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阿富汗----我的阿富汗游記
↑喀布爾 阿富汗 製造了全球94%的毒貨,這裡之所以泛濫、價格便宜,是因為 阿富汗 是世界上最大的罌粟生產種植地。罌粟開始在該國大規模種植是從1979年開始的,當時蘇聯入侵,導致 阿富汗 抗蘇戰爭爆發,政府無法在全國實行有效地管理,抗蘇戰爭結束後,軍閥混戰時代,鴉片是這個貧窮國家軍閥們重要的資金來源。軍閥混戰後,塔利班上臺,起初並沒有對鴉片採取措施。2000年該組織發佈禁令,認為鴉片有違伊斯蘭教義,將其視為非法予以打擊。當年成效極為明顯,鴉片產量銳減,據稱這是人類歷史上清除鴉片成效最顯著的一次。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塔利班減產提價的市場操縱行為。 ↑喀布爾 2008年開始,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塔利班拋棄了所謂鴉片違反伊斯蘭教教義的主張,又開始支持罌粟種植,塔利班從中謀取數億美元的收入,並用這筆錢充當同政府作戰的軍餉。此後,儘管 美國 和 阿富汗 政府加大了消除鴉片的力度,但 阿富汗 鴉片產量和罌粟種植面積卻持續增長。2014年, 阿富汗 罌粟種植面積達到22.4萬公頃。
阿富汗 資源缺乏,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略,加上連年戰亂,使得種植罌粟成為了當地農民來錢最快的手段。據說 阿富汗 北部的巴達赫尚省的土地只種罌粟,不種別的,一個寡婦一年內就能買車,只種麥子就沒有辦法致富。 ↑喀布爾 他們在鏡頭下毫不避諱,大膽的吸食。當我想走到橋下更仔細的觀察這些場景時,被人勸下了,他們說不安全,怕弄壞相機。其實這裡也有頭目,他們控制著這些貨源,牟取財富。
讓人震驚的是,有人向我報料,有些吸食者死了以後,屍體被人出賣,他們買走後就把骨頭曬乾,然後磨成粉,摻雜在毒貨中賣。 ↑喀布爾 阿富汗 有18萬深度吸食者,這其中包括3萬名婦女,他們每年能消費掉100噸,據旅館知情者說,吸食者包括因貧窮而生活無望者、疾病纏身無錢看病而通過毒品減輕痛苦者、精神空虛者,當然也有偶然吸食而上癮者。 ↑喀布爾 橋頭附近簡陋的日用品商店。 ↑喀布爾 髒兮兮的橋頭市場。 ↑喀布爾 一言不合,飛起一腳! ↑喀布爾 大家交易,談生意:這羊多少錢一隻?太貴了,便一點吧。 ↑喀布爾 ”一、二、三、四......數數多少只,我全要了“。 ↑喀布爾 ”喂,給我的羊拍張照片吧“。 ↑喀布爾 這些羊全買了,把羊都給趕過去吧。 ↑喀布爾 原來買羊的是這家店,應該是羊販子。 ↑喀布爾 阿曼 努拉·汗王宮是一個被戰火廢棄的皇宮,位於 喀布爾 西部地勢險要的山頂。是阿馬努拉國王於20世紀20年代建立的,經過多年的戰爭,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宮殿已是千瘡百孔。現在的政府正在重建它, 阿曼 努拉·汗王宮離 喀布爾 老城市中心大概十來公里,打車的話不要超過200阿尼,旅館的拉馬丹帶我到那以後才知道正在維修,城堡上搭建的都是腳手架,有士兵保守,目前不能進入參觀,不知道修好之後,是否允許游人參觀。
阿富汗 王國建立於1747年,曾一度強盛。19世紀後,國力日衰,成為 英國 和沙俄的相互爭奪的犧牲品。1919年 阿富汗 擺脫 英國 殖民統治獲得獨立,8月19日為獨立日。
60年後的1979年12月,蘇聯入侵 阿富汗 。後來 美國 在 阿富汗 背後撐腰,扶持塔利班以及其它派別武裝和蘇聯對抗。1989年2月,蘇軍被迫撤出 阿富汗 ,勞民傷財的十年 阿富汗 戰爭是蘇聯走向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撤出 阿富汗 之後,後因各派抗蘇武裝爭權奪勢,阿陷入內戰。1994年塔利班在 美國 的扶持下興起,1996年9月攻占 喀布爾 ,建立了塔利班政權。塔利班上臺之後,把 阿富汗 改為” 阿富汗 伊斯蘭酋長國”。
2001年 美國 911後 美國 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又經過10年的 阿富汗 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今天的塔利班仍實際控制著 阿富汗 60%以上的國土面積,只有大部分城市在政府軍手裡, 美國 名義上的勝利並沒有太多改變 阿富汗 人民的生活。
↑喀布爾 通向 阿曼 努拉·汗王宮的道路被武裝攔截,不讓進去參觀就來個合影吧,合影后被邀請去小屋喝茶,我指著皇宮笑著說:去那裡面喝茶,OK?穿迷彩服的笑著對拉馬丹說:”他比我們聰明“。 ↑喀布爾 從 阿曼 努拉·汗王宮回市區,路過一條極為寬闊的馬路,馬路上的路燈都掛著各種顏色的旗幟,拉馬丹告訴我,現在正是什葉派穆斯林的阿舒拉節,所以會掛很多旗,路邊也會有人向路人提供免費的點心和奶茶。我從 伊朗 一路走來,發現都在過阿舒拉節, 伊朗 的聖城 馬什哈德 的阿舒拉節很隆重,聖陵人山人海,晚上通往聖陵的道路會舉辦規模宏大的的儀式,很多男人拿刀或鞭子抽打自己,拉馬丹說,這裡的阿舒拉節更厲害,他們會用刀砍自己,砍的滿身流血,他們會用刀子割破自己的皮膚,舉行阿舒拉節的放血儀式 ↑喀布爾 路邊賣旗子的,人們買來旗子可以插在車上,也可以舉著製造節日氣氛。
“阿舒拉”為阿拉伯文“第十日”的譯音,伊斯蘭教歷的1月10日,是伊斯蘭教聖日。阿舒拉節上,一些什葉派穆斯林會用鐵鏈鞭打自己以紀念穆罕默德外孫侯賽因遇難。公元680年,侯賽因對當時的繼任哈里發不服,與家屬一行離開 麥加 ,在行抵 伊拉克 境內的卡爾 巴拉 時,遭倭馬亞王朝騎兵的追擊,侯賽因一行全部戰死。什葉派認為侯賽因是殉教聖徒,這一日遂被定為該派的蒙難日和哀悼日。
阿舒拉節前後持續10來天。 ↑喀布爾 他們把買來的旗子綁在車上,以紀念節日。
↑喀布爾 這一條路上到處都是節日的氣氛,除了旗子,還有紀念張貼的大幅圖畫,圖畫上一個是一個孩子在哭泣。 ↑喀布爾 拉馬丹告訴我,這條街是” 蒙古 人“聚集區。怪不得我在 喀布爾 其它地方沒有看見這麼多的旗子,其它大部分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不過阿舒拉節,而哈扎拉人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 伊朗 人的90%以上也是什葉派穆斯林,所以也比較隆重。
拉馬丹所說的 蒙古 人其實是 阿富汗 的”哈扎拉“人,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哈扎拉人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西征後在 阿富汗 留下的駐屯兵的後裔。早在十三世紀上半葉, 蒙古 軍隊占領波斯和 中亞 一些地區後,就留歸鎮守官統轄,並留下少量軍隊駐屯。後來,成吉思汗之孫蒙哥又以千戶為單位派遣駐屯軍到這裡,這些軍人的後代就留了下來,與當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發展。於是,“哈扎拉”就成了他們的稱呼,意指“千戶”的後裔。 ↑喀布爾 路邊黑色的臨時帳篷就是阿舒拉節期間為路人提供食物、茶水的地方。帳篷上的小孩子在哭泣,感覺真是悲涼的節日,就像今天的 阿富汗 一樣讓人憂傷。 ↑喀布爾 人們在臨時帳篷前享用免費的食物及茶水,有人還給了我和拉馬丹一杯奶茶,奶茶鹹鹹的,有點接近酥油茶的味道,而我在 伊朗 的 設拉子 ,他們提供的是熱茶水,由此說明哈扎拉人仍保留著 蒙古 人的部分飲食習慣。 ↑喀布爾 這個臨時帳篷裝飾的更加讓人感覺他們是多苦多難的人,並且讓人依稀看到了” 蒙古 人“的身影。據統計, 阿富汗 約有130多萬哈扎拉人,占全國人口總量的8.6%,是國內第三大民族。 哈扎拉人長期受到人口第一的普什圖族人的壓迫,不僅經常遭到普什圖族的殺戮,還在經濟方面遭遇諸多限制,包括對哈扎拉人納以重稅,就連外國的援助也繞過了哈扎拉地區,而被送到了普什圖地區,作為與叛軍爭奪群眾的利誘品。 ↑喀布爾 戴工作牌的就更像” 蒙古 人“了,據 歐洲 旅行家報道,直到十六世紀初,哈扎拉人還在使用 蒙古 語,後來才淡忘。現在他們通用塔吉克語。但他們所講的塔吉克語里仍夾雜看不少 蒙古 語和突厥語詞彙,與純正塔吉克語相比存有區別。至今,他們還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從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屬於 蒙古 人種,具有 蒙古 人的體質特征:他們長的大臉盤、高顴骨、少鬍鬚、斜眼角。雖然他們由於長期以來與當地民族通婚,這些特征已不大典型,若干世紀後經過長期演化甚至還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懷疑他們的 蒙古 族源。
其實,我覺得也不一定完全都是 蒙古 人的後裔,當年 阿富汗 是處於 絲綢之路 的重地,相當的繁榮, 中國 商人經過此處留下結婚生子的應該也有一些。 ↑喀布爾 突然看見幾個女學生,應該是哈扎拉族的,當我突然把照相機拿出來對準他們”咔嚓,咔嚓“兩聲時,他們嚇了一跳,驚奇地看著我。
以普什圖族為主的塔利班曾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哈扎拉人,很 多哈 扎拉人在90年代逃到了 巴基斯坦 和 伊朗 ;塔利班倒台後,他們回到 喀布爾 謀生。 2001年後,大量哈扎拉人涌入 喀布爾 ,改變了這座城市的人口結構。現在有超過100萬哈扎拉人住在這裡,超過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哈扎拉人所處的地區相對比較安全,他們團結起來維護著自己族區的安全,新一代哈扎拉人在學校可以接受教育,父輩的悲慘遭遇也激勵著他們,而他們的 成功 可能會改變 阿富汗 民族力量的平衡。
阿富汗 的婦女識字率是世界最低的,15歲以上的女子每7個中只有1個可以讀寫。在這樣一個國家中,哈扎拉族區婦女在受教育程度上與普什圖族區相比要高的多。 哈扎拉人對女孩和男孩的教育給予了同等程度的重視,與 阿富汗 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有較強的兩性平等意識。我隨後在以哈扎拉人為主的 巴米揚 也看到了很多女學生走在上學的路上。 ↑喀布爾 這個在公路中間的隔離帶搭起臨時黑色的帳篷,為路人提供吃喝,很多開車的人路過停下車享用免費的食物。 ↑喀布爾 在我住的走路大約20分鐘的樣子有個叫“ 雞街 ”的地方,在 喀布爾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尤其是外國人,最喜歡來這裡受騙。“ 雞街 ”,聽名字你以為該不是賣雞的地方吧?到了後你就知道,“ 雞街 ”是 喀布爾 有名的巴扎(“市場”),街道兩旁佈滿工藝品商店,有 阿富汗 地毯、青金石,各類工藝品琳琅滿目。很多店鋪都是手工作坊,那些賣各種珠寶、首飾的店 大同 小異,和國內的小店也區別不大,我連拍照的興趣都沒有,但我對手工作坊還是很感興趣。
雞街 的很多商品是從 中國 義烏 進口的商品,對於貴重的珠寶、石頭不懂得最好不要輕易購買, 阿富汗 生產青金石,但並不代表賣的便宜,也不代表你買的就是真貨,很多商店把一些不好的甚至類似的石頭經過染色後出售給外國人,我親眼目睹了一家商店染色的過程。 ↑喀布爾 正在製作首飾的工匠。 阿富汗 的日用品大量是從 中國 進口的,包括衣服鞋類, 中國 商品價廉物美,深受阿消費者歡迎。但中阿之間陸上和空中 通道 目前還是不太暢通,進口成本較高,影響了更多 中國 商品的進口。 ↑喀布爾 雞街 里正在用手工製作生活用品。
我第二次去 雞街 的時候,遇到一位 中國 浙江 的商人,他四、五十歲的樣子,瘦高個子,穿著土黃色 阿富汗 長袍,當時他正在 雞街 閑逛,他說他是來 阿富汗 收松子兒的,但也喜歡珠寶,遇到好的就會買下,家裡也賣一些淘來珠寶。他前兩天在離 喀布爾 不遠的一個地方收松子,但被警察以不安全為由將他遣送回到了 喀布爾 中國 大使館,還被警察要求支付一筆遣送費。 ↑喀布爾 雞街 的二手槍店,主要收集和出售一些老舊的二手槍支。 ↑喀布爾 雞街 賣表和地毯的一個商店,老闆很精明,是感覺讓人相信的那種人,賣得都是各國家名牌二手手錶,還有蘇聯時期的,他說他想來 中國 ,但是有護照卻辦不下來簽證,希望能幫他辦簽證。但事實證明他也是個姦商,因為手機被搶暫時看不了時間,就買了一塊老版懷舊機械表,在 阿富汗 和 伊朗 回來的路上一直還好,但回到國內表針就不走了。 與“ 雞街 ”相鄰的是“花街”,“花街”確實有一排賣花的商店,但還有食品、餐飲等店。走在這些花店街邊,你可能不會感到 喀布爾 是一個炸彈橫飛的城市,而是感覺到 喀布爾 生活的和諧與美好。但這個著名的花卉市場也在過去的戰火中遭受了巨大打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街上的店鋪都能獲得可觀的收入,不過後來因為連年戰亂,這條街的生意也開始滑坡。在塔利班政權統治時期,一些花卉店被強行關閉,因為塔利班不喜歡看到賣花的商店。花卉生意在動蕩不斷的 阿富汗 起起落落,每個花店的生意也隨社會變遷經歷了許多起伏。在塔利班時代,整條街上只有三四家店鋪獲准出售花卉,塔利班政權倒台後,鮮花一條街才重獲生機。
距離花街不遠有個 伊斯坦布爾 商場,在裡面逛了一圈,賣的都是品牌衣服,應該是富人消費的地方,裡面還有 伊斯坦布爾 超市,商品繁多,還有進口食品區。
雞街 和花街給人感覺比較安全,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閑逛,有些店鋪的人還會說幾句 中國 話逗你開心。
阿富汗 資源缺乏,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略,加上連年戰亂,使得種植罌粟成為了當地農民來錢最快的手段。據說 阿富汗 北部的巴達赫尚省的土地只種罌粟,不種別的,一個寡婦一年內就能買車,只種麥子就沒有辦法致富。 ↑喀布爾 他們在鏡頭下毫不避諱,大膽的吸食。當我想走到橋下更仔細的觀察這些場景時,被人勸下了,他們說不安全,怕弄壞相機。其實這裡也有頭目,他們控制著這些貨源,牟取財富。
讓人震驚的是,有人向我報料,有些吸食者死了以後,屍體被人出賣,他們買走後就把骨頭曬乾,然後磨成粉,摻雜在毒貨中賣。 ↑喀布爾 阿富汗 有18萬深度吸食者,這其中包括3萬名婦女,他們每年能消費掉100噸,據旅館知情者說,吸食者包括因貧窮而生活無望者、疾病纏身無錢看病而通過毒品減輕痛苦者、精神空虛者,當然也有偶然吸食而上癮者。 ↑喀布爾 橋頭附近簡陋的日用品商店。 ↑喀布爾 髒兮兮的橋頭市場。 ↑喀布爾 一言不合,飛起一腳! ↑喀布爾 大家交易,談生意:這羊多少錢一隻?太貴了,便一點吧。 ↑喀布爾 ”一、二、三、四......數數多少只,我全要了“。 ↑喀布爾 ”喂,給我的羊拍張照片吧“。 ↑喀布爾 這些羊全買了,把羊都給趕過去吧。 ↑喀布爾 原來買羊的是這家店,應該是羊販子。 ↑喀布爾 阿曼 努拉·汗王宮是一個被戰火廢棄的皇宮,位於 喀布爾 西部地勢險要的山頂。是阿馬努拉國王於20世紀20年代建立的,經過多年的戰爭,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宮殿已是千瘡百孔。現在的政府正在重建它, 阿曼 努拉·汗王宮離 喀布爾 老城市中心大概十來公里,打車的話不要超過200阿尼,旅館的拉馬丹帶我到那以後才知道正在維修,城堡上搭建的都是腳手架,有士兵保守,目前不能進入參觀,不知道修好之後,是否允許游人參觀。
阿富汗 王國建立於1747年,曾一度強盛。19世紀後,國力日衰,成為 英國 和沙俄的相互爭奪的犧牲品。1919年 阿富汗 擺脫 英國 殖民統治獲得獨立,8月19日為獨立日。
60年後的1979年12月,蘇聯入侵 阿富汗 。後來 美國 在 阿富汗 背後撐腰,扶持塔利班以及其它派別武裝和蘇聯對抗。1989年2月,蘇軍被迫撤出 阿富汗 ,勞民傷財的十年 阿富汗 戰爭是蘇聯走向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撤出 阿富汗 之後,後因各派抗蘇武裝爭權奪勢,阿陷入內戰。1994年塔利班在 美國 的扶持下興起,1996年9月攻占 喀布爾 ,建立了塔利班政權。塔利班上臺之後,把 阿富汗 改為” 阿富汗 伊斯蘭酋長國”。
2001年 美國 911後 美國 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又經過10年的 阿富汗 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今天的塔利班仍實際控制著 阿富汗 60%以上的國土面積,只有大部分城市在政府軍手裡, 美國 名義上的勝利並沒有太多改變 阿富汗 人民的生活。
↑喀布爾 通向 阿曼 努拉·汗王宮的道路被武裝攔截,不讓進去參觀就來個合影吧,合影后被邀請去小屋喝茶,我指著皇宮笑著說:去那裡面喝茶,OK?穿迷彩服的笑著對拉馬丹說:”他比我們聰明“。 ↑喀布爾 從 阿曼 努拉·汗王宮回市區,路過一條極為寬闊的馬路,馬路上的路燈都掛著各種顏色的旗幟,拉馬丹告訴我,現在正是什葉派穆斯林的阿舒拉節,所以會掛很多旗,路邊也會有人向路人提供免費的點心和奶茶。我從 伊朗 一路走來,發現都在過阿舒拉節, 伊朗 的聖城 馬什哈德 的阿舒拉節很隆重,聖陵人山人海,晚上通往聖陵的道路會舉辦規模宏大的的儀式,很多男人拿刀或鞭子抽打自己,拉馬丹說,這裡的阿舒拉節更厲害,他們會用刀砍自己,砍的滿身流血,他們會用刀子割破自己的皮膚,舉行阿舒拉節的放血儀式 ↑喀布爾 路邊賣旗子的,人們買來旗子可以插在車上,也可以舉著製造節日氣氛。
“阿舒拉”為阿拉伯文“第十日”的譯音,伊斯蘭教歷的1月10日,是伊斯蘭教聖日。阿舒拉節上,一些什葉派穆斯林會用鐵鏈鞭打自己以紀念穆罕默德外孫侯賽因遇難。公元680年,侯賽因對當時的繼任哈里發不服,與家屬一行離開 麥加 ,在行抵 伊拉克 境內的卡爾 巴拉 時,遭倭馬亞王朝騎兵的追擊,侯賽因一行全部戰死。什葉派認為侯賽因是殉教聖徒,這一日遂被定為該派的蒙難日和哀悼日。
阿舒拉節前後持續10來天。 ↑喀布爾 他們把買來的旗子綁在車上,以紀念節日。
↑喀布爾 這一條路上到處都是節日的氣氛,除了旗子,還有紀念張貼的大幅圖畫,圖畫上一個是一個孩子在哭泣。 ↑喀布爾 拉馬丹告訴我,這條街是” 蒙古 人“聚集區。怪不得我在 喀布爾 其它地方沒有看見這麼多的旗子,其它大部分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不過阿舒拉節,而哈扎拉人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 伊朗 人的90%以上也是什葉派穆斯林,所以也比較隆重。
拉馬丹所說的 蒙古 人其實是 阿富汗 的”哈扎拉“人,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哈扎拉人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西征後在 阿富汗 留下的駐屯兵的後裔。早在十三世紀上半葉, 蒙古 軍隊占領波斯和 中亞 一些地區後,就留歸鎮守官統轄,並留下少量軍隊駐屯。後來,成吉思汗之孫蒙哥又以千戶為單位派遣駐屯軍到這裡,這些軍人的後代就留了下來,與當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發展。於是,“哈扎拉”就成了他們的稱呼,意指“千戶”的後裔。 ↑喀布爾 路邊黑色的臨時帳篷就是阿舒拉節期間為路人提供食物、茶水的地方。帳篷上的小孩子在哭泣,感覺真是悲涼的節日,就像今天的 阿富汗 一樣讓人憂傷。 ↑喀布爾 人們在臨時帳篷前享用免費的食物及茶水,有人還給了我和拉馬丹一杯奶茶,奶茶鹹鹹的,有點接近酥油茶的味道,而我在 伊朗 的 設拉子 ,他們提供的是熱茶水,由此說明哈扎拉人仍保留著 蒙古 人的部分飲食習慣。 ↑喀布爾 這個臨時帳篷裝飾的更加讓人感覺他們是多苦多難的人,並且讓人依稀看到了” 蒙古 人“的身影。據統計, 阿富汗 約有130多萬哈扎拉人,占全國人口總量的8.6%,是國內第三大民族。 哈扎拉人長期受到人口第一的普什圖族人的壓迫,不僅經常遭到普什圖族的殺戮,還在經濟方面遭遇諸多限制,包括對哈扎拉人納以重稅,就連外國的援助也繞過了哈扎拉地區,而被送到了普什圖地區,作為與叛軍爭奪群眾的利誘品。 ↑喀布爾 戴工作牌的就更像” 蒙古 人“了,據 歐洲 旅行家報道,直到十六世紀初,哈扎拉人還在使用 蒙古 語,後來才淡忘。現在他們通用塔吉克語。但他們所講的塔吉克語里仍夾雜看不少 蒙古 語和突厥語詞彙,與純正塔吉克語相比存有區別。至今,他們還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從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屬於 蒙古 人種,具有 蒙古 人的體質特征:他們長的大臉盤、高顴骨、少鬍鬚、斜眼角。雖然他們由於長期以來與當地民族通婚,這些特征已不大典型,若干世紀後經過長期演化甚至還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懷疑他們的 蒙古 族源。
其實,我覺得也不一定完全都是 蒙古 人的後裔,當年 阿富汗 是處於 絲綢之路 的重地,相當的繁榮, 中國 商人經過此處留下結婚生子的應該也有一些。 ↑喀布爾 突然看見幾個女學生,應該是哈扎拉族的,當我突然把照相機拿出來對準他們”咔嚓,咔嚓“兩聲時,他們嚇了一跳,驚奇地看著我。
以普什圖族為主的塔利班曾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哈扎拉人,很 多哈 扎拉人在90年代逃到了 巴基斯坦 和 伊朗 ;塔利班倒台後,他們回到 喀布爾 謀生。 2001年後,大量哈扎拉人涌入 喀布爾 ,改變了這座城市的人口結構。現在有超過100萬哈扎拉人住在這裡,超過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哈扎拉人所處的地區相對比較安全,他們團結起來維護著自己族區的安全,新一代哈扎拉人在學校可以接受教育,父輩的悲慘遭遇也激勵著他們,而他們的 成功 可能會改變 阿富汗 民族力量的平衡。
阿富汗 的婦女識字率是世界最低的,15歲以上的女子每7個中只有1個可以讀寫。在這樣一個國家中,哈扎拉族區婦女在受教育程度上與普什圖族區相比要高的多。 哈扎拉人對女孩和男孩的教育給予了同等程度的重視,與 阿富汗 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有較強的兩性平等意識。我隨後在以哈扎拉人為主的 巴米揚 也看到了很多女學生走在上學的路上。 ↑喀布爾 這個在公路中間的隔離帶搭起臨時黑色的帳篷,為路人提供吃喝,很多開車的人路過停下車享用免費的食物。 ↑喀布爾 在我住的走路大約20分鐘的樣子有個叫“ 雞街 ”的地方,在 喀布爾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尤其是外國人,最喜歡來這裡受騙。“ 雞街 ”,聽名字你以為該不是賣雞的地方吧?到了後你就知道,“ 雞街 ”是 喀布爾 有名的巴扎(“市場”),街道兩旁佈滿工藝品商店,有 阿富汗 地毯、青金石,各類工藝品琳琅滿目。很多店鋪都是手工作坊,那些賣各種珠寶、首飾的店 大同 小異,和國內的小店也區別不大,我連拍照的興趣都沒有,但我對手工作坊還是很感興趣。
雞街 的很多商品是從 中國 義烏 進口的商品,對於貴重的珠寶、石頭不懂得最好不要輕易購買, 阿富汗 生產青金石,但並不代表賣的便宜,也不代表你買的就是真貨,很多商店把一些不好的甚至類似的石頭經過染色後出售給外國人,我親眼目睹了一家商店染色的過程。 ↑喀布爾 正在製作首飾的工匠。 阿富汗 的日用品大量是從 中國 進口的,包括衣服鞋類, 中國 商品價廉物美,深受阿消費者歡迎。但中阿之間陸上和空中 通道 目前還是不太暢通,進口成本較高,影響了更多 中國 商品的進口。 ↑喀布爾 雞街 里正在用手工製作生活用品。
我第二次去 雞街 的時候,遇到一位 中國 浙江 的商人,他四、五十歲的樣子,瘦高個子,穿著土黃色 阿富汗 長袍,當時他正在 雞街 閑逛,他說他是來 阿富汗 收松子兒的,但也喜歡珠寶,遇到好的就會買下,家裡也賣一些淘來珠寶。他前兩天在離 喀布爾 不遠的一個地方收松子,但被警察以不安全為由將他遣送回到了 喀布爾 中國 大使館,還被警察要求支付一筆遣送費。 ↑喀布爾 雞街 的二手槍店,主要收集和出售一些老舊的二手槍支。 ↑喀布爾 雞街 賣表和地毯的一個商店,老闆很精明,是感覺讓人相信的那種人,賣得都是各國家名牌二手手錶,還有蘇聯時期的,他說他想來 中國 ,但是有護照卻辦不下來簽證,希望能幫他辦簽證。但事實證明他也是個姦商,因為手機被搶暫時看不了時間,就買了一塊老版懷舊機械表,在 阿富汗 和 伊朗 回來的路上一直還好,但回到國內表針就不走了。 與“ 雞街 ”相鄰的是“花街”,“花街”確實有一排賣花的商店,但還有食品、餐飲等店。走在這些花店街邊,你可能不會感到 喀布爾 是一個炸彈橫飛的城市,而是感覺到 喀布爾 生活的和諧與美好。但這個著名的花卉市場也在過去的戰火中遭受了巨大打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街上的店鋪都能獲得可觀的收入,不過後來因為連年戰亂,這條街的生意也開始滑坡。在塔利班政權統治時期,一些花卉店被強行關閉,因為塔利班不喜歡看到賣花的商店。花卉生意在動蕩不斷的 阿富汗 起起落落,每個花店的生意也隨社會變遷經歷了許多起伏。在塔利班時代,整條街上只有三四家店鋪獲准出售花卉,塔利班政權倒台後,鮮花一條街才重獲生機。
距離花街不遠有個 伊斯坦布爾 商場,在裡面逛了一圈,賣的都是品牌衣服,應該是富人消費的地方,裡面還有 伊斯坦布爾 超市,商品繁多,還有進口食品區。
雞街 和花街給人感覺比較安全,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閑逛,有些店鋪的人還會說幾句 中國 話逗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