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看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
左右的晨鐘暮鼓已經看不到了。 進來之後左右的古樹林立。 再進入就是崇聖門了,然後就是化 三門 (即 文昌 殿) 鑄造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鐵人像,四尊鐵人鑄像為我國現存鎮庫鐵人之中形體最大、保存最好、鑄造較佳的藝術精品,屬道教文物。 化 三門 之北是峻極門,因中門兩側塑有一丈四尺高的兩尊將軍橡,故又名“將軍門”,是中嶽大殿中心院的山門。 中軸線兩側分佈有古神庫、四岳殿、東西廊房、火神宮、祖師宮等多組院落,是道士分別舉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峻極門前甬道兩旁為四岳殿,按順時針方向眾峻極門開始依次是東嶽殿、南嶽殿、西嶽殿、北岳殿,加上中嶽恰是五嶽。古人稱中嶽廟為土神之宮,五行土為尊,所以中嶽為五嶽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峻極殿是五嶽中最大的殿宇,是 嵩山 最大的建築了。 舯龍藻井 中嶽廟最後一座殿宇,原名“黃籙殿”,是儲存道經之地,創建於明萬曆年間。 乾隆游中嶽時,曾在此殿題碑書銘,故又稱“御書樓”。 中嶽廟這裡的古樹是真的很多,千姿百態。 來一張網上找的鳥瞰圖。 中嶽廟後山叫黃蓋峰,有時間一定要走走,登上這個小山峰,可以看看全景。挺累的走上來
差不多到山頂時往下看中嶽廟的風光。 三、東漢三闕(太室少室啟母闕)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創建於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 中國 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可惜了。他們都是不向游人開放的。但可以遠看看。
太室闕,這個就是你看完中嶽之後直接走中軸線出來就到了,非常容易找。 太室闕是中嶽廟前的神道闕,建於118年,高3.92米,分東西兩闕,間距6.75米。太室闕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整體歷史價值無與倫比。 下圖是網上找的,因為並不對游人開放。 少室闕,有點難找,地圖上雖然導航了,下車後道路依舊是不太清晰,停車走路需要20分鐘才能到。
少室闕,是漢代少室山廟的神道闕,始建於公元123年。兩闕一南一北,東闕高3.37米,西闕通高3.75米,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由正闕和副闕兩部分組成。 開放程度也就這樣了,想進去都難,只能窗外看看。 少室闕闕身分別浮雕狐逐兔、賽馬、蹴鞠、獸鬥、鋪首銜環以及山水圖案60餘幅,反映了我國漢代的民俗風情。特別是蹴鞠圖,為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我國提供了有利的實物佐證。是研究漢代建設史、雕刻繪畫藝術史的實物史料,也是 中國 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之一,它與太室、啟母闕合稱為“ 嵩山 漢三闕”。 啟母闕位於歲峰下,是東漢時期人們為紀念大禹之妻,啟的母親而建在啟母廟前的神道闕。這個是非常容易找的,我們是順道現了後面的啟母石看了看。 啟母闕銘前十二行為題名,後二十四行為四言頌辭和仿楚辭體裁的賦,銘文記述了鯀、禹治理洪水情況以及漢朝的聖德等內容。除銘文外闕身還有浮雕圖案60餘幅,其中女子蹴鞠圖曾在1990年 北京 舉辦的亞運會上展覽,是現代足球運動的先祖。 上圖與下圖兩張都是網上找的,並不開放的。
差不多到山頂時往下看中嶽廟的風光。 三、東漢三闕(太室少室啟母闕)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創建於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 中國 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可惜了。他們都是不向游人開放的。但可以遠看看。
太室闕,這個就是你看完中嶽之後直接走中軸線出來就到了,非常容易找。 太室闕是中嶽廟前的神道闕,建於118年,高3.92米,分東西兩闕,間距6.75米。太室闕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整體歷史價值無與倫比。 下圖是網上找的,因為並不對游人開放。 少室闕,有點難找,地圖上雖然導航了,下車後道路依舊是不太清晰,停車走路需要20分鐘才能到。
少室闕,是漢代少室山廟的神道闕,始建於公元123年。兩闕一南一北,東闕高3.37米,西闕通高3.75米,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由正闕和副闕兩部分組成。 開放程度也就這樣了,想進去都難,只能窗外看看。 少室闕闕身分別浮雕狐逐兔、賽馬、蹴鞠、獸鬥、鋪首銜環以及山水圖案60餘幅,反映了我國漢代的民俗風情。特別是蹴鞠圖,為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我國提供了有利的實物佐證。是研究漢代建設史、雕刻繪畫藝術史的實物史料,也是 中國 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之一,它與太室、啟母闕合稱為“ 嵩山 漢三闕”。 啟母闕位於歲峰下,是東漢時期人們為紀念大禹之妻,啟的母親而建在啟母廟前的神道闕。這個是非常容易找的,我們是順道現了後面的啟母石看了看。 啟母闕銘前十二行為題名,後二十四行為四言頌辭和仿楚辭體裁的賦,銘文記述了鯀、禹治理洪水情況以及漢朝的聖德等內容。除銘文外闕身還有浮雕圖案60餘幅,其中女子蹴鞠圖曾在1990年 北京 舉辦的亞運會上展覽,是現代足球運動的先祖。 上圖與下圖兩張都是網上找的,並不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