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á, Porto!
第一天:
6個小時以後終於到了 波爾圖 ,我已經是半條鹹魚了。想吐,還好不用再坐車了。去到Nice Way hostel,挺精緻的,老闆娘是 葡萄牙 人,一個 阿根廷 人大概是打工的吧,還挺帥的樣子,但是到處撩妹。
先是去了傳說中給了J.K. Rolling靈感的萊羅書店,但是因為挺多人的,而且要收3歐,感覺小小的不太值得就沒有進去了。然後就隨便逛逛。 波爾圖 一路都是各種各樣的教堂,高聳的牧師塔,縱橫整個城市的電車軌和電車線纜,安靜的路邊公園,坐著安靜發獃的人,有老爺爺老奶奶也有中年人。憑著感覺隨便逛,想要找一個當地人問問有什麼好吃的。但是想了好一會兒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會講葡語,畢竟過去的20年都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旅游,就算是來到 西班牙 以後也能夠用自己不太流利的西語對話。沿著一條小路往前走,一邊走一邊拍路邊五顏六色的房子。因為 亞洲 面孔的原因,路過的人還是會註視著我們,如果看起來還比較和藹可親的我會回一個微笑,如果是一臉嚴肅的我就直接忽略了。路上有兩個小哥對我們笑,我就說了一句hola。小路盡頭是一個開闊的平臺,在那裡可以俯瞰半個 波爾圖 ,左側遠處有 波爾圖 主教堂和唐路易斯一世大橋,面前是一大片橙色的房屋。剛到平臺的時候發現剛剛的兩個小哥也在那裡坐著,我就走過去跟他們打了個招呼。結果其中一個人對我們說,You look so beautiful. 哈哈哈哈我只好笑著說謝謝。我用英語問他們是不是 葡萄牙 人,他們說是。很好,於是我問哪裡的餐廳有好吃的葡國菜,可是他們好像沒懂,我問他們會要說西語還是英語,他們說西語,於是我又問了一遍。這回他們聽懂了,但是他們的說的西英葡混合語言我還是聽不懂。大概就是知道了在外面一條路左轉有一家好吃的。我們就再見了,去他們說的那條又長又安靜的石板路拍照。可是後來他們又過來了,還在路邊不遠處等我們的樣子,嚇得我們換了一條路。
去了一家店買了葡撻pastel de nata,但是卻是冷的。6個4歐,講真,完全沒有 澳門 安 德魯 的好吃,可能因為不熱吧,但是這裡沒有賣熱的。我想念 澳門 的葡撻了!!然後去了一家餐廳吃了 三明 治。他們的 三明 治外面用的是硬麵包,裡面的青菜是一種國內沒有生的青菜,挺好吃的。
下午我已經開始又困又頭疼了,但是還是跟著大家一起逛。去了聖靈教堂Capela Das Almas,最特別的是外牆貼滿了青花瓷瓷磚,叫做azulejo,剛剛在維基百科上看到中文叫做阿茲勒赫瓷磚畫,好的吧,這個詞來源於阿拉伯語,意為polished stone,最開始是在 西班牙 南部Sevilla流行的,後來傳到 葡萄牙 ,那時候流行的是大面積五彩斑斕的瓷磚畫,但是在17世紀後期 葡萄牙 又引進了 荷蘭 的藍白風格,並且迅速風靡,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在17世紀末和是18世紀是‘Golden Age of Azulejo’,但是我還是很想知道它跟青花瓷之間的關係。領隊的Marcos說聖靈教堂是18世紀建的,但是瓷磚是在1929年才貼上去的。當年教堂是由那些從 巴西 殖民地掙錢回來的商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力而建造的。
然後逛了逛 葡萄牙 當地的菜市場Mercado Bolhão,那時候大多數的商鋪都已經收攤了,大概因為已經變成旅游景點的原因,剩下的還開著的都是一些在賣紀念品的商鋪,最有特色的是這裡有很多bacalao鱈魚形狀的小青花瓷片,有的是五顏六色的。Marcos說這是因為 波爾圖 盛產鱈魚。
去了唐路易斯一世大橋。在那裡其實真的覺得蠻震撼的。走在整個金屬橋梁上層,橋上不時會有飛馳的列車,但是並沒有圍欄攔著。橋邊是整個杜羅河,利 貝拉 碼頭和兩岸橙白相間的房屋。杜羅河盡頭是燦爛的夕陽。感覺很舒服。走在霞光里,耳邊是呼嘯而過的列車,風裡傳來不一樣的葡語,快門抓住流轉的時光。晚霞染紅了杜羅河,路燈一路沿著河岸延伸到遠處,近處的唐路易斯一世鐵橋車水馬龍,世界是喧囂的,但是卻靜止在這一瞬間。我就這樣坐在河邊俯瞰半個定格的 波爾圖 。
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為止,之後的就是自由活動了。回去旅店睡了一覺,到8:30才和賢穎出去吃東西。之前看攻略知道了這邊有一種特色食物叫做francesinha,找了很久去哪兒吃才好,francesinha價格在7-12歐之間,12歐的是加煎雞蛋和薯條的的,在旅店對面一家餐廳問價格時服務員居然用普通話說了一句美女,他是唯一一個不是用你好打招呼的外國人,吃驚。francesinha simple是7.5歐,於是我們坐了下來。一個francesinha面積大概和方包一樣大,厚約5釐米,裡面是麵包、芝士、jamón、chorizo、牛肉以及上下的麵皮,伴以特別的醬汁,裡面一定包括啤酒喝番茄醬。服務員跟我們說francesihna的秘密就在於它的醬,然而我覺得…那才是它最難吃的地方- -,我真的很難以接受 葡萄牙 人怎麼做到把啤酒放進醬裡面- -。下麵是網上找的圖,差不多就長這樣。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啤酒醬才對。
好像發燒了,要多了一床被子,整個晚上身體在發燙。
第二天:
昏昏沉沉醒來,頭疼,頭暈,去刷牙的時候想要整個人攤到在地上。去吃早餐的時候和老闆娘要了兩片退燒藥,驚訝被告知還能睡多一個小時,吃了藥就去睡了。10點醒來好多了,覺得藥有奇效!
跟著大家繼續走。 Igreja dos Carmelitas e Igreja do Carmo, 前者建於17世紀後者18世紀,但是後者的外牆也是有大面積的azulejos,很美。教堂裡面無一例外都是有點暗沉的金色,金色的耶穌雕像,金色的柱子,金色的燈光。教堂對面是 波爾圖 大學,兩者間是馬路和電車軌到,經常可以看到 波爾圖 特有的紅色觀光車和黃色有軌電車經過。
在我們的旅店外面就是自由廣場praça de liberdade,,在同盟大道上。這條路上的建築其實都是20世紀才建起來的,雖然風格上非常復古非常漂亮。路上有一座Pedro IV騎著戰馬的銅像, 巴西 第一任皇帝。旁邊就是最美的火車站之一聖本篤車站Estação de São Bento,1916年落成,裡面有兩萬塊azulejo瓷磚,展現 葡萄牙 歷史。
然後又走到利 貝拉 廣場Praça de Ribeira就是自由時間了,我因為一直在拉肚子所以又回去睡了兩個小時。
下午4點集合,沿著杜羅河的另一岸一直走,他們去坐船,但是因為我上船了以後覺得想吐就沒有坐船了。Marcos留下來陪我。跟他聊天蠻有趣的,他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有一個 澳大利亞 國籍現在在 澳大利亞 教中文的女朋友,他以前在 萊昂 大學學歷史,現在在等著一月份申請前往 澳大利亞 工作。我問他回去 澳大利亞 哪個城市,他說這取決於Jessica決定去哪個城市,因為她在申請政府工作,但是如果分配的城市她不喜歡她可能就不會去。他說他好想去 中國 ,因為Jessica以前也在 中國 學中文,跟他說了很多關於 中國 的東西。我說如果你去 中國 南方,你一定要去喝早茶!還說了 中國 的衣服價格都很低, 西班牙 的太太太貴了,一條普通的牛仔褲就要50歐但是在 中國 只要10歐。不過在 中國 ,如果是陌生人大家不會像這裡一樣彼此說hola,對此他表示很驚訝。
在杜羅河邊看著夕陽和彩色的游船,和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有這樣的對話我覺得很滿足。
去了 波爾圖 主教堂。可能因為 萊昂 大教堂在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吧, 波爾圖 的主教堂在風格和規模上都和 萊昂 的差不多,所以其實沒有很大的震撼。但是我喜歡在夕陽下的風景。
去了一個酒窖。感覺挺神奇的,第一次參觀酒窖,被酒桶的容積之大震驚到了。每一個酒桶都是木質的,就像我們在網上看到的照片那樣,但是每一個都比兩個我還高,每一個直徑也超過3米。講解用的是西語的,但是說的很快,所以幾乎沒有怎麼聽懂。試了一下 波爾圖 的酒,金黃色的,但是對我來說味道太重了,甜甜的,可是對於一個正在生病而且完全不喜歡酒精的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吸引力。
晚上本來想要去找阿長,但是在自由廣場的演唱會上的茫茫人海實在是找不到她。不過還是體驗了半小時 葡萄牙 rock演唱會,其實我也不知道是rock還是jazz之類的。但是臺上的歌手很賣力地唱,臺下的觀眾也跟著一起跳起舞來,這讓我感覺很好。如果是在國內大概不會有這樣的幾百人集體開趴的感覺吧。
第三天:
還是在拉肚子,但總算活過來了。早上去水晶宮the crystal pale,但其實也只是去它的花園而已啦,不過也很好看,有小樹林,有很多很歐式的古典建築,適合拍文藝的照片。回去的時候路過 波爾圖 大學,有學生穿上黑色的衣袍在學校門口游行示威,還有一些身上T恤畫了圖畫。大概 歐洲 的學生最近都在游行?10月26號的時候 西班牙 也有一個全國性的學生罷課活動,抗議政府的教育改革,導致他們的學費年年在漲。
到這 里波爾 圖新老城區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其實還有路過很多的其他景點, 比如 證券交易所、一個紅色的市場Mercado Ferreira Borges、戰門廣場Praça da Batalh之類的。
12點以後我們check out然後去 波爾圖 的一個海灘。下車以後也沒有到海邊看海,只是坐在遠遠的地方曬太陽,因為自己又開始不舒服,所以不想動,只想靜靜地坐著。下午兩點的太陽很熱很烈,但是陰影下的海風又很冷。我坐在陽光下,看著眼前起伏的海浪。這裡的海浪比 惠州 的要大得多,但又不至於太大,剛好能夠用來衝起一塊滑板,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來這裡學衝浪的。海風不像家裡的那樣有濃重的鹹味,也沒有濕潤黏糊糊的感覺。我才意識到,原來只有家裡的才是鹹鹹的濕潤的海風, 臺灣 的、 西班牙 的、 葡萄牙 的都是淡淡的乾燥的。
之後跟Olivier以及新認識的幾個 墨西哥 人一起去餐廳吃飯。Mariana, Victor, 還有一個女生忘記了名字。認識的 墨西哥 女生全部都比較胖,不懂為什麼。一直到這一頓午餐,看到Mariana盤裡一半是薯條剩下一半是豬扒和 沙拉 ,以及他們一人一杯啤酒,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他們的主食。在此之前,我一直都覺得,吃薯條或者 漢堡 包只不過是偶爾的一兩次,就像在吃零食,但是那頓午餐我開始意識到,外國人吃飯時是不像 中國 人那樣有米飯這樣的主食的。然而,我還不知道究竟中西方誰的飲食方式比較健康。記得曾經文娟姑姑說她的孩子不需要吃一碗飯,只要一點點就夠了,因為米飯裡面全是澱粉,而人體不需要那麼多澱粉。雖然西方飲食裡面有很多煎炸食物,但是他們也吃 沙拉 ,他們的酸奶也有脫脂原味不加糖的酸奶,所以這個問題還要等我以後有空研究一下。
在海邊拍了兩張照片,然後就坐車回家了。Muita obligada, Porto.
總的來說,雖然 波爾圖 真的挺美的,但是可能因為我生病的原因對汽油味特別敏感, 波爾圖 給我的印象並沒有特別好。 波爾圖 是個很發達的城市,有發達的旅游業,這裡的人英語水平都很高,在隨便的一家餐廳點菜服務員都會跟我們說英語。這裡也有很多車,在 波爾圖 的三天城市裡的天空都沒有 萊昂 那樣的晴空萬里,除了在海邊,其他時候感覺都是有點灰濛蒙的。都怪我感冒了,否則我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城市。
發現 美國 人也非常抱團,認識的幾個 美國 人總是在一起聊天,也不怎麼跟其他國家的人聊天。只要是同一個國家的都會比較傾向於走在一起。所以憑什麼總是聽到別人說 中國 人抱團呢?可能是因為我們跟他們長得不一樣所以比較容易認出來吧。而且 波爾圖 人也闖紅綠燈,也看到很多人隨地吐痰呢。
6個小時以後終於到了 波爾圖 ,我已經是半條鹹魚了。想吐,還好不用再坐車了。去到Nice Way hostel,挺精緻的,老闆娘是 葡萄牙 人,一個 阿根廷 人大概是打工的吧,還挺帥的樣子,但是到處撩妹。
先是去了傳說中給了J.K. Rolling靈感的萊羅書店,但是因為挺多人的,而且要收3歐,感覺小小的不太值得就沒有進去了。然後就隨便逛逛。 波爾圖 一路都是各種各樣的教堂,高聳的牧師塔,縱橫整個城市的電車軌和電車線纜,安靜的路邊公園,坐著安靜發獃的人,有老爺爺老奶奶也有中年人。憑著感覺隨便逛,想要找一個當地人問問有什麼好吃的。但是想了好一會兒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會講葡語,畢竟過去的20年都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旅游,就算是來到 西班牙 以後也能夠用自己不太流利的西語對話。沿著一條小路往前走,一邊走一邊拍路邊五顏六色的房子。因為 亞洲 面孔的原因,路過的人還是會註視著我們,如果看起來還比較和藹可親的我會回一個微笑,如果是一臉嚴肅的我就直接忽略了。路上有兩個小哥對我們笑,我就說了一句hola。小路盡頭是一個開闊的平臺,在那裡可以俯瞰半個 波爾圖 ,左側遠處有 波爾圖 主教堂和唐路易斯一世大橋,面前是一大片橙色的房屋。剛到平臺的時候發現剛剛的兩個小哥也在那裡坐著,我就走過去跟他們打了個招呼。結果其中一個人對我們說,You look so beautiful. 哈哈哈哈我只好笑著說謝謝。我用英語問他們是不是 葡萄牙 人,他們說是。很好,於是我問哪裡的餐廳有好吃的葡國菜,可是他們好像沒懂,我問他們會要說西語還是英語,他們說西語,於是我又問了一遍。這回他們聽懂了,但是他們的說的西英葡混合語言我還是聽不懂。大概就是知道了在外面一條路左轉有一家好吃的。我們就再見了,去他們說的那條又長又安靜的石板路拍照。可是後來他們又過來了,還在路邊不遠處等我們的樣子,嚇得我們換了一條路。
去了一家店買了葡撻pastel de nata,但是卻是冷的。6個4歐,講真,完全沒有 澳門 安 德魯 的好吃,可能因為不熱吧,但是這裡沒有賣熱的。我想念 澳門 的葡撻了!!然後去了一家餐廳吃了 三明 治。他們的 三明 治外面用的是硬麵包,裡面的青菜是一種國內沒有生的青菜,挺好吃的。
下午我已經開始又困又頭疼了,但是還是跟著大家一起逛。去了聖靈教堂Capela Das Almas,最特別的是外牆貼滿了青花瓷瓷磚,叫做azulejo,剛剛在維基百科上看到中文叫做阿茲勒赫瓷磚畫,好的吧,這個詞來源於阿拉伯語,意為polished stone,最開始是在 西班牙 南部Sevilla流行的,後來傳到 葡萄牙 ,那時候流行的是大面積五彩斑斕的瓷磚畫,但是在17世紀後期 葡萄牙 又引進了 荷蘭 的藍白風格,並且迅速風靡,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在17世紀末和是18世紀是‘Golden Age of Azulejo’,但是我還是很想知道它跟青花瓷之間的關係。領隊的Marcos說聖靈教堂是18世紀建的,但是瓷磚是在1929年才貼上去的。當年教堂是由那些從 巴西 殖民地掙錢回來的商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力而建造的。
然後逛了逛 葡萄牙 當地的菜市場Mercado Bolhão,那時候大多數的商鋪都已經收攤了,大概因為已經變成旅游景點的原因,剩下的還開著的都是一些在賣紀念品的商鋪,最有特色的是這裡有很多bacalao鱈魚形狀的小青花瓷片,有的是五顏六色的。Marcos說這是因為 波爾圖 盛產鱈魚。
去了唐路易斯一世大橋。在那裡其實真的覺得蠻震撼的。走在整個金屬橋梁上層,橋上不時會有飛馳的列車,但是並沒有圍欄攔著。橋邊是整個杜羅河,利 貝拉 碼頭和兩岸橙白相間的房屋。杜羅河盡頭是燦爛的夕陽。感覺很舒服。走在霞光里,耳邊是呼嘯而過的列車,風裡傳來不一樣的葡語,快門抓住流轉的時光。晚霞染紅了杜羅河,路燈一路沿著河岸延伸到遠處,近處的唐路易斯一世鐵橋車水馬龍,世界是喧囂的,但是卻靜止在這一瞬間。我就這樣坐在河邊俯瞰半個定格的 波爾圖 。
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裡為止,之後的就是自由活動了。回去旅店睡了一覺,到8:30才和賢穎出去吃東西。之前看攻略知道了這邊有一種特色食物叫做francesinha,找了很久去哪兒吃才好,francesinha價格在7-12歐之間,12歐的是加煎雞蛋和薯條的的,在旅店對面一家餐廳問價格時服務員居然用普通話說了一句美女,他是唯一一個不是用你好打招呼的外國人,吃驚。francesinha simple是7.5歐,於是我們坐了下來。一個francesinha面積大概和方包一樣大,厚約5釐米,裡面是麵包、芝士、jamón、chorizo、牛肉以及上下的麵皮,伴以特別的醬汁,裡面一定包括啤酒喝番茄醬。服務員跟我們說francesihna的秘密就在於它的醬,然而我覺得…那才是它最難吃的地方- -,我真的很難以接受 葡萄牙 人怎麼做到把啤酒放進醬裡面- -。下麵是網上找的圖,差不多就長這樣。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啤酒醬才對。
好像發燒了,要多了一床被子,整個晚上身體在發燙。
第二天:
昏昏沉沉醒來,頭疼,頭暈,去刷牙的時候想要整個人攤到在地上。去吃早餐的時候和老闆娘要了兩片退燒藥,驚訝被告知還能睡多一個小時,吃了藥就去睡了。10點醒來好多了,覺得藥有奇效!
跟著大家繼續走。 Igreja dos Carmelitas e Igreja do Carmo, 前者建於17世紀後者18世紀,但是後者的外牆也是有大面積的azulejos,很美。教堂裡面無一例外都是有點暗沉的金色,金色的耶穌雕像,金色的柱子,金色的燈光。教堂對面是 波爾圖 大學,兩者間是馬路和電車軌到,經常可以看到 波爾圖 特有的紅色觀光車和黃色有軌電車經過。
在我們的旅店外面就是自由廣場praça de liberdade,,在同盟大道上。這條路上的建築其實都是20世紀才建起來的,雖然風格上非常復古非常漂亮。路上有一座Pedro IV騎著戰馬的銅像, 巴西 第一任皇帝。旁邊就是最美的火車站之一聖本篤車站Estação de São Bento,1916年落成,裡面有兩萬塊azulejo瓷磚,展現 葡萄牙 歷史。
然後又走到利 貝拉 廣場Praça de Ribeira就是自由時間了,我因為一直在拉肚子所以又回去睡了兩個小時。
下午4點集合,沿著杜羅河的另一岸一直走,他們去坐船,但是因為我上船了以後覺得想吐就沒有坐船了。Marcos留下來陪我。跟他聊天蠻有趣的,他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有一個 澳大利亞 國籍現在在 澳大利亞 教中文的女朋友,他以前在 萊昂 大學學歷史,現在在等著一月份申請前往 澳大利亞 工作。我問他回去 澳大利亞 哪個城市,他說這取決於Jessica決定去哪個城市,因為她在申請政府工作,但是如果分配的城市她不喜歡她可能就不會去。他說他好想去 中國 ,因為Jessica以前也在 中國 學中文,跟他說了很多關於 中國 的東西。我說如果你去 中國 南方,你一定要去喝早茶!還說了 中國 的衣服價格都很低, 西班牙 的太太太貴了,一條普通的牛仔褲就要50歐但是在 中國 只要10歐。不過在 中國 ,如果是陌生人大家不會像這裡一樣彼此說hola,對此他表示很驚訝。
在杜羅河邊看著夕陽和彩色的游船,和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有這樣的對話我覺得很滿足。
去了 波爾圖 主教堂。可能因為 萊昂 大教堂在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吧, 波爾圖 的主教堂在風格和規模上都和 萊昂 的差不多,所以其實沒有很大的震撼。但是我喜歡在夕陽下的風景。
去了一個酒窖。感覺挺神奇的,第一次參觀酒窖,被酒桶的容積之大震驚到了。每一個酒桶都是木質的,就像我們在網上看到的照片那樣,但是每一個都比兩個我還高,每一個直徑也超過3米。講解用的是西語的,但是說的很快,所以幾乎沒有怎麼聽懂。試了一下 波爾圖 的酒,金黃色的,但是對我來說味道太重了,甜甜的,可是對於一個正在生病而且完全不喜歡酒精的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吸引力。
晚上本來想要去找阿長,但是在自由廣場的演唱會上的茫茫人海實在是找不到她。不過還是體驗了半小時 葡萄牙 rock演唱會,其實我也不知道是rock還是jazz之類的。但是臺上的歌手很賣力地唱,臺下的觀眾也跟著一起跳起舞來,這讓我感覺很好。如果是在國內大概不會有這樣的幾百人集體開趴的感覺吧。
第三天:
還是在拉肚子,但總算活過來了。早上去水晶宮the crystal pale,但其實也只是去它的花園而已啦,不過也很好看,有小樹林,有很多很歐式的古典建築,適合拍文藝的照片。回去的時候路過 波爾圖 大學,有學生穿上黑色的衣袍在學校門口游行示威,還有一些身上T恤畫了圖畫。大概 歐洲 的學生最近都在游行?10月26號的時候 西班牙 也有一個全國性的學生罷課活動,抗議政府的教育改革,導致他們的學費年年在漲。
到這 里波爾 圖新老城區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其實還有路過很多的其他景點, 比如 證券交易所、一個紅色的市場Mercado Ferreira Borges、戰門廣場Praça da Batalh之類的。
12點以後我們check out然後去 波爾圖 的一個海灘。下車以後也沒有到海邊看海,只是坐在遠遠的地方曬太陽,因為自己又開始不舒服,所以不想動,只想靜靜地坐著。下午兩點的太陽很熱很烈,但是陰影下的海風又很冷。我坐在陽光下,看著眼前起伏的海浪。這裡的海浪比 惠州 的要大得多,但又不至於太大,剛好能夠用來衝起一塊滑板,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來這裡學衝浪的。海風不像家裡的那樣有濃重的鹹味,也沒有濕潤黏糊糊的感覺。我才意識到,原來只有家裡的才是鹹鹹的濕潤的海風, 臺灣 的、 西班牙 的、 葡萄牙 的都是淡淡的乾燥的。
之後跟Olivier以及新認識的幾個 墨西哥 人一起去餐廳吃飯。Mariana, Victor, 還有一個女生忘記了名字。認識的 墨西哥 女生全部都比較胖,不懂為什麼。一直到這一頓午餐,看到Mariana盤裡一半是薯條剩下一半是豬扒和 沙拉 ,以及他們一人一杯啤酒,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他們的主食。在此之前,我一直都覺得,吃薯條或者 漢堡 包只不過是偶爾的一兩次,就像在吃零食,但是那頓午餐我開始意識到,外國人吃飯時是不像 中國 人那樣有米飯這樣的主食的。然而,我還不知道究竟中西方誰的飲食方式比較健康。記得曾經文娟姑姑說她的孩子不需要吃一碗飯,只要一點點就夠了,因為米飯裡面全是澱粉,而人體不需要那麼多澱粉。雖然西方飲食裡面有很多煎炸食物,但是他們也吃 沙拉 ,他們的酸奶也有脫脂原味不加糖的酸奶,所以這個問題還要等我以後有空研究一下。
在海邊拍了兩張照片,然後就坐車回家了。Muita obligada, Porto.
總的來說,雖然 波爾圖 真的挺美的,但是可能因為我生病的原因對汽油味特別敏感, 波爾圖 給我的印象並沒有特別好。 波爾圖 是個很發達的城市,有發達的旅游業,這裡的人英語水平都很高,在隨便的一家餐廳點菜服務員都會跟我們說英語。這裡也有很多車,在 波爾圖 的三天城市裡的天空都沒有 萊昂 那樣的晴空萬里,除了在海邊,其他時候感覺都是有點灰濛蒙的。都怪我感冒了,否則我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城市。
發現 美國 人也非常抱團,認識的幾個 美國 人總是在一起聊天,也不怎麼跟其他國家的人聊天。只要是同一個國家的都會比較傾向於走在一起。所以憑什麼總是聽到別人說 中國 人抱團呢?可能是因為我們跟他們長得不一樣所以比較容易認出來吧。而且 波爾圖 人也闖紅綠燈,也看到很多人隨地吐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