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攝於琅勃拉邦以及北部、西部,而後由會曬進入泰國的清孔。
↑豐塞特寺 ↑蘇萬那基利寺 ↑巴坎寺 ↑湄公河與南康河交匯處 下午3點,同行的4人有了變數,一向少言寡語的“徐娘”C姐,因為另有急事,傍晚6點航班趕往 韓國 ,我們遂確定包租一輛小客車送“徐娘”C姐去機場,而我們留下的3人也告別已經遊玩了5天的 琅勃拉邦 ,驅車前往 琅勃拉邦 以北、130公里以外的農膠( 琅多 )。
一路沿著13號公路前行,柏油路面除個別凹凸不平外,總體還算可以。行程2個小時左右,過了巴蒙右轉之後,道路由寬變窄、由平原進入山區,景色也由平淡進入秀美。我們不時叫停司機,下車吸一吸外面清新的空氣,拍一拍綠油油的田野。
晚7點,我們趁著夜色進入 琅多 (農膠),入住一家民宿酒店,晚餐後洗去一天的疲憊,早早進入夢鄉。
順便拍一張 老撾 司機與車輛的圖片,司機叫 阿讓 ,40歲,誠實守信,會說中文,與其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礙。現代中巴,車況良好。如果有人來此遊行,可以找他提供服務。電話02055198557。 第6天(3月1日 琅多 —— 孟威諾 ,乘船1小時15分鐘)
琅多 ,只是此行的一個中轉站,我們的目的地,是由 琅多 乘船去往被譽為“世外 桃源 ”的 孟威諾 (Muang Ngoi Neua)。
但清晨開窗遠望, 琅多 同樣展現出一幅山巒起伏,水 秀山 清的絕佳美景。在連接東西兩岸的橋上,遠眺山村晨霧瀰漫,百姓院子升起火把,煙霧繚繞小鎮上空。南烏河沿岸,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弔腳樓,有些幾乎完全掩映在森林之中。此河此景,已經美到了無可匹敵的地步,即使是僧侶們駐足,也是流連忘返,遲遲不願離開。
橫跨南烏河的大橋把小鎮分出兩個世界,河西岸有兩條安靜的街道,如同逃離避世躲清靜的小山村;漂亮的河東岸也就是班索昏村,則向遊客提供著眾多的客棧與餐館。 ↑琅多 11時,我們乘上開往 孟威諾 的的船隻。說10點發船,實際上11點還沒動靜,船票25000K。聽 老撾 司機說,在 琅多 與 孟威諾 之間,幾乎沒有準點啟程的船隻,乘客和船夫都任由時間溜走。人少就多等會兒,人多就不停的發船。一些歐美人等船的耐心令人折服,他們可以一動不動地坐在碼頭臺階上聊天、看景,我卻給旁邊的一個歐美小男孩兒拍起了照片。
抵達 孟威諾 後,一長者在碼頭旁用英語攬客,我們跟隨他走出碼頭,進了一排排小木屋式的客棧,房間整潔乾凈,面朝南烏江,躺在床上便能看到碧綠如鏡的江面與層層疊疊的喀斯特群山。以20萬K的房價,辦理了兩個房間的入住手續。
孟威諾 ,幾乎與世隔絕,乘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初到 孟威諾 ,便被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所吸引,人家庭院乾凈整結,鄉村韻味濃重,為這兒平添了幾分靜謐與和諧。累了,就清閑地躺在吊床上,看著西下的太陽,緩緩落入群山的那邊,仿佛置身於夢幻之中。
孟威諾 旅游歷史不長,至今沒有任何旅游指南提及這個小山村。但在歐美人眼裡,這兒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外 桃源 ”,躲避城市喧囂的寧靜之地。 中國 人的遊行,幾乎很少涉足於此地。 ↑琅多碼頭 在去往 孟威諾 的途中,船隻逆流而上蜿蜒前行,河上升騰的霧氣,飄忽不定,眼前的美景如一幅充滿詩意的水墨畫,真的美極了。 ↑去往孟威諾途中隨拍 ↑孟威諾山村 ↑遊行者 第7天(3月2日 孟威諾 —— 琅多 —— 琅南塔 )
清晨,鳥兒的鳴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開窗望外,天色已經微明,太陽還沒有升起,空氣里已瀰漫著破曉時的寒氣。
走出室外,我們來到一個古老也是這個山村惟一的寺廟(WAT OKADSAYAYARAM),看到僧侶們整裝待發,準備去往一條500米長,且正在維修的街道,接受當地人的佈施。每接受一次佈施,僧侶們都會重新整隊站齊,統一面對一側,為佈施眾信徒祝福祈禱。還有個別沒趕上在街上佈施的人,則走進寺廟裡向僧侶們佈施。
這裡的化緣佈施活動,有寧靜的氛圍,獨特的氣息,無外人的打擾,絕對不像 琅勃拉邦 那樣總有如同不專業的狗仔隊一般的遊客忍不住要湊上前去拍照。 吃早餐的時候,同行的“徐娘”P姐,感覺這兒實在是太靜謐、太質朴了,非想在這兒再住一宿,參加當地組織的乘船山村釣魚一日游活動。考慮到後程時間,最後放棄了念頭,或許留下了許多遺憾。
9點30時,早餐後我們登上折返 琅多 的船隻,一小時後到達 琅多 碼頭,司機 阿讓 駕車早已等候在那兒,接我們直奔下一個地方—— 琅南塔 (Louang Namtha)。
琅多 至 琅南塔 ,途經巴賽、孟賽(烏多姆賽),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村莊,行車裡程200公里。一路邊走邊停邊拍攝,直到傍晚才到達 琅南塔 。
途中,一些農民在田野里勞作與現地收購煙葉的場景,不時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叫我們不得不駐足拍攝。
過了孟賽,又走進了幾個村莊,包括一個苗族的村寨,落後、貧窮、欠發達,是給我的第一印象。特別是那些孩子們,小小的年紀就要下地乾農活,很多看起來很年輕的小姑娘,都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了。許多大孩子們,還要承擔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看到的一所學校,環境、設施叫人無法形容,連避風遮雨都不俱備。上學的孩子們,倒是天真可愛,玩起來無拘無束,興高采烈。
這些孩子們,從不迴避我們的鏡頭,甚至可以擺佈他們做各種各樣的姿勢。同行的“徐娘”X姐,由國內帶來的小食品,也派上了用場,逐一發給孩子們,看著他們吃的不亦樂乎,心也有些釋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 琅多 到 琅南塔 走的是13號與3號公路,山陡彎多,車行在S形彎道上,總是令人膽戰心驚。而偏偏 老撾 司機 阿讓 車開的又飛快,弄得“徐娘”X姐不時反覆叮囑“慢點、慢點、再慢點”。儘管她坐在前排,還是找車上的方便袋嘔吐了一次。
一路走來, 琅多 至 琅南塔 這段路途很精彩,叫我們探密了沒有過度索取的原生態,記錄了不染鉛華的土箸民風。感觸是,揭密紗、見真容、人純樸、真貧窮。雖說這兒經濟欠發達,居住環境破舊,勞作強度大,但人們的風貌一點也不頹廢。這也許是佛國帶給人們的最大奉獻?不管怎麼說,心態 平和 ,知足常樂,還是可取可贊的。
一路沿著13號公路前行,柏油路面除個別凹凸不平外,總體還算可以。行程2個小時左右,過了巴蒙右轉之後,道路由寬變窄、由平原進入山區,景色也由平淡進入秀美。我們不時叫停司機,下車吸一吸外面清新的空氣,拍一拍綠油油的田野。
晚7點,我們趁著夜色進入 琅多 (農膠),入住一家民宿酒店,晚餐後洗去一天的疲憊,早早進入夢鄉。
順便拍一張 老撾 司機與車輛的圖片,司機叫 阿讓 ,40歲,誠實守信,會說中文,與其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礙。現代中巴,車況良好。如果有人來此遊行,可以找他提供服務。電話02055198557。 第6天(3月1日 琅多 —— 孟威諾 ,乘船1小時15分鐘)
琅多 ,只是此行的一個中轉站,我們的目的地,是由 琅多 乘船去往被譽為“世外 桃源 ”的 孟威諾 (Muang Ngoi Neua)。
但清晨開窗遠望, 琅多 同樣展現出一幅山巒起伏,水 秀山 清的絕佳美景。在連接東西兩岸的橋上,遠眺山村晨霧瀰漫,百姓院子升起火把,煙霧繚繞小鎮上空。南烏河沿岸,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弔腳樓,有些幾乎完全掩映在森林之中。此河此景,已經美到了無可匹敵的地步,即使是僧侶們駐足,也是流連忘返,遲遲不願離開。
橫跨南烏河的大橋把小鎮分出兩個世界,河西岸有兩條安靜的街道,如同逃離避世躲清靜的小山村;漂亮的河東岸也就是班索昏村,則向遊客提供著眾多的客棧與餐館。 ↑琅多 11時,我們乘上開往 孟威諾 的的船隻。說10點發船,實際上11點還沒動靜,船票25000K。聽 老撾 司機說,在 琅多 與 孟威諾 之間,幾乎沒有準點啟程的船隻,乘客和船夫都任由時間溜走。人少就多等會兒,人多就不停的發船。一些歐美人等船的耐心令人折服,他們可以一動不動地坐在碼頭臺階上聊天、看景,我卻給旁邊的一個歐美小男孩兒拍起了照片。
抵達 孟威諾 後,一長者在碼頭旁用英語攬客,我們跟隨他走出碼頭,進了一排排小木屋式的客棧,房間整潔乾凈,面朝南烏江,躺在床上便能看到碧綠如鏡的江面與層層疊疊的喀斯特群山。以20萬K的房價,辦理了兩個房間的入住手續。
孟威諾 ,幾乎與世隔絕,乘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初到 孟威諾 ,便被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所吸引,人家庭院乾凈整結,鄉村韻味濃重,為這兒平添了幾分靜謐與和諧。累了,就清閑地躺在吊床上,看著西下的太陽,緩緩落入群山的那邊,仿佛置身於夢幻之中。
孟威諾 旅游歷史不長,至今沒有任何旅游指南提及這個小山村。但在歐美人眼裡,這兒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外 桃源 ”,躲避城市喧囂的寧靜之地。 中國 人的遊行,幾乎很少涉足於此地。 ↑琅多碼頭 在去往 孟威諾 的途中,船隻逆流而上蜿蜒前行,河上升騰的霧氣,飄忽不定,眼前的美景如一幅充滿詩意的水墨畫,真的美極了。 ↑去往孟威諾途中隨拍 ↑孟威諾山村 ↑遊行者 第7天(3月2日 孟威諾 —— 琅多 —— 琅南塔 )
清晨,鳥兒的鳴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開窗望外,天色已經微明,太陽還沒有升起,空氣里已瀰漫著破曉時的寒氣。
走出室外,我們來到一個古老也是這個山村惟一的寺廟(WAT OKADSAYAYARAM),看到僧侶們整裝待發,準備去往一條500米長,且正在維修的街道,接受當地人的佈施。每接受一次佈施,僧侶們都會重新整隊站齊,統一面對一側,為佈施眾信徒祝福祈禱。還有個別沒趕上在街上佈施的人,則走進寺廟裡向僧侶們佈施。
這裡的化緣佈施活動,有寧靜的氛圍,獨特的氣息,無外人的打擾,絕對不像 琅勃拉邦 那樣總有如同不專業的狗仔隊一般的遊客忍不住要湊上前去拍照。 吃早餐的時候,同行的“徐娘”P姐,感覺這兒實在是太靜謐、太質朴了,非想在這兒再住一宿,參加當地組織的乘船山村釣魚一日游活動。考慮到後程時間,最後放棄了念頭,或許留下了許多遺憾。
9點30時,早餐後我們登上折返 琅多 的船隻,一小時後到達 琅多 碼頭,司機 阿讓 駕車早已等候在那兒,接我們直奔下一個地方—— 琅南塔 (Louang Namtha)。
琅多 至 琅南塔 ,途經巴賽、孟賽(烏多姆賽),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村莊,行車裡程200公里。一路邊走邊停邊拍攝,直到傍晚才到達 琅南塔 。
途中,一些農民在田野里勞作與現地收購煙葉的場景,不時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叫我們不得不駐足拍攝。
過了孟賽,又走進了幾個村莊,包括一個苗族的村寨,落後、貧窮、欠發達,是給我的第一印象。特別是那些孩子們,小小的年紀就要下地乾農活,很多看起來很年輕的小姑娘,都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了。許多大孩子們,還要承擔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看到的一所學校,環境、設施叫人無法形容,連避風遮雨都不俱備。上學的孩子們,倒是天真可愛,玩起來無拘無束,興高采烈。
這些孩子們,從不迴避我們的鏡頭,甚至可以擺佈他們做各種各樣的姿勢。同行的“徐娘”X姐,由國內帶來的小食品,也派上了用場,逐一發給孩子們,看著他們吃的不亦樂乎,心也有些釋然了。
值得一提的是, 琅多 到 琅南塔 走的是13號與3號公路,山陡彎多,車行在S形彎道上,總是令人膽戰心驚。而偏偏 老撾 司機 阿讓 車開的又飛快,弄得“徐娘”X姐不時反覆叮囑“慢點、慢點、再慢點”。儘管她坐在前排,還是找車上的方便袋嘔吐了一次。
一路走來, 琅多 至 琅南塔 這段路途很精彩,叫我們探密了沒有過度索取的原生態,記錄了不染鉛華的土箸民風。感觸是,揭密紗、見真容、人純樸、真貧窮。雖說這兒經濟欠發達,居住環境破舊,勞作強度大,但人們的風貌一點也不頹廢。這也許是佛國帶給人們的最大奉獻?不管怎麼說,心態 平和 ,知足常樂,還是可取可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