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連巷,巷通巷,大巷裡面套小巷-揚州記憶2
↑個園 ↑東關街 馬坊巷東關街的口 ↑東關街 ↑東關街 長樂 客棧,看門口的牌子指示大堂在東面的街南書屋 ↑揚州長樂客棧主題文化酒店 曹起氵晉故居位於市區東關街338號。曹起氵晉 (1906-1931年), 揚州 早期黨組織的領導人,革命烈士。1925年由惲代英介紹入黨,是 揚州 最早的黨組織——中共 揚州 八中支部書記。1928年起,先後任 揚州 縣委書記、城區區委書記和泰縣縣委書記,後因特務告密被捕,1931年犧牲。故居大門朝南,為四合院傳統民居。2009年對建築進行整體修繕,並佈置曹起溍生平展對外開放。 ↑曹起溍故居 百度:“逸圃”位於 江蘇 省 揚州 市東關街356號,東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逸圃”系民國初年錢業經紀人李鶴生所築,現為 揚州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逸圃 ↑逸圃 張玉良(1895—1977年),我國旅法最早最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 里昂 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 巴黎 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 羅馬 美術展覽會,曾獲 意大利 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 上海 美專及 上海 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 巴黎 ,曾任 巴黎 中國 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 瑞士 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 ↑東關街 謝馥春東關街的門店還沒有開門,這是櫥窗里的展品 ↑謝馥春 ↑謝馥春 ↑謝馥春 這就走到東關街的西口了
百度:東關街是 揚州 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 老街 。它 東至 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 揚州 水陸交通要衝,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 興隆 。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東關街 國慶路對面的蔣家橋餃麵店,十幾年前吧,在它家的總店吃過,當時還是何園附近一個居民樓下的小門頭,雖已出名但還是一個小吃店,現在已經連鎖了。 ↑東關街 過了國慶路就是彩衣街,站在彩衣街看東關街 ↑東關街 ↑東關街 順著彩衣街向回走 ↑彩衣街 ↑彩衣街 過大東門橋,沿著大東門街繼續西行 走到頭就是四望亭了 ↑四望亭 百度:萬曆 江都 縣誌》引宋《寶佑志》雲:“四望亭在州治南,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特授直寶謨閣、權發遣 揚州 事、主管淮 東安 撫司事崔與之建。”《乾隆 江都 縣誌》載,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清康 熙、雍正年間均曾修葺。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是 江都 縣學的組成部分。亭為磚木結構,八面三層,攢尖式瓦頂。底層四面皆有拱門與十字街道相通,故有“過街亭”之稱。二、三層八而圍以古樸的窗欄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區附近景色可一覽無餘。每層亭檐有八個飛角,三層共24個,每個飛角都有風鈴,風吹鈴響,聲調悠揚。四望亭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魁星是奎星的俗稱,取“奎主 文昌 ”之意,原是縣儒學的輔助建築,是 江都 縣學的組成部分。上個世紀50年 代縣 學內供奉孔老夫子的大殿還存在。縣學大門前立有三座石牌坊。在“魁星閣”西側,縣學的東、西院牆界址處,又各有一座過街石牌坊。以這兩座過街牌坊為界,行人從它下麵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魁星閣”裡邊供奉魅星神。 ↑四望亭 這是汶 河北 路,遠處路中央就是 文昌 閣 揚城曾經有一座開明橋,位於今汶 河北 路與大東門街、四望亭路的四岔路口。鬥轉星移,開明橋及其東南方位的院大街、院前街, 東北 方位的北門街,西面的縣學街、西門街均已蹤跡全無。 ↑四望亭 在這裡等沒有出來的同事一起去冶春園邊的冶春茶社吃早餐 ↑四望亭 ↑四望亭 這是汶 河北 路路中花壇的假山 過了老北門橋就是冶春園了 橋下就是北護城河,以及冶春園的一部分 ↑北護城河 百度:冶春園是始建於清代中期的 中國 古代園林建築。此園選址好,漫步曲徑之上,左為湖水,右為山丘。這山,雖然是一段丘阜,只因園築其下,看似山,實非山也,可見當初構園者的構思精妙。水更有趣,說是湖,只不過是護城河的一段與市內小秦淮的河水在此匯合,形成一處較為寬闊的水面而已。但這片水確有道理,向東看,兩道石壁上一橋,此為磚砌拱橋,名為天寧橋,橋東西上下各有一層白石圍欄,隨勢造景,彎曲自如,河岸上有成片的女貞、松柏、梧桐、槐樹、古木屈曲,濃蔭遮天,把喧囂的馬路完全遮擋,製造出一片人工靜域,顯示了古代 中國 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冶春園
百度:東關街是 揚州 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 老街 。它 東至 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 揚州 水陸交通要衝,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 興隆 。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東關街 國慶路對面的蔣家橋餃麵店,十幾年前吧,在它家的總店吃過,當時還是何園附近一個居民樓下的小門頭,雖已出名但還是一個小吃店,現在已經連鎖了。 ↑東關街 過了國慶路就是彩衣街,站在彩衣街看東關街 ↑東關街 ↑東關街 順著彩衣街向回走 ↑彩衣街 ↑彩衣街 過大東門橋,沿著大東門街繼續西行 走到頭就是四望亭了 ↑四望亭 百度:萬曆 江都 縣誌》引宋《寶佑志》雲:“四望亭在州治南,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特授直寶謨閣、權發遣 揚州 事、主管淮 東安 撫司事崔與之建。”《乾隆 江都 縣誌》載,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清康 熙、雍正年間均曾修葺。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是 江都 縣學的組成部分。亭為磚木結構,八面三層,攢尖式瓦頂。底層四面皆有拱門與十字街道相通,故有“過街亭”之稱。二、三層八而圍以古樸的窗欄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區附近景色可一覽無餘。每層亭檐有八個飛角,三層共24個,每個飛角都有風鈴,風吹鈴響,聲調悠揚。四望亭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魁星是奎星的俗稱,取“奎主 文昌 ”之意,原是縣儒學的輔助建築,是 江都 縣學的組成部分。上個世紀50年 代縣 學內供奉孔老夫子的大殿還存在。縣學大門前立有三座石牌坊。在“魁星閣”西側,縣學的東、西院牆界址處,又各有一座過街石牌坊。以這兩座過街牌坊為界,行人從它下麵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魁星閣”裡邊供奉魅星神。 ↑四望亭 這是汶 河北 路,遠處路中央就是 文昌 閣 揚城曾經有一座開明橋,位於今汶 河北 路與大東門街、四望亭路的四岔路口。鬥轉星移,開明橋及其東南方位的院大街、院前街, 東北 方位的北門街,西面的縣學街、西門街均已蹤跡全無。 ↑四望亭 在這裡等沒有出來的同事一起去冶春園邊的冶春茶社吃早餐 ↑四望亭 ↑四望亭 這是汶 河北 路路中花壇的假山 過了老北門橋就是冶春園了 橋下就是北護城河,以及冶春園的一部分 ↑北護城河 百度:冶春園是始建於清代中期的 中國 古代園林建築。此園選址好,漫步曲徑之上,左為湖水,右為山丘。這山,雖然是一段丘阜,只因園築其下,看似山,實非山也,可見當初構園者的構思精妙。水更有趣,說是湖,只不過是護城河的一段與市內小秦淮的河水在此匯合,形成一處較為寬闊的水面而已。但這片水確有道理,向東看,兩道石壁上一橋,此為磚砌拱橋,名為天寧橋,橋東西上下各有一層白石圍欄,隨勢造景,彎曲自如,河岸上有成片的女貞、松柏、梧桐、槐樹、古木屈曲,濃蔭遮天,把喧囂的馬路完全遮擋,製造出一片人工靜域,顯示了古代 中國 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 ↑冶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