周一年數次,現在已經是世界四大時裝周之一,而且是最年輕有活力的。這些奢侈品牌當季的新品,一旦滯銷,便會進入打折村,比較大的就是Serravalle和Fidenza,裡面的品牌包括Burberry、Gucci、Prada、MK、Armani等,在打折季進行降價銷售。時尚風尚不那麼敏感的,就可以在那裡淘貨,還是大牌的設計、做工和麵料,價格卻是最初的幾分之一。
也許,這座城市也會厭倦,可她值得一去,並逗留上幾天。 趕上了!這座城市的兩場盛會很幸運,我來到 米蘭 ,似乎是趕上了這座城市最美好的時候。除了這座城市固定的那些“節目”,這一年, 米蘭 還有兩場盛會, 米蘭 世博會和歐冠聖西羅決賽。
數年前,在 上海 ,我錯過了國內的世博會,沒有參加,比較遺憾。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數年之後,我會有機會,在海外彌補在 上海 的遺憾。我們到達 米蘭 的時候,世博會已經進入尾聲。這場盛會,從5月初開始,到10月底結束。我們是9月28號晚抵達 米蘭 ,算上處理些手續和學校開學的一些事情,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到一個月。當然,我們也決不允許錯過這樣的盛會。我們到達 米蘭 的第三天,就去了市中心,看到了一個大的 米蘭 世博會計時器,這已經是世博會的第154天。 ↑斯福爾扎城堡 那天下著雨,我們剛剛辦好了 意大利 的手機號,完成了學校的報到註冊。開學前的雙休日,剛好也是國內的國慶假期,我們暫時也沒有額外任務,就在 意大利 同學的帶領下,開始逛 米蘭 城。相比於國內舉辦大型盛會時鋪天蓋地的宣傳,世博會在當地的宣傳力度就要小很多,偶爾才會遇到展板提示,告訴我們,世博會還在 米蘭 如火如荼地舉辦著,有空歡迎去看看。我們來到這個陌生城市,很多地方也不瞭解,就把具體的行程安排交給了他們。他們把我們帶到了斯福爾扎城堡,這座城堡本身也是 米蘭 參觀旅游的必去之地,這裡先略過。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這塊計時器,第一次發現,世博會真的離我們如此之近。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新聞中的 上海 世博會盛況我還有點印象,我當時沒有去,我的朋友去了世博園,烈日暴曬一天,排隊幾小時,參觀幾分鐘。高人氣的沙特館、 中國 館都排起了長龍,等候時間高達6-7小時。這次的 米蘭 世博會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還是先弄到票要緊。這票價,想想看也是不便宜,來都來了,總要去看看。
巧合的是,我在某一天晚上,看到舍友Zaheer風塵僕僕地忙完一天的工作從外面回來,胸前掛著世博會志願者的證件。這下可好,我正愁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怎麼去世博園,也不清楚該如何購票。我的舍友,衛生習慣、行為作風需要商量,性格上那是沒的說,特別熱情,給我們介紹了世博會的情況。“你們一定要去看 伊朗 館,非常好, 阿聯酋 館的設計也很不錯,還有 巴西 館體驗活動也有點意思。”我們只聽進去一半,唯唯諾諾,讓他覺得,我們在認真聽,他倒是沒有提到 巴基斯坦 館,原來是這次咱們的鐵哥們沒有參會。我們已經從他那裡得到了世博園區的導覽圖,然後想逛什麼館,那就是個人的興趣問題。贈票不多,只有兩張,他倒是特別爽氣地給了我和我舍友,就是圖中上方的那張黑白票。去參觀的時候,只剩一張,還有一張被我弄丟了。
世博會的門票分為日場和夜場,日場票32歐,可以從早上10點開園一直逛到閉園23點。這票價還是有點貴的,摺合7的匯率就要200度軟妹幣,夜場票5歐,晚上18點後就可以進入。我們當時就認了慫,剛好Zaheer給的也是夜場票,那就先花點小錢去探營,看看夜場是否值當。
PS:世博會的門票,設計得還是很漂亮的。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這個就是世博會的入口,時間是晚上的5點半,入口的大部隊都是趕著夜場票來的。世博園離市區非常得遠,建在地鐵1號線的終點,已經超出市內地鐵交通的範圍。事後,才知道如果被查到沒有補市郊地鐵額外票是要罰款的。我們那次比較幸運,去的時候檢查不是很嚴格,回來時乖乖補了票。
話說這照片,不是我們故意的,是光線,光線!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世博會場館中的人非常得多,這是進入入口後的景象,有點 中東 北非 地區的意味,巨大的雕像,還有一個個金字塔似的鼓包。感受最深的還是人潮,不是遠離了 中國 就可以自由穿行於世博場館了。
世博各國場館建在一條軸線的兩側,有相應的國旗標識。我們從地圖上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我們想要去的場館。這次世博會,也銷售有世博護照,拿著這本護照就可以取各個場館蓋章,短時間內,走遍各個國家。我們沒有買,後來是拿著在 韓國 館領取的宣傳冊,上面有一大塊空白,就用它來蓋章。
上海 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比較抽象,至少我就沒有明白,那屆世博會需要表現什麼,展示城市魅力,那好像可以表現得太多,命題略大。這次世博會以食物為主題,“給養地球,生命的能源”,貼近生活。我們首先到的是 韓國 館,亮出了他們的看家寶貝,泡菜缸。還別說,這泡菜缸在 韓國 館里還起了規模。除此之外, 韓國 館玩起了傳統和高科技的結合,交互式體驗下,我們很快就明白了泡菜製作的全流程,卻也沒有見給參觀游客一人分一小盒。雖然,進入額外場館不再收門票,但是又排了一個多小時隊,也需要鼓勵一下吧。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世博會 中國 館,坦白說沒有特別多的特色,講述了 中國 的稻米文化,裡面有巨 大田 野風光的燈光展示,更多的還是親切感,看到巨大的 中國 福字,館外排的長隊,漢語變得通用起來。國慶過後,這個時間點遠到而來的 中國 游客並不多,更多的是當地的華裔帶著家人孩子,到這裡感受一下 中國 的文化。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國看看。自從在 歐洲 生根發芽,操起了熟練的 意大利 語,他們離國內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新的一代,在意獃長大的小孩已經說不熟練漢語,詞彙量也很有限。不由地讓我想起,之前參加米理運動會的 溫州 人,遺憾的是,我們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參觀完 中國 館,我們又去看了看 哈薩克斯坦 館,相對比較空,裡面的陳列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以餐盤作為主題,通過影片的方式,展示當地的飲食文化。再次從館內出來的時候, 米蘭 就已經迅速入夜,大部分場館前的隊伍已經消失,世博會的又一天結束了。
走之前,我們逛了逛 意大利 館,沒有進入,只是在外面看看。這次世博會的標誌是永恆之樹,契合了世博主題,正是樹木給予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和食物。永恆之樹就坐落在 意大利 幾個國家館的中間,我們剛好趕上了盛大的燈光音樂噴泉秀,人非常多,從館里出來的人都趕到這裡看噴泉了。
返回途中,我們找到個紀念機器,面對著他,可以捕捉到我們的世博瞬間,留下郵箱,等著回去查收。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二探世博,世博會離學校很遠,反正也是地鐵終點站,我的幾個小伙伴都睡上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第一次參觀世博後,我們大致知道了世博會場館分佈的情況,也解鎖了 中國 館。這次,我們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挑選自己喜歡的場館。 巴西 館,大家一致推薦,我們也就去參觀了,這張圖就是在 巴西 館拍到的。
巴西 館的體驗做得很棒,館的入口,花園的上方,懸掛了一個巨大的網蓬,進館的游客需要在這張彈性網蓬上前行。這張彈性蹦蹦床兩邊高中間低,而且由於走動的人多,搖晃的比較厲害,不易保持平衡。不過,即使摔了,也沒什麼事兒,爬起來繼續向前。我們找個角落準備合影,瞬間就加入了好多歪果仁,合影得規模弄得有點大啊,可惜照片拍虛了。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Single House Milan - Rho area 參觀完 巴西 館之後,我們就分開了。小星和我,先後參觀了 俄羅斯 館, 西班牙 館、 英國 館、 美國 館。比較意外,印象比較深的是 俄羅斯 館 和美 國館。按理說,這倆國家沒什麼吃的,好吃的都在 法國 和西拔牙。理由肯定是有的,在 俄羅斯 館,我們終於第一次體驗到了免費的館內食物,分量不大,一小塊烤魚加上一片肉桂麵包,努力嘗試,最終還是沒有把麵包吃完。滋養地球,我們在園區內耗了幾個小時了,終於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滋養。 美國 館的門口遇見了圖中身高差特別和諧的兩位工作人員,館內用一部部影片展示著 美國 的快餐文化。這不是個慢悠悠講究情調吃飯的國家,快速高效地解決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早已經植入 美國 人民心底。
然後,我們又陸陸續續參觀了一些 非洲 的小館,類似於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這些小國家,不需要排隊,館區也只有一兩間普通小店面的大小,裡面主要售賣各種世博紀念品,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蓋章,一進門說“stamp”,也是有點不太好意思。
參觀 卡塔爾 館的時候出現了點不愉快,我們被意外驅逐出來,並且被不友好的告知,當天禁止再參觀 卡塔爾 館。原來是我和小星沒有看清楚入口處的排隊規則,隊伍分成左右兩列,交替進入,我們從右側隊伍進入左側隊伍,以為是在規則下搶得便宜,弄巧成拙,反倒成為插隊。小星和我,無助地看著對方,得了,還是別看了,大寫的尷尬,這個地方已經不能再逗留。
這個小風波也影響了我們參觀的心情,不久後,我們就從世博園出來了。 ↑米蘭 ↑米蘭 ↑米蘭 歐冠決賽當晚,我正好從 華沙 趕回來,這是 米蘭 的又一大盛事。決賽的前幾天,在Duomo廣場已經有充分的預熱,遺憾沒有 意大利 俱樂部打入決賽,否則這座足球之城的氣氛會狂熱得多。
決賽的場地就在聖西羅, 米蘭 雙雄曾多次將歐冠獎盃帶到這裡。可這次,獎盃定將去往另外一座城市, 馬德里 ,而且是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時刻,無論是皇家 馬德里 還是 馬德里 競技, 馬德里 都將超越 米蘭 ,獨享獲得歐冠次數最多的城市這一榮譽。
我不是很懂足球,但能感覺到,這是場120分鐘的鏖戰。這一次,馬競比兩年前堅持地更久,卻還是倒在了十二碼線前,C羅最後一擊,一錘定音。最近的戰績,馬競占盡上風,卻偏偏在幾年間輸掉了兩場分量最重的歐冠決賽,不得不令人嘆息。
我們還是慫,不是鐵球迷,聖西羅的門票讓我們卻步,最便宜的票,也要人民幣幾千,好的位置,甚至要人民幣幾萬。他們找了市中心的一個酒吧,我還沒有安頓旅行回來的行李,直接就吃起了自助看直播。我們這一幫人,又聚在一起。就連童姐這樣,平時陪她爸看比賽要睡著的,這次也趕了過來,甜姐是外貌協會派過來繼續偵查的,這倆估計到賽前,也沒分清哪個是哪個 馬德里 。馬逢和陳政宏對於足球也只能看個氣氛,大帥貌似懂點,但是平時關註英超,對意甲也不是很瞭解。比賽令人緊張,直到最後點球突然死亡的那一刻,我們才緩過神來。酒吧的看球氛圍沒有想象得那麼熱烈,也許還不及 中國 酒吧的皇馬球迷協會,他們幾個也沒有提前多久到,就順利地搶占了有利位置。
不過,兩個月後, 歐洲 杯來臨,獃梨出戰,我能明顯感到這個國家的足球氛圍相當濃厚。我們當時只是在宿舍自習。我和舍友還在糾結,是不是要跑去-1樓感受一下氣氛。舍友下去了,我還是繼續獃在宿舍,守著文字直播,也沒有多少心思寫作業,獃梨已經變成了我的主隊。不用打開手機網絡觀看直播,只要聽樓下地下室傳來的號角就能將比賽結果猜得八九不離十。獃梨對陣板鴨,打出完美一戰,整棟樓都沸騰了,甜姐更是再也安不下心思學習,跑上跑下。對 德國 ,卻又是倒在十二碼線前,兩隊點球都踢得不好,運氣還是站在了點球幾乎從不落敗的 德國 人一邊。之後的比賽,號角就消失了,即使是決賽, 葡萄牙 對陣 法國 ,也再沒有聽到樓下的響聲。那一刻,我變成了獃梨球迷,分享著他們的歡樂和痛苦。點球大戰後的宿舍公寓樓很安靜,在往常總有些人在開派對,大家聊些有的沒的,或許此時,大家都剛剛看完球賽,還沒有完全從結果中走出來。這是個足球的國度,比賽輸了,也沒有人閑得編段子,短時間的憂郁過後,相信亞平寧還會卷土重來。有些事情,只是運氣,四星 意大利 ,多次不被人看好,卻也是比賽時各個國家隊最不想遇到的對手。 米蘭理工的學習生活在獃梨期間,和朋友閑聊,有不少人帶著疑惑問我,你是不是轉行了,弄服裝設計?我說,沒啊。他們還打趣我,這是好事兒,都到了 米蘭 ,學點也挺好的。我只好詳細具體地把雙學位項目的流程解釋一遍,專業沒有變,還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選擇的也是一所理工類院校。他們似乎略有失望。我倒也沒多在意,出來看看,也沒有給自己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設了具體的指標,主要還是多感受國外生活,開闊些視野,提高英語水平,結交一些朋友。
然而,在 米蘭 理工學習生活十個月後,我感覺還是要站出來說幾句話。從上面我的尷尬經歷,大家也可以看到,工科在獃梨沒什麼市場,和 中國 不大一樣。 米蘭 理工是一個好學校,為獃梨培養本國建設需要的工程師。想來,這邏輯也就是這麼著,比方說,咱 中國 教育什麼見長?當然是工科,清華幾乎比肩MIT,浙大也在世界工科院校前面,那麼 中國 的藝術類院校就沒市場?至少,國內演藝圈還是蠻需要這樣的人才,每年藝考,北影、中戲前的隊伍總是很長。
題外話。
先說說米理的校園環境。
↑Politecnico di Milano ↑Politecnico di Milano ↑Politecnico di Milano 米蘭 理工主要有兩個校區,分別是市區的Leonardo校區和西郊的Bovisa校區。我們平時上課和考試主要在Leonardo校區,期末試卷評議時,也曾去過一次Bovisa校區和教授進行交流。
米蘭 理工的校園總體給我的感覺,蠻 歐洲 的,一下子也想不到更好的詞語,和 歐洲 的一般城市一樣,走進這個校園,你就可以感受到,這是個上了年紀的老牌名校,裡面的建築富有歷史感,擱在國內大概可以評個一級保護文物。校園建築的風格很統一,從外面看,都像是上了年紀,有故事的樓宇,校園的整體格局大概是幾十年沒有變化了。平時,偶爾也能在校園的某些角落看到“施工區域”,規模很小,大多是“修建枝丫”式的小打小鬧。學校內的花園也不少,中午時分,微波爐熱完飯菜,不少同學會在上面坐著聊聊天。米理的食堂的菜價和外面的市場價相近,正常的學生平均吃下來一餐要花費十歐左右,這點和 中國 的大學相差很大。另外,讓人失望的一點是, 米蘭 的國際化程度很高,米理食堂卻沒有更多地考慮到國際化學生的餐飲需要,提供的也僅僅是獃梨最常見的披薩和 意大利 面,也就是下圖所示的。 ↑Politecnico di Milano 這一餐,我沒有選擇披薩,那麼自然就逃不過 意大利 面,也叫pasta。這是個什麼概念?可以理解成 意大利 麵食的總稱。在這頓學校普通的午餐中,我可以找到薯條,更粗些,口感比較軟糯,還沒有麥當勞的好吃,pasta,剛嘗試的時候,口感還行,類似於麵條拌芝士,pasta的質量還挺不錯的,口感爽滑,習慣後就漸漸膩味了。左上角的那份甜品很贊,可是一般只能當飯後甜點,右上角的豆子,也不是說不好吃,你配合著炒個菜多好?為什麼要這樣簡單粗暴的單吃。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一個套餐,大概需要花上12歐,同樣的價格,先不考慮自己做,我可以在兆龍吃上兩段蓋澆飯,5歐一盤,筍三丁或者梅乾菜肉,味道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