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游記
在兒時,我就耳聞 福建 武夷山 的美名。一直憧憬著能一覽她的風姿。
如今,我終於在而立之年,實現了這個夙願。
2018年3月7日,我站在 武夷山 的山門前向山門裡探望,猜測著山門裡神秘的景色,那一定是別有洞天的美!
進入山門後,是景區的一個周轉車站。景區的觀光車便在這裡聚集。
在這裡還看不太清 武夷山 ,只能遠遠的眺望到遠處氤氳雲霧中隱隱地出現的如墨般的山體。 只是遠遠觀望,就給人以如此美幻的感覺,這更加激起了我揭起她神秘面紗的欲望。
坐上觀光車,我們向 武夷山 腹地進發。
這個季節, 武夷山 地區多雨。從我們到山門的時候起,天空就開始墜落毛毛細雨。 武夷山 本就空氣清新。再讓這綿綿春雨一清洗,空氣便愈發清新。深深的吸上一口,一絲清涼閃入鼻腔掠喉而過,進而貫穿肺腑。
人就像被凈空了一樣,瞬間就感到腦子清涼了很多,眼睛明亮了很多,是眼不花了,耳不聾了,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坐在觀光車上,依靠著靠背,近看清溪碧樹飛速地從眼前掠過,遠眺群山籠罩在氤氳霧氣中;矇矇細雨不斷地拍打在臉上,微微寒風絲絲地輕拂面頰,漸漸地有了醉意。
也許,曾有那麼幾許,眼睛真的已經合上了。自己看到的,不過是腦海中的鏡像。也許,眼睛從未曾合上,只是忘記了眨眼,魂靈已經游離了驅殼。
說不清了,已經說不清了。之前即便喝醉過,也沒有過這般感覺。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斷片”?也許吧,管它呢。享受就好!
沒想到,人還未深入 武夷山 腹地,就被她給迷惑了。
觀光車停在了一處小廣場,廣場四周被群山環繞。這裡便是進入 武夷山 主景區的入口了。以後的路,我們需要步行了。
在廣場與小山之間,是一片片的茶樹,還點綴著叢叢鳳尾竹。 這被春雨洗禮過的竹林和茶花樹,顯得是格外的翠綠,好像玉雕得一樣。拍照我都不敢用閃光燈,否則那反光會把照片晃花。不如調高點ISO,還能保持原物的翠綠。
待我們一行人集合完畢後,導游就引領我們向主景區走去。我們要去的景點叫做“天游峰”。是 武夷山 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幾乎每個來 武夷山 玩的游客都必登“天游峰”。
由於尚有一段路程要走,所以導游帶我們一路走,他也一路講。從導游的講解中,我才知道, 武夷山 景區只是 武夷山 地區的一小部分。還有自然保護區呢。在自然保護區里,可以看到猴子、野豬、蛇等等野生動物。珍貴的花草、蝴蝶更是多樣。 但由於種種原因, 武夷山 自然保護區不對旅游團大肆開放。不過雇佣導游這樣的當地人當嚮導,還是可以有限地進入自然保護區游玩的。這次 武夷山 之行是肯定沒安排了。
幸虧有導游的講解,以及兩邊一叢叢的鳳尾竹的陪伴,這一路走來並不辛苦更不乏味。
最令我喜歡的,是 武夷山 名字由來的神話故事。導游講得繪聲繪色。在這裡我轉述一番。
相傳遠古的時候,在山上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
那時洪水泛濫成災,老百姓被逼得躲進山坳里過著窮苦的日子。
為了改變命運,老人就帶領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甩開膀子玩命乾地開山治水。到了老的時候人們尊稱他“彭祖”。
彭祖有兩個兒子,曰彭武,彭夷。也是半仙附體。他倆一落地便見風就長。 一陣春風吹過,能喊爹娘; 二遍春雨飄灑,能走了; 待到春花開的時候,他們就能滿山奔跑了。
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是彭祖開山的得力干將。因彭祖開山有功,鄉民們趁著八仙在 武夷山 棋盤岩上飲酒時,自發組織去求仙人為彭祖賜壽。
彭祖活到880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直到老百姓都過上好生活為止。
彭祖走後,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繼續為了祖業和組訓努力奮鬥去了。
他們挖呀挖,挖出了九曲十八彎,山洪得意治住。他們砍呀砍,砍光了荊棘,開出了片片良田。
他們種呀種,種上了壟壟岩茶,栽上了稻穀和果樹。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傷人野獸,把山上捉來的諸多野味等送給村裡的鄉民飼養。
他們還在山上種了奇花異草,把原本不適合人居住的蠻荒之地變成了人間仙境,百姓們從此過上了安居 樂業 的好日子。
彭武、彭夷死後,鄉親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從此這片碧水丹山便更名為“ 武夷山 ”了。
神話故事的宗旨,無非就是無私無懼無求的為窮苦百姓們謀福利的人,最終得道成仙的故事。
故事很美,也很生動,但我們都知道這隻是神話故事。
導游也介紹了“ 武夷山 ”名字的另一個相比較而言更可信的來源----當地聚居著閩越族的一個支族,其首領叫武夷君,所以稱此山為“ 武夷山 ”。
這個來源,相比較唯美的神話故事,更值得人們去相信。
對了,順便再說一句,大家不要將 武夷山 的彭祖和 中國 歷史上先秦時期的道家先驅彭鏗(彭國國君,史稱“彭祖”)混為一談。導游就弄混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搜搜看。
這一路邊聽邊看,不知不覺地我們就來到了“天游峰”的山腳下。 “天游峰”,顧名思義,就是爬著它可以到天上一游的意思。名字固然有誇張,但此峰還是比較高的,也比較陡。最重要的是,爬上此山峰,可以遠眺 武夷山 ,大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
由於自己的鞋子出現了損壞,不方便再繼續爬山了,所以我很遺憾的沒有達到頂峰。儘管如此,我依舊在半山腰處拍到了很多絕美景色。 碧綠的九曲溪就在山腳下蜿蜒而過,時不時地還點綴著片片輕舟----竹筏。
唯一遺憾的是,眼前的這片秀美的風景,只不過是 武夷山 風景區的冰山一角而已。而這就已經很讓我陶醉了。 下了山後,不忘到山腳下的湖邊拍拍照。先近距離接觸一下九曲溪。因為明天我們還有一項重要的旅游項目,也是 武夷山 必玩的景點之一----九曲溪漂流。
碧綠,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一個深刻地印象。在山上看九曲溪就像一條玉帶一樣。
清澈,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二個印象。幾米深的水,在半山腰上看得清晰見底兒。
冰涼,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三個印象。將手指深入水中一探水溫,手指縫兒都透著寒意。可能也是 因為初春時節,又下雨的緣故吧。
魚肥,是九曲溪給我的第四個印象。在“天游峰”的山腳下,有一處岸邊是個觀 魚台 。岸邊常年遊蕩者一群赤尾金鱒魚。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賞此魚,還可以喂魚。 經典的電視連續劇86版《西游記》劇組就曾在此取景。不知道諸位能否記得小白龍出水的那個畫面?就是在九曲溪處,扔下多少公斤TNT炸出來的效果。那是相當的壯美。
岸上還有一處茶莊。為客人供奉著 武夷山 特產的各種岩茶。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屬“大紅袍”了。在這裡,據說一泡“大紅袍”要120元人民幣。 武夷山 本身就是茶山,只產紅茶。這是我來旅游後才學習到的。 武夷山 遍地都是茶樹,品種繁多,據說 武夷山 特產的名茶有三百多種。
由於行程有限,更因為項目後期特別安排了品茶的項目,所以並未在此飲茶。
但我不得不說,我與茶結下了緣,全是因為這次 武夷山 之旅。
茶的事情下文再說。這裡暫不贅述。
爬完了“天游峰”我們一行人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武夷精舍”。路過的時候因為要爬山,所以就沒細看。只是看了幾眼。當時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所以一下山,我們最想看的就是它。
“武夷精舍”是朱熹朱聖人於宋淳熙十年(1183年)在五曲溪東,隱屏峰南麓山下所建立的書院。全面復建於2001年。 此處是朱熹傳經講學的地方。也是 武夷山 著名小吃“孝母餅”的發源地。
話說朱熹是個孝子,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牙齒不利。朱熹就親手給母親製作當地的傳統糕點“湯餅”給母親吃。還特意煲好湯,泡軟了再喂母親。從此以後此餅又被成為“朱子湯餅”。 前些年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同志到 武夷山 考察工作,在償了此餅之後,便題字“貢品”以贊此餅。從此以後,“朱子湯餅”便成為了黨中央國務院招待外賓的特色小吃之一。現已經成為了 武夷山 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朱熹就是一邊在“武夷精舍”傳經講學,一邊照顧身邊老母的。
正所謂“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被朱聖人濃縮在這美味的小吃中,經由“武夷精舍”經久美傳。
何謂歷史偉人?生,美名貫 九州 ;死,美德享中華!
竹子,自古以來就是君子的象徵。“武夷精舍”周圍的“鳳尾竹”,可能也受 中國 傳統文化的洗禮,顯得更加君子珊珊。 除了竹林,書院四周亦被綠樹點綴,綠草鋪席。雖然初春尚寒,但仍能聽到鳥兒陣陣啾啼。
這可真是青山為屏、綠水為綢、鳥纏竹伴的清幽之地。能在此地讀書習字,作為一位學子,也不愧為人生一大樂事。
如今,我終於在而立之年,實現了這個夙願。
2018年3月7日,我站在 武夷山 的山門前向山門裡探望,猜測著山門裡神秘的景色,那一定是別有洞天的美!
進入山門後,是景區的一個周轉車站。景區的觀光車便在這裡聚集。
在這裡還看不太清 武夷山 ,只能遠遠的眺望到遠處氤氳雲霧中隱隱地出現的如墨般的山體。 只是遠遠觀望,就給人以如此美幻的感覺,這更加激起了我揭起她神秘面紗的欲望。
坐上觀光車,我們向 武夷山 腹地進發。
這個季節, 武夷山 地區多雨。從我們到山門的時候起,天空就開始墜落毛毛細雨。 武夷山 本就空氣清新。再讓這綿綿春雨一清洗,空氣便愈發清新。深深的吸上一口,一絲清涼閃入鼻腔掠喉而過,進而貫穿肺腑。
人就像被凈空了一樣,瞬間就感到腦子清涼了很多,眼睛明亮了很多,是眼不花了,耳不聾了,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坐在觀光車上,依靠著靠背,近看清溪碧樹飛速地從眼前掠過,遠眺群山籠罩在氤氳霧氣中;矇矇細雨不斷地拍打在臉上,微微寒風絲絲地輕拂面頰,漸漸地有了醉意。
也許,曾有那麼幾許,眼睛真的已經合上了。自己看到的,不過是腦海中的鏡像。也許,眼睛從未曾合上,只是忘記了眨眼,魂靈已經游離了驅殼。
說不清了,已經說不清了。之前即便喝醉過,也沒有過這般感覺。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斷片”?也許吧,管它呢。享受就好!
沒想到,人還未深入 武夷山 腹地,就被她給迷惑了。
觀光車停在了一處小廣場,廣場四周被群山環繞。這裡便是進入 武夷山 主景區的入口了。以後的路,我們需要步行了。
在廣場與小山之間,是一片片的茶樹,還點綴著叢叢鳳尾竹。 這被春雨洗禮過的竹林和茶花樹,顯得是格外的翠綠,好像玉雕得一樣。拍照我都不敢用閃光燈,否則那反光會把照片晃花。不如調高點ISO,還能保持原物的翠綠。
待我們一行人集合完畢後,導游就引領我們向主景區走去。我們要去的景點叫做“天游峰”。是 武夷山 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幾乎每個來 武夷山 玩的游客都必登“天游峰”。
由於尚有一段路程要走,所以導游帶我們一路走,他也一路講。從導游的講解中,我才知道, 武夷山 景區只是 武夷山 地區的一小部分。還有自然保護區呢。在自然保護區里,可以看到猴子、野豬、蛇等等野生動物。珍貴的花草、蝴蝶更是多樣。 但由於種種原因, 武夷山 自然保護區不對旅游團大肆開放。不過雇佣導游這樣的當地人當嚮導,還是可以有限地進入自然保護區游玩的。這次 武夷山 之行是肯定沒安排了。
幸虧有導游的講解,以及兩邊一叢叢的鳳尾竹的陪伴,這一路走來並不辛苦更不乏味。
最令我喜歡的,是 武夷山 名字由來的神話故事。導游講得繪聲繪色。在這裡我轉述一番。
相傳遠古的時候,在山上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
那時洪水泛濫成災,老百姓被逼得躲進山坳里過著窮苦的日子。
為了改變命運,老人就帶領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甩開膀子玩命乾地開山治水。到了老的時候人們尊稱他“彭祖”。
彭祖有兩個兒子,曰彭武,彭夷。也是半仙附體。他倆一落地便見風就長。 一陣春風吹過,能喊爹娘; 二遍春雨飄灑,能走了; 待到春花開的時候,他們就能滿山奔跑了。
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是彭祖開山的得力干將。因彭祖開山有功,鄉民們趁著八仙在 武夷山 棋盤岩上飲酒時,自發組織去求仙人為彭祖賜壽。
彭祖活到880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彎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直到老百姓都過上好生活為止。
彭祖走後,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繼續為了祖業和組訓努力奮鬥去了。
他們挖呀挖,挖出了九曲十八彎,山洪得意治住。他們砍呀砍,砍光了荊棘,開出了片片良田。
他們種呀種,種上了壟壟岩茶,栽上了稻穀和果樹。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傷人野獸,把山上捉來的諸多野味等送給村裡的鄉民飼養。
他們還在山上種了奇花異草,把原本不適合人居住的蠻荒之地變成了人間仙境,百姓們從此過上了安居 樂業 的好日子。
彭武、彭夷死後,鄉親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從此這片碧水丹山便更名為“ 武夷山 ”了。
神話故事的宗旨,無非就是無私無懼無求的為窮苦百姓們謀福利的人,最終得道成仙的故事。
故事很美,也很生動,但我們都知道這隻是神話故事。
導游也介紹了“ 武夷山 ”名字的另一個相比較而言更可信的來源----當地聚居著閩越族的一個支族,其首領叫武夷君,所以稱此山為“ 武夷山 ”。
這個來源,相比較唯美的神話故事,更值得人們去相信。
對了,順便再說一句,大家不要將 武夷山 的彭祖和 中國 歷史上先秦時期的道家先驅彭鏗(彭國國君,史稱“彭祖”)混為一談。導游就弄混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搜搜看。
這一路邊聽邊看,不知不覺地我們就來到了“天游峰”的山腳下。 “天游峰”,顧名思義,就是爬著它可以到天上一游的意思。名字固然有誇張,但此峰還是比較高的,也比較陡。最重要的是,爬上此山峰,可以遠眺 武夷山 ,大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
由於自己的鞋子出現了損壞,不方便再繼續爬山了,所以我很遺憾的沒有達到頂峰。儘管如此,我依舊在半山腰處拍到了很多絕美景色。 碧綠的九曲溪就在山腳下蜿蜒而過,時不時地還點綴著片片輕舟----竹筏。
唯一遺憾的是,眼前的這片秀美的風景,只不過是 武夷山 風景區的冰山一角而已。而這就已經很讓我陶醉了。 下了山後,不忘到山腳下的湖邊拍拍照。先近距離接觸一下九曲溪。因為明天我們還有一項重要的旅游項目,也是 武夷山 必玩的景點之一----九曲溪漂流。
碧綠,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一個深刻地印象。在山上看九曲溪就像一條玉帶一樣。
清澈,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二個印象。幾米深的水,在半山腰上看得清晰見底兒。
冰涼,是九曲溪給我的第三個印象。將手指深入水中一探水溫,手指縫兒都透著寒意。可能也是 因為初春時節,又下雨的緣故吧。
魚肥,是九曲溪給我的第四個印象。在“天游峰”的山腳下,有一處岸邊是個觀 魚台 。岸邊常年遊蕩者一群赤尾金鱒魚。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賞此魚,還可以喂魚。 經典的電視連續劇86版《西游記》劇組就曾在此取景。不知道諸位能否記得小白龍出水的那個畫面?就是在九曲溪處,扔下多少公斤TNT炸出來的效果。那是相當的壯美。
岸上還有一處茶莊。為客人供奉著 武夷山 特產的各種岩茶。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屬“大紅袍”了。在這裡,據說一泡“大紅袍”要120元人民幣。 武夷山 本身就是茶山,只產紅茶。這是我來旅游後才學習到的。 武夷山 遍地都是茶樹,品種繁多,據說 武夷山 特產的名茶有三百多種。
由於行程有限,更因為項目後期特別安排了品茶的項目,所以並未在此飲茶。
但我不得不說,我與茶結下了緣,全是因為這次 武夷山 之旅。
茶的事情下文再說。這裡暫不贅述。
爬完了“天游峰”我們一行人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武夷精舍”。路過的時候因為要爬山,所以就沒細看。只是看了幾眼。當時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所以一下山,我們最想看的就是它。
“武夷精舍”是朱熹朱聖人於宋淳熙十年(1183年)在五曲溪東,隱屏峰南麓山下所建立的書院。全面復建於2001年。 此處是朱熹傳經講學的地方。也是 武夷山 著名小吃“孝母餅”的發源地。
話說朱熹是個孝子,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牙齒不利。朱熹就親手給母親製作當地的傳統糕點“湯餅”給母親吃。還特意煲好湯,泡軟了再喂母親。從此以後此餅又被成為“朱子湯餅”。 前些年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同志到 武夷山 考察工作,在償了此餅之後,便題字“貢品”以贊此餅。從此以後,“朱子湯餅”便成為了黨中央國務院招待外賓的特色小吃之一。現已經成為了 武夷山 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朱熹就是一邊在“武夷精舍”傳經講學,一邊照顧身邊老母的。
正所謂“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被朱聖人濃縮在這美味的小吃中,經由“武夷精舍”經久美傳。
何謂歷史偉人?生,美名貫 九州 ;死,美德享中華!
竹子,自古以來就是君子的象徵。“武夷精舍”周圍的“鳳尾竹”,可能也受 中國 傳統文化的洗禮,顯得更加君子珊珊。 除了竹林,書院四周亦被綠樹點綴,綠草鋪席。雖然初春尚寒,但仍能聽到鳥兒陣陣啾啼。
這可真是青山為屏、綠水為綢、鳥纏竹伴的清幽之地。能在此地讀書習字,作為一位學子,也不愧為人生一大樂事。