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自駕游
↑四望亭 4日起床後決定去蔣家橋餃麵店,當時就是一個一間的門面,簡易的桌椅,沒想到10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到有不少分店了,孩子至今還會提起,吃完早餐,附近就是何園,直接去何園游覽了。 何園百度:何園,坐落於 江蘇 省 揚州 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 中國 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
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 揚州 ,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主要景點有復道迴廊、騎馬樓等。何園是清代後期 揚州 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鎮江游完何園,在 揚州 買了幾斤散裝的醬菜,開車經潤揚大橋過江下橋不遠就是 金山 寺,同學給訂的是一泉賓館,比較安靜就在中泠泉的邊上,當時 金山 寺向東的路旁有許多的江鮮飯店,來到 鎮江 自然要吃江鮮,鰣魚是吃不到了,別的魚還是有的,吃完飯下午自然是去天下第一泉游覽,從酒店步行過去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 金山景區百度:中泠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於 江蘇 省 鎮江 市 金山 寺外。此泉原在波濤滾滾的江水之中,由於河道變遷,泉口處已變為陸地,現在泉口地面標高為4.8米。 據《 金山 志》記載:“中泠泉在 金山 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蘇東坡(公元1037~1101年)也有詩雲:“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中泠泉於滔滔長江水面之下,時出時沒的獨特環境。唐宋之時, 金山 還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長江中。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牌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 金山 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因長江水深流急,汲取不易。據傳打泉水需在正午之時將帶蓋的銅瓶子用繩子放入泉中後,迅速拉開蓋子,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到此,留下了“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的詩句 。 ↑天下第一泉 百度:“中泠泉”又名“天下第一泉”,原在揚子江心,是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泉眼。中泠泉水宛如一條戲水白龍,自池底洶涌而出。“綠如翡翠,濃似瓊漿”,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陸羽品評天下泉水時,中泠泉名列全國第七,稍陸羽之後的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嘗了全國各地沏茶的水質後,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盈杯不溢出。南宋名將文天祥暢飲後,豪情奔放賦詩一首:“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詩,閑品茶經拜祠仙。” ↑天下第一泉 塔影湖的對面就是 金山 寺,中泠泉和 金山 寺現在是一個景區了,通過一跨街天橋相連 游完中泠泉,沿著塔影湖的岸邊環湖繞行到湖的東南角,從跨街天橋上過去就進入了景區 金山 寺部分 百度: 金山 寺位於今 江蘇 鎮江 市區 西北 的 金山 上,始建於東晉,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金山 寺佈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 金山 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 高臺 、楞伽台(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
金山 是 江南 佛教聖地,梁武帝在 金山 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 金山 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曆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併列為 中國 的四 大名 寺。1983年, 金山 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金山 原為揚子江中一個島嶼,由於"大江曲流",至清光緒末年(1903年)左右與陸地連成一片。 金山 景點甚多,充滿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古人贊為" 江南 名勝之最"。 金山 寺,原名澤心寺,亦稱 龍游 寺。到了唐朝,有個名叫法海的禪師在此開山得金,重建古剎,便更名為 金山 寺。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話。不僅如此,帝王迅游也經常會來到 金山 ,使得 金山 擁有一批價值非凡的文化遺存。眾多的歷史故事發生於此,《白蛇傳》水漫 金山 ,梁紅玉擂鼓戰 金山 ,蘇東坡妙 高臺 賞月起舞等等,更使 金山 成為 江南 名山。
金山 因有 金山 寺而名聞遐邇。 金山 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清康 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 金山 寺,是 中國 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金山 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佈滿金碧輝煌的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 金山 寺裹山"之說。 ↑慈壽塔 百度:慈壽塔高約36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矗立於數重樓臺殿宇之上,為 金山 標誌。最早的慈壽塔建於南朝齊梁時期,原為兩座,南北對立,後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修複,重建後成為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慶隆三年(1569年),明瞭禪師重修;如今的慈壽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6] 離塔不遠有一涼亭,因宜於賞雲 望江 ,稱為“留雲亭”、“吞海亭”;亭內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覽亭”。 此門為 金山 寺正門 游完 金山 寺已是傍晚,回到酒店開車直接去大市口,在 鎮江 國際飯店東邊的古更樓巷進去路口向東轉路北第一家面館,傳說中的最好吃的鍋蓋面,應該是好再來面館吧,到的時候飯店關門,只好在隔壁的鍋蓋面吃的,打聽一下他們家很牛,每天賣的數量是一定的,一般中午過後就賣完了收攤關門不再營業。看來要吃到只有第二天再來了 5日早上起床後先去宴春酒樓吃早茶,去的是大市口那家,以前的京江飯店後來看樣子是被宴春酒樓收購了,味道也還不錯的,只是現在的蟹黃湯包真的是無法和以前相比了,飯後去焦山游覽 焦山象山 古渡就在焦山的對面,在這裡可以乘船過去
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 揚州 ,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主要景點有復道迴廊、騎馬樓等。何園是清代後期 揚州 園林的代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何園 鎮江游完何園,在 揚州 買了幾斤散裝的醬菜,開車經潤揚大橋過江下橋不遠就是 金山 寺,同學給訂的是一泉賓館,比較安靜就在中泠泉的邊上,當時 金山 寺向東的路旁有許多的江鮮飯店,來到 鎮江 自然要吃江鮮,鰣魚是吃不到了,別的魚還是有的,吃完飯下午自然是去天下第一泉游覽,從酒店步行過去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 金山景區百度:中泠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於 江蘇 省 鎮江 市 金山 寺外。此泉原在波濤滾滾的江水之中,由於河道變遷,泉口處已變為陸地,現在泉口地面標高為4.8米。 據《 金山 志》記載:“中泠泉在 金山 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蘇東坡(公元1037~1101年)也有詩雲:“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中泠泉於滔滔長江水面之下,時出時沒的獨特環境。唐宋之時, 金山 還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長江中。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牌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 金山 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因長江水深流急,汲取不易。據傳打泉水需在正午之時將帶蓋的銅瓶子用繩子放入泉中後,迅速拉開蓋子,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到此,留下了“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的詩句 。 ↑天下第一泉 百度:“中泠泉”又名“天下第一泉”,原在揚子江心,是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泉眼。中泠泉水宛如一條戲水白龍,自池底洶涌而出。“綠如翡翠,濃似瓊漿”,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陸羽品評天下泉水時,中泠泉名列全國第七,稍陸羽之後的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嘗了全國各地沏茶的水質後,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盈杯不溢出。南宋名將文天祥暢飲後,豪情奔放賦詩一首:“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詩,閑品茶經拜祠仙。” ↑天下第一泉 塔影湖的對面就是 金山 寺,中泠泉和 金山 寺現在是一個景區了,通過一跨街天橋相連 游完中泠泉,沿著塔影湖的岸邊環湖繞行到湖的東南角,從跨街天橋上過去就進入了景區 金山 寺部分 百度: 金山 寺位於今 江蘇 鎮江 市區 西北 的 金山 上,始建於東晉,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金山 寺佈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 金山 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 高臺 、楞伽台(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
金山 是 江南 佛教聖地,梁武帝在 金山 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 金山 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曆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併列為 中國 的四 大名 寺。1983年, 金山 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金山 原為揚子江中一個島嶼,由於"大江曲流",至清光緒末年(1903年)左右與陸地連成一片。 金山 景點甚多,充滿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古人贊為" 江南 名勝之最"。 金山 寺,原名澤心寺,亦稱 龍游 寺。到了唐朝,有個名叫法海的禪師在此開山得金,重建古剎,便更名為 金山 寺。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話。不僅如此,帝王迅游也經常會來到 金山 ,使得 金山 擁有一批價值非凡的文化遺存。眾多的歷史故事發生於此,《白蛇傳》水漫 金山 ,梁紅玉擂鼓戰 金山 ,蘇東坡妙 高臺 賞月起舞等等,更使 金山 成為 江南 名山。
金山 因有 金山 寺而名聞遐邇。 金山 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清康 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 金山 寺,是 中國 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金山 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佈滿金碧輝煌的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 金山 寺裹山"之說。 ↑慈壽塔 百度:慈壽塔高約36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矗立於數重樓臺殿宇之上,為 金山 標誌。最早的慈壽塔建於南朝齊梁時期,原為兩座,南北對立,後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修複,重建後成為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慶隆三年(1569年),明瞭禪師重修;如今的慈壽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6] 離塔不遠有一涼亭,因宜於賞雲 望江 ,稱為“留雲亭”、“吞海亭”;亭內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覽亭”。 此門為 金山 寺正門 游完 金山 寺已是傍晚,回到酒店開車直接去大市口,在 鎮江 國際飯店東邊的古更樓巷進去路口向東轉路北第一家面館,傳說中的最好吃的鍋蓋面,應該是好再來面館吧,到的時候飯店關門,只好在隔壁的鍋蓋面吃的,打聽一下他們家很牛,每天賣的數量是一定的,一般中午過後就賣完了收攤關門不再營業。看來要吃到只有第二天再來了 5日早上起床後先去宴春酒樓吃早茶,去的是大市口那家,以前的京江飯店後來看樣子是被宴春酒樓收購了,味道也還不錯的,只是現在的蟹黃湯包真的是無法和以前相比了,飯後去焦山游覽 焦山象山 古渡就在焦山的對面,在這裡可以乘船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