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獅城,打翻了調色盤,一場關於ins風新加坡的追逐之旅(未完待續中……)
心想獅城,Singapore!小時候,凡旅行必有新馬泰金字招牌頭頂一亮,明明 新加坡 排在第一位,卻仍舊只是去了大馬和 薩瓦 迪卡。
新加坡 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呢?
不知道哪裡聽來的,說 新加坡 的面積就跟靜安區一樣大,當時閘北區還沒有併入,那靜安區就是彈丸之地,
而 新加坡 作為一個國家,面積竟然只是和 上海 一個小小的區有的一拼。 後來學到了 亞洲 四小龍之說, 新加坡 又是第一位,
也是那個時候知道, 新加坡 是個好貴好貴的國家,成了全球第一貴。
長大後,因為大仁哥,我透過屏幕看到了這個花園城市,
也是因為這部劇,我開始對 新加坡 深深種草。 總之,最後得出:
新加坡 很貴,很小,
如果路過,那就順便去逛下。 當我快把 東南亞 跑遍時,
當我被那首抖音神曲洗腦後,
我還是專程去了趟 新加坡 ,
結果發現,這麼小一個國家,轉了一個禮拜,竟然還嫌不夠!
心想獅城,Singapore,我終於來了!
關於新加坡的一些小事新加坡 ,一個如此袖珍的國度,卻孕育著最豐富的異國文化。牛車水的中華風情、小 印度 的色彩斑斕、甘榜格南的 中東 特色、 荷蘭村 的歐美風尚,無一不展現著這個移民國家多元的文化精粹。 有著“花園城市”美譽的 新加坡 ,將自然之美與現代化都市完美結合,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改變了我對都市“鋼筋水泥”的刻板印象。
都市也是可以溫柔的,正如同 新加坡 人一樣, 新加坡 80%以上都是華人,
而這些華人又都是曾經 廣東 閩南的移民。
一口Singlish,不多會,你也會被這個氛圍所感染。 在歡樂聖地聖淘沙島盡情玩樂,
在烏節路瘋狂血拼,
在異域文化中穿行,
在 新加坡 河畔欣賞 新加坡 之夜的魅力,
只要你願意,
關於 新加坡 的想象,可以無限大。 對於女孩子來說, 新加坡 除了是美食天堂、血拼天堂外,更是拍照聖地,
如果你是閨蜜一起出門,那就趕快擺好 新加坡 式Style,
畢竟,誰不想來刷爆個朋友圈呢。 🇸🇬必打卡!第一次來到 新加坡 ,我還是不能免俗地要來一個必打卡,
這樣,才不遺憾嘛!
你就說,誰第一次來 上海 不逛外灘的,否則……
我一定拖你過去。
魚尾獅就像每個 大城 市都有一個爛大街的地標,本地人不屑去,外地人搶著去。
無可厚非的必打卡,屬於 新加坡 的,便是這座無時不刻不在噴水的魚尾獅雕塑。 我們常說不喜歡去那些游客都會去的地方,
但某些時候這是不太成立的,
畢竟到了 新加坡 ,不接個魚尾獅的發財水,也有點說不過去。 發財水不光要接,
還要喝,這個也算是魚尾獅的經典Pose了。 別別別,別噴我!
發財水不能多接,發一丟丟小財就可以啦~ 打卡李大仁同款 新加坡 河和金沙酒店取景地,站在大仁哥站過的位置,
一本滿足忠粉心~ 新加坡 河岸邊的摩天高樓群和陸家嘴有的一拼,
有時覺得 新加坡 和 上海 太像,
都是一樣的壯觀偉岸。
那裡是屬於 新加坡 的經濟脈搏,
牽動著整個國家的發展。 環球影城全世界有四座環球影城, 亞洲 就占據了其中的兩座,
15年去過 大阪 的環球影城,被裡面的哈利波特迷的不要不要的。
那作為 新加坡 的又一地標,
聖淘沙島的環球影城當然不能錯過! 在門口遇見一群從 日本 過來玩的初中生,忍不住就來了張合影。
ps:如果想拍UNIVERSAL這個球的話,建議傍晚來拍哦,白天那光照上去死白,而且人又多。 環球影城標誌性的小黃人爆米花罐,背著它在環球影城裡逛著很有融入感。 在環球影城的城堡中,做著一場公主夢。
當然,夢醒了,就要開始一場探險之旅。
新加坡 環球影城比想象中要小,泡在裡面一天綽綽有餘, 環球影城的主入口是一條美式風情的 好萊塢 大道,各種 美國 元素仿佛讓我一度錯以為到美帝了。 小黃人永遠是環球影城的主旋律,
真的,你可以再獃萌一點。 變形金剛之於 新加坡 環球影城的地位,
就相當哈利波特之於 大阪 環球影城的地位。
作為環球影城中最受歡迎的項目,我們足足排了……
一個小時
比起排了4個小時的哈利波特好太多。
不過,好玩程度畢竟也差了個3個小時,
不得不說,變形金剛是好玩,但對於一個喜歡過山車的我來說,
還是平庸了點,尤其我還坐在最後一排……
那體驗感簡直非常的跳脫。
後來晚上我們又去玩了一次,無排隊坐第一排,那感覺還是 全園區最刺激的項目,太空堡壘過山車,也是膽大者必玩的過山車。
對我來說,變形金剛遠沒有過山車來的更有吸引力,環球影城24個景點和雙軌過山車等項目中,有18個專為 新加坡 設計。
這個以科幻影集太空堡壘為藍本的過山車,是雙軌過山車,一列過山車是有踏板的,另一列則是懸空的,明顯,我的選擇是後者。
還有這種適合小孩子的過山車,這種過山車一般都是溫和中帶點小刺激。 新加坡 環球影城擁有古 埃及 、失落的世界和 好萊塢 大道等七個主題區,如果想每一個主項目玩過來,那就勢必要買一張fast pass卡。
在熟悉的電影世界中,沉浸在星光大道的耀眼光芒中。
或許此時玩樂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就是找回童年時熟悉的感覺。
新加坡 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呢?
不知道哪裡聽來的,說 新加坡 的面積就跟靜安區一樣大,當時閘北區還沒有併入,那靜安區就是彈丸之地,
而 新加坡 作為一個國家,面積竟然只是和 上海 一個小小的區有的一拼。 後來學到了 亞洲 四小龍之說, 新加坡 又是第一位,
也是那個時候知道, 新加坡 是個好貴好貴的國家,成了全球第一貴。
長大後,因為大仁哥,我透過屏幕看到了這個花園城市,
也是因為這部劇,我開始對 新加坡 深深種草。 總之,最後得出:
新加坡 很貴,很小,
如果路過,那就順便去逛下。 當我快把 東南亞 跑遍時,
當我被那首抖音神曲洗腦後,
我還是專程去了趟 新加坡 ,
結果發現,這麼小一個國家,轉了一個禮拜,竟然還嫌不夠!
心想獅城,Singapore,我終於來了!
關於新加坡的一些小事新加坡 ,一個如此袖珍的國度,卻孕育著最豐富的異國文化。牛車水的中華風情、小 印度 的色彩斑斕、甘榜格南的 中東 特色、 荷蘭村 的歐美風尚,無一不展現著這個移民國家多元的文化精粹。 有著“花園城市”美譽的 新加坡 ,將自然之美與現代化都市完美結合,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改變了我對都市“鋼筋水泥”的刻板印象。
都市也是可以溫柔的,正如同 新加坡 人一樣, 新加坡 80%以上都是華人,
而這些華人又都是曾經 廣東 閩南的移民。
一口Singlish,不多會,你也會被這個氛圍所感染。 在歡樂聖地聖淘沙島盡情玩樂,
在烏節路瘋狂血拼,
在異域文化中穿行,
在 新加坡 河畔欣賞 新加坡 之夜的魅力,
只要你願意,
關於 新加坡 的想象,可以無限大。 對於女孩子來說, 新加坡 除了是美食天堂、血拼天堂外,更是拍照聖地,
如果你是閨蜜一起出門,那就趕快擺好 新加坡 式Style,
畢竟,誰不想來刷爆個朋友圈呢。 🇸🇬必打卡!第一次來到 新加坡 ,我還是不能免俗地要來一個必打卡,
這樣,才不遺憾嘛!
你就說,誰第一次來 上海 不逛外灘的,否則……
我一定拖你過去。
魚尾獅就像每個 大城 市都有一個爛大街的地標,本地人不屑去,外地人搶著去。
無可厚非的必打卡,屬於 新加坡 的,便是這座無時不刻不在噴水的魚尾獅雕塑。 我們常說不喜歡去那些游客都會去的地方,
但某些時候這是不太成立的,
畢竟到了 新加坡 ,不接個魚尾獅的發財水,也有點說不過去。 發財水不光要接,
還要喝,這個也算是魚尾獅的經典Pose了。 別別別,別噴我!
發財水不能多接,發一丟丟小財就可以啦~ 打卡李大仁同款 新加坡 河和金沙酒店取景地,站在大仁哥站過的位置,
一本滿足忠粉心~ 新加坡 河岸邊的摩天高樓群和陸家嘴有的一拼,
有時覺得 新加坡 和 上海 太像,
都是一樣的壯觀偉岸。
那裡是屬於 新加坡 的經濟脈搏,
牽動著整個國家的發展。 環球影城全世界有四座環球影城, 亞洲 就占據了其中的兩座,
15年去過 大阪 的環球影城,被裡面的哈利波特迷的不要不要的。
那作為 新加坡 的又一地標,
聖淘沙島的環球影城當然不能錯過! 在門口遇見一群從 日本 過來玩的初中生,忍不住就來了張合影。
ps:如果想拍UNIVERSAL這個球的話,建議傍晚來拍哦,白天那光照上去死白,而且人又多。 環球影城標誌性的小黃人爆米花罐,背著它在環球影城裡逛著很有融入感。 在環球影城的城堡中,做著一場公主夢。
當然,夢醒了,就要開始一場探險之旅。
新加坡 環球影城比想象中要小,泡在裡面一天綽綽有餘, 環球影城的主入口是一條美式風情的 好萊塢 大道,各種 美國 元素仿佛讓我一度錯以為到美帝了。 小黃人永遠是環球影城的主旋律,
真的,你可以再獃萌一點。 變形金剛之於 新加坡 環球影城的地位,
就相當哈利波特之於 大阪 環球影城的地位。
作為環球影城中最受歡迎的項目,我們足足排了……
一個小時
比起排了4個小時的哈利波特好太多。
不過,好玩程度畢竟也差了個3個小時,
不得不說,變形金剛是好玩,但對於一個喜歡過山車的我來說,
還是平庸了點,尤其我還坐在最後一排……
那體驗感簡直非常的跳脫。
後來晚上我們又去玩了一次,無排隊坐第一排,那感覺還是 全園區最刺激的項目,太空堡壘過山車,也是膽大者必玩的過山車。
對我來說,變形金剛遠沒有過山車來的更有吸引力,環球影城24個景點和雙軌過山車等項目中,有18個專為 新加坡 設計。
這個以科幻影集太空堡壘為藍本的過山車,是雙軌過山車,一列過山車是有踏板的,另一列則是懸空的,明顯,我的選擇是後者。
還有這種適合小孩子的過山車,這種過山車一般都是溫和中帶點小刺激。 新加坡 環球影城擁有古 埃及 、失落的世界和 好萊塢 大道等七個主題區,如果想每一個主項目玩過來,那就勢必要買一張fast pass卡。
在熟悉的電影世界中,沉浸在星光大道的耀眼光芒中。
或許此時玩樂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就是找回童年時熟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